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臺兒莊樣本」

2020-11-04 臺兒莊融媒

一、案例概況

近年來,我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以實施「非遺+」工程為切入點,加快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先後舉辦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兩屆大運河文化帶優秀非遺項目展演、七屆臺兒莊古城大廟會等「非遺+」系列主題活動,形成了「非遺+」臺兒莊古城景區發展新模式,臺兒莊古城景區也成為首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先後獲得「齊魯文化新地標」榜首、中國旅遊創新獎等稱號。

社火巡遊

二、經驗做法

一是「非遺+節慶」讓傳統文化點燃遊客熱情和活力。我區以打造全國非遺展演基地為目標,在推動臺兒莊古城建設上,高度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挖掘、傳承與保護,讓更多的遊客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例如,臺兒莊古城旅遊集團有組織有計劃地在春節、元宵、端午、非遺日、中秋等重大節慶日期間舉辦「非遺+旅遊」融合活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藉助「好客山東賀年會、古城大廟會」文化特色品牌,打造「中國第一大年」節慶品牌,「到最有年味的臺兒莊古城過大年」已經成為文化旅遊的一張新名片。

二是「非遺+演藝」讓大運河傳統文化再次交匯融合。我區以繼承、弘揚、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著力打造非遺文化品牌,已經舉辦兩屆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項目展演,來自北京、天津、江蘇、山東等8省市的優秀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深受遊客歡迎。同時,對國家級及省級非遺項目柳琴戲、運河大鼓、皮影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系統的挖掘、還原,讓非遺傳承人入住古城景區內,並通過各種文化展演和主題活動,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展演。

三是「非遺+營銷」擴大非遺文化影響力。我區圍繞大廟會活動,在新浪微博發起#臺兒莊裡過大年#話題,通過發布系列海報、H5短視頻、網紅直播等多種推廣形式共同發力,迅速佔領熱門話題榜。拍攝「年味臺兒莊」與「帶著父母離家出走」情懷視頻,並通過微信、微博和各視頻網站進行傳播,其中,微博話題總閱讀量超過1億,「年味臺兒莊」視頻播放量達到600餘萬。同時,積極培育時尚、健康的夜經濟新業態等,在古城推出火龍鋼花、爬杆龍等夜間演藝項目,開通古運河新體驗線路,推出親水景觀、推動廣場舞、地方非遺展演進景區等活動,打造「賞夜景、看非遺、品美食、逛酒吧、宿古城」的夜遊模式,推進民俗演藝、餐飲美食、特色客棧等業態發展。

四是「非遺+研學」將非遺文化活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歷史記憶,延續著文化,而非遺需要活態傳承,將非遺文化列入研學課程,正是活態傳承的體現。2017年11月,臺兒莊古城成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為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臺兒莊古城充分利用船型街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博覽園、後大路的非遺精品博覽街及城區內特色建築、特色博物館等非遺資源,開展皮影--一起演場非遺「小電影」、活字印刷--小小「印刷師」、柳編--我的第一個「手工包」、扎染--製造中國藍、魯班鎖--玩轉中國樂高等系列特色非遺課程,帶著孩子們見識不一樣的非遺。

大運河非遺展

三、綜合效益

我區以臺兒莊古城景區為平臺,用品牌引領發展,做文化旅遊典範,探索非遺傳承和傳播的新業態、新走向,展示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的新成就,不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讓臺兒莊古城的運河文化形象更加立體,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向高質量發展,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工作中作出了貢獻。

【專家點評】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賈旭東:

2012年世界旅遊組織(UNWTO)發布的《旅遊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綜述》認為,以負責任的方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用於旅遊業對於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多方面重要價值。臺兒莊古城景區依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兩屆大運河文化帶優秀非遺項目展演、七屆臺兒莊古城大廟會等「非遺+」系列主題活動,通過「非遺+節慶」、「非遺+演藝」、「非遺+營銷」的方式,走出了一條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以旅遊為載體的文化和旅遊協同發展的臺兒莊模式。

據報導,臺兒莊古城累計接待遊客量近5000萬人次,先後榮獲「旅遊市場秩序最佳景區」、「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國內十大優秀景區」。作為「非遺+」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案例,期待臺兒莊古城景區繼往開來、不斷創新,用心服務遊客,以負責任的態度開發出更多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旅遊新需求的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

-END-

來源 | 中國旅遊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於海飛

責任審核:許威

相關焦點

  • 臺兒莊古城獲2020文旅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提名
    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旅遊研究院、中國旅遊協會領導、專家,以及全國近千家行業重點企業代表、相關領域專家齊聚一堂,共同學習研討「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和旅遊集團高質量發展。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出席會議並致辭,明確新階段旅遊發展的思路舉措。
  • 大衍觀察|積極探索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創新之路
    華幡舞獅、社火巡遊、火龍鋼花、爬杆龍……今年元旦假期,棗莊市臺兒莊古城景區開展了一系列非遺演藝活動,熱鬧歡慶的場面吸引4.12萬人次遊客到這裡賞民俗、逛古城。  1月1日,2021年好客山東賀年會在臺兒莊古城啟動。從元旦到元宵,遊客可在臺兒莊古城欣賞舞龍、高蹺、國潮互動變臉、國潮雜技等豐富的非遺演出和民俗展演,參與新春美食節等系列活動。
  • 棗莊臺兒莊古城:文旅融合創新精品旅遊景區建設
    2020年,受疫情影響,山東棗莊臺兒莊古城景區於1月24日宣布暫時閉園,3月28日恢復開放。自恢復開園以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堅持「用品牌引領發展、做文化旅遊典範」品牌化發展思路,以文旅融合為主抓,融入新科技,創新營銷政策,鑄造精品旅遊景區,同時抓好經營創收,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並舉。
  • 臺兒莊古城榮獲「2020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提名」
    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旅遊研究院、中國旅遊協會領導、專家,以及全國近千家行業重點企業代表、相關領域專家齊聚一堂,積極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共同深入學習交流現代化新徵程戰略部署,研討「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和旅遊集團高質量發展。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出席會議並致辭,明確新階段旅遊發展的思路舉措。
  • 王玉珏:品牌賦能 做文旅融合發展的引領者
    「亮化」「美化」為基礎,達到「文化」化人、感人的境地,借勢夜經濟紅利,做好產品升級,做好文旅融合發展。積極為構建「臺兒莊古城--大運河--南部山區--大運河文旅小鎮--微山湖」區域聯動的「一城一河一山一鎮一湖」發展新格局做努力,認知資本以及投資運營在促進古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步推動區域文旅規劃、文化產業引進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成功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做精、做優、做強區域文旅產業,打造生機勃勃的「創新運河」。
  • 王玉珏:品牌賦能 做文旅融合發展的引領者
    ,以提升遊客體驗度為中心,以「亮化」「美化」為基礎,達到「文化」化人、感人的境地,借勢夜經濟紅利,做好產品升級,做好文旅融合發展。積極為構建「臺兒莊古城--大運河--南部山區--大運河文旅小鎮--微山湖」區域聯動的「一城一河一山一鎮一湖」發展新格局做努力,認知資本以及投資運營在促進古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步推動區域文旅規劃、文化產業引進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成功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做精、做優、做強區域文旅產業,打造生機勃勃的「創新運河」。以做好重點、熱點事件為突破全力做好營銷宣傳。
  • 文旅融合促進傳統文化發展 非遺傳承再煥時代活力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七年來,山東、江西、福建等地深入學習貫徹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論述,大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積極組織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傳統文化的發展在這裡枝繁葉茂。
  • 最美中國年:臺兒莊古城過大年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節慶文化品牌,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同時讓廣大遊客和當地居民領略豐富多彩的年文化盛宴,京杭大運河畔中心點上的臺兒莊古城圍繞文化旅遊,聚和以非遺文化為核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於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期間,舉辦2021年「好客山東」賀年會暨臺兒莊古城春節大廟會系列主題活動
  • 文旅融合譜新篇——平川區全力推動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特約通訊員 吳文莉平川區立足豐富的生態資源、文化旅遊資源,通過政府推動、規劃提升、產業扶持、產品打造、示範創建、市場驅動,深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提升文化旅遊的品牌影響力,促進了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區旅遊接待人數達27.29萬人,實現旅遊收入18468.73萬元。
  • 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十三五」文旅融合激發發展新活力
    「十三五」期間,臨沂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資源,突出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文旅發展新業態,「親情沂蒙」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文旅發展新活力進一步被激發。遊客在景區遊玩。(資料圖)市民在臨沂市博物館體驗拓片製作過程。
  • 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發布
    中國青年網濟南10月24日電(記者 李華錫)10月24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中國旅遊報社主辦的「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在濟南發布。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鍾建波主持發布活動。中國旅遊報社副社長胥波發布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實踐案例。
  • 「省文化和旅遊廳」我省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2021年我省從增加優質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推動文化旅遊領域數位化發展、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等方面推動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我省文化旅遊部門將立足新發展階段,圍繞重點工作,推動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推進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我省將抓緊編制「十四五」規劃、黃河文化等專項規劃。在加強文物遺址的保護利用,提升考古能力水平的同時,實施非遺整體性保護,積極推進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
  • 陝西榆陽:文旅融合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榆林市榆陽區加大文化領域民生建設,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通過建設陝北民歌博物館等精品文化工程,培育了新增規上文化企業,開展「大美榆陽」文化旅遊系列活動等措施,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極大地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 【首府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大南山國際旅遊區:文旅融合叫響...
    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斷不僅是推動冰雪旅遊發展的點睛之筆,也是生態文明價值觀的生動體現。近年來,烏魯木齊市認真落實「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和旅遊興疆戰略,圍繞打造大南山國際旅遊區,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世界冰雪旅遊名城建設,通過文旅融合叫響「驕陽看雪」品牌,堅持用發展的觀點、辯證的觀點、群眾觀點思考問題,走出一條以生態文明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 撫順文旅產業加速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
    (資料片)  核心提示  撫順這塊充滿傳奇的黑土地,這座魅力獨特的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度促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深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總體要求,在不斷疊加的戰略部署和政策引導下,進一步推動文化旅遊全領域、全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立足廣大市民、遊客的「吃、住、行、遊、購、娛」,建設更加現代、便捷的公共文化旅遊服務設施,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服務
  • 廊坊打造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勝芳古鎮、劉凌滄郭慕熙藝術館、濱河文化健身體驗園等對遊客免費開放;香河百萬菊花藝海旅遊文化節開幕;固安首屆9D極光之夜帶給遊客全新感受;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國慶親子嘉年華為歡樂加料……近年來,廊坊全力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 區文廣旅體局:努力開創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文旅融合發展 不斷激發融合潛力今年3月,我區召開文旅融合發展大會,明確以爭創全省文旅融合試驗區為抓手,打造全國文旅融合樣板區的發展目標。作為開啟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第一年,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以融合發展為主線,以實際行動攻堅「新五場硬仗」,推進「三個全域」建設,努力打造長三角旅遊休閒目的地和國際知名文化旅遊勝地。
  • 通川區:文旅融合助推高質量發展!
    文化與旅遊從來就是相生共興、融合交匯的,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 近三年來,通川區實施重大文旅項目23個,其中列入省重點項目2個,累計完成投資近200億元。今年1至9月,通川區接待旅遊人數366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5.5億元。如今,通川文旅融合產業發展規模空前,品質彰顯,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幸福目標!
  • 江西省促進文旅消費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訓班開班儀式在南昌舉辦
    江西省促進文旅消費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訓班開班儀式在南昌舉辦 發布時間:2020-12-23 10:53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臺兒莊古城文化產業園走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前列
    推進城市轉型據臺兒莊區委領導介紹,該區強化一個理念,即圍繞促進城市轉型,著力打造產業轉型示範園區。把文化產業作為城市轉型的主要引擎,把示範園區創建作為城市轉型的戰略平臺,育企業、引人才、強產業,引領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突出兩個定位,即堅持文化和旅遊雙重定位,著力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