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傳統的守齋方式是「禁食、祈禱和施捨」。所謂禁食是不吃肉、動物的肉,但可吃魚和蛋(見要理問答之聖教四規)。
現行的教規:一年有兩次大齋(四旬期開始─聖灰禮儀日及聖周五─耶穌受難日),全年每個周五應守小齋,除非遇到大節日。守齋日常可吃魚,要理書都沒有解說為何。
實際上,守齋可吃魚,為大多數人並無刻苦或做補贖的意味,甚至把吃魚看作是美食美味。那麼為何教會守齋日許可吃魚?
1.基督是魚,魚是基督
這是希臘字「ΙΧΘΥΣ」所產生的意義,也使我們聯想到耶穌一生中與魚的關係。
從聖經所述,可知以民為充飢的必要食物為麥麵餅和魚,他們在埃及時常吃魚,之後在曠野時仍想吃魚,天主給他們賜下「瑪納」替代魚食。
耶穌給猶太人講道時說過他要給人永生的食糧/瑪納(若六32-36)。並在荒野裡曾給聽道的飢餓群眾行了增餅、增魚的奇蹟,使數千人飽餐。
復活後在湖邊給一夜捕魚勞苦的門徒準備了豐盛的早餐:烤魚。在另一次顯現給聚會的門徒們時,向他們要一片烤魚吃。
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所做的(以麵餅、葡萄酒做他的體、血,讓門徒們吃喝),是以另一種方式增餅、增魚的大奇蹟。那就是耶穌給我們所建立的聖體聖事,留給人必須的日用神糧。
耶穌所拿起的那個餅雖是一個,卻使多人飽餐,不僅是為當時的十二個門徒,而且使後世千千萬萬的信徒飽食。那餅就是基督自身(耶穌說這是我的身體,拿去吃罷),也是魚(IXTUS:天主子、耶穌基督、救世主)。
因此,我們領聖體時,可以說,同時吃餅和吃魚,伴以耶穌寶血,(猶如絕美好酒)。這的確是耶穌給他的教會留下的最大且長存的奇蹟,最美好的盛宴。
2.基督徒是魚
耶穌召選漁夫跟隨祂時,要他們做捕人的漁夫。那麼所有被其門徒所皈化者,可以說,就是他們所捕的魚:所有的教友都可稱為魚啦!這當然是比喻式的說法。
但耶穌也曾說過:「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若六56)。這句話深具意義:領了基督聖體,我們便與基督形成一體,合而為一。也就是說,我們也真的成了基督,成了魚。
換言之,領聖體就是吃基督,吃魚,使我們與基督同化。那麼,就該跟耶穌基督一樣地去生活:完全承行天父旨意,忠實執行所負使命,至死不渝。
總之,作為基督徒,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基督/魚。
小編:守齋不止是一個節食的問題,真正的守齋會轉化人的心靈和意志,使人歸向天主,守齋不止是守嘴,也應該使眼睛、耳朵、腳、手和身體所有肢體一起守齋。眼睛不看不潔之物,手戒除不義的財務,正如我們戒絕食物一樣,也讓我們一起來戒絕一切情慾·····獻上上主喜悅的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