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華輿訊 據新大陸傳媒報導 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當地時間11月17日晚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籤署了原則上的《互惠準入協議》(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RAA),使得澳日兩國軍隊互訪、使用對方軍事基地和聯合軍演等合法化。
澳大利亞和日本的官員們花了六年時間就防衛協定進行談判,該協定將為兩國軍隊互訪、進行訓練及聯合軍演提供法律和行政框架。這意味著兩國軍隊可以使用對方的軍事基地並在東海及南海地區展開聯合軍事演習。
據了解,在六年的談判中,一個關鍵的癥結是確保在日本犯下嚴重罪行的澳大利亞軍人不會被判處死刑。雙方同意建立一種機制,在個案基礎上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機制將如何工作,但莫裡森表示已經履行了包括死刑問題在內的所有國際義務。
莫裡森表示,該協議將讓澳大利亞能夠參與更多的行動,比如本月早些時候與印度和美國舉行的馬拉巴爾海軍演習。他還稱,我認為(該協定)這增加了該地區的穩定,這是一件好事。
澳日兩國的協定是日本自1960年籤署駐日美軍地位協定以來的第一份類似的協定。
1960年的協定允許美國在日本國內和周邊地區建立海空軍基地並駐軍,作為美日軍事同盟的組成部分,華盛頓方面稱美日軍事同盟是地區安全的基礎。此後日本沒有籤署過任何外國駐軍的協定。
根據最終條款,協議可能要求澳大利亞議會通過實施法律,並將受到條約常務聯合委員會(Joint Standing Committee on Treaties)的審查。這還需要得到日本議會的批准,而日本議會就在莫裡森訪問期間同時召開會議。
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和澳大利亞是「特殊的戰略夥伴」,致力於自由、民主、人權和法治,共同致力於實現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在一份聯合聲明中,兩國領導人對南海和東海局勢表示嚴重關切,並強烈反對將爭議島嶼軍事化。
雖然莫裡森表示本地區的其他國家沒理由擔心澳日籤署這一軍事協議,但顯然中國方面並不這樣認為。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11月17日第一時間發表了一篇名為《軍事攜手對抗中國,那是日澳的邪路》的社評,認為澳大利亞和日本的這個協議意義非凡,相當於兩國結成了「準軍事同盟」。文中指責日本與澳大利亞被美國當做「工具」來使用,而「工具被損壞的戰略風險肯定比使用工具者的風險要高」。文中還稱:「長期來看,中國不可能對美國旨在煽動其他國家結盟、針對中國的舉動無動於衷。」
為了緩解與中國之間的緊張局勢,聯邦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11月18日提出一項至關重要的「熔斷機制」。他表示在澳中貿易關係持續升級的當下,莫裡森政府準備與中方重新展開「互尊互惠」的對話,但又警告稱,對於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無商量餘地、永不讓步。
聯邦財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在11月18日(周三)向商界領袖發表的主題演講中,試圖重啟與中國的貿易關係。這也得到了貿易部長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的支持。
萊登伯格強調,澳大利亞致力於恢復與中國的合作關係。這是財長在涉華問題上的首次外交斡旋,旨在向精神緊繃的澳大利亞商界領袖保證,澳方願意重建與中國領導層的關係。
弗萊登伯格11月18日在為期兩天的《澳大利亞人報》戰略論壇(Strategic Forum)上發表了上述言論。在此之前,總理莫裡森開啟訪日之旅,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籤署了雙邊軍隊準入協定,加之澳大利亞出口商對與中國貿易糾紛持續升級的擔憂加深,這引發將澳中關係「重回正軌」的呼聲。
弗萊登伯格說:「我們兩國都從持續強化的貿易關係中獲益匪淺。如果沒有如此的關係,我們會成為輸家。我們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各異,意味著我們不總是意見一致,這並不鮮見。但是,儘管我們存在分歧,但我們致力於維護牢固而富有成效的關係。我們隨時準備與中國政府展開互尊互惠的對話。」
他聲稱,澳大利亞將始終對國家安全和外國投資事宜保持警惕,並會維護國家的價值觀。
貿易部長伯明罕表示,澳大利亞的大門仍然是敞開的,但不能強迫中國前來談判。他對ABC說:「當我說主動權在他們手上的時候,指的是,只有他們才能決定接通電話或舉行會議。」
澳大利亞副總理麥科馬克(Michael McCormack)說,儘管關係惡化,但中國仍在購買澳大利亞的糧食、肉類、自然資源和葡萄酒。他對ABC表示:「就貿易而言,中國需要我們,就像我們需要中國一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1月17日指出,造成澳中關係當前困難的責任完全不在中方。他說:「回顧過去幾年的中澳關係,澳大利亞國內一些人固守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更多地視中國發展為威脅,並隨之採取了一系列涉華錯誤言行,這是導致中澳關係急劇下滑並陷入困難局面的根本原因。」(原標題:突發:60年來澳日首籤軍事條約 澳方望重啟與華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