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話題,我覺得我們可以首先從兩個方面來看待幸福。
首先要認識到幸福是什麼,或者說對你來說,你所期望得到的幸福是什麼。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一樣,因為我們各自的立場,需求和欲望不一樣。
有的人在辛苦一天後來一杯冰鎮啤酒就是幸福,有的人覺得要掙更多的錢買更多的東西才會感覺到更幸福。
最近在看一部韓劇,裡面男主是個大公司的高層,男主的老婆是典型的白富美,兩人有個可愛的女兒,過著有錢人的生活,財閥的世界你們懂的。
但男主老婆仍然感覺不滿足,勾搭上了初戀,背著男主跟初戀一起上演出軌,綁架自己女兒,偽裝自殺等一系列的戲碼。
初戀有點堅持不下去了,想要直接帶著女主遠走高飛得了,但女主還是不能放棄現在她所擁有的一切,對男二說:我的錢,女兒,還有你,我都要得到。
世上哪有這麼美的事兒呢,對吧。老天爺又不瞎,也是有眼自己會看的。現在能握在手裡的就是你的,死死抓緊跑路不是上策麼。
或許對於幸福和欲望,我們跟她們想得不一樣吧。
但是,無可否認,談幸福這種精神層面的事情,終究還是不能完全拋開欲望這個物質性的東西。
因為幸福和欲望都是人性中的一部分,也是人的五大需求中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也不用敵對或忽視物質帶來的幸福感。
但需要知道的是,幸福沒有貴賤,快樂沒有價錢,五塊錢帶來的幸福跟五十萬帶來的幸福,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你自己得到滿足實現幸福了。
我們要做的是,儘量少被這種物質性的攀比和比較所累,人一旦有了攀比心,就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打工搬磚本來就很累了,就讓自己少受點罪吧。
然後再往下想,希望我們都能明白,物質金錢的消耗是帶來幸福的一種方式和手段,並且這種幸福來得快去得也快。除了花錢,我們更應該去找找有沒有其他更省錢經濟的方式能讓你獲得同樣甚至是雙倍的幸福。
這就到了第二個問題,屬於你自己的幸福是什麼呢。
幹什麼想什麼看什麼的時候,會感覺到心裡是平靜安寧的;做完感覺心裡充實被裝得滿滿的,開心地像個孩子一樣。
相信,細細想,會有那麼一兩件事的,例如,看書,寫作,運動,自己動手做一頓美食。嘗試一次新鮮的冒險,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也是大大的。
之前看畢淑敏老師的散文裡,老師提到自己釀造葡萄酒的過程,本來以為釀酒都需要有酒麴,但誰知葡萄酒不用,因為它自己就能發酵。
我們經常會看到葡萄表面會有一層白霜,那就是葡萄自身分泌的糖醇類物質,是天然的酵母菌,所以不需要另外加酒麴,它靠表面這一層外衣就能嘟嘟地發酵。
最後老師分享到:我們都以為幸福是需要藉助外力才能實現的,雖然那確實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幸福感。但我們更應該知道,幸福是需要時間,需要努力孕育的。請向一顆葡萄學習,它本身就攜帶著野生的酵母菌,一旦時機成熟,就會發酵成新的生命。
所以幸福這件事是自己的事,最終也要從自己身上去發現和得到。
在想完前兩個問題後,再分享一些我自己在用還有從書上看到的一些小建議和習慣,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1. 不論你是一個人兩個人還是多個人,試著給自己找出一些獨處的時間和不被任何人打擾的自由。
2. 給自己整理出一個獨處的空間,一個小書房,一個大大的懶人沙發,或是陽臺上的靠椅,一個小角落,窩在那裡看書或是坐那兒發呆,回憶過去,思考,都可以。
3. 每天安排20分鐘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看書,擼貓,寫作,運動,畫畫,學習,享受當下每一刻,一分鐘就享受一分鐘的快樂
4. 嘗試舒適區以外的成長和冒險,每周嘗試一次新事物或去一個很久沒去的地方,甚至換一個上班路線,每一次的改變都是不可知的新體驗
5. 如果你在一個地方生活地很久了,有點厭倦了,可以換個地方住或者出去浪一浪再回來,又或者假裝自己是一個遊客,只在這裡停留一段時間,帶著濾鏡看你生活的城市,然後你就會真正看見它
其實一直以來也看到很多問如何做怎麼辦有什麼好的建議的問題,我自己有時候也會經常問別人,或者百度上一通搜。有的事情能夠得到一些友好有用的建議,有的就沒有。
所以後來我在想,是不是太關注於怎麼做,而忘記了從源頭出發,去想想為什麼和是什麼。畢竟有時候,自己如果想不明白,別人怎麼建議怎麼說都感覺沒啥用。
因為還沒從心理和思想上說服自己。
所以抱著這樣的想法,今天也有機會重新思考了什麼是幸福,幸福從哪裡來,以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建議,最後總結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幸福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自己心裡長出來的。
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儀式感
不小看生活,過好每一天,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享受每一分鐘
多讀書,多讀書,多讀書
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