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青年:我曾因為越南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

2020-12-24 百家號

漢字是中華民族先人的偉大創造,凝聚了我們祖先勞動人民的非凡和卓越的智慧,漢字的創立進一步彰顯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中華精神文明的旗幟。

漢字在東方國家中的影響十分深遠,不止是中國,日本,越南,韓國這些漢字文化圈的國家集群,甚至是對哈薩克斯坦、蒙古這些游離在漢字文化圈之外的國家也產生了長足的影響。

漢字是漢字文化圈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漢字文化圈的形成是一個十分複雜而漫長的歷史過程,除了漢字之外,還帶有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獨有的宗教思想和政治理念、體系之類的價值標準。

然而這樣一個具有悠久的文化內涵的地域圈子,越南一個青年學者龍鳴發表了"我曾因為越南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這樣的言論,並不希望越南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大多數越南人都認為自己是一個華族國家,和中國人同樣使用筷子,有儒家的思想,有和中國一樣的傳統文化,節日習俗,基本上和中國人的思想和生活是沒有區別的。

與此同時,他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東南亞國家,因為地處東南亞,越南人民的面貌大都及其多樣化,且大都和中國人沒有什麼差別,大部分越南人都有中國的血統。

一、垂之久遠:漢字文化圈的歷史積澱

1.日本人定義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因而至今也積澱了上千年的歷史內涵,漢字文化圈的核心在於漢字本體,自然就是圍繞著古代中國傳統漢字和文化形成的。

這個定義最初是在20世紀中葉由日本人河野六郎提出的,之後也是日本人在不斷的完善這一概念,最終將其定義為,"在東亞位置上,由於中國的政治、文化影響,形成過去使用漢字,或者現在仍舊使用漢字的地域",這些地域的總和就是漢字文化圈。

顧名思義,漢字文化圈是以東亞地區各國共有的文化要素為標誌的地域圈,到現在仍舊存在,且是一個真實的,有著強勁的生命力的文化標誌和存在,漢字文化圈的形成是漢字文化發展並在中國境內及境外傳播的結果,這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古代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強盛的國力。

2.儒家思想文化和倫理凝聚了漢字文化圈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儒家學說作為一種意識文化形態,是一種流行於封建時代的學說,但其文化中蘊含的優秀的內涵,包括對自然和人生的見解,儒家思想所反映的傳統美德的遺產中,還有許許多多優秀的方面。

漢字文化圈之所以能夠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漢字的發揚和傳播,而漢字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力,也是伴隨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揚進行的。

如果說漢字是漢字文化圈形成的主要核心載體,那麼中華文化和文明中富含的精神就是漢字文化圈形成的載體的靈魂。

二、漢字的境外傳播:漢字文化圈的成長

古代中國是整個東亞地區最為先進和強大的國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裡佔據著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高位,唐太宗李世曾經寫下詩歌稱頌這一時期的中國,"指揮八方定,懷柔萬國夷"。

1.漢字文化境內受容圈

漢字文化圈並非是漢民族的獨創,而是以漢民族為主的中華民族的共同創造,漢民族雖然是漢字主要的使用群體,但漢字的發展是由以漢民族為中心的所有中華民族共同推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棲息於黃河中遊的華夏中原民族,也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漢族,在古代東亞地區率先創造出了漢字,語言、文字、文章和文化。

在一個周邊諸國都沒有文字的時代,這樣的漢民族和漢字文化就成為了文明的先驅,開始了漢字及漢字文化文明輸出的歷程,漢字也便逐漸從一個漢族的民族文字發展成為一個"眾族共享,多國採用"的文字符號。

在境內,漢字的傳播是伴隨著秦漢統一大帝國的建立進行的,"書同文"是在大一統的政治格局中的文化舉措,加速了漢字在整個中原和周邊地區的傳播,主要體現在以中原為中心,向三個方向的傳播路徑。一是黃河流域,二是長江流域,三是珠江流域

隨著漢字文化在整個中原地區的普遍擴散,周邊偏遠地區的各個少數民族也開始接受、借用和仿效漢字,進而創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我們所說的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以及現代的苗文、彝文、壯文、布衣文,水文等等,最初都是通過模仿漢字形成的民族文字。

2.漢字文化境外受容圈

漢字文化的境外接收國,大都是古代時期中國的藩屬國,也成為附屬國,歷史上泰國、日本、韓國和越南都曾經來朝進貢,但要說漢字文化的接收者,首先韓國和日本文字如今也鮮明的存在漢字的歷史流印,但泰國似乎並沒有太強的漢字文化的歷史傳承。

自秦漢以降, 漢字及漢字文化也往境外傳播, 路向有三:南至越南, 北至朝鮮半島, 東至日本。

韓國和日本我們暫且按住不提,越南在歷史上是中國在南邊的鄰國,稱作為交趾國,唐朝時期最早在這個地方設立了都護府,取名為安南,此後歷朝歷代都在此設立管轄區域和劃分管轄範疇,也叫過大越、南越等的稱號。

一直到清朝光緒年間確定了越南的名字,之後就被沿襲下來,越南這個地方同其他民族一樣,本身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他們說京語,也就是越南語,秦朝時期疆土向南擴展,漢字也隨之傳入越南。

越南語言和文字大量吸收了漢字和漢字的詞彙,並將"儒字"稱作是越南的官方文字,實際上就是儒家文字,可以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甚至以漢字為原型而創造和衍生出來的文字成為了越南的正式文字,越南也毫無疑問成為了是漢字文化圈的核心組成國。

三、越南退出漢字文化圈

越南開始退出漢字文化圈的一大重要的標誌就是開始對越南文字進行改革,開始創造自己的文字是所有退出漢字文化圈的國家邁出的第一步,越南如此,朝鮮也是如此。

大概10世紀之後,越南開始仿照漢字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俗稱為"喃字",意思就是南方的文字。

自此,越南的文字雖然很大程度上並沒有擺脫漢字,據歷史資料統計,大約在15世紀越南獨創的文字得到了推廣,和漢字一起並行使用,但越南語文中仍舊有將近50%的文字和詞彙直接或者間接來源於漢字。

在這之後,越南雖然開始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但仍舊是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員,一直到西方國家開始強盛起來之後,隨著西學東漸的進行。

在17世紀時期,西方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傳教士為了方便傳教,在越南使用拉丁文字進行標識,對在越南的漢字文化形成了不小的衝擊。

之後隨著法國侵佔了越南,越南被殖民的過程也是逐漸退出漢字文化圈的過程,法國殖民者當局在越南推行新的拉丁文字,廢除了漢字和越南的喃字。

19世紀末,越南已經很少有人在說漢語了,但到今天漢字文化的影響力仍舊十分深遠,我們能看到漢字的詞彙在已經推出漢字文化圈的越南和韓國至今仍舊佔有很大的比例,日本就更不需要說了。

四、越南人:曾經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羞愧

越南在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是屬於漢字文化圈的成員國存在的,甚至到現在從很多方面也能看出越南文化受到漢字文化的影響十分廣泛,從生活習俗、語言文字到節日慶祝等等。

漢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發展的優秀傳統文化,其影響是伴隨著中華文化和精神文明而進行的,十分長足深遠,但為何越南青年會對自己的國家曾經屬於漢字文化圈而感到羞愧呢。

1.沒有一個民族希望自己不是獨特的

作為中國人,我們生來就是使用漢字的,我們接受中華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也在承認和改進其中的糟粕,誠然,沒有一個民族不希望自己的獨特的,希望被別人學習和借鑑,而不是成為另一個民族的附屬。

我想,對於越南這位青年學者龍鳴的觀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作為一名越南人,對於自己的國家想必是十分熱愛的,因而寄予了許多期望,希望自己的民族文化是獨特的,優秀的,強盛的,備受認可的。

但是,無論越南是否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部分,都無法否認越南過去、現在甚至未來都在受到漢字文化的影響,這種影響還會隨著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存在而生生不息。

以越南的這位青年龍鳴為代表的這一部分越南人表現出來的對於漢字文化圈的不認可,實際上也是對中國文化和漢字文化的不認可,這種不認可或許是為了彰顯自己民族的獨特性和活力而進行的去中國化,亦或者是真的不認可中華文化中的內容。

漢字文化圈並不能表徵什麼,並不代表越南曾經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如今在文化上也要依附漢字和中華文化,有許多國家雖然受到來自中華文化的影響,依舊能夠完成本土化,從而形成了自己本國獨特的民族文化。

即使是同一個文化圈,也可以綻放出許多不一樣的色彩,中華文化本身就是兼容並包,求同存異的,只能說這位學者龍鳴的看法太過於淺顯了。

2.文化自信是民族強盛的根本

文化自信是當今時代的熱點話題,我們經歷過中華文化的強盛,也見證了西方殖民者的強大,西學東漸的巨大威力甚至帶來了中華周邊文化的斷層,強者對於文化發展的力量和影響無疑是十分巨大的。

漢字文化圈本身就是一個鮮活的生動的歷史事實,無論你是否願意,是否喜歡,他已經存在了,並且已經存在了幾千年,這是無法磨滅的歷史事實。

魯迅先生有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直視淋漓的鮮血",而如今真正強大的國家也應當敢於直視和正視歷史現實,在中華漢字文化圈生存和發展了將近兩千年的越南是真實存在的,這也是越南幾千年的歷史積澱,無論他們做出怎樣的選擇,我們都選擇接受和理解。

五、珍視和熱愛是唯一選擇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先人們創造出來的,是勞動人民偉大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是無法拋棄漢字和漢字所承載的文化和精神文明的。

我們需要做的是相信自己的民族文化,熱愛自己的民族精神,珍惜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積澱,只有文明自信、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強者和勝利者。

而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並不單一的體現在境外的民族和國家是否承認和繼續傳承,而僅僅源於先民們創造的華夏文明,這些文化所承載的傳播的智慧是無窮的。

我們看到了西學東漸的強大,也承受了文化斷層和缺失的後果,珍視和熱愛民族文化才是對於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最好的尊重,不幹涉別國的選擇,堅定不移的學習和傳承中華文化,振興華夏文明

相關焦點

  • 越南青年:我曾因為越南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
    漢字在誕生之初,便作為融合華夏華夏各民族智慧的結晶,承載著超越其他國家的包容特性。在這種包容的觀念影響下,我國也在朝代更替、發展的過程中逐漸運用文字這種傳播媒介,承託起周邊附屬國的發展夢想。然而,近期越南一青年竟然公開發表曾因越南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的荒謬言論,這究竟是為何呢?
  • 越南青年:我因為越南曾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
    最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對於很多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逐步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漢字誕生地中原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等地,歷史上完全使用漢字或與中原固有文字混合使用。其中,越南是受漢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家。
  • 越南曾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為何越南大學生卻聲稱:感到慚愧
    不過越南也一直將漢字作為自己的官方語言,由此可見漢語對越南文化的影響,千年的文化底蘊使得中華傳統文化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周邊諸多國家被這種魅力深深吸引,除了越南,日本,韓國也都是傳統文化的被影響者,同時也是漢字文化圈的成員之一,從這諸多的國家當中,隨處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即便是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
  • 曾經屬於「漢字文化圈」的越南,如今為何不認可漢字文化了?
    曾經屬於「漢字文化圈」的越南,如今為何不認可漢字文化了?前言:我國漢字發展至今有許多年,最開始我們的文字還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而且我們的文字往往都有很多特殊的含義,我們中國的文字都是以方方正正為主,當時因為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也讓很多周圍的小國家紛紛來效仿,那時候其他的國家因為還不具備造字的能力,再加上在古代有部分的國家,作為我國的附屬國,文字方面只能拷貝我國,所以可以發現有一些國家還在使用漢字,漢字也是中華民族先人的偉大創造
  • 老外:越南屬於東亞文化圈嗎?越南網友:看情況定
    首先這三個國家,都是使用筷子吃飯,並且都吃米飯,並且都是使用或者用過漢字,所以在他們的古蹟和塔樓中國是可以看到漢字的,儘管現在這三個國除了日本都已經不在使用漢字,但是也改變不了他們曾經使用漢字的歷史。另外,這三個國家都神獸中國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影響,在他們國家仍舊根據農曆節日安排假期。
  • 寮國為什麼不屬於漢字文化圈?雲南人說,隔著十萬大山呢
    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國家,比如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都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被稱為「東亞文化圈」或者叫「漢字文化圈」,但寮國卻不屬於「漢字文化圈」,這是為何呢?02寮國的文化特色世界劃分為五大文化圈:東亞文化圈(漢字文化圈)、西方基督教文化圈(歐美)、東正教文化圈(東歐、俄羅斯)、伊斯蘭文化圈、印度文化圈
  • 文化隨筆|漢字文化圈的興衰
    14億中國人口中,使用漢字的就超過了10億。作為咱們的母語,漢字的歷史是現存的文字中最悠久的,產生於4000多年前,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曾對日本、韓國等國的文字產生過重要影響。東亞的這種文字歸一性被學術界統稱為漢字文化圈,圈裡包括東亞四國三區,即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朝鮮以及中國的臺灣、香港和澳門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中的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柬埔寨等國的華人社會,在地理上也稱為東亞文化圈,以器物還可戲稱為稻米文化圈、筷子文化圈、陶瓷文化圈、絲綢文化圈等。
  • 精通漢語的胡志明,在建立越南之後,為何立刻下令廢除漢字?
    越南深受中國影響,很早就開始使用漢字,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員。20世紀,廢除表意文字,轉向表音文字,是東亞及周邊地區的潮流。東亞和周邊的漢字文化圈的很多國家,都開展了廢除漢字,或者改革漢字的運動。其中,也包括我們自己。要不然,我們應該還沒有漢語拼音,以及簡單易用的現代簡化字可用。
  • 漢字文化圈內的域外漢文小說
    因為它們為漢族所通用,遂稱為「漢字」。  漢字文化圈的第一次擴大,是漢字文化輸入朝鮮半島。傳說殷商滅亡後,箕子到了朝鮮,如果此事屬實,中國的文字在商末周初即已傳到了朝鮮。漢武帝以後,朝鮮半島上的百濟、高句麗、新羅諸國,都全面吸收漢字文化。公元四世紀,百濟國博士高興以漢文修成百濟史《書記》;高句麗自建國初期起,即用漢文撰修本國史籍;新羅在中國南北朝時期,就以漢文撰成國史。
  • 越南是怎樣廢棄漢字的
    眾所周知,在歷史上,隨著漢文化的傳播,漢字也擴散到了越南、朝鮮半島、日本等周邊地區,成為一種通行於「漢字文化圈」的超民族文字。但如今嚴格說採用漢字的國家卻只有中國和日本,越南及朝鮮半島在表面上已退出了漢字文化圈。尤其是在越南,漢字竟已被廢除近百年,而拉丁文字成為其國家的正式文字,時過境遷,令人唏噓。
  • 同屬一個文化圈,越南人是漢族嗎?
    雖說越南人不是漢族,但在生活習慣或習俗上,卻與漢族很相似,其中原因便是越南屬於大中華文化圈,和中國在歷史上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在10世紀以前,越南曾長達千年都是中國的一部分。而在這漫長的歲月中,越南始終沒有離開華夏文明的影響。
  • 胡志明為什麼在越南建國後下令廢除漢字?
    越南的文化遺址像中國,當然是因為他們過去一直都使用漢字。在二千多年的歷史中,他們與日韓一起,都是東亞以中國為中心的「漢字文化圈"的附庸,官民都使用漢字,並因此得與拉丁語歐洲基督教文化圈、及阿拉伯語中亞回教文化圈鼎峙而三。  現在的越南人除非專門學者,根本對家門口的古建築物上的文字一無所知,也是在近代以後,越南逐漸廢除了漢字,讓他們的文化傳統斷流而致。
  • 胡志明廢除漢字,對越南人有什麼影響?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眾所周知,在東亞5000年的歷史裡,漢字都是這裡的統一使用文字,朝鮮、日本、越南都是漢字文化圈的一部分。而在秦漢時期,越南北部地區就成為秦漢帝國的領土。所以在這之後的2000年裡,越南地區都一直使用漢字,連他們的史書《大越史記全書》也全都是漢字。
  • 為何漢字文化圈裡無弱國?學者:這就是中華文明的底蘊!
    所謂漢字文化圈,即曾用漢字書寫歷史並在文字上受漢字影響的國家(民族),主要是東亞五國: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東亞這5個國家,除了中國比較大之外,其他四個都不大,但別說他們「不是弱國」,即便說他們「全是強國」,相信也在常理之中。
  • 越南一直使用漢字,突然廢掉漢字後又強推拉丁文,現今效果如何?
    而越南原本也是一直使用漢字,19世紀中葉,越南成為法國的殖民地,法國殖民者曾為了推翻漢文化,曾在越南推行法語,不過沒有成功,但法國殖民者想出了另一種方式,讓越南保留原有的越南發音,但書寫則是使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源自希臘字母,是義大利半島最早的島民拉丁人創造的,它與阿拉伯字母、斯拉夫字母被稱為世界三大字母體系。
  • 胡志明精通漢語,為什麼在建立越南之後不久,便廢除了漢字?
    以上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越南一直離不開大中華文化圈的影響,而對於文化來說,最重要的當屬文字。 正因為如此,漢字傳入越南,並開始在越南流行。
  • 越南歷史上曾視漢字為正統文字,稱本國文字是鄙俗之字
    漢字在越南傳播、使用、發展直至衰亡歷經兩千餘載,是越南成為傳統「漢文化圈」國家的重要體現之一,對越南諸多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第二,自古以來越南越族一直存在本民族的口頭語言。它既借用了一些漢語詞彙,又與漢語口頭語言差異極大。這是字喃產生、存在和不斷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字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越南語的若干特色,在文學創作上曾取得輝煌的成就。
  • 為什麼韓國和越南都廢了漢字,日本卻堅持至今?
    ,如果你去日韓越旅遊,看到街上的漢字招牌,肯定很有感慨:朝鮮和越南當初是深受漢字文化圈薰陶的兩個國家,為何全廢止了漢字?▲朝鮮王朝曾是中國的屬國朝鮮李朝是中國的忠心屬國,有「小中華」之稱,來自中國的儒學是治國之本,士大夫階層更是以能寫會說漢字為榮。
  • 不是徹底廢除漢字了嗎,為何越南、朝鮮、韓國仍舊使用中文名字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後來流傳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使用,這就構成了龐大的漢文字圈。從古至今,有幾十個民族使用過漢字,比如中國、韓國、朝鮮、日本、新加坡、越南等等。但是到了近代社會,因為各種經濟、政治、環境等原因朝鮮、韓國相繼廢除漢字,日本一直沿用至今。
  • 為什麼朝鮮和越南都廢了漢字,日本卻堅持至今?
    日文中至今都有大量的漢字存在今天,如果你去日韓越旅遊,看到街上的漢字招牌,肯定很有感慨:朝鮮和越南當初是深受漢字文化圈薰陶的兩個國家,為何全廢止了漢字?韓國廢止漢字,帶來一個最尷尬的問題是:朝鮮的歷史書籍全是用漢字書寫的,絕大部分民眾卻絲毫不認識:不知自己從何處來,怎麼能知道自己該往何處去?越南的變變變越南的漢字文化同樣歷史悠久,從秦始皇時代,漢字就開始傳入古越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