海口秀英村的居民和十四中的學子,很容易在一家小吃店內找到味蕾共識!這家藏在小巷子裡的小吃店,幾乎承包了秀英村居民的胃~
水煮串串、甜大薯、豬雜湯在海南人眼裡,冬日的小吃總是逃不出這幾個選擇~
這個小店沒個熟人帶,你絕對找不到。
藏在一條巷子中,穿過前面老式批發服裝的店鋪、經過裁縫店、再經過水果鋪,在巷尾終於見到它的身影。
想來打卡的話,要做好兜兜轉轉找半天的準備。
『 超多品種全是老海口味 』
中午12點,只有幾張桌子的小店,來了許多食客,還有剛放學的學生。每人面前幾個小鐵碗,開始慰藉一天的靈魂。
剛走進門,右手邊的臺上擺放了許多的大鐵鍋,掀開鍋蓋,各種小吃的香味撲面而來。甜水麵、大薯湯、豬雜粉、還有少見的帶滷的炒粉...
每種都是地地道道的老海口味,發現妹粗略的數了一下,大概有十多種小吃。
店鋪內,各種上了年紀的板凳桌椅、鏽跡斑駁的牆面,都透露了這家店的充滿歲月的痕跡。
其實這家店的店鋪就是老闆娘的祖屋,老店一直據守在秀英小街中,標準的城中村小食店,從早上6點營業到晚上9點。
就這樣開了26年,沒點責任心和耐心,是不可能長久的。
除了過年休息7—10天,其他時間,老闆娘一家天天守在店裡,與小吃店融為一體。
「做小吃店的,起早貪黑,都是很辛苦的,連中午飯都吃不到熱乎的」老闆娘說道。
來這吃東西的大多都是附近城中村的居民還有十四中的學生。
一進店就直接跟老闆娘說吃什麼,再找個地方坐下,等著老闆娘端上桌就好了。這老闆與食客之間的默契沒個三年五載是絕對養成不了的~
『 這幾樣老海口小吃一定得吃 』
店裡翻牌機率最多的就是「帶滷炒粉、豬雜粉、甜大薯、燙菜、海南粉」這幾樣了。
發現妹假公濟私地全點了一遍,一碗4~5元不等,上桌後還是被實惠的價格和給力的分量徵服住了。
剛端上來海南粉還散發著一股熱氣,酸菜、薄脆、豬肉乾、炸花生...等配料,霸道的鋪滿了一整碗,這分量真是太滿足啦!看的發現妹忍不住「哇哦」一聲~粉的粗細正好,搭配發現妹最愛的豆芽,口感豐富~
吸滿了滷汁,加了豬肉末的海南粉,能吃出粉和肉本身的味道,挺好吃的,值得實名表揚。
再加上點店裡自製的紅剁椒醬,暴風吸入的發現君還沒吃完就再要了一碗!
豬雜粉
豬雜粉同樣也是店裡的人氣選手!
寒冷的冬天就是應該來上一碗自帶胡椒辛辣口味的熱湯暖暖胃。特別是對於喜歡吃內臟的人來說,簡直是真愛!滾燙的湯底,再配上辣椒,即使很燙也一定要往嘴裡送~
一碗湯裡匯聚了豬肺、豬血、豬小腸、白蘿蔔和粉條等~豬雜的內臟加上滑嫩的粉條,與白蘿蔔一起煮超級入味了~這碗豬雜粉的靈魂——白蘿蔔,一定要重點說一說
蘿蔔切的大塊,煮的非常軟爛,一口咬下去滿嘴全是湯!入口即化,非常暖胃~還帶著蘿蔔的清香。雖說蘿蔔只是配角,但是在這碗湯裡絕對稱得上是點睛之筆!
老闆娘說大薯都是海南本地的,吃起來粉粉糯糯,絲毫不會感覺到膩,十分鬆軟,用海南話來說真是fong啊!一口甜木薯加上一口糖水,滿嘴都是清甜的木薯味,特別清爽。『 不變的味道和情懷 』
今年46歲的老闆娘,從20歲開始便守著店,憑著海南人愛吃的糖水、小吃,就在家門口做起了生意~
店裡一般是老闆娘和她的老公一起經營。阿姨負責糖水「區域」,阿叔負責「燙菜」區域,幹活的時候,兩人都不說話,一個動作就知道下一步要做些什麼。
客人不多的時候,才到了老闆娘的午飯時間,一看到有客人又放下手中碗筷立刻麻利地幹活。
因為吃的次數太多,一些老客笑稱:這算是秀英小街歷史最悠久的小吃店了吧。
每次想到它們,心裡都會泛起溫暖,就像深交多年的老友。
這些「老店」不是因為"老"才珍貴,它們陪著一代代人長大,才是別的東西沒法取代的.
#互動話題#
在你的童年裡,又藏著哪些老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