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及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藝術品投資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短短18年間,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已經從當初的零起點發展成超越美英的世界第一大藝術品市場。
或許有些人認為,禁止外資拍賣行在中國內地拍賣文物, 有助於防止文物流失、盜墓、走私和保護國內拍賣業的利益。但我認為,這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損失。
此舉勢必迫使外資拍賣行全力進攻我們真正的軟肋。
盜墓古已有之,雖然自古都被視為違法的劣行,但和有無拍賣無必然關係。至於文物走私,越是國力衰弱,民間收藏式微之時,越是猖獗,因為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會往經濟發達地域流動,這是經濟規律,和有無拍賣也無關係。反倒是中國近十幾年來,拍賣推動了收藏,使得過去流失海外的文物大量返回。
保護國內拍賣業利益更無從談起。因為在文物級藝術品拍賣領域,外資拍賣行與國內拍賣行相比,並不佔太大優勢。譬如古代和近現代名家字畫,國內拍賣行無論在總量和質量上,整體已超過蘇富比、佳士得。
在中國文物領域,話語權基本在中國人手裡。我們已建立起相當規模的典藏體系、專家隊伍和學術積澱。即使西方最大的博物館,在研究中國文物方面也不會無視中國的學術意見。
所以說,在這場商戰中,中國文物不是外資拍賣行的最大優勢,他們的最大優勢同時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最大軟肋是在當代藝術板塊。
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藝術品市場上已經積累了幾百年的經驗、人脈、典藏、學術體系以及威望。而這些正是我們所缺的。他們非常懂得如何選擇和炒作藝術家,而我們與之相比,幾乎是白痴。
上一波「中國當代藝術」的炒作僅僅是他們小試牛刀。他們玩「中國當代」的時候,聽過哪位中國權威的意見嗎?沒有。在這個領域,我們甚至連討論話語權都為時過早——因為我們固有的藝術體系和學術經驗根本還不知道說什麼好。
在商言商,這些老牌拍賣行本來更傾向選擇能最快、最方便賺到錢的領域入手。如果我們允許它拍賣古董字畫,那它當然會用主力去做這個成熟的、很方便就能來錢的市場。多些外國人來經營中國文物有什麼不好?多些人來給中國古董字畫託盤,有利於穩固和提升中國文物的國際地位。難道你希望看到中國古董只有中國人自己玩,國際上無人託盤,全部拋盤給中國?
但現在你讓蘇富比、佳士得進來,卻又不讓它拍文物和經典名家藝術作品,那它只能竭盡全力去做中國當代藝術以及西方藝術。西方藝術品領域,我們是空白;而在運作當代藝術領域,我們的畫廊、拍賣行以及學術機構,目前似乎沒有可以與之匹敵者。
中國未來藝術的話語權將落入誰手?
我們死死守住通往古代的那扇小門,向試圖進來的洋人喊:「玩別的去!」好吧,那它只能進入中國藝術通往未來的大門,那裡沒有勁敵,無人看守,如入無人之境。
我們愛自己國家民族的文物,但不能偏執。過去重要,當下和未來更重要。
我這樣說,並非希望阻止外資拍賣機構涉足中國當代藝術,而是希望我們能以更開放的胸懷,更理性的思考,更積極的姿態,更全球化的眼界,來設計更合理的法規和機制,推動中國藝術以及藝術品市場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