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號稱武帝竟不會舞大刀,有1780滴青龍血的偃月刀為何不能殺敵

2020-12-15 史料不輯

三國時期猛將如雲,關羽作為蜀國大將,生前並未受到過多的推崇,然而死後卻被封王封帝,還成了與文聖孔子並列的「武聖」。

作為戰神的兵器,青龍偃月刀也充滿了傳奇色彩。據說在鑄刀時,天上掉下了1780滴青龍血,預示著此刀要殺1780個人;也有人說天上掉下的不是青龍血,而是一條青龍。

青龍偃月刀重達82斤,光聽這名字和重量,就知道這是非常人所能使用的神兵利器。然而真實的關羽可能連長柄大刀都沒見過,更別提會耍大刀了。

黃帝戰蚩尤時,刀就作為武器出現在戰場上,但由於骨刀、石刀以及後來的青銅刀質地較脆,主要還是用於生產。到了秦漢時期,戰車逐漸被騎兵取代。在高速移動狀態時,刀的劈砍效果大大優於劍,所以開始大規模裝備部隊。

不過受限於冶鐵技術的發展,從秦漢到南北朝,部隊普遍裝備的都是環首刀,長度僅有100釐米,最長也不過110釐米。唐朝時冶鐵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才出現了陌刀、橫刀等長柄大刀,但外形上與青龍偃月刀還是有很大差距。

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頂峰,同時也是冷兵器製造的巔峰時期。直到這時和青龍偃月刀類似的屈刀和眉間刀才開始出現,但關羽早已作古不知道多少年了。

青龍偃月刀重達82斤,想要在馬上將其揮舞起來,不光要臂力驚人,還要有馬鐙的配合。可是中國最早的馬鐙出現在西晉,而且還只是為了上馬方便的單側馬鐙。

除此之外,偃月刀根本就不是為了殺敵而設計的。北宋《武經總要》中記載:

「刀頭闊長,形似半弦月,背有歧刃,刀身穿孔垂旄,刀頭與柄連接處有龍形吐口,長杆末有鐏」。

因製作精細,且重量遠非一般軍官所能駕馭,偃月刀主要用於儀仗隊。到了明清時期,偃月刀又有了新的用處,那就是在武科考試中被當做槓鈴使用。考生只要能舉得起來就算合格,並不要求他們會耍。

宋代以前,關羽的武器一直沒有明確記載。人們通過《三國志》中「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這段文字推測,關羽可能使用戟或矛刺死了顏良,然後用環首刀將其斬首。

宋人給關羽配發了威武雄壯的偃月刀,背後有很多的無奈。自趙匡胤建立宋朝起,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始終無法解決。國危思良將,集忠義與勇敢於一身的關羽就成了宋朝統治者的偶像。

北宋以前,關羽只是武城廟中六十四位大將中的一員,身份並沒有任何特殊。自宋神宗起,關羽多次被褒獎,宋徽宗乾脆將其封王。

隨著關羽身份成為世人心中的大英雄,普通的兵器必然無法襯託出他的威武之風,偃月刀這種視覺衝擊力極強的武器自然是最佳的選擇。

明朝萬曆皇帝為關羽加封「帝君」。清朝雍正為淡化抗金名將嶽飛的形象,又加封關羽為「武聖」。民間對關羽的崇拜因此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於是明清小說家便將偃月刀改為更霸氣的「青龍偃月刀」。

參考文獻:《關羽使用武器之探討》;《關羽兵器考》;《關公外貌、裝備的文化解讀》

相關焦點

  • 青龍偃月刀 誰人舞得動—出土一柄清代「重兵器」,現重109斤
    近日,在天柱縣高釀鎮亞大村發現了一柄比「關刀」還要重的大刀,現重109斤,保存於當地村民陶政玖家中。  大刀雄風猶在  經測量,大刀通長7尺5寸,其中刃體長2尺,刃體最寬處為8寸,刀柄長5尺5寸,刀柄周長6寸,刀背厚1寸,刃體兩側無回血槽,刀型酷似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刀刃與刀口銜接處雕鑄著一個栩栩如生的龍頭。
  • 有人弱弱地問:82斤的青龍偃月刀,關老爺真舞得動嗎?
    不得不澄清一下的是,關公所使用的青龍偃月刀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因為這種寬刃大刀的鑄造技術在三國時候還不成熟,逼死工匠也造不出來,能造出的只是一些中小型的隨身刀。另外像徐晃的大斧、黃蓋的鐵鞭、呂布的方天畫戟也全都是虛構出來的。今天的問題是,這刀到底有多重?
  • 青龍偃月刀重82斤,普通士兵的腰刀重2斤?談談古人的兵器重量
    《三國演義》中描繪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80斤,很多人一直有疑問古人真的拿著這麼重的武器上陣殺敵嗎? 1.演義小說中的重量級兵器。 在演義小說的描繪中,古代的將領高大威猛,天生神力,武功蓋世,往往揮舞幾斤的武器和敵人大戰三百回合。
  • 盤點三國時期的4把神刀,一把號稱曾斬過青龍,當真是霸氣無雙
    但是在這些兵器中,有四類兵器的實用性最強,使用的人也最多,這四類兵器就是有「百兵之君」之稱的劍,有「百兵之將」之稱的槍,有「百兵之主」之稱的棍,以及有「百兵之膽」、「百兵之帥」之稱的刀(包含大刀)。其中棍由於殺傷性問題,很少出現在戰場上;而劍在春秋戰國至漢朝時期曾活躍在戰場上,但之後由於種種問題逐漸退出,而劍逐漸淪為配飾或主將的防身兵器。
  • 全國最大關公聖像-荊州關公之大數據
    現在洛陽、當陽各有一處關羽墓。民間傳說,關羽「頭枕洛陽,臥身當陽,魂歸山西。」遠遠望去,荊州關公聖像雙目微醺,迎風而立,右手拖著一把70米長的青龍偃月刀,龐大巍峨,號稱是:全國最大的關公像。內部採用鋼構固定,外貼4000多片青銅片,是全球體量最大的青銅雕像;僅武聖手中大刀即重136噸,需500噸級吊車才能順利吊起。
  • 中國古代十大名刀上篇,除了關公的青龍偃月刀,你還知道有哪些?
    中國是一個英才輩出的國家,歷朝歷代都有許多不曾被歷史遺忘的英雄。有一首詩說得好!「豪情天地縱,俠義掠長空。神兵需人懂,寶刀配英雄。」今天沐沐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十大名刀以及這十大名刀的主人。我們都知道軒轅黃帝的武器是軒轅劍,這把刀就是在鑄造軒轅劍時,由於鑄劍原來有剩餘,恰好鑄劍爐的高溫還沒有散去,流質的鑄造原料自發地流向爐底,冷卻後自成刀形。軒轅黃帝認為這把刀的刀意太強,會反噬持刀者。軒轅黃帝擔心這把刀如果流落人間,可能會引起一場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風。於是軒轅黃帝打算用軒轅劍毀了這把刀。但在拔劍毀刀的那一刻,這把刀在軒轅黃帝手中化為一隻雲鵲,接著就消失在雲際之中。
  • 關羽為何總是閉著眼睛?事實證明:關公不睜眼,睜眼要殺人
    關羽作為東漢末年蜀國的一大名將,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在跟著劉備東奔西走建立大業的過程中,一路斬將殺敵大顯神威。而在《三國演義》中對關羽的描述也很是奇特,與其他人大有不同,書中是這樣描述的: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使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
  • 荊州竟有景區晚上不關門?不僅有超大關羽像,偃月刀下還有遊樂場
    這裡擁有大大小小的關羽像不計其數,其中有一尊關羽像規模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這便是坐落於關義公園的關公像。那麼這尊關公像有多大呢?整個關公像由銅打造而成,像高58米,正好呼應關公享年58歲。很多人對58米沒有什麼概念,要是換算成樓高的話,差不多有20層高樓那麼高,雖然燈光效果一般,不過在古城邊散步大老遠就能看到,著實讓人震撼。
  • 義薄雲天闖江湖,被譽為武財神的翡翠關公有哪些寓意?
    為什麼關公的帽子是綠色的?實際上最早記載三國歷史的《三國志》上並沒有記載關羽穿什麼顏色的戰袍,也沒有說他戴什麼顏色的帽子,但是今天,關公紅臉、綠袍、手持青龍偃月刀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紅臉綠帽已經成為關公的特有標誌,服飾的顏色那麼多,為什麼關公的帽子偏偏選用綠色?
  • 【原創】高峰彝族火把節大刀舞
    但近年他聽力下降,交談不便,我們主要向他的兒子普宜生了解大刀舞的傳承情況。普宜生從前當過小學老師,現在是村裡的記帳員,也是畢摩傳承人。 高峰鄉居住有漢、彝、苗、白等民族,其中彝族人口佔總人口的85%。當地彝族主要有「納蘇頗」(他稱紅彝)和「格蘇頗」(他稱白彝)兩個支系,在服飾、語言、婚嫁、祭祀、歌舞、習俗、節慶等方面,至今還保存著較為完整、古老的本民族傳統。
  • 關帝廟裡,關公身邊都有誰
    全世界有華人聚居的地方,一般就有關帝廟,走進去,你猜最先會看到誰?告訴你吧,一般的關帝廟,過了牌坊,最先進入的當然是山門,而這山門同時又是馬殿,裡邊供奉著關公生前的坐騎——赤兔馬。  《三國演義》裡有幾匹名馬:呂布和關公騎的赤兔、曹操許田圍獵乘的爪黃飛電、劉備的坐騎的盧,《魏書》裡還記載了在徵張繡時救了曹操一命的「絕影」。其中名聲最響的當然是赤兔,赤兔原屬董卓,後贈給呂布,呂布敗死,赤兔改屬曹操,曹操便將其送給關羽,關羽被孫權所害,赤兔思念關公,絕食而死。後人感念赤兔的忠義,於是常在關帝廟裡給此馬分設一殿。
  • 中國古代各時期的步兵武器,關公的「偃月刀」其實在宋代才出現
    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先秦步兵雖說後來是英中國歷史上最主要的兵種,但是在春秋以前,上至商周,都不是主流從此往後,劍更多的是成為個人佩戴的武器,而非戰場主流兵器,漸漸退出了戰爭舞臺,戰場上的短兵器主體逐漸有短柄刀所取代。這時候的防具才出現了鐵質鱗片甲。所以電視劇和電影上的漢代以前士兵打扮,大不可當真。到了唐代,鐵兵器更進一步發展。為了對付鱗片鐵甲,錘、鐧等重型擊打兵器開始登上舞臺。
  • 古代大刀上為什麼有一排鐵環?環數越多殺傷力越大?9環無敵了
    提起「青龍偃月刀」,大家都會想到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使用的兵器,書中描述這把刀重八十二斤,關羽正是用這把刀威懾三國,斬殺了不少武將,神兵利器青龍偃月刀與勇猛無敵的關羽互相成就,所以小說中有了關羽一人一騎千裡過五關斬六將。
  • 青龍偃月刀源流始末小考:漢武帝、關雲長、宋徽宗
    這種長度只可能是環首刀,絕不可能是偃月刀。尤其是最後那句:刀頭方。青龍刀和眉尖刀的刀頭絕不會是方的;漢末三國、東晉南朝時,只有環首刀這種直刃劈刀的刀頭符合「刀頭方」的特徵。因此,至少在南朝時期,即關羽死後200年,民間關於關羽兵器的記載,依然是環首刀。與關羽活躍的漢末時期,情況基本吻合。
  • 美國和東南亞都建有關帝廟,關公崇拜為何風靡全球?
    關公像改革開放以來, 從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到內地, 從港臺到國外都興起了關公崇拜熱, 各類祭祀活動此起彼伏, 並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關帝廟,i臺灣有300多座大小關帝宮廟。在擁有2000餘萬人口的臺灣, 關公信徒多達800萬眾, 幾乎各家各戶都為關公設香案, 立牌位, 掛聖像。臺灣的關公畫像年銷售量遠遠超過了他們最崇奉的神祇媽祖。在海外, 華人對關公的崇拜是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在亞洲的韓國、新加坡、日本、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等國, 在北美的紐約、舊金山等地, 都建有關帝廟。
  • 漢文化圈和亞漢文化圈對關公的信仰與崇拜
    叩頭時,他們前額觸地,砰砰有聲,不足一公裡的路程,竟叩拜了一個多小時。及至關帝家廟時,幾乎所有成員的額頭上都凸起紫亮的血皰,並滲出殷紅的鮮血。中有一年逾七十的老者,額頭上雖有大皰,卻沒洇出血跡,他便感到這是對關聖的虔誠度還欠缺。
  • 關羽死後他的青龍偃月刀和赤兔馬都去哪了?
    關羽死後他的青龍偃月刀和赤兔馬都去哪了?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應該知道:吳將潘璋得到了青龍偃月刀,後來他被關興斬殺,青龍偃月刀重新回到關家。吳將馬忠則得到了赤兔馬,但是赤兔馬不吃也不喝,幾天後就死了。作為小說家言,顯然只是一種演義後的說辭。那麼,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什麼說法嗎?
  • 關帝廟遍布全國,至今萬人敬仰,關公在我國為何如此受重視?
    前不久,見某雜誌報導海外華人的生活與信仰諸習俗的文章中提到關公在域外華人中的影響,甚感興趣。關公,這一紅臉美髯的大漢,竟然超越時空限制,遠涉重洋,歷經唐宋元明清而進入二十世紀,伴隨炎黃子孫在高聳的摩天大樓與立體影視的異域安身立命,不能不牽動人們的神思。
  • 日本第一美女嫁給「楚霸王」,網友:還耍關羽大刀?
    靜御前到底有多美呢?中國人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美女,而日本傳說中靜御前不僅有閉月羞花之容,還能求雨。當年日本大旱時,靜御前拿起摺扇跳一支舞就會天降大雨。感動天神的美貌全日本僅有她一人。天皇因而頒旨宣布靜御前為」日本第一美女「她的愛情故事更是對日本女性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靜御前是日本傳奇英雄源義經的妻子。
  • 任何關羽的雕像,為何眼睛都是緊閉著的?老木匠:其中有個忌諱
    當然,此排名不能代表他們的真實能力,書籍中並未記載,只是網友們寫出來娛樂而已,所以不要過於認真,有能力誰都可以寫。關羽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跟著主公劉備徵戰沙場,雄姿英發,號稱「萬人敵」。他身高九尺五寸,也就是217.8cm,人高馬大,須長一尺八寸,丹鳳眼、臥蠶眉、力敵萬夫。曹操評價關羽: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