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說的「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是什麼意思?

2020-12-18 大咖說史

作為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北京,不僅僅外國人都想來逛一逛胡同,品一品千年的文化氣息,就算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有機會也會從五湖四海趕到北京,去感受一下北京雄偉。

而在北京旅遊打的在所難免,很多遊客總會被一腔京味的的士司機鬥得忍俊不禁,司機們張口閉口的「咱四九城」,常常也會讓遊客滿肚子疑問,這紫禁城、北京城、皇城,我們都能理解,四九城是指的哪呢?又有說東富西貴,這些在當時的老北京是怎麼區分的呢?

圖片:的士司機劇照

一、四九城指的是哪?

其實如果是對老北京稍有研究的編劇,在民國前,是不會出現四九城這個說法的,四九城的故事要比紫禁城晚得多了。

明朝開始建紫禁城的時候,當時的面積沒有這麼大,宮門有四個,分別是:地安門、天安門、東安門、西安門,四個門守住了皇帝的一片天地,宮門外的地方還是百姓們的居住地,但是清朝進關之後一切都變了。

清朝入關,不僅僅是政權易主,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是,以遊牧為主的草原人們開始了第一場大規模遷移,他們隨著清軍告別草原,拖家帶口來到了北京城。

圖片:紫禁城劇照

皇帝自然是入住紫禁城,自己的家眷也都安排好了,但是這些隨軍家屬們怎麼安排就是個大問題了。當時的北京城居住面積並沒有擴張,只能算是一個中等城市,大批滿人湧入無處居住是肯定,於是,清皇朝下令,讓當時居住在北京城的漢人全部搬離原住所,去到郊外居住,而滿人則可以入住北京城。

沒多久,清王朝為了安撫一同打天下的各隊人馬,冊封也正式開始,滿洲人根據不同的隊伍分成了鑲黃、正黃、鑲藍、正藍、鑲紅、正紅、鑲白、正白八個大族,並且將北京城分成8塊區域,讓他們分別管理,守衛紫禁城。

在這8個區域加上紫禁城有9個城門,都是統一管理,到點開放關閉,我們在古裝劇中看到的「關城門」指的就是這九個門,但是所謂的「九城」可不是這9個門。

圖片來源於網絡:清朝北京分成八塊區域

滿人入關之後自然需要從事生產、繁衍後人,在這樣的過程中,由於康熙皇帝對漢文化的喜愛和接納,滿漢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小,通婚也越來越多,最後有一撥人則是「滿漢混血」。

對於這部分人,皇帝也要慎重對待,於是,在原來八旗的地盤上,在康熙年間,又分割出了一部分專門供這些「混血兒」居住,因此原來的八塊區域變成了九塊,這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九城」。

民國時期,對北京城又進行了重新規劃,所以,到了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四九城的說法才開始出現,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整個北京城貧富差距加大,才有了「東城富西城貴」的說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清朝北京四九城

二、為什麼會有東城富西城貴的說法?

以前老北京人常說,能夠在皇城腳下住的那都是極貴重的人,紫禁城旁邊一圈就是皇城根,正常在這個範圍內是不會安排大臣們居住的,但是皇帝每天都要上朝,官員們一大早要去上班,如果住得太遠每日奔波也很辛苦,於是在清朝,皇帝就開始在北京城內賜一些府邸給大臣,最重要的是給漢臣。

從康熙開始,給有功的漢臣賜府邸越來越多,皇帝就選擇了一塊區域專門給這些漢臣居住,這就是宣武區。宣武區原本就是皇帝兒子們長大後建府的風水寶地,比如禮親王府、鄭親王府,還有有名的恭親王府都在這裡,都是正兒八經的皇親貴戚,能夠在這裡有所宅子,那肯定是貴氣逼人了。

所以,所謂的西城貴,指的就是宣武區。

圖片:恭親王府劇照

東城富的說法則和京杭大運河有著密切的關係,京杭大運河開始運行之後,這座四四方方的老北京城有了極大的改變,東邊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離港口近,因此,這裡出現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倉庫用來儲存貨物。

據當時的數據顯示,清朝一共建有13個大倉庫,其中就有7個在東城,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崇文區。由於貨物流通的原因,在崇文區也出現了各種錢莊,一時間東城崇文區就宛如現如今的金融中心,繁華異常。

而之前居住在這裡的一些漢族小官吏,利用手中的職權開始做起了隱形的保安,和當地地頭蛇一起控制了這個區域的經濟管理,大量金錢的吸納,讓居住在東城的人漸漸富裕起來。

因為這兩個原因,才漸漸有了「東城富西城貴」的說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清朝北京的東城、南城、西城、北城、中城

三、南北為何比不上東西?

很多人不知道東城富西城貴還有下一句「北城窮南城賤」。東邊讓富人霸佔了,西邊又是貴人的寶地,那麼普通的百姓就只能往南北兩個方向發展了。

到了民國時期,原先的九城已經被劃分得只剩下3個城區,可是這一點也沒有改變清朝末期遺留下來的階級問題。

北邊一直是普通百姓的居住地,由於經濟能力有限,在這裡的房舍無法得到修葺,一有點錢的人就會找機會搬離這裡,有一段時間,這裡就是北京城的「貧民窟」。

在碰到天災人禍的時候,總是有大量遊民遷徙,清朝也不例外,由於大量外地無家可歸的百姓湧入,北京城南邊成了他們的聚集地。遊民會聚集在南邊,是因為那裡擁有幾座天橋,人們在天橋下可以遮風擋雨。

圖片:有點錢就搬家劇照

歷史上,北京城的南邊一直是趕集的集中地,在這裡每個月都有幾場廟會,有無數好吃好玩的東西在這裡出現並售賣,遊民們就在這裡表演一些雜技討口飯吃,而這些在富人貴人面前極其低賤的工作,就自然是這些沒有身份的人來完成,久而久之,在這一區域居住的百姓就被稱為「賤」。

隨著時代的變遷,老北京的版圖已經重新被更新,原本根據身份來劃分的區域已經消失了,但是北京的歷史地位依然沒有改變。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老北京人說的「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是什麼意思呢?
    恰好,在我國古代各王朝的政權中心,都建立一些有高大建築的地方,所以「京」又用於指代皇城所在的城市,那麼北京就是這麼來的。在老北京有這樣一句話叫作:「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明清的時候,北京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市,東南西北劃分的是比較清晰的,這句話最早是出自於清末的一個學者,震鈞的《天咫偶聞》這本書當中的。原話是說:「京師有諺雲,東福西貴,蓋貴人多住西城,而倉庫皆在東城」,後來就演變成: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
  • 「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老北京的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如今,當我們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北京歡喜不已的時候,是否也會想起北京的往昔,那是老舍先生筆下的老北京,那裡有著老北京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傳統和舊北京的風土人情,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回憶的。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老北京流傳的一句俗語,是&34;,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按地區來這樣劃分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關於老北京的那段歷史。
  • 老北京人常說的「窮不走南富不去北」,到底有什麼含義?
    這時奶奶跟我說了一句話:孫子,記著,找工作別往南邊去。這麼突如其來的一句話,直接給我幹懵了,我當時連一知半解都談不上,我是壓根一點沒明白。直到多年以後,我才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這是一句老話,說全了叫:窮不走南,富不去北。這個南北,其實對應的是二環裡的東西南北,相對與皇城來分的。我奶奶之所以有這種偏見,完全歸結於早年間老北京人對於北京城區域的理解。
  • 北京老城還有南城北城之分,它們的歷史由來和不同之處請看這篇
    北京幾百年來作為中國的首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流傳如果看一下清代和民國時代的北京地圖,你會發現有南北兩個城牆解放前北京分為南北城,也叫內城外城,北城為內城,南城為外城。北京的南城和北城有什麼區別嗎?在北京,為避免擾民,而決定旗民分住。八旗軍隊住北城,民人住南城。但北城原有的寺廟還保留。後一些漢族做買賣的也有又遷入北城的。但總體說北城主要由旗人居住,不僅滿洲八旗,還有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這樣也就形成北京南北城不同的文化特點,南北城的老北京人也有著不同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 北京南北城差異,只有北京人懂!
    總有人問,「誰能系統概括一下 北京的南城和北城有什麼區別嗎?」, 但是北京人和北京人聊上一會 前兩句,就能聽出對方是北京人 後四五句,就能聽出,南城北城的。
  • 鄉下人說「男抖窮,女抖賤,手不扶碗黴三代」,這是什麼意思?
    鄉下人說「男抖窮,女抖賤,手不扶碗黴三代」,這是什麼意思?講農村俗語都是,在農村無論大人小孩都能說幾句,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農民生活經驗的總結,簡練而押韻,講起來也比較有趣,尤其符合農村人愛侃大山的特點,用方言拉哌時突然冒出一個句子,給人很有學識的錯覺,而且這些俗語確實很有道理,對做人做事有借鑑作用,像『男抖窮,女抖賤,手不扶碗黴三代』,這是什麼意思?
  • 沒了南城,北京就不是北京
    南城人將窪地填水造湖,誕生了陶然亭湖、龍潭湖等湖泊,依湖而建的陶然亭公園和龍潭湖公園,如今是北京最美公園,二環內最金貴綠地,供南城人散步、曬太陽,開廟會,跳廣場舞......▲中國尊腳下的龍潭湖公園,北京人的童年回憶!攝影VCG南城連地名都坑坑窪窪的。老舍筆下的《龍鬚溝》,還有大開窪、南下窪、南深溝胡同、水道子胡同、臭水河胡同……這些名字沿用至今。
  • 沒有了南城,北京就不是北京
    北京也分南北,北城奔工作,南城愛吃喝。地理似乎有一種神奇力量,越「南」的人,生活氣越溫熱。▲南城最著名地標天壇,北京二環內最大的綠地,與北城的摩天大樓形成鮮明對比。南城人將窪地填水造湖,誕生了陶然亭湖、龍潭湖等湖泊,依湖而建的陶然亭公園和龍潭湖公園,如今是北京最美公園,二環內最金貴綠地,供南城人散步、曬太陽,開廟會,跳廣場舞......
  • 農村人常說的「人抖窮,樹抖死,男抖窮,女抖賤」,這是啥意思?
    農村流傳下來的老話簡直是多的數不勝數,聽起來雖然俗氣,但仔細體會,你會發現其實特別有道理,今天我們就來深度分析一句農村老話 「人抖窮,樹抖死,男抖窮,女抖賤」人抖窮「抖」字的字面意思就是抖腿,是人們不自覺的一種生活習慣
  • 俗語「男抖窮,女抖賤,樹抖死」是啥意思?有什麼依據嗎?
    俗語「男抖窮,女抖賤,樹抖死」是啥意思?有什麼依據嗎?這句話就是「男抖窮,女抖賤,樹抖死」。我們都知道農村相對於城市而言,發展速度也是相對比較慢的,教育各方面都是如此,我們都說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自己的家長,他們教會孩子們一些做人的東西,讓他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還有就是到了別人家的時候同樣要有規矩,有家教,一般我們都知道抖腿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在很多場合,抖腿就是一種不尊重不禮貌的行為,這樣還會讓別人覺得這個人非常的沒有禮貌也是沒有教養的,也很多人的眼裡抖腿會讓一個人越來越窮的
  • 我國有個省會,南城繁華像北京,北城如「阿富汗」為很不均衡省會
    就說在最近幾年,西部的旅遊熱度那幾乎是被重慶與西安兩座網紅城市包圓了,成都這座同屬於西部的旅遊大城,似乎是變得低調內斂,當然,成都也不需要什麼網紅熱度,畢竟這座城市的美食與美景早就徵服了來這裡的遊客,成都景點眾多,光是玩轉市內就已經令人眼花繚亂了。
  • 我國發展很不均衡的省會,南城繁華如紐約,北城卻像「阿富汗」
    但在我國眾多的省會城市中,有一個省會,南城繁華像北京,北城如「阿富汗」,是很不均衡的省會。這個省會城市就是成都了,成都一直以來都被稱為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旅遊業日益發達的今天成都儼然是一座旅遊熱門城市。這裡眾多的美食美景徵服了無數遊客,成都時尚前衛又悠閒慵懶,這樣的城市特點只成都一處。雖然很多人認為成都什麼都好就是空氣不太好,但依舊擋不住來成都遊玩的遊客。
  • 市政廳|看不見的北京:南城七百年
    於是在這一時期的很多文獻中,它們的大名雙雙都被隱去了,只是被簡單地稱作「北城」和「南城」。[元代北京的北城與南城,底圖來自谷歌地球]這是北京歷史上的一場奇觀。兩座曾經先後擁有過百萬人口的大都市在地理上是如此之迫近——北城的南牆西段即在今天的西長安街沿線,而南城的北牆東段則在今天的新文化街以南的頭髮胡同一線——兩城之間的距離,不過是兩條城壕的寬度。
  •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這裡的景點繁多,美食也很有代表性
    你去過北京旅遊了嗎?想了解北京,就得鑽胡同。但是向人們普遍熟知的南鑼和後海沿岸,基本都變了味兒了,買賣和老北京基本沒啥關係,酒吧,要不就是類似鼓浪嶼的那種小店。要真正了解接觸北京,還是得「鑽」進去,去那些非商業化的胡同去串,去感受,了解每條胡同名字的由來,了解每條胡同的歷史,感受從身邊經過的建築,耳聽那像含著東西說話的京腔,這些才是我理解的真正的北京!其實最民間的,才是最特色和有代表性的。您認為呢?除了六大景點外,感受北京的土著文化和美食您會怎麼玩?
  • 俗語:「窮不走南,富不去北」啥意思?窮富還分南北?
    俗語:「窮不走南,富不去北」啥意思?窮富還分南北?本文由【亮哥說史】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這樣一句話:「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意思是什麼?富人和窮人還分南北?事實上,在許多古代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東西。例如,在「詩經」、「山海經」中,老子也在他的作品中提到氣即為道,而道也是需要考慮位置,這個位置屬於風水範疇,這句諺語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意思是窮人不想去南方,而富人不想去北方,是不是南方比北方更富裕?
  • 農村俗語丨男抖窮,女抖賤,手不扶碗黴三代,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男抖窮,女抖賤,手不扶碗黴三代」看起來好像是種迷信的說法,仔細領會卻很富哲理。是一種沒素養、舉止行不當的體現,觀其言行,便知為人處世的態度。對生活態度的嚴謹與否,自然影響一生的運道。具體來說是什麼意思呢?一、男抖窮。
  • 換一個地方居住,這個十一長假我從南城來到了北城
    說實在的我真想去,以前在同樣的時間也去過,各個景區人都很多,很擁擠,致使心情打了折扣。因此我決定還是悠閒自在地在家裡玩吧!從南城來到了北城家在南城,對南城太熟悉了,有些單調和乏味,想換一個陌生的地方,尋找新奇,發現樂趣,尋找刺激
  • 俗語:「人抖窮,樹抖死;男抖窮,女抖賤」,究竟有什麼含義?
    俗語:「人抖窮,樹抖死;男抖窮,女抖賤」,究竟有什麼含義?文|小芬芬愛歷史在人們的交談中,總會時不時的聽到一兩句的俗語,這些話雖然聽著很口語化,但是總是能夠通過簡短的話語,表達出說話者想要敘說的很長的一段意思,所以這種文化也很受人們的歡迎。
  • 民間俗語:男抖窮,女抖賤,你聽過完整版的麼?背後有什麼含義?
    文/思源民間俗語:男抖窮,女抖賤,你聽過完整版的麼?背後有什麼含義?不過隨著農村地區對文化文明重視程度的提升,很多人也不大願意再說俗語,有些經典的句子只能活在老一輩的口中、偶爾還能聽上一句。比如現在小編隨便提一個「人抖窮,樹抖死,男抖窮,女抖賤」,大家不妨先來猜猜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北城觀音橋,南城李家沱!
    殊不知,在直轄前,老一輩口中常說的「北城觀音橋,南城李家沱」裡的南城就是這裡。 作為南岸和巴南的一個重要接點,李家沱坐擁長江城區面積15平方公裡,這裡曾被定位為「重慶第七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