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華人組團赴日本弘法 促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2020-12-25 佛教在線


多國華人組團赴日本弘法 促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佛教在線海外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近日,日本四國島美麗如畫的山林廟宇間多了一道動人的風景線,一隊身著白衣、頭戴鬥笠、手持金剛杖的華人佛弟子遍路團,莊嚴地行走在紅楓綠蔭間,在四國八十八所寺院的嫋嫋香菸中齊誦中文《心經》和真言密咒,引起了當地媒體和民間組織的關注。 

這支由中國、新加坡、澳洲等地的33位華人組成的「一步一弘法」四國遍路團,來自一乘顯密佛教中心(新加坡、澳洲),由名譽會長、導師智廣阿闍梨帶領,四國華僑華人聯合會副會長、旅日華人畫家牛子華全程參與,沿著當年弘法大師(空海)的足跡朝拜四國八十八所寺院。

空海大師(公元774—835)密號遍照金剛,諡號弘法大師,是中國佛教唐密教法的第八代祖師,也是日本真言宗的開山祖師,在日本享有崇高的聲譽。1200年前,空海大師遠赴中國長安(今西安)學習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技術,在長安青龍寺拜惠果阿闍梨為師學習唐密教法,回國後即開始了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的活動,其足跡遍布日本各地。四國八十八所寺院都是空海大師曾經修行過的聖地。自日本平安時代起,越來越多的人追隨空海大師的足跡巡拜這八十八所寺院,逐漸形成了四國遍路的原型,至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如今,「四國遍路」聞名世界,吸引著每年大約50萬人次的遍路者,其中有虔誠的佛教信徒,也有慕名而來的徒步旅遊者。

此次遍路團的導師智廣阿闍梨,是日本真言宗醍醐寺三寶院流第六十四世阿闍梨,浙江寧波人。他年少時開始學修佛法,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向中國、斯裡蘭卡、日本等國80多位善知學習,廣泛學習漢傳、藏傳、南傳等顯密教法,自2004年東渡日本學習唐密、天台、淨土等各宗教法。旅日畫家牛子華年輕時曾在西安青龍寺附近學畫,因感動於空海大師的事跡而前往日本,在四國地區專門以寺院為主題進行繪畫創作。近年來《四國八十八所牛子華的山水世界》在東京、京都等地成功展出,獲得很大反響。

「一步一弘法」華人四國遍路團受到四國當地寺院和民間組織的重視和歡迎。11月15日上午,四國遍路的第一番靈山寺和四國日中友好協會、四國華僑華人聯合會、德島縣日中友好協會、愛媛縣華僑華人聯合會共同為「一步一弘法」四國遍路團舉行啟動儀式。

靈山寺住持芳村秀全專門準備了中文致辭,他說,今年正好是空海大師開創日本高野山1200周年,他對智廣阿闍梨一行的到來表示高興,希望能藉此機會交流佛法,向中國報恩,並祝願日中兩國永遠友好和平。

智廣阿闍梨回應說,他一直非常重視與佛教各宗派和文化各界的交流學習。在日本,他親眼目睹了由空海大師、最澄大師等遣唐使帶回日本的佛教以及文化和技術,極大地造福了日本社會和人民。而今在中國,傳承了2500多年的儒釋道文化正越來越受到大眾的熱愛,中國正湧動著傳統文化復興的熱潮。這次帶領32位華人佛弟子來四國遍路,可以讓大家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並且沿著惠果阿闍梨、空海大師等古聖先賢的足跡去實踐佛法、領略文化、探尋生命的意義。智廣阿闍梨認為,四國遍路不僅是佛教的朝聖之旅,也是文化之旅、人生之旅。

德島縣日中友好協會名譽會長生田治夫、砥部町商工觀光會會長泉本明英等還跟隨遍路團進行了第一天的遍路。

四國八十八所遍路的路線環繞整個四國島一圈,分為發心、修行、菩提、涅槃四個階段。「一步一弘法」四國遍路團將在兩年中分四次完成整個巡禮。11月15日至19日,遍路團巡禮了位於德島縣的二十三所代表「發心」階段的寺院。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中日黃檗文化交流參訪京都黃檗山萬福寺
    ,為中日友好交流多做貢獻。」今年適逢隱元禪師從廈門東渡日本365年,中日和平條約締結40周年,我們福清黃檗法系廈門虎溪巖寺參訪交流團一行44人從廈門出發,從長崎登陸,沿著祖師當年的弘法路線,來到了日本黃檗宗大本山萬福寺參訪,追隨隱元禪師弘法的足跡,感受日本的風土人情,松尾和尚、百田居士、坂井先生一路伴隨我們,為中日黃檗友好往來譜寫新篇章。
  • 中日「隱元禪師與黃檗文化論壇」在日本長崎縣舉行
    、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普法大和尚率團前往日本參加論壇,黃檗山萬福寺住持戒文法師,黃檗山萬福寺首座兼監院定明法師應邀赴日參加論壇。在論壇開幕前,長崎縣知事中村法道先生會見中國佛教代表團說:「隱元禪師為江戶時期的日本帶來了先進科技和文化,為日本社會帶來最大的感動,是日本新文化的源泉。」長崎縣知事中村法道先生在開幕式上致辭說:「作為黃檗宗鼻祖而為人們熟知的隱元禪師是在江戶時代初期受長崎興福寺和華僑們的邀請來日本弘法,他同時帶來了與藝術、衣食等相關領域中當時最先進的中國文化。
  • 「鑑真精神與中日文化交流」研討會在日本奈良舉行
    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間,中日關係前途掌握在兩國人民手裡。民間文化交流具有持久的強大生命力,是兩國友好交往的活水源頭。只要雙方共同秉持「親、誠、惠、容」的理念,兩國文化交流合作空間一定會更廣闊、潛力一定會更巨大。她表示,江蘇作為兩國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關係最密切、成果最豐碩的地區之一,「十三五」期間將在文化傳承、文化創意、文化服務、文化交流等方面推出系列新舉措。
  • 成都佛教禪文化交流團赴韓國日本參訪考察
    2018年11月12日,成都佛教禪文化交流團一行11人結束在韓國的參訪後,前往日本進行系列考察活動。交流團由成都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大慈寺方丈大恩法師任團長,市佛協副秘書長照心法師和郭敏任副團長。交流團受韓國佛教觀音宗和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靈雲院的邀請,以圓悟克勤禪師法脈和禪文化活動為主要考察內容。
  • 中日邦交四十周年 日本佛教聖地高野山擬大型佛教團訪華
    據中國國家旅遊局駐日首席代表張西龍介紹:「該佛教訪華團的人數將是中日歷史上的一次突破,預計將有2000餘名的高野山寺院僧侶訪華。作為中日邦交四十周年的活動之一、有著特殊意義,因為從古至今,中日兩國間的佛教交流就從來就沒有間斷過。」高野山是位於日本和歌山縣內群山的總稱。約1200年前弘法大師空海在此修行,開創了高野山真言宗,進而建立了同時是日本佛教聖地的總本山金剛峰寺。
  • 日本友人探訪福建黃檗文化以文化溯源促民間友好交流
    此次到訪就是希望探尋日本文化的根源。」日本友人中島睦夫15日對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會長林文清如是說。當天,福州收藏家協會回流藝術品專業委員會主任陳暉陪同日本友人加藤隆及日本佐賀縣唐津市推廣代表中島睦夫一行到訪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在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林文清陪同日本來賓參觀了黃檗文化走廊、黃檗文化展示館、黃檗對外交流陳列館等場館。
  • 中日黃檗文化民間友好交流頻繁
    林文清供圖 中新網福建福清2月10日電(鄭松波)春節前後,福建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在一個多月內連續組織三批次團組赴日本開展友好交流活動,交流廣泛,內容豐富,中日間黃檗文化和民間友好交往呈現頻繁。除夕夜,東京塔首次點亮「中國紅」。當晚,交流團一行參與了東京塔亮燈儀式,向日本各界朋友表達新年祝福,祝願中日關係在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
  • 《天平之甍》:日本人以小說筆法再現大唐,中日文化交流的藍圖
    《天平之甍》是日本作家井上靖,據奈良時代的著名文人淡海三船所著《唐大和上東徵傳》為藍本,以小說筆法寫成的一部文學作品。通過日本留學僧戒融、榮叡等赴唐邀聘名僧鑑真赴日傳教,及鑑真六渡日本傳播中國文化的動人歷史故事,藝術地再現了中日兩國悠久的文化交流史,成為當代日本文學名作之一。
  • 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記遊日本紀伊山地
    中新社東京八月十九日電 題: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本紀伊山地  中新社記者 劉繼坤  日本的傳統文化追根溯源多數可以找到古老中華文化的影子。無論是宗教信仰,還是建築風格、服裝服飾,乃至生活習慣,都印證了兩國交流的源遠流長。
  • 展現中日文化淵源《空海入唐之路》新書在榕發布
    據介紹,全書圍繞開元寺倡導的「重走空海入唐之路,傳揚中日友好精神」心路展開,追憶了日本空海法師入唐求法之旅以及開元寺致力打造當代的新空海入唐之路,助力中日世代友好的故事。空海大師,是日本真言宗開山之祖。曾於公元804年隨日本第17次遣唐使團隊赴唐。因乘船遭遇暴風雨,空海與隨船人員漂流至福建霞浦赤岸後登陸,曾在福州開元寺駐錫月餘。後獲準前往當時的唐朝都城長安。
  • 弘揚文旅、和食文化博物館促中日交流
    他說,日本料理中的和食料理於2013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和食文化與中國飲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食文化在現今社會的國際民間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赴日遊客的增多,人們在品嘗日本料理的同時,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舌尖體驗,更多的是想深層次地了解一下日本飲食文化的起源、歷史及其所衍生的餐器、儀式等方面的文化,世界首家以和食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便應運而生。
  • 日本「富士丸」號郵輪將首航普陀山
    一艘現代化的日本「富士丸」號郵輪將於6月24日載著300多位日本高僧、學者、遊客首航「海天佛國」舟山普陀山,進行「普陀洛渡海」之旅(意譯為觀音淨土之旅
  • 中華漢傳佛教訪日代表團開展首日交流
    在與日本律宗管長、唐招提寺住持西山明彥長老座談期間,代表團團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湛如法師表示,之所以將唐招提寺作為代表團訪日首站,就是因為一千多年前,鑑真大師通過「六次東渡」的艱辛歷程得以成功以後,將佛教戒律學、雕刻、建築、書畫、音樂和醫藥等中國傳統文化弘傳至日本,開啟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先河。他的經歷、行為活動極為有力地展現出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進程和足跡。
  • 【策劃】中國電影周東京啟動 以電影文化促中日交流
    鄧超自導自演的《分手大師》、寧浩執導的《無人區》、馮紹峰倪妮主演的《我想和你好好的》等10部作品將在電影周期間放映,且大部分為日本首映。導演俞白眉、陳剛、崔健,演員宋洋、代樂樂等人將出席電影周,與日本觀眾面對面。 以電影促交流  自2006年開始,NPO日中友好電影節實行委員會每年會在中日兩國分別舉辦「日本電影周」與「中國電影周」。
  • 南北傳佛教促交流 緬甸經委會參訪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南北傳佛教促交流 緬甸經委會參訪臺灣佛陀紀念館會後致贈《雲水三千─星雲大師弘法50年紀念影像專輯》結緣留念大合影佛教在線臺灣訊  緬甸財政計劃經濟委員會秘書Kyaw Zeya,12月7日率委員會一行,在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陪同下至佛館參訪,與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臺灣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等展開交流
  • 中日邦交四十年 日本佛教聖地高野山擬2000僧侶訪華
    中日邦交四十周年,中日兩方就2012年秋季高野山寺院僧侶訪華一事達成協議。(圖片來源:人民網)(圖片來源:人民網)作為迎接中日邦交四十周年活動之一,日本眾議院議員、日本全國旅行業協會會長二階俊博和中國國家旅遊局駐日首席代表張西龍,2012年3月10日來到和歌山縣高野山無量光院
  • 京都古寺文物,見證中日文化交流
    原標題:京都古寺文物,見證中日文化交流這幾天,上海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熱門地標。5月11日至7月10日,上海博物館推出「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藝術珍寶展」,走進展廳,宛如走進京都的千年古寺,64件珍貴文化財產和日本國寶,講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淵源。
  • 日本唐招提寺住持西山長老:佛教是中日友好的紐帶
    但是是鑑真大師這些東西都整理匯總傳給了民間,所以民眾會認為這一切都是拜鑑真大師所賜,把他當做中日的和平大使,一直將他銘記在心。記者:所以說在一千二百五十年前,鑑真東渡,他是立足宗教,但是輻射了文化、醫療、美食,等等。所以說是真正的救世濟民,造福民眾的。解說:鑑真完善了日本佛教界的戒律,被日本人稱為「天平之甍(meng二聲)」,但是中日兩國間的佛教交流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
  • 「黃檗文化藝術展」將在京都舉辦 促進中日文化交流
    人民網東京6月30日電(記者 張麗婭)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以及隱元禪師圓寂345周年,「黃檗文化藝術展」將於7月1日至9日在日本京都宇治黃檗山萬福寺舉辦。 據史料記載,1654年,福清黃檗山萬福寺高僧隱元隆琦應日本長崎各唐寺僧信邀請,率領弟子三十多人,東渡日本弘法,創立了日本黃檗宗。
  • 海絲佛教論壇暨宏船老和尚赴新弘法八十周年慶典舉行
    「悲願無盡·和合共生」海絲佛教論壇——宏船老和尚赴新弘法八十周年紀念活動暨慶蓮寺全山落成聖像開光祈福大典在泉州晉江舉行。(圖片來源:鳳凰佛教)宏船老和尚法相(圖片來源:鳳凰佛教)2017年12月18日—20日,「悲願無盡•和合共生」海絲佛教論壇——宏船老和尚赴新弘法八十周年紀念活動暨慶蓮寺全山落成聖像開光祈福大典在泉州晉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