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中嶽廟 怎知嵩山之五嶽極尊?

2020-12-06 扁舟聽雨

「正正堂堂地,巍巍煥煥京。到來瞻氣象,果足慶平生。愜我長年願,陳茲祈歲情。忽聞鸞鶴韻,疑有列仙迎。」這是乾隆皇帝親筆御製的《謁嶽廟》詩,描寫和讚頌的是位處天地之中的中嶽廟。

中嶽廟被中嶽嵩山環抱於懷,背倚黃蓋峰,面對玉案山,西有望朝嶺,東有牧子崗,乃世人敬祭中嶽山神大帝的宏大廟宇。

中嶽廟最早為建於秦代的太室祠,漢武、唐宗、宋祖都曾為之擴建增制。北魏時,太室祠定名為中嶽廟,由道教管理。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禪嵩山時,加封中嶽神,改所在地嵩陽縣為登封縣。

今天的中嶽廟,建築制式和布局是乾隆皇帝依照北京紫禁城的形式設計重建的,有著「小故宮」的美名。

東西南北峰,嵩山居於中。《詩經 大雅 嵩高》有云:「嵩高維嶽,峻極於天。」眾山拱衛之中,中嶽嵩山妥妥的C位,氣定神閒,位至極尊。另有傳說,說中嶽廟址是周朝王子晉的升仙之處,王子晉是周靈王的太子,喜歡吹笙作鳳凰鳴飛,遊於伊水和洛水之間,更使中嶽廟於莊重威嚴之中又平添了神靈仙氣。

中嶽廟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器宇軒昂,坐北朝南,依山拾級,中軸線全長650米,計有7進11層建築,總面積11萬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河南省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是五嶽之中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建築群」中規模最大的建築群。

「名山第一」的中華門是中嶽廟的前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由原有的木質牌樓改建為磚瓦結構的廡殿式牌坊,門額內外分別寫有「依嵩」、「帶潁」、「嵩峻」、「天中」八個字,重點描述了中嶽廟的地理方位。

中華門裡,是黃色琉璃瓦攢角重簷的八角方亭——遙參亭,過往行人如果沒有時間進入廟內恭敬跪拜,為表誠心,亦可在此儀式從簡,遙相祭拜。遙參亭的簷坊和雀替上面透雕著豐富多彩的戲曲故事,藉以傳神。

上刻中嶽廟的天中閣是明清時期的正門,本名黃中樓,明朝嘉靖年間改為今名,遠看紅樓綠瓦,飛簷凌空,近看雕梁畫柱,方正持重。前方華表峙立,石獅守衛。東側雄獅口銜直徑15釐米的石雕圓球,西側雌獅前蹄按一可愛小獅,栩栩如生。

閣樓門洞前,有一段無聲的告白,以中英兩種文字提醒您敬畏歷史,珍愛文物:我雖然破舊,但建於唐代,是東到開封西到洛陽的一條官道。雖歷經千年滄桑但風貌依舊,請珍惜並呵護我。請緩慢通過,感謝配合。

通過肅穆的天中閣,長長的神道直通一座四柱三樓的木質牌坊,牌坊枋起三架,廡殿屋頂,鬥拱雀替,精雕細琢。正樓額書「配天作鎮」,左右配樓分書「宇廟」、「俱瞻」,這就是配天作鎮坊。牌坊原名「宇廟坊」,中嶽古稱土神,意思是以地配天。

配天作鎮坊正被圍起維護,只好從旁繞行。

繞過圍擋,繼續神道,來到財神殿。財神殿也稱崇聖門,因中嶽神曾被封為「中嶽天中崇聖大帝」而得名。

財神殿的東側有古神庫,創建於北宋。所謂神庫,就是神的象徵性倉庫,為收藏中嶽山神的文書、財物和兵器的地方。古神庫四周是四個高大的鐵人,四大鐵人鑄造於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高約3米,重約3噸,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威嚴。山神的寶庫由他們守衛,安全有加了。這裡的四大鐵人是中國現存形體最大,保存最好的四個「守庫鐵人」,同時也是北宋鑄造的藝術代表。

財神殿的西側是月老殿,善男信女的愛情會由裡面端坐的月老牽線護持白頭到老。

財神殿甬道兩側有東華門和西華門,兩門內各立二碑,宋代石碑三通、金代石碑一通,碑刻記敘述了中嶽廟的歷史沿革及修建情況,作者分別為宋代的王曾、盧多遜、駱文蔚和金代的黃久約,都是當時的狀元,四通碑亦稱「四狀元碑」。

財神殿後面,是取名於道教「一氣化三清」的化三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無不在,處處顯化,三個法身包容萬物。化三門後西側,有一無字碑亭,亭內立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只有線刻花邊,沒有文字,故稱"無字碑"。立此碑的意思是說嶽神之德,大得難以用文字形容,故立空石,以示紀念。

化三門現稱文昌殿。

再進一院,是峻極門。中門兩側塑有一丈四尺高的兩尊將軍橡,又名「將軍門」。此門是中嶽大殿中心院的山門,始建於金大定年間,明祟禎年間毀於大火,清乾隆時重修。門內兩側塑有兩武士泥像,高達4.5米,執斧秉鉞,氣勢威武。峻極門與四周迴廊、殿宇組成一個四合院布局,東側四角亭內有《中嶽嵩高靈廟碑》,刻於北魏太安二年(456年),是嵩山地區最古老的一通石碑,康有為把它列為北碑十家之首,稱其「沉異奇古」。

峻極門前甬道兩旁為四嶽殿,按順時針方向為東嶽殿、南嶽殿、西嶽殿、北嶽殿,加上中嶽恰是五嶽。古人稱中嶽廟為土神之宮,五行土為尊,所以中嶽為五嶽之首,配之以四嶽殿,表示「五嶽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觀念。

峻極門外臺階下,東側,有《五嶽真形圖碑》,刻立於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碑上按照五嶽的座落方位,雕刻著五嶽圖,圖下刻記著關於五嶽的傳說,根據「華山如立、泰山如坐、北嶽如行、南嶽如飛、中嶽如臥」等不同特點精心繪製。

向北,巍然屹立的嵩高峻極坊,又名「迎神門」,是一座四柱三樓式的峻極坊,坊起三架,上下兩層,額書「嵩高峻極」,為康熙皇帝御筆手書。 正樓和次樓分別施九彩和七彩鬥拱,為清代木結構建築特色。

自嵩嶽峻極坊下穿過,眼前即是中嶽廟正殿峻極殿。峻極殿也稱「中嶽大殿」,殿內正中供奉崇聖大帝中天王。峻極殿是嵩山規模最大的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面積920平方米。 重簷慶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椽飛鬥拱,梁枋天花,皆用清代最尊貴的和空彩畫。「峻極殿」顏體三字匾為宋人所書。門楣正中橫匾上的「黃天厚土」四個大字再次申明了嵩山五行屬土的極尊地位。

峻極殿後雙獅把守的安靜院落,為中嶽寢殿。傳說寢殿為中嶽大帝與帝後起居之所,黃瓦覆頂,鬥拱飛翹,面闊七間,進深三間,歇山式建築。殿內神龕裡,有「天中王」和「天靈妃」的塑像,兩端有兩個大型紫檀木透花雕刻的「龍榻」,榻上有天中王睡像,東榻上睡像為檀木雕刻,西榻上睡像為彩色泥塑。

寢殿後,更上一重臺階,便到了中嶽廟的最後一處殿宇——御書樓。御書樓面闊11間,原名「黃籙殿」,是儲存道經之地,創建於明萬曆年間。後來清乾隆皇帝遊中嶽時,曾在此殿題碑書銘,故又稱「御書樓」。現為硬山廡殿式黃色琉璃瓦樓房,為民國時期所建,兩側順山房是儲存祭器的地方。

除了主體建築,中嶽廟內現存有漢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現存的殿、閣、宮、樓、亭、臺等建築39座近400間,石刻碑碣百餘座,古代碑刻73品,金石鑄器二百餘件,是研究魏書書法、道教歷史和中嶽廟宗教歷史的重要實物,是中國道教建築最完整的代表作,全面見證了印刻「天地之中」信仰的道教文化發展史。

到河南,一定要訪嵩山,訪嵩山,一定要進中嶽廟。嵩山不止有少林寺,不止有中華功夫,還有高山仰止。不進中嶽廟,怎知嵩山之五嶽極尊?

相關焦點

  • 不進中嶽廟 怎知嵩山之五嶽極尊?
    這是乾隆皇帝親筆御製的《謁嶽廟》詩,描寫和讚頌的是位處天地之中的中嶽廟。中嶽廟被中嶽嵩山環抱於懷,背倚黃蓋峰,面對玉案山,西有望朝嶺,東有牧子崗,乃世人敬祭中嶽山神大帝的宏大廟宇。中嶽廟最早為建於秦代的太室祠,漢武、唐宗、宋祖都曾為之擴建增制。北魏時,太室祠定名為中嶽廟,由道教管理。
  • 中華五嶽,來鄭州登封看中嶽嵩山的中嶽廟
    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這就是中國五嶽,也是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更有著成語三山五嶽,而三山五嶽裡面的三山就是傳說中的蓬萊,萬丈山,瀛洲,而現在的三山更有著現在的黃山,廬山,雁蕩山新三山,而五嶽永遠都是這五嶽,而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五嶽裡面的中嶽嵩山的中嶽廟
  • 五嶽之中嶽—嵩山旅遊攻略
    少林不但是天下對的大幫,更是弘揚正義,驅除邪惡的正道幫派。記得那會總會在影視劇裡看到少林拯救萬民,拯救天下的片段。作為五嶽之一的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育的聖地。嵩山最早給我的印象就是人人都是武僧,人人都是高手,就是那種擁有飛簷走壁的本領有主持正義被武林人士尊重的高人。後來才慢慢知道,少林不但習武強身健體,還念經誦佛。劈柴、打水、掃地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五嶽朝天-中嶽嵩山(二)
    當然,太室山也不能錯過,我們首先來到黃蓋峰下的中嶽廟。早在秦朝時,太室山下就建有「太室祠」。西漢時改稱中嶽廟,東漢時在中嶽廟前的大路上樹立了太室闕。這兩根石柱狀的建築物依然保存在原地,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中的排名第一的建築類文物,極其珍貴。現在,在石闕外,建有房屋加以保護,不對遊客開放。
  • 五嶽之中嶽—嵩山旅遊攻略
    少林不但是天下對的大幫,更是弘揚正義,驅除邪惡的正道幫派。記得那會總會在影視劇裡看到少林拯救萬民,拯救天下的片段。作為五嶽之一的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育的聖地。嵩山最早給我的印象就是人人都是武僧,人人都是高手,就是那種擁有飛簷走壁的本領有主持正義被武林人士尊重的高人。後來才慢慢知道,少林不但習武強身健體,還念經誦佛。劈柴、打水、掃地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五嶽朝天-中嶽嵩山(二)
    當然,太室山也不能錯過,我們首先來到黃蓋峰下的中嶽廟。早在秦朝時,太室山下就建有「太室祠」。西漢時改稱中嶽廟,東漢時在中嶽廟前的大路上樹立了太室闕。這兩根石柱狀的建築物依然保存在原地,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中的排名第一的建築類文物,極其珍貴。現在,在石闕外,建有房屋加以保護,不對遊客開放。
  • 遊記 | 五嶽之中嶽嵩山
    嵩山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嶽的中嶽,雖沒有五嶽之首的泰山有名氣,但也是中原名山。
  • 道教全真派聖地——嵩山中嶽廟
    說到嵩山,人們首先會想到少林寺,因為少林武功和「十八棍僧救唐王」故事太深入人心了。但從歷史長短這個角度看,嵩山上有許多寺廟的歷史都要遠遠長於少林寺,中嶽廟就是其中之一。中嶽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代,西漢武帝時建太室闕祭祀嵩山太室山山神。山嶽祭祀制度逐漸消亡後,中嶽廟成為道教宮觀。
  • 懸謎之旅,嵩山在嶽廟,中嶽大殿與五嶽
    中嶽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彩繪天花板上的盤龍藻井(俗稱「老龍窩」)。藻井的雕刻藝術極為精湛,蛟龍捲須昂首,盤繞升騰,玲瓏可愛,巧奪天工。關於藻井,還流傳著一個生動的神話故事:從前,在修建中嶽廟時,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老木匠,領工很看不起他,怕做壞了材料只給他一個柏樹根疙瘩,叫他去錛。老頭天天錛錛砍砍,誰也沒理會他做的是什麼。
  • 五嶽三山行 - 中嶽嵩山
    中嶽嵩山嵩山聞名於世並非因為中嶽,而是少林寺,特別是近年來少林寺更是享譽國內外,所以提起嵩山的第一反應是少林寺也不足為奇。嵩山主峰分為太室山和少室山,中嶽景區位於太室山,少林寺景區位於少室山,兩座山峰遙相呼應,在中原腹地聳立雲間,偉岸的形象或許誠如兩座山峰的名字的由來傳說。又是一年春節,2019年2月5號,己亥年正月初一,也是五嶽三山行的結束之旅,五嶽歸中更多的是一種儀式感,或許以後也不再會踏足五嶽三山,但人生的旅途還在繼續。
  • 作為五嶽之一,中嶽嵩山卻是一個後起之秀?
    在地質學上,嵩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橫跨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名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於2004年2月評選為「世界地質公園」。作為五嶽之一,中嶽嵩山卻是一個後起之秀。「嶽」在上古時代是分掌四方的官職《尚書·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嶽,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萬國鹹寧。」
  • 五嶽三山行 - 中嶽嵩山
    中嶽嵩山嵩山聞名於世並非因為中嶽,而是少林寺,特別是近年來少林寺更是享譽國內外,所以提起嵩山的第一反應是少林寺也不足為奇。嵩山主峰分為太室山和少室山,中嶽景區位於太室山,少林寺景區位於少室山,兩座山峰遙相呼應,在中原腹地聳立雲間,偉岸的形象或許誠如兩座山峰的名字的由來傳說。又是一年春節,2019年2月5號,己亥年正月初一,也是五嶽三山行的結束之旅,五嶽歸中更多的是一種儀式感,或許以後也不再會踏足五嶽三山,但人生的旅途還在繼續。
  • 【好去處】大美中國-五嶽之中嶽嵩山!
    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成稱為 「嶽山」,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面,西鄰古都洛陽,東臨鄭州,屬伏牛山系。
  • 作為五嶽之一,中嶽嵩山卻是一個後起之秀?
    在地質學上,嵩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橫跨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名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於2004年2月評選為「世界地質公園」。作為五嶽之一,中嶽嵩山卻是一個後起之秀。「嶽」在上古時代是分掌四方的官職《尚書·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嶽,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萬國鹹寧。」
  • 嵩山,五嶽之一的中嶽,以前還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
    中國有五嶽,即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衡山,五嶽是中國漢文化五大名山的總稱,它們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五行觀念和帝王獵禪的產物,後來被視為道教名山,五神山曾經是封建帝王在天之靈下大力氣朝拜的地方,也象徵著封建帝王是天之命,它在人們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現在依然如此!
  • 中國五嶽旅遊攻略(五)中嶽嵩山,「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這是我中國五嶽旅遊攻略的最後一篇,在上幾篇中間隔了一些其他文章和有趣的小視頻,因為寫作同一系列的文章,有時候對於作者自身和讀者來說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換換口味,也算是調整一下自己的心境,望各位諒解!文章區上拉幾下,即可看到其餘攻略文章哦!說起嵩山,我估計所有人第一印象就是少林寺吧,作為五嶽之中嶽,可見其地位。
  • 名山第一中嶽廟,憑什麼成為五嶽之首(上)
    中嶽廟中軸線全長650米,共有7進11層建築,中軸線上的建築高大雄偉,廟中有殿、宮、樓、閣等建築39座近400間,廟內還有古代碑刻73品,漢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完整的建築布局使中嶽廟成為一座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布局緊湊、色調和諧的龐大建築群。中嶽廟內的建築和碑石是研究魏書書法、道教歷史和中嶽廟宗教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 嵩山,五嶽之一的中嶽,以前還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
    中國有五嶽,即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衡山,五嶽是中國漢文化五大名山的總稱,它們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五行觀念和帝王獵禪的產物,後來被視為道教名山,五神山曾經是封建帝王在天之靈下大力氣朝拜的地方,也象徵著封建帝王是天之命,它在人們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現在依然如此!
  • 中國五嶽旅遊攻略(五)中嶽嵩山,「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這是我中國五嶽旅遊攻略的最後一篇,在上幾篇中間隔了一些其他文章和有趣的小視頻,因為寫作同一系列的文章,有時候對於作者自身和讀者來說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換換口味,也算是調整一下自己的心境,望各位諒解!文章區上拉幾下,即可看到其餘攻略文章哦!說起嵩山,我估計所有人第一印象就是少林寺吧,作為五嶽之中嶽,可見其地位。
  • 嵩山:名勝古蹟居五嶽之冠
    在面對祖國浩如煙海的名山中,本篇選取的「五嶽」,只是其中的只鱗半爪,然見微而知著,在8月陽光明媚的日子裡走進它們,用心去細細品賞,陣陣清涼會慢慢瀰漫開來,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溫潤、清香,不可抗拒。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境內,地處中原,故稱中嶽。嵩山分太室、少室二山,各36峰,主峰海拔1492米,雄偉挺拔,稱為峻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