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這堆密密麻麻的樓就是 九龍城寨,是香港殖民地時代位於今九龍城區的一座圍城。
1971年的九龍城寨俯視圖
---
周星馳電影《功夫》裡的豬籠城寨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它的原型就是「九龍城寨」。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華南地區湧入香港的民眾聚居在九龍城寨的越來越多。九龍城寨淪為三合會的活躍地帶,成為販毒、賣淫、賭博等非法行為的聚集地和犯罪分子藏匿的巢穴。有「三不管」之名。也有人說九龍城寨實際上治安並不差。那邊好像沒有法律,但有約束力,這個約束力,便來自街坊會、黑社會及其它一些地方團體。城寨有自發組織起來的治安隊——九龍城寨街坊會,原名為「九龍城寨街坊福利事業促進委員會」,成立於1963年。 在城外之人看來,九龍城寨裡龐雜混亂,在對它有過較深了解的人看來,它有自己的秩序,它通過中國傳統社會的街坊性,進行自治,再加上黑社會與地方社團,幾種自治力量使它成為一個無政府的自治之城。它在滋生罪惡的時候,也在滋長希翼與光明。
城中的生意也不用納稅,成本低廉,很多小作坊也不斷湧現。由於港英政府不承認中國醫生在港的執業資格,城寨也成為無牌牙醫診所和其它醫生診所的集中地。
昔日作坊
九龍城寨當年的診所招牌
昔日的無照牙醫診所
曾經在香港大學當過教授的黃康顯認為,九龍城寨提供最便宜的飲食、最便宜的服務、最低的消費,它能讓社會底層的人過較好生活。居住在裡面的人與「香港人」不一樣,要求很低,但也很快樂。對於大多數人,那是一個只有現在,只有今天,沒有明天的地方,所以只有「自求多福」。與紐約哈林的貧民區比較,九龍城寨仍然是比較有空間的。它的治安比哈林區好很多,中國人注重教育的傳統在九龍城寨裡面有著延續。城寨裡的人會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外上學讀書,這意味著它比哈林「逃出生天」的機會大。
當時的九龍城寨被視為三教九流集中,城中卻涇渭分明,有東、西兩區.東區是黑色地帶,「黃賭毒」聚集其中;西區則是善良人家居住的地方,加上有路可通出賈炳達道,一些居民便不入東區,楚河漢界。為了讓下一代不再受汙穢環境的影響,很多居民拚命工作,努力存錢,到城外置業。
在香港詩人楊慧思的記憶中,九龍城寨是基督教牧師最活躍的一個地方,也是一個信耶穌的人最多的地方。很多教會的人白天進入九龍城寨傳教,晚上再走出城池融入香港的夜色。這裡面有著多少救贖的故事與自救的掙扎,已隨著歷史的煙塵消散,無從追尋。楊慧思還能想起一個具體的人,這個人就是曾經的香港立法局議員葉錫恩,她曾到九龍城寨服務,幫助過許多貧苦大眾。
昔日九龍城寨的的建築大堂及信箱
1973至74年間,大量多層樓宇在沒有政府監管和欠缺穩妥地基的情況下如雨後春筍般在寨城內興建。由於建築完全不經規劃,所謂的街道狹窄如走廊,很多終年不見陽光。地下汙水橫流,環境衛生惡劣。城寨內縱橫交錯有二、三十條街巷,主要街道共有8條。由南至北的大路有:龍津道、龍津路、東頭村道; 由東至西的大街有:龍城路、光明街、老人街、大井街、西城路。這8條主要街道各自派生出多條小街小巷,如光明街分支出光明一巷、光明二巷、光明三巷;大井街分支出大井三巷、大井四巷、大井五巷、大井六巷、大井七巷。城中住戶不用交差餉、地稅、物業稅,樓宇買賣手續簡單,租金非常廉宜。二戰後三、四十年間,城寨內人數由數千人增加到近5萬人。
九龍城寨的城門城牆早就沒了,卻被一棟棟十多層高的大廈代替,大廈一棟接一棟,中間沒有隙縫,連接起來,便成了高高的城牆。城寨變了城堡,城牆不只高,也很厚。從上世紀60年代起,九龍城寨像一個不停向高空和內部生長的城市。350棟大廈擠在一起,從高處望,像個月餅中間挖了一個窟窿。那裡就是城裡最古老的建築———老人院和龍津義學,孤零零地被高高厚厚的大廈包圍。這是香港人茹國烈用歷史視角對九龍城寨的解剖與描述。
昔日九龍城寨的街道
昔日九龍城寨的街道
昔日城寨布滿天線的天台
九龍城寨在拆毀之前在0.26平方公裡的面積裡有350多棟建築,一萬多個家庭,50000多名居民。以城寨面積推算,城寨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190萬人,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電影《功夫》裡的豬籠城寨,是各路武林高手的避難之地,影射的就是當年九龍城寨是在香港犯法或是各地逃難而來的人的安家之所。
不知道為什麼日本人對九龍城寨十分著迷,在所有香港人在慶祝九龍城寨將要消失的同時,卻有一群日本人千辛萬苦來訪香港,以相片、圖像、文字,為九龍城寨留下最後的記錄,所以現在有關九龍城寨的相片、書籍差不多全出自日本人之手。日本攝影家宮本隆司的攝影集《九龍城寨》不僅在攝影圈中對香港攝影師有影響,它更多的是引起了日本人對城寨的探索欲望。除了宮本隆司,還有一本《九龍城大圖解》,裡面有大幅城寨切面圖,分析城寨的建築結構和居民怎樣運用空間。還有另一本攝影集是中村晉太郎的《最期之九龍城寨》,也是介紹九龍城寨的。
香港攝影師吳世傑則覺得,日本人對於九龍城寨的著迷,更多是因為它如同一個迷宮。它陰暗、潮溼,黑暗的過道總是滴著水滴,電線與水管如蛛網般交織。在這個由連體建築錯雜交合成城牆的城池,有2/3以上的街巷終年沒有陽光的直射。它不僅用它如森林一樣樹立在屋頂的電視天線接受天空的信息,與從頭頂撩發而過的飛機進行著日常的密語,而且還向地底下伸展。事實上,不少著名的日本動漫確實是以九龍城寨為藍本的,很多人把這些動畫的畫面傳到網絡上進行了對比,很多畫面與九龍城寨拆遷前的一模一樣,有的動漫乾脆就用九龍城寨命名。
註: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微米創意庫】進行整理轉載僅用於學習交流使用。
【微米創意庫】努力以最小的視野打造最大的微信設計資訊平臺,歡迎分享!
如果您喜歡請加關注 :點擊右上角按鈕,查看公眾帳號,關注。
如果您喜歡,可能您的朋友也喜歡: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