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自然風光 感受非遺魅力 川渝媒體、青蕉拍客打卡「新內江」

2022-02-07 微甜城

青青草原中,以三國為歷史背景的馬術特技表演輪番登場,引來看客陣陣尖叫。老街戲臺上,川劇演員在說唱瞬間變換著不同的臉譜,口噴熊熊烈火,令觀眾拍案叫絕。

這是5月31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百城行」大型採訪活動走進內江後,「品甜城味 遊新內江」川渝媒體、青蕉拍客採風活動中,兩組精彩的「鏡頭」,近百名川渝媒體記者、青蕉拍客來到川南大草原、東興老街,通過實地走訪充分領略甜城風光。

作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百城行」活動的「標配」,青蕉拍客採風活動一直備受歡迎。沿途站點,封面新聞聯動拍客、志願者、縣級融媒體中心等,記錄和拍攝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中的沿途風光、講述沿線故事、挖掘文化內涵。

無論是安嶽的「石粉柚檸氣」,還是達州的燈影牛肉,亦或是遂寧的詩意慢生活,通過拍客們精彩的短視頻,這些城市走進了全國視野。

5月31日,這束聚光燈照耀在了甜城,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百城行」大型採訪活動走進內江。接下來,青蕉拍客將聚焦「甜城味」、「新內江」兩大主題,去發現這座城市最迷人的風光,最誘人的美食。

青蕉拍客還將深入內江各縣(市)區,探索未來文旅融合發展之路。這個夏季,大家將去範長江故居,學習新聞巨子如何踐行新聞理想;去塔山公園,踏上狀元梯感受狀元文化;去隆昌石牌坊,欣賞雕刻工藝聆聽背後的故事;去資中羅泉古鎮,看看全國唯一敬奉管仲為鹽神的廟宇;去石板河景區,在百米長的河灘中,赤足溯溪,體驗踩水的樂趣。

青蕉拍客的大家庭期待著更多網友加入,只要你登錄封面新聞青蕉拍客頻道,進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百城行」話題,就可以上傳您心中的最美內江,作品一旦採用,有機會贏得萬元大獎。

當天上午10時許,川渝媒體記者、青蕉拍客採風行隊伍打卡川南大草原,體驗座艙式雙人輪式動力傘、觀馬術表演、賞蘇州園林會館,感受安逸自在的「甜蜜生活」。作為本次採風活動的重頭戲,座艙式雙人輪式動力傘一出場就點燃了大家的熱情。據現場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座艙式雙人輪式動力傘安全性極高、操作極容易、起降場地要求非常低,是一種成熟的飛行器。翱翔藍天,俯瞰草原……在體驗了一場「飛行」後,青蕉拍客林靜直呼,視野蔓延,遠方是一望無際的川南大平原,還想「再飛一盤」。

暢遊川南大草原,隨處可感受風吹草低現牛羊的蒙古風情,讓人著迷。往草原深處走,恰逢表演時間,幾位馬術師先後登場,在觀眾面前表演了一個又一個高難度動作,贏得了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欣賞完馬術表演,來到了蘇州園林會館,這座以江南水鄉文化為底蘊的會館引得眾人競相拍照。據介紹,該館運用獨特的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裡,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讓人有「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的感受。

第一次來內江,重慶永川融媒體中心記者付麗對「甜城」好評不斷。在她看來,內江人會「耍」,鄉村旅遊打造得很好,特別是這個「無中生有」的川南大草原讓人驚喜,既有草原的粗獷,也有園林的舒適,很值得一看。

佔地2500畝的川南大草原,以「展書畫之鄉之大地藝術,秀草原風光之生態谷地」為主題,建設有草原溼地、草原花海、草原休閒、草原露營、草原運動等多層次的山水空間。在這裡,既可以觀光度假、餐飲住宿,還可以文化體驗、會議培訓,還有研學實踐教育、養生養老兼具一體。自開園以來,這個多元化、高品質鄉村田園生態旅遊綜合體已接待遊客300萬人次,引領成渝地區旅遊新風尚。

過去,內江甘蔗種植興盛的時候,沱江河畔的東渡碼頭每天有幾百上千條運糖船停靠,來往客商絡繹不絕。如今,這樣繁華的景象已經隨著歷史變遷而消退,只剩下岸邊那條老街,以其獨有的方式訴說那段驕人的過往。

東興老街以仿清代古建築為主保留了茶肆、川酒館、劇戲臺等傳統商業形態,形成了山水相依、街橋相連的城市畫卷,街中的各種銅像雕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向人們展示著時代的記憶。

當天下午,川渝媒體記者、青蕉拍客沿著石梯而上,邁入刻有「東興」二字的石牌坊後,耳旁傳來了鑼鼓樂響,原來老街正在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為群眾辦實事」川劇惠民演出。演員們身著戲服,先後表演了《穆桂英打雁》《王婆找雞》等多個經典曲目。尤其是川劇變臉和吐火登場時掀起了一波高潮,隨著歡快的音樂節奏,一位演員踏步而行,用衣袖將面部一遮,便換掉一張「臉」,另一位演員則手持道具,噴出一道火柱,贏得臺下掌聲不斷。

第一次現場看變臉和吐火,青蕉拍客黃一震撼到了。「這種傳統藝術在老街呈現,比在熒幕上看更加真實,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演出結束後,她特意到後臺為穆桂英的扮演者拍了特寫和視頻,準備精心製作一條拍客視頻上傳到封面新聞,讓更多人見識東興老街的魅力。

戲臺下方的非遺展示區域,內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興泥塑的傳承人肖傳敏,拿起帶來的陶泥,比對著眼前的一張川劇臉譜圖像捏了起來,邊抹土邊塑形,很快一個輪廓分明的半身人偶就出爐了,令圍觀看客嘖嘖稱奇。

同樣吸引大家眼光的還有蜀南傳統手工榫卯技藝作品,在傳承人張建看來,榫卯手工藝品是帶有溫度的作品,比起機器系統化生產更為精巧和複雜。為了更好的傳承這項非遺,張建在東興老街設立了一個展廳,被授予了內江市民協榫卯藝術研究基地,與內江師範學院建立了校企合作關係,常設親子培訓和成人體驗班,讓傳統技藝照進現實。拍客林美琪一邊端詳著案几上的榫卯製品,一邊感嘆道:「手工做出來的確是獨一無二。」

另一邊「甜城味」展示區域,周蘿蔔、趙老師麻餅、威遠無花果系列產品,讓青蕉拍客為內江美食連連打CALL。

上遊新聞的記者陳軍是內江本地人,此次故地重遊,他頗為感慨,「經過改造後,老街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還可以進一步挖掘。」陳軍認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百城行」活動走進內江就是一個良好的契機,整合媒體資源,擦亮文化旅遊名片,能夠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前來甜城打卡。

相關焦點

  • 青蕉拍客走進四川大竹 與主流媒體一起集中探訪特色農產品
    5月18日,封面新聞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百城行」大型採訪活動走進達州暨首屆「遊水墨達州 品巴山食薈」拍客大賽,在達州啟動。7月23日,參加拍客大賽的青蕉拍客代表,與省市主流媒體一起,集中走進大竹縣探訪特色農產品,通過走訪、觀察、體驗等形式,生動記錄、展示當地的優質農產品和現代農業成果。
  • ...近百名封面拍客走進「詩意尖山」、自流井老街拍下美麗瞬間
    在自流井區尖山風景區,封面拍客們一邊逛一邊拍一邊發出讚嘆,「二天一定還要來耍!」尖山湖、桃源橋、飛渡索橋、藝術小鎮……封面拍客們興奮地遊覽了整個風景區,拍下了許多如詩如畫的美麗畫面。據悉,尖山是省級自然風景保護區、國家「AAAA」級風景區。風景區形成於1955年,佔地4300餘畝,內有東、西兩湖,可儲水264萬立方米。
  • 川渝民間扎染藝術交流:傳承非遺文化 照亮多彩生活
    ……近日,來自重慶、自貢、內江等地的扎染藝人和扎染藝術愛好者相聚在古剎聖地聖水寺,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藝術,體驗扎染製作工藝。當天,來自自貢的知名扎染藝人丁永超向大家介紹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藝術的發展過程、藝術特點和製作工藝等。隨後,大家在丁永超的指導下,進行扎染製作,選料、浸泡、擰乾、包紮、染色……大家按照工藝流程,隨心所欲地創作起來。「太神奇了!」
  • 「文旅結合」:盡顯內江獨特魅力
    ——川南渝西媒體採風行走進內江東興區、隆昌市在石燕橋玻陶工業園採訪大千故裡古牌坊,騎馬踩水遊內江。11月18日,來自川南渝西的30餘名媒體記者繼續走進內江市東興區、隆昌市,探尋內江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感受並傳播甜城的獨特魅力。
  • 川渝民間扎染藝術展在「成渝之心」內江舉行
    11月25日,由中華民間網發起的川渝民間扎染藝術展在「成渝之心」內江舉行。本次民間扎染藝術展作品主要源自四川自貢丁丁扎染藝術館、守藝人染坊,選址在內江聖水寺舉行,得到了重慶市巴渝文化研究院等相關機構的大力支持,吸引了川渝文化旅遊領域眾多人士參加。
  • 著名設計師當「導遊」 邀你打卡成都青年拍客聚集地
    為彰顯成都生活美學,提升市民對城市文旅深度感知體驗,增強全民對城市建設的參與度,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慢遊新天府,感受新成都」百萬市民遊成都活動正在火熱開展中。眾多市民與文化名人一起,暢遊以綠道串聯起的成都100條文旅線路,感受成都文旅的新變化。
  • 走進全國文明城市——近百名拍客開展首次採風活動
    12月5日,近百名自貢拍客、媒體代表走進創文社區、繁華商圈和數家企業,開展「自貢銀行杯·愛創文愛家鄉」自貢第二屆原創短視頻大賽首次拍客行採風活動,也標誌著本次短視頻大賽漸入高潮。據了解,作為鴻山集團旗下的自貢扎染公司、國家級非遺保護單位,蜀頡扎染開發了多種扎染新產品,在歷年的參展評優活動中榮獲「天馬金獎」「國際博覽會銀獎」「國家旅遊優質產品」「四川名牌產品」等五十餘項部省級大獎,已取得國家扎染髮明專利。隨後,拍客們來到玉和祥珠寶。
  • 川渝這群人齊聚內江,唱好「雙城記」,他們有話說——
    11月12日,由民革四川省委、民革重慶市委、內江市委統戰部指導,民革內江市委會主辦的2020年民革組織建設年工作交流活動暨研討會在內江舉行。圍繞新時代如何加強參政黨組織建設,民革自貢、瀘州、宜賓、內江市委會,民革永川區委、合川區工委、大足區總支部分別做了交流發言,探討了在組織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 近百名封面拍客走進千年鹽都 用鏡頭記錄創文成果-國際在線
    據悉,尖山是四川省級自然風景保護區、國家4A級風景區,風景區形成於1955年,佔地4300餘畝,內有東、西兩湖,可儲水264萬立方米,森林面積超過70%,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米5000個,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尖山風景區經「提檔升級」後,以林地和湖光山色為主要特色,通過近兩年的斥資改造,新開雲水林島並注入許多全新的遊玩項目。
  • 打卡湖南省文化館,體驗非遺魅力
    在湖南省文化館的非遺展示體驗館「我來學手藝」非遺體驗課堂上,國家級非遺女書傳人何靜華弟子國慶期間,省文化館推出了「濃情中秋·歡樂國慶」非遺主題系列活動,包括永州木雕精品專題展、「我來學手藝」非遺體驗課堂、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互動體驗,以及漢服體驗和節日主題潮流打卡等多項內容
  • 近百名封面拍客開展首次採風活動 「自貢銀行杯·愛創文愛家鄉...
    、媒體代表走進創文社區、繁華商圈和數家企業,開展「自貢銀行杯·愛創文愛家鄉」自貢第二屆原創短視頻大賽首次拍客行採風活動,也標誌著本次短視頻大賽漸入高潮。扎染設計大師非遺傳承人展示扎染技藝 墨翠精品吸引拍客狂拍「嘖嘖!這條龍真漂亮!」上午8時過,拍客行活動走進自貢蜀頡扎染。在展廳內,琳琅滿目的各式扎染產品讓拍客們眼花繚亂。這裡的扎染有藝術收藏系列、特色禮品系列、家居生活系列、服裝系列、文化創意系列等多達200多個品種。
  • 潮州古城品味光影魅力!最「潮」年終派對你參加沒
    12月28日,「打卡千年城 發現新潮州」2019年度頒獎暨非遺「私享薈」在潮州市玩美時代藝術生活館舉辦。現場展出「打卡千年城·發現新潮州」隨手拍活動全年各期優秀作品,評選出「金牌拍客」,還邀請非遺藝人帶領來賓體驗新潮的剪紙、花燈、麥稈畫和陶藝。
  • 感受非遺魅力
    6月12日,小朋友們在學習體驗傳統的老北京吆喝技藝。 當日,「感受非遺魅力」活動在北京腐乳王致和科普館舉行。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們體驗了傳統腐乳釀造技藝以及傳統手工藝品製作等。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6月12日,小朋友們在體驗傳統的豆腐製作技藝。 當日,「感受非遺魅力」活動在北京腐乳王致和科普館舉行。
  • 2020四川電商年貨節暨川渝新春歡樂購活動在內江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1月9日上午,「2020四川電商年貨節暨川渝新春歡樂購」活動在內江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設置在內江隆昌市、資中縣的兩個分會場活動也拉開帷幕。近年來,內江著力打造「甜城味」區域公用品牌,優質農副產品涵蓋了糧油、畜禽、果蔬等,極大地豐富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食盒子」。
  • 川渝媒體探訪都江堰,「兩天一夜」收穫滿滿!
    好山好水好空氣……在大美都江堰,遇見一切美好~~9月11日下午,由都江堰市委宣傳部聯合四川發布共同主辦的「共建成渝經濟圈·共享生態天府源 川渝新媒體走進天府旅遊名縣·都江堰」主題網絡宣傳活動圓滿落幕。川渝兩地政務新媒體和主流媒體以及重慶知名自媒體人用各自視角傳遞古堰之美,見證川渝友誼。
  • 2020兩岸媒體人「感受七彩雲南•探秘南國星都」將於11月8日啟動
    由國家天文臺主辦、雲南省臺辦協辦,華夏經緯網作為媒體支持的2020年兩岸媒體人「感受七彩雲南· 探秘南國星都」活動將於11月8日至16日在雲南展開。活動將邀請來自兩岸的20多名網絡達人、自媒體人及臺灣青年拍客組成媒體團隊,走進祖國大陸彩雲之南,探秘天文星象、感受雲嶺風情、體驗非遺魅力……活動期間,兩岸媒體人將製作一系列融媒體作品,通過新媒體平臺,全景式、多角度地講好雲南故事,傳播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弘揚中華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 【慢遊新天府,感受新成都】 百萬市民遊成都
    著名設計師殷九龍邀你打卡成都青年拍客聚集地為彰顯成都生活美學,提升市民對城市文旅深度感知體驗,增強全民對城市建設的認同感與參與度,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慢遊新天府,感受新成都」百萬市民遊成都活動正在火熱開展中
  • 今天,內江文旅在全省做了篇漂亮的「大文章」——
    「牌坊裡」特色文旅創意商業街區建設項目投資5億元,擬建設區域具備文化非遺體驗、雅致生活體驗、城市夜經濟、下沉式消費體驗等功能,建設以隆昌牌坊、青石等文化名片為載體的文化產業集聚區,打造隆昌匠藝館、隆昌「隆潮」文創店、隆昌記憶味道三大業態主題。
  • 以山水為媒 川渝媒體紛紛相約都江堰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劉傑 羅同)9月12日報導 近日,「共建成渝經濟圈·共享生態天府源——川渝新媒體走進天府旅遊名縣·都江堰」主題網絡宣傳活動在都江堰舉行。來自川渝兩地的政務新媒體、自媒體人齊聚都江堰,開啟一段「兩天一夜」的探訪之旅,以山水為媒共同見證川渝友誼。活動期間,川渝媒體大咖們先後來到都江堰景區、精華灌區康養功能區規劃館、七裡詩鄉、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智慧旅遊服務中心、李冰文創旅遊功能區規劃館、成都融創文旅城、熊貓谷等地,體驗了都江堰的山、水、道、熊貓等特色文旅資源,感受都江堰天府旅遊名縣的魅力。
  • 長壽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非遺」體驗 感受家鄉文化魅力
    人民網重慶10月22日電 10月21日晚,長壽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聯合長壽區文化館開展「童心拾『遺』・文脈傳承」「非遺」體驗活動,50名青少年參加體驗活動,近距離感受了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激發了青少年弘揚傳承家鄉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