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奶夫人陳靖姑-「吾死後不救世人產難,不神也!」

2021-02-14 謙和傳統國學

據統計,從唐代至今,陳靖姑信仰遍及福建、浙江、臺灣等省以及東南亞各國,信仰者達八千萬人,每年到古田臨水祖宮請香、還願、參觀的信徒遊客約十萬人次。

  據專家研究認為:被尊為「婦幼保護神」的陳靖姑,經過千年的民間傳誦,已成為海峽兩岸甚至東南亞地區共同的民間文化現象之一。這種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有著深刻的思想、道德、倫理、信仰等價值,涉及宗教、歷史、文學、藝術、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領域。

  臨水宮的正殿裡供奉著臨水娘娘陳靖姑的神像,據《閩都別記》記載這是陳靖姑的肉身坐化而成 。那麼,臨水娘娘是從哪裡來的呢?

  臨水宮山門前的臺階,第一段為18階,第二段為24階,據說那是人們對陳靖姑生平的紀念:因為她是18歲從福州嫁到古田,24歲死去的。

  據史料記載,陳靖姑生於公元905年,卒於公元928年。陳靖姑年少時曾經到閭山學道教法術,相傳能降妖伏魔,扶危濟難,24歲那年福建遭遇大 旱,民不聊生,為拯救百姓,陳靖姑不顧自己已懷胎三月,毅然脫胎祈雨。 而正當陳靖姑祈雨時,當地邪惡的白蛇精和長坑鬼前往陳府盜胎並將胎兒吃掉。陳靖姑回陳府發現後,憤怒追殺。長坑鬼趁機逃走了,白蛇精被追了進古田臨水洞, 陳靖姑拼盡最後的氣力腰斬蛇精。天空終於降下了甘霖,而這時的陳靖姑卻終因勞瘁饑渴而死去。當地人民感念陳靖姑除妖祈雨的恩德,建造臨水宮紀念她。直到今 天當地還保留了許多神話傳說中有關陳靖姑留下的遺蹟。

  「這個就是當年咱們陳夫人追殺長坑鬼的時候留下的腳印,這個大一點的是長坑鬼的,他是男鬼嘛,對吧,這個陳夫人是三寸金蓮,所以她的腳印很小。 這個正要追到的時候,這長坑鬼那麼一跳就往上躥,一直躥到咱們南平市的武夷山上去了,當時沒有辦法把它殺掉。但是,老百姓對為民除害的陳夫人是永遠不會忘 記的,這個你看,百姓路過這個地方,都在這個地方點了很多香火來祭奠她。」

  在香火鼎旺的臨水宮正殿,神龕中供奉的陳靖姑神像眉清目秀、神情慈祥,神像坐位底下有一個不見底的碗口大洞,傳說白蛇精原來就住在洞中,經常出沒,並化為美女傷害百姓。臨水夫人斬殺白蛇精後坐蛇頭而羽化,從此白蛇精再也無法出洞傷害人間了。

  人們還傳說,陳靖姑仙逝後,人們出於對她的懷念和愛戴,爭相保留她的肉身,曾先後要將陳靖姑真身迎回福州、羅源,不過都未能辦成,因為陳靖姑的 肉身神像不管有多少人、花多大力氣都無法搬動一步。人們說,這是因為陳靖姑臨終時有過"坐鎮蛇妖永保眾生"的誓言,她生怕離開後蛇妖出洞害人,所以一千多 年來臨水夫人肉身神像一直坐鎮洞口。

  與陳靖姑神像咫尺相對的是古戲臺。該戲臺飛簷翹角,木雕精美,流光溢彩,風格獨特,專家稱可與清朝慈禧太后宮中的古戲臺媲美,並被列入《中國戲劇志》精品戲臺名錄。

  千百年來,每逢正月十五陳靖姑的生日,這裡就會上演陳靖姑祈雨斬蛇的閩劇,幾經滄桑,久歷風雨,老戲臺依然光彩照人,陳靖姑的故事代代相傳。凝 神相望,頓覺古戲臺好像一個時光老人,看人間花開花落,任天上雲捲雲舒,但不變的仍是平常心、自然情。以平常心做利民之事,雖不求名卻名垂千古,這也許是 陳靖姑留給人們的啟迪?那麼,陳靖姑與蛇妖同歸於盡了,那逃跑了的長坑鬼呢?

  據考證,歷史上確有陳靖姑其人,但為什麼一個地方性的人物傳奇,不僅能千餘年傳而不衰,而且終於成為護佑一方的女神呢?

  因為陳靖姑自己實際上是死於產難,所以傳說她臨死的時候發誓「吾死後不救世人產難,不神也!」,英靈升天之後,她補學了救產、保幼之術,成為了"救產護胎佑民"的女神。

  我們看到,她的故居和臨水宮之間有一座橋,當地老人們說在古代這曾是一座美麗的木質廊橋,四周開滿了繽紛的鮮花。

  當地百姓認為,所有的人都是從這座百花橋來到人間的,是臨水夫人陳靖姑送他們來的,所以想生男孩的人家就在百花橋請一朵白花回家,想生女孩的就請一朵紅花回家,雖然這座橋已經多次重修過,但這個風俗一直沒有改變。

  還有婚後多年不育的夫妻,也會來到臨水宮向陳靖姑祈禱,然後從神像前請一隻小鞋回家放在枕頭下,來年如果生了孩子要來答謝陳靖姑,並且再做一雙新鞋放到神像前,就這樣,神像前的小鞋來來往往,人世間的生命也來來往往。

  陳靖姑是18歲出嫁,24歲犧牲在古田臨水,自那時起,福州所有的縣市,包括古田和外省的,女子年齡18歲和24歲,絕對不嫁,要麼提前,要麼退後,因為她們不願意犯陳夫人的衝。

  在當地民間傳說中,陳靖姑歸天成為神仙以後,法力無邊,她為世人「醫病、除妖、扶危、解厄、救產、保胎、送子、決疑」,婦女兒童有什麼災難都會 去求她,就這樣,陳靖姑成為了天下婦女兒童的保護神,而且,一切人都是從嬰幼兒長大成人的,所以這位庇佑人們降生和成長的女神,理所當然地便被天下人視為 共同的母親了。

  在福建許多地方,婦女從知道自己懷孕起,便在房中供奉陳夫人神位,或掛陳夫人神像,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焚香禮敬,以祈胎安、產順。一旦臨盆,做婆母的就不斷地在神位前誦念,祈求奶娘保母子平安。

  在民間,陳靖姑被百姓們敬稱之為「大奶」、「奶娘」、「娘媽」、「夫人媽」,所有的敬稱都跟母親有關。在孩子的心目中母親是偉大而且萬能的,只有在「母親」的護佑下,才不受任何侵害,那麼,來自這種對母親神的崇拜,是否就是陳靖姑信仰的內蘊呢?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臨水宮的道長在給一戶人家的孩子主持過關儀式,企求陳夫人保佑孩子平安長大,在古田及附近地區,不滿16歲的孩子都要在儀式中祈求「過關」。

  陳靖姑信仰及其在民間的祭祀活動,不是空洞性的東西,而是具有實際性的行為,並表現於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中。無論是祖廟的「請香」、「接火」, 還是家庭中的祈禱禳邪,都與人們的生命禮俗關係極為密切;大到公眾性、社區性的抵禦天災、排大難,小到護產收驚,它都與社會群體生活息息相關,是民眾社會 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觀陳靖姑這一偉大女神的產生,她給歷史上社會經濟並不發達的福建貧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撫慰和力量,女神出世,成為千百年來民眾社會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據說,閩中多蛇,陳靖姑親手種植了「夫人草」,讓人們在被蛇咬傷時隨採隨治。


相關焦點

  • 臨水夫人陳靖姑
    先是吾長姊歿於疫,餘幼多病,慈親許於神,而為螟蛉義子,遂安。後去國還鄉,母必禱之。或曰事彼如事觀音也。夫臨水陳靖姑,侯官藤山下渡人,世以巫顯。生於晚唐天佑元年,父陳昌,母葛氏。誕時合室異香,經月不散。有五色光氣充溢庭戶,與日並曜。人見之,鹹稱奇瑞。三歲能念觀音咒。七歲得《易傳》。年十一通經史。年十三,許婚劉杞。杞父,古田教諭勳,昌至友也。後二載出奔,偕從兄守元謁閭山許真君。
  • 我們的女神陳靖姑的前世今生,你真的了解嗎?
    該記中說,陳靖姑二十四歲那年,「孕數月,會大旱,脫胎往祈雨,果如注」,而自卻「因秘洩,遂以 產終 陳靖姑在生死彌留之際高呼:「吾死後,不救世難,不神也」,此後果然「靈跡顯著以至貞元八年(七九 邑人建 廟臨水祀陳靖姑,其神跡遂流傳八閩」,繼而「英靈著於八閩,施及於朔南」。  緣何陳靖姑辭世短短兩年時間,就會有人建廟祭祀,且很快在南方形成信仰圈?
  • 我會參加羅源縣首屆「陳靖姑信俗」文化旅遊節暨首屆「三奶夫人文化」研討會
    2018年10月16日(星期二)羅源縣首屆「陳靖姑信俗」文化旅遊節暨首屆「三奶夫人文化」研討會在羅源縣飛竹鎮的西洋宮開幕。 羅源縣是我省陳靖姑信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三奶夫人中林九娘的出生地。位於羅源縣飛竹鎮的西洋宮是陳靖姑信俗文化的重要場所,在此舉辦羅源縣首屆「陳靖姑信俗」文化旅遊節暨首屆「三奶夫人文化」研討會,有利於進一步宣傳和弘揚陳靖姑信俗文化,擴大陳靖姑文化精神的影響力,增進鄉村文化旅遊和鄉村振興,增進和擴大閩臺文化交流與合作。
  • 羅源八方遊客雲集 同慶「三奶夫人」誕辰
    ❖ 八方遊客雲集場面壯觀每年九月初九前後,飛竹鎮西洋宮都會依託陳靖姑、林九娘、李三娘這「三奶夫人」的民間信仰,以祈福消災和神戲表演以及聖誕午宴為主要內容而舉行廟會。10月27日,在三奶夫人聖誕紀念來臨之際,西洋宮前八方遊客雲集,場面非常壯觀。
  • 福安羅江街道「福水宮」與陳靖姑的信俗文化
    三進式宮殿建築格局以鬥拱、榫卯木質結構形式正在進行大規模仿古裝修建設;宮殿內戲臺、迴廊、天井、神殿等,給人以寬敞明亮、古樸厚重,典雅大方之感。 臨水夫人又稱大奶夫人、順懿夫人、順天聖母、三山女神、慈濟夫人、通天聖母、太后元君等稱號,是中國南方最具影響力的女神之一。
  • 福安羅江街道"福水宮"與陳靖姑的信俗文化
    三進式宮殿建築格局以鬥拱、榫卯木質結構形式正在進行大規模仿古裝修建設;宮殿內戲臺、迴廊、天井、神殿等,給人以寬敞明亮、古樸厚重,典雅大方之感。為感謝臨水夫人廣施甘霖,為民造福之恩德。於是,晉六公聯合附近大留、小留、橋洋等村的信眾捐資募建「福水宮」,供奉臨水夫人等三位大奶娘。而象環陳氏與臨水夫人本系穎川同源,故稱福水宮為「太姑婆宮」。
  • 映像莆田|秀嶼陳靖姑祖廟
    陳靖姑祖廟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象山村嵩山寺。陳靖姑生於唐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十四日,福建莆田縣醴泉裡竹林村(今秀嶼區東莊鎮象山村)人,丈夫劉杞古田縣人。陳靖姑曾向閭山許師傅學法,學成歸來途中,她一路斬妖除邪,扶危濟難,一面廣收弟子。
  • 《請舍人哥咒詞》中的陳靖姑信俗
    陳靖姑祈雨圖陳靖姑(公元767-791),是福建兩大女神之一。祖籍福州倉山下渡(今福州市倉山區臨江街道)。福建、臺灣等民間稱之娘奶、奶娘、夫人奶、臨水夫人、陳奶夫人、順天聖母等。陳靖姑龍潭角祈雨圖陳靖姑的兒子,人稱「舍人」「舍人哥」。他年紀雖小,本領卻很大。
  • 正月十五順天聖母臨水夫人聖誕,八閩毓秀大士化身,普化碧霞太后
    順天聖母臨水夫人陳靖姑夫人(公元767),正月十五生於祖籍福州倉山(今福州市倉山區臨江街道),小名陳十四。福建省民間稱之娘奶、奶娘、夫人奶、臨水夫人、陳奶夫人、順天聖母等。據《閩都別記》、《福州府志》等史料記,父親陳昌為朝廷戶部郎中,陳靖姑受家庭影響,十叄歲去江西閭山學法,十五歲學成歸來。
  • 在塔亭路,看看倉山區老牌女神陳靖姑 | 福州萬神殿 01
    2014年做畢業論文時,導師派了個題——臨水夫人陳靖姑。我說這神我不認識啊,同門師姐說:就你入學時發的那張卡上的神啊。唔,福州的文宣做得真是低調又體貼。這次去正值夏日正午,暴風雨前獨有的高清畫質下,修繕後的祖廟,看似一名中年人,低調溫婉,不失精煉。推開側門,廟堂裡很安靜,裡面除了些虔誠的老人家,還有兩位年輕的道長。據說現在信仰臨水夫人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 福州各宮廟陳靖姑金身巡迴故裡祈福
    3月5日,農曆正月二十四,一場大型的天下娘奶回娘家活動在福州倉山陳靖姑故居舉行,共有38尊來自海峽兩岸的臨水夫人陳靖姑金身安駕故居祈福。  【解說】當天,位於福州倉山的陳靖姑故居外鑼鼓喧天,香火繚繞,各個宮廟、村落的回娘家隊伍都是浩浩蕩蕩,熱鬧非凡。信眾穿著節日的盛裝,抬著順天聖母的鑾駕前來娘家參拜。除了有威武的儀仗,同時還有肩頭戲、太平鼓等獨具福州特色的精彩表演。
  • 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活動啟幕
    呂明 攝據介紹,「天下娘奶回娘家」活動是歷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節的保留項目,活動邀請閩臺兩地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陳靖姑宮廟代表,護送各自宮廟供奉的順天聖母陳靖姑金身(福建省民間也稱陳靖姑為「娘奶」)回到陳靖姑故居,以傳統「省親」回娘家的習俗,凸顯陳靖姑文化節的傳統民俗內涵。
  • 閩臺28家宮廟順天聖母金身回陳靖姑故居「省親」
    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3月4日,「天下娘奶回娘家」活動在福州倉山區臨水夫人陳靖姑故居舉行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3月4日電 (記者 劉可耕)4日,以「傳播臨水文化,溝通兩岸親情」為主題的「天下娘奶回娘家」活動在福州倉山區臨水夫人陳靖姑故居啟幕。  來自閩臺多地28家宮廟的陳靖姑信俗文化傳承人帶著各自宮廟供奉的順天聖母金身回到故居「省親」,共同展現閩臺兩岸同根同源的陳靖姑信俗文化。
  • 第十三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昨日啟幕!
    一場主題情景演出,將陳靖姑文化與倉山的淵源、傳播到海外的影響力以及歷史底蘊深厚的民俗文化,通過閩臺揚福弘母愛、慈恩廣布遍海絲、花開妍妍共風俗三個篇章全面展現開幕式上還舉行了「我心中的娘奶」少兒繪畫大賽作品展與20米手繪長卷現場繪製,從兒童的視角詮釋陳靖姑文化的現代內涵。
  • 臨水夫人陳十四:比媽祖還早的保護神
    在我國眾多的地方神中,東南女神陳十四夫人可謂是具有特殊魅力的婦幼保護神。由人到神的信仰形成據考證,陳十四「原為閩縣下渡人」,祖上世代為巫。她生於唐大曆二年(公元767年)正月十四日子夜,故名陳十四;卒於唐貞元六年(公元790年),終年24歲。
  • 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福州開幕(圖)
    呂明 攝   中新網福州3月10日電 (葉秋雲)10日,閩臺兩地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陳靖姑文化機構代表齊聚福州,他們共同打開象徵賜福平安的福袋,一起放飛氣球,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主場活動正式拉開序幕。
  • 九天玄女救世真經
    吾玄女仁慈在抱,乃會集乾坤群仙,屢降寰宇,擇在龍穴鳳闋天樞之處,顯化設壇,無非欲堵塞狂瀾,掃除澆漓頹風,不良惡俗,恢復神州仁義孝悌純樸之風耳。幸有崑崙鳳山聖地、鸞門諸子,懇誠請旨,降著救世真經,與我玄女天人合一,廣度眾生,同歸於善,登上九天,光明大道,還本歸宗,共證菩提,豈不樂哉。         盼救世真經,早日布於四海,為復興固有道德作砥柱,普天之下共同持誦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