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吃過皮薄餡厚,豐厚多汁的深盤披薩,那怎麼能叫來過芝加哥。各種餡料和起司的碰撞,讓很多初次見面的朋友被它的深度和廣度嚇了一跳,基本上不是大胃王的話,一塊就吃飽了。
芝加哥的披薩並沒有傳統意義的麵餅,這裡面盛放著各種各樣的餡料,餅皮鬆脆。這種披薩發源於二戰期間,因為量足價廉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獲得廣泛的歡迎。1956年,《芝加哥日報》(Chicago Daily News)主張Uno餐廳的披薩主廚Rudy Malnati為厚盤披薩的創始者,深盤披薩才獲得了正名。
在芝加哥許多深盤披薩餐廳讓吃貨們無從下手,下面就來一起看看美食網Thrillist.com為大家推薦的10家芝加哥值得去的深盤披薩餐廳吧。
這家店是深盤披薩的鼻祖,也是發源地。被稱最地道的傳統深盤披薩。脆脆的餅胚上先是撒上滿滿的起司,之後再抹上厚厚的番茄,延續著最古老的披薩製作方法。咬上一口,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比傳統的深盤披薩更厚,Tano也是家老牌披薩店,這要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從外觀上看它家的披薩更像是兩層餅皮夾一層餡料的餡餅。同樣是傳統披薩老店,Tano披薩的做法借鑑了義大利老牌披薩店Manzo的私家菜譜,有創新,也不失傳統風味。
不光要來Pizano家吃披薩,還要聽聽Malnati家族紛爭的故事。老Rudy(Rudy Malnati Sr。)算是深盤披薩的發明者,他的兒子小Rudy(Rudy Malnati Jr。)也一心延續著父親的產業。不幸的是Mama Malnati在此前就已將家傳披薩配方給了他的哥哥Lou,她給了Rudy一個改良過的披薩配方。哥哥Lou主打經典口味的深盤披薩,而Rudy的披薩以薄脆著稱。
在芝加哥的披薩界有種古老的說法,「深盤披薩指是芝加哥北部的披薩,那才是真正芝加哥人的披薩」,似乎南區的人更喜歡薄的披薩。不過,隨著時代變遷,現在南郊也有很多知名的深盤披薩,Alsip就十分受歡迎。它家的餅胚薄脆,邊緣卻如中世紀高高的城牆一樣豎立起來,承載著滿滿的起司和餡料。
推陳出新是Bartoli的宗旨,這家店算是芝加哥城區內最新的一家披薩店了,醬油撲鼻,殼薄酥脆,最重要的是講究外觀上的平衡。雖是深盤披薩,但看上去絕不像笨重的炮彈。Bartoli的披薩醬料口味偏甜,顏色看上去極像芝加哥老城區的紅樓,與菠菜和義大利大香腸搭配口味十分經典。
店主曾是Pizzeria Due的廚師,於1981年和女兒一起出來另起爐灶。作為芝加哥原始經典口味的深盤披薩店,Louisa’s Pizza&Pastade pisa絕對是強有力的競爭者,輕盈蓬鬆的奶酪麵餅,番茄和茴香味的義大利香腸,不容錯過。
平底鍋深盤披薩算是芝加哥深盤披薩的另一大種類,配料灑在酥脆蓬鬆的麵餅上,與美中地區其他的披薩不同,Pequod的披薩餅胚更脆,烤得焦焦的起司餅邊,看上去黑黑的。這種口味的披薩由Burt Katz於1960年創立,足料的起司,咬一口,酸的倒牙的番茄醬顛覆了溫和的芝加哥深盤披薩的原有口味。
在前文中提到的Rudy Malnati的家族產業。飽含黃油味的餅胚,足料的番茄罐頭及加了紅酒但不易察覺的義大利香腸,這才是最傳統的老味道。
幾年前,《芝加哥論壇報》曾發起過一項投票,The Art of Pizza榮獲芝加哥最受歡迎披薩,且贏的毫無爭議,它將大家吃的發膩的披薩改良創新,做到極致。這家披薩個兒大料足,起司肉餡和菠菜搭配的十分協調。
餅胚以外脆裡軟著稱,薄厚適中的奶酪和番茄上灑滿油吱吱的香腸。厚底披薩上有帕瑪森乳酪烤乾之後形成的小焦圈。如此美味,未必想吃就能吃到。這裡只收現金,不送外賣,不接受預定,傲嬌的店主Burt Katz規定每晚只做幾個披薩。
來源:芝加哥中文網
移民超市(www.yiminchaoshi.com)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專業資訊服務平臺,為您提供美國留學、移民、投資置業及落地安家等全方位的諮詢服務,是您在美國留學和美國生活的最佳夥伴。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移民超市微信↓↓
移民超市下屬2大微信平臺↓↓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超級留學媽媽微信號: liuxue-mama ←長按即可複製
投資超市微信號: touzichaoshius ←長按即可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