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ACS非血運重建患者最新優化抗栓策略(上)

2020-12-21 騰訊網

對於急性冠脈症候群(ACS)患者,血運重建可在急性期保障充足的組織灌注,緩解心肌缺血;藥物治療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復發風險,改善患者預後,血運重建+藥物治療應作為ACS患者的標準方案。然而,部分患者因受多種因素影響,並未接受血運重建,只接受了藥物保守治療。這部分患者面對如此高的急性期和長期心血管和死亡風險,該如何治療?

本節微課堂上,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唐都醫院)李妍教授介紹了ACS非血運重建患者的治療現狀及預後,闡述了ACS的病理機制及進展,並細緻講解了ACS非血運重建患者的最新優化抗栓策略。本文主要介紹ACS非血運重建患者治療現狀及預後、ACS病理機制及進展、非血運重建ACS患者缺血和出血評估,以及抗血小板治療的發展歷程和證據。

一. 現狀分析:ACS非血運重建患者治療現狀及預後

中國心血管疾病醫療質量改善項目-急性冠脈症候群(CCC-ACS項目)是一項全國性註冊研究,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和美國心臟協會於2014年協作開展。其中的一項分析納入9953例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患者,旨在評估NSTE-ACS患者應用介入和抗栓治療的狀況。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有40%~60%的ACS患者未行經皮冠脈介入術(PCI)。

影響PCI 治療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拒絕,醫院資源有限,合併介入治療禁忌證,合併其他內科疾病如嚴重肺部疾病、慢性腎衰、心衰等,患者無胸痛、表現為典型心衰症狀,醫生沒有常規應用危險分層或風險評估不足,沒有進行血管造影等,進而影響醫生的治療決策。

與PCI 治療相比,藥物保守治療的ACS患者預後更差。EPICOR Asia研究共納入6163例NSTE-ACS患者,其中2272例患者接受藥物保守治療。比較藥物保守治療患者與血運重建患者的不良事件狀況,隨訪2年。結果顯示,出院2年後藥物保守治療患者預後比血運重建患者更差。

圖1. EPICOR Asia研究。

我國非血運重建ACS患者藥物治療的依從性不佳,與其不良臨床結局相關。ACS患者長期缺血事件風險不容忽視,需要長期抗血小板治療。2019年,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血栓防治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冠心病與動脈粥樣硬化學組、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輯委員會聯合發布《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非血運重建患者抗血小板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8)》(下稱「2018共識」)。該共識指出,規範的抗血小板治療有望改善非血運重建ACS患者的預後。

二. 追本溯源:ACS病理機制及進展

近年來,我們已經從臨床、病理、細胞和分子水平上對ACS的病理生理和機制進行了諸多研究和探討,現代影像學研究也為ACS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新的線索。2017年《循環》(Circulation)雜誌發表的一篇綜述指出,ACS的主要病理機制包括斑塊裂隙伴炎症、斑塊裂隙不伴有炎症、斑塊侵蝕和無血栓的ACS這四種。由此可見,血栓形成仍然是公認的導致ACS的主要病理機制。ACS後患者從局部到全身依然存在高致栓因素。

圖2. ACS後患者高致栓因素。

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在2019年提出慢性冠脈症候群(CCS)新理念,指出ACS與CCS擁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密不可分。CCS患者包括ACS後患者,疾病長期管理至關重要,若危險因素控制不足,依然會再次發生ACS。

圖3. CCS從近期到長期動態發展過程。

三. 聚焦核心:非血運重建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療

1. ACS非血運重建患者缺血和出血風險評估

除經典的GRACE評分外,2018共識推薦使用中國冠心病患者大型登記註冊研究資料庫推導生成的OPT-CAD 評分,用於出院後1年內缺血風險分層。

表1. OPT-CAD評分

2018共識推薦CRUSADE評分作為出血風險評估工具。

表2. CRUSADE評分

2018共識對缺血/出血風險評估建議如下。

·在抗血小板治療前,應充分權衡缺血和出血的風險。

·可使用OPT-CAD或GRACE評分進行缺血危險分層,如使用GRACE評分,建議入院和出院時分別評估一次。

·在進行缺血風險評估的同時應進行出血風險評估,可使用CRUSADE評分進行危險分層。

2. ACS抗血小板治療發展歷程和證據

ACS的病理特點決定其需要更為高效的抗血小板治療,因此30年來,針對更高效抗血小板治療的探索未曾間斷。上世紀80年代證實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療的有效性,奠定了抗血小板治療的基石;上世紀90年代證實阿司匹林加噻氯匹定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的有效性;2001年氯吡格雷的療效得到充分證實且能耐受;2007年發現普拉格雷起效快、抗血小板效果更充分。但從阿司匹林到普拉格雷,都存在如不良反應、療效個體差異大等弊端。直至2009年,替格瑞洛以起效快、抗血小板充分、療效更可預測、不增加嚴重出血的優點,開啟了更高效的抗血小板治療時代。以下幾項著名的臨床試驗證實了上述觀點。

CURE研究: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NSTE-ACS患者優效於阿司匹林單藥治療

CURE國際多中心、前瞻性、隨機雙盲、平行對照臨床試驗,共納入12562例急性發作24小時內的NSTE-ACS患者,隨機分組後分別接受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300 mg負荷劑量,繼以75 mg/d維持)或阿司匹林單藥治療。主要療效終點是缺血複合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或卒中),主要安全性終點是出血複合事件(危及生命的出血、大出血、小出血)。研究結果證實,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NSTE-ACS患者優效於阿司匹林單藥治療。

圖4. CURE研究。

PLATO研究:替格瑞洛較氯吡格雷顯著減少ACS患者主要終點事件,並持續至12個月

PLATO國際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納入ACS患者18624例,在阿司匹林基礎上隨機給予替格瑞洛180 mg負荷劑量,90 mg bid維持,或氯吡格雷300~600 mg負荷劑量,75 mg/d維持,隨訪1年。主要療效終點是心血管死亡、心梗或卒中複合終點,主要安全性終點是PLATO定義的總體大出血。結果證實,替格瑞洛90 mg較氯吡格雷早期即顯著減少ACS患者主要終點事件,並持續至12個月。

PLATO研究的藥物保守治療亞組分析同樣表明,替格瑞洛90 mg較氯吡格雷顯著降低非血運重建ACS患者1年內主要終點事件和全因死亡率。

圖5. PLATO研究藥物保守治療亞組分析。

真實世界EROSION研究:DAPT方案對ACS患者斑塊侵蝕效果顯著,1年內持續顯效

單中心、無對照、前瞻性EROSION研究納入包括STEMI 在內的ACS患者。OCT診斷為斑塊侵蝕的患者和冠脈造影影像上殘餘直徑狹窄<70%的患者給予DAPT(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而非置入支架治療,在1個月及1年時重複OCT並測量血栓體積。1個月隨訪結果顯示,78.3%的患者血栓體積減少>50%。1年隨訪結果顯示,46.9%的患者無殘餘血栓,92.5%的患者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發生。

專家簡介

李妍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美國心臟病學會專家會員(FACC)、美國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學會委員(FSCAI)、全軍心血管分會常委、國家衛健委首批介入培訓導師、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分會委員、陝西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委等。

擅長複雜冠心病介入治療,尤其是雷射、旋磨、藥物球囊及OCT/IVUS輔助的複雜介入治療。擅長房顫的藥物及左心耳封堵治療。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軍隊及省部級課題6項、國家支撐計劃子課題1項。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70餘篇;榮獲軍隊醫療一等獎,享受全軍優秀人才崗位津貼。

心在線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梁緒┆美編 高紅果┆製版 張小珍

相關焦點

  • 圖解慢性冠脈症候群患者的抗栓治療方案:來自指南的建議
    穩定性冠心病患者仍長期處於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風險中,需要給予抗栓治療。2019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提出了慢性冠狀動脈症候群(CCS)的概念並頒布了相應的指南,指南對CCS患者的抗栓治療提出了建議。
  • 楊豔敏: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療新進展(上)
    血栓形成是引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及其併發症的重要因素,抗栓治療已成為冠心病管理的重要基石。隨著循證醫學證據的不斷出現,對抗栓治療的策略和藥物選擇方面給予了更多的證據支持。本期微課堂中,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豔敏教授梳理了冠心病抗栓治療的最新進展。本小節內容主要介紹新型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優勢地位的奠定歷程。
  • 4 句話讀懂最新指南要點
    2020 年 8 月 29 日,《2020 ESC 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症候群(NSTE-ACS)患者診療指南》重磅發布,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本文著重介紹本次指南的關鍵信息,旨在幫助大家跟進最新進展。
  • 《冠心病合併心房顫動患者抗栓管理中國專家共識》要點解讀
    國內外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冠心病患者合併房顫的比例為6%~21%,而房顫合併冠心病的比例更高,達到了20%~30%。當房顫與冠心病合併存在時,顯著增加不良預後風險;穩定性冠心病或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S)患者合併房顫,均會顯著增加長期死亡風險。而冠心病合併房顫患者如何優化抗栓治療是臨床工作中的重點。
  • 2018-2020年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最新循證證據匯總|安貞心語
    2018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指南推薦,合適患者可應用IVUS或OCT來優化支架置入(Ⅱa,B),同時推薦左主幹病變患者應用IVUS進行優化治療(Ⅱa,B)[1]。當缺乏缺血的相關證據時,推薦應用FFR及瞬時無波形比率(iFR)評價中等程度狹窄的病變是否需要進行血運重建。對於多支血管病變來講,FFR指導的PCI被給予了Ⅱa類推薦[1]。
  • 賽諾菲強效動員劑中國獲批,可提高非霍奇金性淋巴瘤患者移植成功率
    賽諾菲旗下釋倍靈(普樂沙福注射液)12月11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與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聯用,適用於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動員造血幹細胞進入外周血,以便於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與自體移植。腫瘤君》,其主人公原型是一位罹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繪本作家,由於發現時已是晚期,在確診後僅15個月就離開了人世。與大多數癌症一樣,淋巴瘤的發病機制尚無定論。但醫學界的一個共識是,作為免疫系統疾病,淋巴瘤的發病與患者的生活方式有一定關係。淋巴瘤是中青年人最容易患上的腫瘤之一。
  • 患者突發腦出血,法官「霸氣」推翻鑑定意見拉高賠償比例
    (MACCE)發生率,是在患者進行血運重建治療前進行的評估,是治療決策的基礎。歐洲心臟危險評估系統Ⅱ(EuroSCORE Ⅱ) 由於EuroSCORE基於較早期的研究結果,過高估計了血運重建的死亡風險,不建議繼續使用,由EuroSCOREⅡ替代。EuroSCOREⅡ通過18項臨床特點評估院內病死率。 2.
  • 患者突發腦出血,法官霸氣推翻鑑定意見拉高賠償比例|醫眼看法
    (MACCE)發生率,是在患者進行血運重建治療前進行的評估,是治療決策的基礎。歐洲心臟危險評估系統Ⅱ(EuroSCORE Ⅱ)由於EuroSCORE基於較早期的研究結果,過高估計了血運重建的死亡風險,不建議繼續使用,由EuroSCOREⅡ替代。EuroSCOREⅡ通過18項臨床特點評估院內病死率。2.
  • 圍麻醉期休克患者突發術野廣泛滲血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原創 CHN-MZ 麻醉MedicalGroup圍麻醉期休克患者術野廣泛滲血,是指各種原因所致的休克患者在圍麻醉期由於凝血功能障礙而表現出的,術野滲血程度比一般同樣手術出血量大和持續時間長,呈「冒汗」樣出血,且常用止血方法和止血效果不佳。
  • 房顫患者若行支架治療,優選氯吡格雷+新型抗凝藥!ACC專家共識
    據估計,大約1/4的人一生中會出現房顫,而大約25%~35%的房顫患者合併冠心病,近期進行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中大約10%合併房顫,部分患者會合併靜脈血栓栓塞症。這些患者既需要抗凝治療,也需要抗血小板治療,但在臨床實踐中,如何選擇最佳的抗栓治療策略仍存在挑戰。
  • 15點總結最新指南
    10血運重建策略NSTE-ACS患者PCI的主要技術方面與CAD其他表現的有創評估和血運重建策略沒有區別。在接受有創評估的NSTE-ACS患者中,無論是否採用PCI均推薦橈動脈通路。多支血管病變在NSTE-ACS中是常見的,血運重建的時間和完全性應根據所有狹窄、年齡、一般患者情況、合併症和左心室功能等具體情況來決定。周鵬醫生點評:NSTE-ACS患者血運重建策略沒有特殊性,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 臺灣聽力重建專家在平潭為小耳症患者完成骨橋重建
    臺灣聽力重建專家在平潭為小耳症患者完成骨橋重建 2017-09-033日上午9時許,來自臺灣的世界著名聽力重建專家陳光超將包在丹尼爾頭上的「獨頭蒜」小心拆掉,又細心地貼上一塊保護傷口的膜;臺灣聽力師黃美睿則將一塊如一元硬幣大小的聽力專置貼在丹尼爾的頭皮上,柔聲地對他說。  病房內雖有很多人,但大家都小聲地說著話。  「我聽到了,阿姨。爸爸、媽媽,你們的說話我也聽得很清楚了。」小丹尼爾很興奮。  「真的?
  • 白蛋白應該是低血容量患者液體復甦的首選膠體嗎?
    除了作為血漿擴容劑使用外,白蛋白的結構還有其他的功能,即非擴容性或者多效性的特性,包括內源和外源性物質結合和轉運、抗氧化功能、調整免疫調節和抗炎活性,促進酸鹼調節和血管內皮穩定。從歷史上看,當美國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關於白蛋白的認知有了大幅提高。由於需要一種穩定的全血替代品來治療戰場出現的失血性休克,哈佛物理實驗室為此目的承擔了血清白蛋白的製備。
  • 顱腦損傷患者有關機械通氣的十個錯誤理念
    本文的目的在於通過討論和去除十種傳統的「錯誤理念」,回顧有關顱腦損傷患者的機械通氣策略,拔管和氣管切開的最新知識。2、不存在腦-肺幹擾過去幾十年,數位學者研究了腦-肺相互作用(「腦-肺互通」)。傳統意義上,腦和肺一直被視為兩個相互獨立的器官。
  • 《重建殭屍大陸3》評測:這次不玩射擊玩策略
    關於殭屍、喪屍類型的遊戲大家已經見的多了,但是它們大多都是打打殺殺的類型,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這款《重建殭屍大陸3》雖然也是殭屍題材的遊戲,不過卻是一款燒腦型的策略生存遊戲,下面一起去看看怎麼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