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封面新聞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百城行」大型採訪活動走進達州暨首屆「遊水墨達州 品巴山食薈」拍客大賽,在達州啟動。7月23日,參加拍客大賽的青蕉拍客代表,與省市主流媒體一起,集中走進大竹縣探訪特色農產品,通過走訪、觀察、體驗等形式,生動記錄、展示當地的優質農產品和現代農業成果。
大竹縣是市級鄉村振興先進縣,已成功創建省級鄉村振興先進鄉鎮2個、示範村10個,市級先進鄉鎮3個、示範村20個,打造了廟壩—姚市、烏木—團壩兩個鄉村振興示範區,薴麻、香椿、糯稻、白茶、綠竹「五張名片」聞名遐邇,不少產品已進入「巴山食薈」公用品牌,全縣100萬畝特色產業基地正在加快建設。
以大竹薴麻為原料生產出來的「夏布」
大竹薴麻中國草 從頭到腳都是寶
「薴麻,被外國人稱為『中國草』。為什麼?因為這種植物只有中國才有,而且它全身都是寶。」四川玉竹麻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小祝,在大竹縣從事薴麻紡織技術、企業管理研究30多年,懂技術、善管理,對薴麻具有十分深厚的情結。本次活動的第一站,聚焦薴麻產業,張小祝為青蕉拍客和媒體記者上了生動的一課。大家不僅現場發出感嘆:「真是漲知識了」。
據張小祝介紹,薴麻是大竹縣的傳統優勢特產,自商周時種麻迄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農民世代種麻,家家種麻,代代相傳,是老百姓致富路上的「搖錢樹」。「薴麻的葉子可變成養殖業所需的飼料,枝幹可用來做食用菌,根可以用來入藥,每一處都能衍生出現代農業產業;從薴麻身上剝下來的皮,就是薴麻的原材料,加工成纖維除了做衣服,現已開發出上百種下遊產業鏈產品,前景一片大好。」
張小祝介紹大竹薴麻發展歷史
大竹縣的生態環境優越,特別適宜薴麻生長,全縣薴麻種植規模大、質量好,先後獲得「全國薴麻生產基地縣」「中國薴麻之鄉」「全國薴麻標準化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目前,達州市薴麻種植面積大約有15萬畝,其中大竹縣就佔10萬畝,原麻產量超2萬噸,佔全國原麻產量的70%。具有國家地理標誌認證的「大竹薴麻」,已獲得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大竹縣薴麻產業發展中心助理高級工程師羅顯義告訴記者,該縣把薴麻作為全縣農業的首位產業來抓,自2015年起,縣財政堅持每年拿出300至500萬元支持薴麻產業發展,並且成立了薴麻產業發展中心,專班推進產業發展。大竹縣薴麻研究所以及達州市農科院麻類研究所專注新品種研發,研製出的川薴4號、8號、11號、16號優質品種,一直免費發放給老百姓種植。
用大竹薴麻加工出來的麻纖維
一粒糯米醪糟香 十萬農戶奔小康
大竹縣被譽為「中國糯米之鄉、中國醪糟之都」,糯稻(醪糟)產業是大竹縣委、縣政府重點扶持的「五大名片」之一。大竹縣糯稻現代農業園區位於月華鎮,面積2萬畝,年產糯稻1萬噸,糯米加工品9.3萬噸,產值6.8億元,建有糯稻醪糟產業文化旅遊博覽中心,是達州市唯一的涵蓋工業、農業、服務業三大產業的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這裡,是本次活動的第二站。
大竹醪糟生產車間一角
「一粒糯米醪糟香,十萬農戶奔小康。」四川東柳醪糟有限責任公司打出的標語,特別引人注目。這家公司於2018年成功躋身中國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500強,堅持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今年2月,該企業被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大竹縣月華鎮糯稻生產基地
據大竹縣糯稻(醪糟)產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謝晉介紹,除了東柳醪糟有限責任公司外,大竹縣還培育了順鑫農業、席醪糟、神泉醪糟等糯米生產加工規上企業7家,產品暢銷全國,並出口加拿大、荷蘭、英國、法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能14.42萬噸,產值達9.95億元。「除了醪糟,還有米酒、飲料、糯米粉等特色產品暢銷全國,超市裡的一些大品牌湯圓,原材料就來自大竹。」
青蕉拍客走進糯米粉生產車間
依託東柳醪糟公司國家農產品加工業AAA級旅遊景區,大竹縣正在成為川東北重要的旅遊節點。全縣有醪糟土特產經營門店200餘家,帶動發展農家樂20餘家,年吸引遊客30萬人次以上,實現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全縣糯稻產業綜合產值達13億元。「未來五年,我們將加快建設現代高效特色農業,主動對接梁平區、墊江縣,協同建設大竹—墊江—梁平糯稻(醪糟)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做大做強糯稻產業。」謝晉說。
龍蝦住上情侶房 育出省級良種場
蒜泥、滷煮、爆炒、五香……小龍蝦作為大江南北餐桌上當之無愧的頭號主角,徵服了無數人的味蕾。時下,暑期正盛,在夏夜裡邀上三五好友,就著冰爽的啤酒,品嘗美味的小龍蝦,已成為新「食尚」。
大竹縣國家級稻魚綜合種養示範區
不過,食客們極少有人關心,這些美味的小龍蝦,「出生地」在哪裡。「四川省內的小龍蝦,一半以上都是我們這裡培育的,它們的父母,很有可能就在大竹縣。」大竹縣水產現代農業園區工作人員稱,該園區已獲得「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四川省小龍蝦良種場」等稱號,是四川唯一、西部第一的小龍蝦良種繁育場。本次活動的第三站,對這個特色園區進行聚焦。
住在「情侶房」內的小龍蝦
「每個水箱就是一套『公寓』,裡面搭建了情侶房,住著一公兩母3隻小龍蝦,它們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結婚生子。」園區內的小龍蝦良種繁育中心技術人員介紹,公司從太湖、巢湖、洞庭湖等湖泊中引進優質種蝦,再與大竹本地的小龍蝦結合,在這裡進行選育和繁育。「我們已自主研發出控光、控水溫、控水質、控水位、控投餵的『五控人工誘導技術』,已經申請到了相關的技術專利。」
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大竹縣水產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位於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烏木鎮,覆蓋烏木、團壩2鎮6村,規劃面積1.5萬畝,建成稻蝦基地6000畝,優質稻9000畝,年繁育蝦苗1.5億尾,產小龍蝦900噸、優質稻8000噸,產值2.3億元,是國家稻蝦綜合種養示範區、農業部第二批無公害健康養殖示範基地。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
依託省級龍頭企業百島湖農業公司,該園區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創新「五供一收」聯農帶農機制,企業供技術、供種苗、供飼料、供物資、供服務,保底價收購小龍蝦,與12個專合社和9個家庭農場合作,帶動全縣種養戶發展稻蝦綜合種養2萬畝,年產小龍蝦3000噸、生態優質水稻1萬噸,畝均增收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