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化圈和亞漢文化圈對關公的信仰與崇拜

2020-12-20 關公文化彭允好

人是上蒼未完成的動物,又是惟一能說夢、解夢的動物。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人生命之暫短和宇宙之無限構成的永恆大落差,使人類永遠感嘆蒼茫六合的玄奧神秘;人在夢幻裡構築的七寶樓臺與現實中遇到的泥淖沼澤形成的強烈大對照,也輒使人類悲嘆命運是個難以掙脫的大網。於是,自人猿揖別後,人類便創造了眾多的神祗,於有限內去求無限,從痛苦裡去尋掙脫,在困惑中去覓超騰。

在艱難的歷史跋涉中,華夏民族不僅誕生了一長串名垂竹帛的文人、武人、哲人、聖人;也湧現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樣有作為的皇帝;我們極具想像力的先祖,憑藉東方的智慧、明哲、超脫,也創造出諸如玉皇大帝、三官大帝、王母娘娘、南極仙翁、泰山老母等等不可悉數的神明。當時光老人穿越宋元明清時,赫赫神州又塑造並漸次神化出一位人上之人、帝上之帝、神上之神——關公。

今天,毋庸開啟那沉重的長滿鏽斑的歷史大門,或信仰或敬重關公的人們,只要一閉上眼睛,面前便能幻化疊印出關公那允文允武、乃神乃聖的英姿神態。

他那「九尺五寸」的身軀,曾使芸芸眾生「仰之如日月」;他那「聲如巨鍾」的話語,曾使魑魅魍魎「畏之如雷霆」;兩道臥蠶眉,一雙丹鳳眼,曾能窺見人世間的所有善與惡;八十斤重的青龍偃月刀,曾掌管著大千世界的全部罪與罰;他那有著夏的熾熱、春的溫暖的「面如重棗」的臉龐,曾給多少在苦海中嘆息的人們送去心靈的舟與帆;這美髯公那「一尺八寸」長的二部黑鬍鬚,也曾演繹出多少濟困救貧,禳災祛病的故事。就連為他扛刀的馬前卒周倉,也是「忠義仁勇」的代表,甚至他那追風趕月的赤兔馬,也是真善美的化身……

科學乃大腦的思索,信仰是心靈的虔誠。歷史老人對那些匆匆過客僅做短暫的擁抱便道別,對新來的客人也不過是虛與委蛇地道幾聲寒暄。然而,在漢文化圈和亞漢文化圈內,人們對關公的信仰與崇拜,竟是歷千載而不衰。

1986年,我曾兩度赴香港與當地文化界人士進行學術交流。閒暇時,我在友人的陪同下穿街走巷,發現所有的商店、貨棧、賓館幾乎都供奉著關公像。九十年代初,我曾到廣州、深圳、福州、溫州等地出遊,發現一股關公熱正在東南沿海的城鄉潛滋暗『長,其香火之鼎盛,崇拜者之眾多,並不亞於香江。

有兩樁親眼目睹的事兒,更令我感慨良多。

1995年秋月的一天,我陪北京文學界的朋友登泰山,在岱頂賓館前,恰遇馬來西亞一華裔旅遊團。時值正午12時,旅遊團的領隊從隨身攜帶的一紅木匣裡,取出一尊木雕關帝像,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大理石石階上,率眾三拜九叩後,方入賓館進餐。膳畢,又再拜關聖。經交談,方知他們無論在家還是出外,午時兩拜關公,從未輟歇。

農曆六月二十四,是關公生日。前年仲夏,我赴運城常平村關帝家廟,觀看一年一度的關公聖誕大典。在大典舉行的前一天,我路遇來自臺灣的六十餘人組成的「懺悔團」。其成員皆為六十歲以上的老翁,他們以前都曾縲紲纏身,有過刑事犯罪。距關帝家廟還有二裡許,「懺悔團」便讓包租的旅遊車停下。下得車後,他們整衣理容,便開始了三步一拜、五步一叩的祭奠儀式。叩頭時,他們前額觸地,砰砰有聲,不足一公裡的路程,竟叩拜了一個多小時。及至關帝家廟時,幾乎所有成員的額頭上都凸起紫亮的血皰,並滲出殷紅的鮮血。中有一年逾七十的老者,額頭上雖有大皰,卻沒洇出血跡,他便感到這是對關聖的虔誠度還欠缺。走進關帝殿時,他遂用頭猛觸祭案之角,當漓漓鮮血從額頭流到腮邊又滴到胸襟時,他那爬滿皺紋的嘴角上才溢滿笑意……

關公誕辰,通常由民間自發各自在左近的關廟祭奠。這天,常平關帝家廟裡來自全國各地的香客難以計數,當地的參拜者更是絡繹不絕。通往運城的各條公路,都出現堵塞。關帝家廟的殿內院中,到處香火繚繞。我看到,飄飄嫋嫋的紫煙從祈禱者的頭頂上拂過,他們似在雲裡霧裡蕩漾……

對關公的信仰與崇拜,我們不能隨意作簡單的肯定或否定。我只是覺得,任何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人,對這種「燭影長懸周日月,爐煙不散漢風雲」的關公現象,都不應小覷。

近些年,有報刊披露,對「三國」爛熟於心的毛澤東,生前曾多次談及關羽。

1956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問中國時,毛澤東與尼氏的一段對話,很值得咀嚼。尼氏說:美國厲害,他們有原子彈。毛答:原子彈算什麼,我們有關老爺的大刀。尼氏云:原子彈殺傷力很大。毛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答日:關老爺的大刀成千成萬地殺人,我們不怕美國的原子彈……

1959年,無神論者毛澤東,回到闊別三十二載的故鄉韶山。一日午後,毛澤東在村前走來走去,鄉親問他在找什麼,他說是尋找關帝廟。並對陪同人員說,他小時候經常患病,母親便將他帶到關帝廟中,磕頭燒香後,讓他吃下香灰,後來他的病就好了。他還說,那時中國缺醫少藥,要使病情好轉,很大程度上要靠精神上的支撐。當鄉親告訴他關帝廟早巳拆掉時,他喃喃地說:怎麼拆了?拆它幹什麼……至於毛澤東從哪個角度不贊成拆關帝廟,我們很難猜度;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至少在「文革」前,毛澤東對百姓信仰關公,還是有著某些寬容度。

中國百姓和旅居海外的華裔,敬仰關聖不難理喻,但外國人信奉關公則頗值得我們深思了。

泰國的法院在開庭之前,全體法官都要面對關公像信誓旦旦,爾後方能進行司法審理。其用意在於,法官應像關公那樣,吾心如秤,不可偏私。

加拿大是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度,《聖經》中戒律有十,其一是耶和華是惟一真神,其二為教徒不得崇拜其他偶像。但近年加國警察署下達一道指令,允許華裔警察在辦公室裡擺放關公像。緣由是:一香港籍警察移居加國後,連破數個大案要案,既快且準,似有神助。加國警察署詰問其由,這位華裔警察回答:他每次辦案前,都先要在家中祭拜關公……

曾一度是世界風雲人物的裡根,在競選總統時,曾偕夫人專程赴舊金山、洛杉磯等地華人居住區內的關帝廟中,向關公祈禱,以保佑其競選成功,並將參拜時的錄像,數度在電視臺播放……

歷史是探索過去和感知未來的最明亮的眼睛。關羽生前為將、為侯;死後封王、封帝、成聖、成神。追尋關公這一從人到神的衍變軌跡,不僅有助於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揚棄和繼承,對尋找民族精神的坐標也不無裨益。

來源:《東方之神》

作者:李存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

相關焦點

  • 嶺南文化圈北帝信仰的動力機制
    作者: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不動產研究院研究員 劉雲生  嶺南文化圈的北帝信仰,或出於感恩敬畏,或出於趨利避害,其現實功能與神靈崇拜絲絲相扣,所祈所求無一例外都關係到自我與族群的生命延續和生存安全,具有很強的世俗性和功利性。
  • 【文化綏德】關公廟•關公崇拜與綏德漢
    在人們心中關公既是忠義的表率、化身,更是忠義爭紛的見證和裁判者。民國年發生在定仙嶺上,以抗糧抗苛捐雜稅為目的,弄得綏德縣長焦頭爛額,陝北土皇帝井延秀手忙腳亂的「神兵」運動,也是在定仙嶺上關公廟內起事的。他們在關公廟內燒香、叩頭、宣誓後舉義旗向官府開戰。並將關公廟做為指揮部,指揮整個鬥爭的全過程。只所以選擇關公廟,就是選擇關公的忠義勇武作為造反起事的精神支柱和聯結人心的紐帶。
  • 從龍舟看東亞文化圈
    東亞文化圈的四大要素在世界各地,文化一般都是由語言、體制、宗教、價值觀等方面體現出來的。處於東北亞地區的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的歷史文化有很多共同之處,尤其表現在漢字文化、律令制度、漢傳佛教和儒學思想四個方面。漢字作為首要要素,成為了東亞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特質之一。
  • 美國和東南亞都建有關帝廟,關公崇拜為何風靡全球?
    關公崇拜是一種歷史悠久、綿延至今的獨特的民族文化現象。由於《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推波助瀾, 三國英雄人物又多被神話, 受到後世民眾的標榜和崇拜。既是「忠義」與「力量」的化身, 又是武神、財神、戰神、門神等, 具有多種神職, 是各行各業的保護神, 所以, 關公的影響不斷被放大, 超越嶽飛和姜子牙, 終成一代武聖人, 從民間走進皇權, 和文聖並列, 配享國祭, 又從皇權中央輻射地方, 遠播海內外。
  • 詩畫關山•心儀華亭」關山歷史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之二——隴山文化圈論要
    特殊的區位和地域格局,賦予了其文明交融與多元文化交匯的優勢條件。這塊文化沃土孕育了肇啟文明的始祖文化、奠定中華傳統文化基礎的周秦早期文化、多元的民族文化、多彩的宗教信仰和獨具韻味的隴山文學意象等。這表明圍繞關山及周圍的隴東、寧南、隴西和關西而形成的隴山文化圈,既是古代文化多彩繁盛之區,也是不同文明與文化的重要化合區。因此,關山無疑也就是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的營養線和生長線。
  • 文化隨筆|漢字文化圈的興衰
    東亞的這種文字歸一性被學術界統稱為漢字文化圈,圈裡包括東亞四國三區,即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朝鮮以及中國的臺灣、香港和澳門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中的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柬埔寨等國的華人社會,在地理上也稱為東亞文化圈,以器物還可戲稱為稻米文化圈、筷子文化圈、陶瓷文化圈、絲綢文化圈等。
  • 筷子歷史久遠,成為漢文化圈的共同點,為何韓國不把筷子申遺?
    但在漢文化圈國家一個共同使用的筷子,其歷史久遠,為什麼韓國沒有把筷子進行申遺呢?韓國無法迴避的歷史對筷子的歷史,韓國應該知道最早源於我國,我國關於筷子的歷史悠久,先秦時期的筷子並叫此名,而是稱為「梜」,到了漢代時,名字又改了,叫作「箸」,直到明朝時期才叫做「筷」。我們再通過史料看看筷子歷史演變。
  • 淺探關公信仰濫觴
    導讀:中華民眾對關公的崇奉由來已久,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時間跨度之大、影響範圍之廣,神格之高,在中國古代人神中絕無僅有。作為一個綿延千載的獨特宗教現象,關公信仰產生與發展的原因可謂十分龐雜。本文中,筆者將在學界現有觀點的基礎上,從政治、民眾、宗教三個層面對關公信仰濫觴做一探討,以期達到疏理溯源之目的。
  • 越南青年:我曾因為越南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
    漢字是漢字文化圈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漢字文化圈的形成是一個十分複雜而漫長的歷史過程,除了漢字之外,還帶有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獨有的宗教思想和政治理念、體系之類的價值標準。顧名思義,漢字文化圈是以東亞地區各國共有的文化要素為標誌的地域圈,到現在仍舊存在,且是一個真實的,有著強勁的生命力的文化標誌和存在,漢字文化圈的形成是漢字文化發展並在中國境內及境外傳播的結果,這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古代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強盛的國力。
  • 東方有一個「佛教文化圈」嗎?
    寺院舉辦通俗性的講經法會,皇帝和老百姓都去積極充當觀眾。2、東方佛教文化圈其實,在整個東亞、東南亞,包括歷史上的中亞,有哪幾個國家和民族不曾深深地受到佛教文化的浸潤和薰陶呢?在今天的日本和東南亞各國,佛教仍然相當普及,對社會生活保持著有力的影響。
  • 陳書錄:弘揚徐淮文化優秀傳統,建設徐州大都市文化圈
    徐州地處淮北,歷史上南北朝廷往往以淮河為界,因而徐州方言多受中原和齊魯方言的衝擊,這就使得徐州方言既體現著北方人的粗獷和直白,也具有南方人的細膩和含蓄。徐淮文化(漢文化)有語言文化的特徵,也有心態文化及行為文化方面的特徵。■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徐淮地區處在淮、泗、沂、沭諸河流域的下遊,素有「洪水走廊」之稱。
  • 世界四大文化圈是怎麼分布的?儒家文化特性是什麼?發揮什麼作用
    文化一般被認為是人類在改造自然的社會活動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一種社會現象和歷史現象,就是有價值的和對後世有影響的經驗總結並沉澱傳承下來,主要有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生活方式、行為規範、藝術、倫理道德、法律制度、精神圖騰等等。
  • 漢字文化圈內的域外漢文小說
    隨著漢字文化圈的擴大,朝鮮、日本、越南等國相繼出現了漢文小說。朝鮮漢文小說總字數在1000萬以上。日本漢文小說達數十種。越南漢文小說也達數百萬字。要加強出版與研究域外漢文小說的工作。為此,本文作者提出芻議。關鍵詞:漢字文化圈域外漢文小說出版和研究 如今世人都知道有海外華文文學。
  • 細數漢文化圈內的中秋節習俗
    漢文化圈——是以漢族文化為文化載體的區域的統稱,漢文化圈包括中國、越南、日本、朝鮮、韓國、東南亞部分地區。漢文化圈中的國家都把八月十五這天定為中秋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這些國家的中秋節習俗吧。
  • 漸漸消失在年輕人文化圈當中的傳統文化,應該如何補救?
    網絡文化圈的形成,由年輕人當中的製造者和觀看者、體驗者共同組成,發展到如今已經是一個結構完整有源有本的文化形態。網絡文化圈的感染力、吸納力非常強,少中老稍一接觸便會融入其中成為圈子中的一員,不過受限於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對科技事物的理解掌控能力,網絡文化圈中的大年齡層人數佔比還是非常少的,主要還是以年輕人為主導。
  • 上海首度提出「四大文化圈」概念
    歷時四個月調查、覆蓋全上海鄉野,調研成果《上海江南水鄉傳統建築元素普查和提煉研究》近日彙編出爐。  「這是上海首次系統全面地針對郊區開展的文化脈絡梳理和傳統建築元素特徵解析。」市規劃資源局村鎮處負責人總結道。
  • 全球化最失敗的文化圈,至今沒有產生一個發達國家
    也就是文化圈之間的競爭,每個文化圈都有每個文化圈的特點,也有其獨特的發展路徑,所以在古代每個文化圈都有其輝煌的時刻。但是近代以來,尤其是全球化的發展,對於文化圈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那些能夠適應全球化發展的文化圈,才能不斷強大,不斷崛起,否則只能是失敗告終。最典型下面這個文化圈,堪稱全球化最失敗的文化圈,至今都沒有產生一個發達國家。
  • 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圈
    目前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還不能完善地予以說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蘇美爾人與那些居住在亞洲西南部的塞姆人不同。他們可能是從中亞細亞一帶或裏海地區遷移而來的。蘇美爾人圓顱短頸,軀體形態接近於蒙古人種。早期蘇美爾人在眾多領域豐富的發明與發現,是人類智慧的傑出成就,更是兩河流域和西亞的古代文明的基礎。日後西亞各地各時代的文化在不同程度上皆受到蘇美爾人的影響,並對東西方各族人民有著強烈的影響。
  • 于洪區:三年建成「十分鐘文化圈」
    百姓的切身感受成為于洪區打造「十分鐘文化圈」的最好注釋。未來三年,于洪區將在城鄉新規劃區域大力發展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讓城鄉居民走出家門十分鐘,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設施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目前,于洪區共建成各類文化廣場221個、體育健身站點130個、示範農家書屋24個。但與統籌城鄉發展的目標任務相比,還有提升空間。
  • 為什麼以英語為母語的五國很團結,漢字文化圈卻很不團結?
    世界上有很多文明和文化圈,比如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組成的英語文化圈,曾經使用漢字的國家組成漢字文化圈,以阿拉伯人為主體民族的阿拉伯國家,以西班牙語為紐帶的西語文化圈等。其中最強大的兩個文化圈是英語文化圈和漢字文化圈。前者由美英加澳新五國組成,後者由中日韓越四國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