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財長:澳大利亞準備與中方重新展開「互尊互惠」的對話

2020-12-09 華輿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華輿訊 據新大陸傳媒報導 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當地時間11月17日晚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籤署了原則上的《互惠準入協議》(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RAA),使得澳日兩國軍隊互訪、使用對方軍事基地和聯合軍演等合法化。

澳大利亞和日本的官員們花了六年時間就防衛協定進行談判,該協定將為兩國軍隊互訪、進行訓練及聯合軍演提供法律和行政框架。這意味著兩國軍隊可以使用對方的軍事基地並在東海及南海地區展開聯合軍事演習。

據了解,在六年的談判中,一個關鍵的癥結是確保在日本犯下嚴重罪行的澳大利亞軍人不會被判處死刑。雙方同意建立一種機制,在個案基礎上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機制將如何工作,但莫裡森表示已經履行了包括死刑問題在內的所有國際義務。

莫裡森表示,該協議將讓澳大利亞能夠參與更多的行動,比如本月早些時候與印度和美國舉行的馬拉巴爾海軍演習。他還稱,我認為(該協定)這增加了該地區的穩定,這是一件好事。

澳日兩國的協定是日本自1960年籤署駐日美軍地位協定以來的第一份類似的協定。

1960年的協定允許美國在日本國內和周邊地區建立海空軍基地並駐軍,作為美日軍事同盟的組成部分,華盛頓方面稱美日軍事同盟是地區安全的基礎。此後日本沒有籤署過任何外國駐軍的協定。

根據最終條款,協議可能要求澳大利亞議會通過實施法律,並將受到條約常務聯合委員會(Joint Standing Committee on Treaties)的審查。這還需要得到日本議會的批准,而日本議會就在莫裡森訪問期間同時召開會議。

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和澳大利亞是「特殊的戰略夥伴」,致力於自由、民主、人權和法治,共同致力於實現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在一份聯合聲明中,兩國領導人對南海和東海局勢表示嚴重關切,並強烈反對將爭議島嶼軍事化。

雖然莫裡森表示本地區的其他國家沒理由擔心澳日籤署這一軍事協議,但顯然中國方面並不這樣認為。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11月17日第一時間發表了一篇名為《軍事攜手對抗中國,那是日澳的邪路》的社評,認為澳大利亞和日本的這個協議意義非凡,相當於兩國結成了「準軍事同盟」。文中指責日本與澳大利亞被美國當做「工具」來使用,而「工具被損壞的戰略風險肯定比使用工具者的風險要高」。文中還稱:「長期來看,中國不可能對美國旨在煽動其他國家結盟、針對中國的舉動無動於衷。」

為了緩解與中國之間的緊張局勢,聯邦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11月18日提出一項至關重要的「熔斷機制」。他表示在澳中貿易關係持續升級的當下,莫裡森政府準備與中方重新展開「互尊互惠」的對話,但又警告稱,對於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無商量餘地、永不讓步。

聯邦財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在11月18日(周三)向商界領袖發表的主題演講中,試圖重啟與中國的貿易關係。這也得到了貿易部長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的支持。

萊登伯格強調,澳大利亞致力於恢復與中國的合作關係。這是財長在涉華問題上的首次外交斡旋,旨在向精神緊繃的澳大利亞商界領袖保證,澳方願意重建與中國領導層的關係。

弗萊登伯格11月18日在為期兩天的《澳大利亞人報》戰略論壇(Strategic Forum)上發表了上述言論。在此之前,總理莫裡森開啟訪日之旅,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籤署了雙邊軍隊準入協定,加之澳大利亞出口商對與中國貿易糾紛持續升級的擔憂加深,這引發將澳中關係「重回正軌」的呼聲。

弗萊登伯格說:「我們兩國都從持續強化的貿易關係中獲益匪淺。如果沒有如此的關係,我們會成為輸家。我們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各異,意味著我們不總是意見一致,這並不鮮見。但是,儘管我們存在分歧,但我們致力於維護牢固而富有成效的關係。我們隨時準備與中國政府展開互尊互惠的對話。」

他聲稱,澳大利亞將始終對國家安全和外國投資事宜保持警惕,並會維護國家的價值觀。

貿易部長伯明罕表示,澳大利亞的大門仍然是敞開的,但不能強迫中國前來談判。他對ABC說:「當我說主動權在他們手上的時候,指的是,只有他們才能決定接通電話或舉行會議。」

澳大利亞副總理麥科馬克(Michael McCormack)說,儘管關係惡化,但中國仍在購買澳大利亞的糧食、肉類、自然資源和葡萄酒。他對ABC表示:「就貿易而言,中國需要我們,就像我們需要中國一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1月17日指出,造成澳中關係當前困難的責任完全不在中方。他說:「回顧過去幾年的中澳關係,澳大利亞國內一些人固守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更多地視中國發展為威脅,並隨之採取了一系列涉華錯誤言行,這是導致中澳關係急劇下滑並陷入困難局面的根本原因。」(原標題:突發:60年來澳日首籤軍事條約 澳方望重啟與華對話)

相關焦點

  • 西澳財長離職前吐露真言,世上沒有完美的國家,澳洲需要中國拯救
    從澳大利亞歧視亞裔、借疫情抹黑中國開始;到澳大利亞跟隨美國在南海挑事,高調宣布參加「馬拉巴爾」軍演,嚴重危害中國主權利益;再到澳媒多次炒作、將中方對澳大利亞出口商品的反傾銷、反貼補調查案件與新冠疫情相關聯,認為中方對澳的合理貿易舉措是故意針對澳大利亞,如今的中澳關係可謂是達到了冰點。
  • 澳媒才發現不對勁?澳欲聯手日本孤立中國,不到一周,中方已行動
    否則就會背叛澳大利亞的利益,使主權受到侵犯。莫裡森此種言論連澳媒都看不下去了,《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文章就稱,將如此複雜和重要的問題過於簡單化,是荒唐的,這樣對待中國,「這是對我們智商的侮辱」。值得注意的是,莫裡森11月17日至18日曾對日本進行了訪問,期間,儘管兩國最終並未完成《互惠準入協定》的籤約,但日澳雙方在會談後透露已就籤署《互惠準入協定》達成基本協議。莫裡森更是宣稱,該次會談雙方「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防務條約《互惠準入協定》達成原則性協議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 澳前高官批達爾文港租給中國:政府犯了戰略錯誤
    達爾文港租賃協議也在澳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前國防部高官詹寧斯聲稱,中國會利用這個港口進行「間諜或者破壞活動」,澳政府犯了「戰略錯誤」。澳「對話」網站質疑說,為何北領地政府可在事前沒有向澳聯邦政府部門諮詢的情況下和中方談判?澳財長莫裡森表示,投資審查委員會對達爾文港口租賃交易審核的流程「並沒有到位」 。
  • 澳總理用普通話回擊中方批評: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記者趙衍龍】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日前宣布將推行新的反間諜和外國幹預法,又指責稱「中國影響力正幹預澳大利亞政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8日回應稱,我們對澳大利亞領導人有關言論感到震驚,這種言論純屬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毒化了中澳關係氣氛,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已向澳方提出嚴正交涉。
  • 被澳大利亞「鎖喉」?中方被握住七寸,即使漲價也得繼續進口
    作為一個資源出口大國,實際上,澳大利亞國內經濟一直十分依賴於出口,而作為世界第一大市場,中方無疑是很多出口國所夢寐以求的大金主,澳大利亞自然也不例外。多年來,兩國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合作,各取所需,而中方龐大的市場需求也給澳經濟帶來了極大的支持,原本是互惠互利的關係,但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懂得知恩圖報,在澳方一系列迷之操作下,中澳關係也不斷受挫,多項合作接連被取消,但唯獨有一個領域,中方卻只能「委曲求全」。
  • 澳洲對華打壓加碼,中企15億收購案打水漂,澳媒:將招來無盡反制
    鑑於澳大利亞政府頻繁損害中國的合法權益,中國海關總署針對澳進口商品頒布了多項禁令,這導致該國上千萬噸大麥即將爛在地裡,澳大利亞政府對此也非常不滿,最近他們再次加碼對華打壓措施。
  • 中方為何只針對澳大利亞發布旅行提醒?外交部回應
    中國同歐盟2010年建立高級別戰略對話機制,目前已成功舉行9輪對話,為增進中歐相互理解與信任、加強各領域對話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形勢下,此次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將以視頻形式同博雷利高級代表共同主持新一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雙方將利用此次機會,就中歐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並為下一階段中歐高層交往預作準備。
  • 澳大利亞傾銷小麥後反咬一口?稱將向世貿組織狀告中國
    澳大利亞政府宣稱將向世貿組織狀告中國 在中國宣布對澳大麥徵收反傾銷反補貼稅半年之後,澳大利亞政府29日宣稱,坎培拉將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狀告中國。今年5月,中國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存在傾銷和補貼,國內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和補貼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決定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共計80.5%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美國《華爾街日報》稱,澳大利亞當時宣稱「拒絕中方做出這項決定的依據」,並呼籲中方撤銷關稅,但被拒絕。該報稱,目前澳大利亞對華大麥出口已基本停止。
  • 澳大利亞要求中方道歉,中國一出手,澳大利亞又後悔了
    澳大利亞傻眼了!外交部奉勸澳大利亞向阿富汗人民作出正式道歉,耗子尾汁,講點武德!近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使用了一幅漫畫譴責澳大利亞軍隊屠殺阿富汗平民,讓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大為光火,宣稱這是對澳大利亞的冒犯,要求中方道歉。
  • 中方叫停澳洲又一商品進口,澳官員要求必須解釋:憑什麼不買!
    最近,澳大利亞再次傳來壞消息,中方叫停澳洲又一商品進口,澳政府表示很著急。 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盟友,在中美關係日漸惡化大環境下,很快選好戰隊,對華表現出不尊重。澳大利亞首先對在澳中國企業進行制裁,嚴重損害中企合法權益。其次對在澳學者進行非法搜查,同時派出軍艦與南部海域攪局,給中國帶來造成影響。
  • 澳大利亞要去WTO告狀?澳部長:最終還是中國說了算
    但對於這一決定,澳政府以及行業內部因擔憂此舉會使「貿易衝突升級」而意見不一。伯明罕也直言,不論是否上訴至WTO,最終是否撤銷反傾銷措施「都由中方決定」。與此同時,澳總理莫裡森在當天稱,中澳關係令人擔憂,澳大利亞處在困難時期,但他保證政府「將盡一切努力」嘗試與中方解決貿易問題。
  • 澳媒梳理中澳貿易關係發現:中國市場無法替代
    為題發文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葡萄酒和龍蝦有巨大需求的國家,中國留學生資源也是其他地區無法代替的。澳媒報導稱,由於中澳尚未找到解決方案,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澳大利亞貿易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的13.1%。
  • 對澳大利亞,中國還要觀其言察其行
    「中方主管部門依法依規對外國輸華產品採取相關措施,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也是對中國國內產業和消費者負責任的行為,完全合理、合法,無可指摘。」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   澳大利亞內部一直存在著反對惡化中澳關係的聲音,西澳大利亞州前財長本·懷亞特(Ben Wyatt)就在他的向國會發表的退休演說中,公開呼籲要將與中國的關係「恢復到從前」。
  • 澳駐美大使聲稱:澳大利亞已準備好承擔「抵抗中國」的經濟代價
    【編譯/觀察者網 李煥宇】據《澳大利亞人報》9月22日報導,澳大利亞駐美國大使阿瑟·西諾迪諾斯(Arthur Sinodinos)宣稱,澳大利亞已經顯示出他們準備好承受同中國對抗的經濟代價。他還稱,澳大利亞願意與中國就雙邊關係中的問題進行對話,「但它必須以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為前提」。《澳大利亞人報》報導截圖由於澳方近期夥同美國、印度,不斷向中方無理施壓,中澳關係日趨緊張。但非常遺憾的是,無論是《澳大利亞人報》還是西諾迪諾斯都明裡暗裡地指責中國在「施壓」。
  • 兩名澳大利亞反華議員訪華被拒籤 中方回應很直接
    原標題:兩名澳大利亞反華議員訪華被拒籤,中方回應很直接據澳媒報導,上述兩個澳大利亞保守派議員訪華的目的是參加澳大利亞智庫「中國事務(China Matters)」組織的一個研究之旅活動。
  • 澳媒:澳大利亞正與臺灣經貿對話
    與大陸發生貿易摩擦,澳大利亞試圖尋找代替的出口市場,有澳媒聲稱,澳大利亞的貿易官員近期與臺灣進行經貿對話,試圖為國內受到衝擊的出口損失止血。《雪梨晨鋒報》在12日報導指出,雖然澳大利亞目前尚不考慮與臺灣籤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但總理莫裡森領導的政府急需尋找替代市場,為來自大陸的貿易打擊止血;報導宣稱,雖然礙於議題敏感而選擇匿名,不過,臺澳相關人士皆證實雙邊已展開經貿對話的消息,並稱是在亞太經合會(APEC)的框架下進行對話。
  • 澳總理焦頭爛額之際,又聽到一個「噩耗」,輿論沸騰
    近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走上了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由於這位政客頻頻對華「變臉」,甚至因中方譴責澳駐阿富汗士兵罪行而暴跳如雷,想要逼迫中國「道歉」,使得澳大利亞淪為國際社會眼中的笑話。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曾就此事評價稱,澳大利亞在國際舞臺上的信譽已完全粉碎,需要重新評估澳政府所謂保護世界秩序的承諾。除此之外,在澳軍士兵殘害阿富汗戰俘和平民的罪惡行徑被進一步披露之後,澳大利亞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尤其是受害方阿富汗,強烈要求澳政府將濫殺無辜的兇手繩之以法。
  • 澳貿易部長抱怨中國「不回應交談請求」,卻忽略一個關鍵事實
    他同時警告稱,鑑於中國過去幾周以來不可預測的貿易監管幹預措施,澳大利亞企業家應重新評估中國市場的風險,考慮轉向其他市場。伯明罕17日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知情人士」欄目採訪時表示,澳中官員針對當前的貿易爭端進行了對話,但仍未展開高級別討論。他沒有解釋尚未與中方進行高級別通話的原因,但認為自己的對話請求應該得到回應。
  • 兩名澳大利亞反華議員訪華被拒籤,中方回應很直接
    澳大利亞聯邦議員安德魯·海斯蒂和詹姆斯·佩特森15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因「對中國進行直率批評」,他們被禁止於下個月入境中國訪問。對此,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16日回應稱,中國人民不歡迎無端抹黑中國的人,中國絕不會接受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殖民」,只要他們願意反省和糾正自己的錯誤,客觀理性看待中國,交流和對話的大門仍將向他們敞開。據澳媒報導,上述兩個澳大利亞保守派議員訪華的目的是參加澳大利亞智庫「中國事務(China Matters)」組織的一個研究之旅活動。
  • 澳官員被中國集體拒籤?澳大利亞總理各種繞圈子
    【文/觀察者網 徐蕾】想要來中國的澳大利亞官員被拒籤了? 近日,《澳大利亞財經評論報》等媒體報導稱,欲來中國參加澳大利亞年度貿易和商業博覽會的澳政府官員們發現,他們的籤證申請遭到拒絕。 今天(12日),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在接受3AW廣播採訪時,被3次問及此事,他卻含糊其辭、吞吞吐吐。路透社稱,特恩布爾沒有對籤證問題作出確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