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拜佔庭帝國,在世界史上享有怎樣的歷史地位?

2021-02-08 世界歷史網

無論是在西方史還是世界史中,拜佔庭帝國都在歷史舞臺上享有一席之地和重要的影響力。這個在世界舞臺上活躍了十多個世紀的帝國,對東西方文明都曾產生過重要影響。即便帝國曾經在公元395年時分裂成東西兩部,即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羅馬所產生的影響也不曾被削弱。

那麼這個在世界歷史舞臺上一直活躍至公元15世紀的拜佔庭帝國,在歷史舞臺上具體有著怎樣的地位呢?

紅色區域為帝國早期的領土範圍

出於宗教原因,許多被西羅馬帝國禁止的內容被拜佔庭帝國保留了下來

拜佔庭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雖然都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且二者在對抗蠻族入侵時也時常並肩作戰;但由於宗教分化的問題,導致二者在文化領域存在著較大的分歧。

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後,基督教會也隨之分裂成了兩大部分:一部分位於西羅馬帝國境內的羅馬城中、一部分位於拜佔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隨著時間的推移,二者在教義和在文化領域上的認知及立場的分歧愈來愈大,因此而發生的衝突也與日增多。對此,澳門科技大學的趙林教授在《中世紀羅馬天主教會的盛衰轉化——從東西方教會大分裂到西方教會大分裂》一文中曾經提到:

···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獲得合法地位之後,這種深刻的文化差異也造成了東西派教會在神學上的分歧和組織上的對立···

天主教首腦是為教皇

公元1054年,東西方兩大教會"劃地絕交",即基督教史上的"東西教會大分裂"事件。西方教會則演化為了後來的天主教會,而東方教會即東正教會。二者相互開除了對方的教籍,並皆以基督教正統自居,二者之間的矛盾愈發激烈了。

由於二者本就是因為對教義及文化的分歧而走向分裂的,所以絕對不會允許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有"異教徒"或"異端學說"的存在。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些被天主教廷認定的所謂的"異端學說"才會被傳播至東方,並被東正教會保護了下來。

東正教會憑藉這拜佔庭帝國這一強大的後盾,還曾經保存下來了許多被天主教會所排斥的文化書籍。在西羅馬帝國覆滅之後,拜佔庭帝國依舊屹立在東方,這才能夠讓許多曾被列為禁書的文化典籍流傳後世。

東正教首腦為大牧首

間接保衛了西歐的安全,使西歐文明免遭東方勢力的破壞

拜佔庭帝國的領土面積固然廣闊,但重要的是,帝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極其特殊,這裡是歐亞兩地交界點。當東方民族(尤其是遊牧民族)想要西徵進入西歐之時,就必須先跨過拜佔庭帝國,否則基本無望。

公元3世紀至公元7世紀這一期間裡,波斯帝國曾不止一次的發動了西徵運動,意圖從羅馬帝國手中搶走小亞細亞半島的控制權。起初波斯帝國是與整個羅馬帝國相抗,但自公元4世紀末期羅馬帝國分裂之後,就只剩下了拜佔庭帝國孤身作戰。然而即便如此,拜佔庭帝國仍然承受住了來自東方的壓力。

但是需要提到的是,這場持續幾個世紀的戰爭不僅對波斯帝國造成了重創,也直接導致了拜佔庭帝國的衰落。而波斯也未能倖免,在同拜佔庭帝國一同走向衰落之後,最終消失在了歷史舞臺之上。

波斯帝國疆域圖

實際上曾經不止波斯帝國對歐洲造成過衝擊,阿拉伯人也曾在滅亡了波斯帝國之後舉兵西進。和羅馬波斯戰爭一樣,阿拉伯-拜佔庭戰爭也持續了幾個世紀,最終還是以阿拉伯人攻擊受挫而放棄西徵為標誌結束了。在阿拉伯人的攻勢結束後,突厥人又兵犯歐洲,並奪取了耶路撒冷城。至此,拜佔庭帝國不得不向西歐請求幫助,這便直接引發了後來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徵。

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無論是波斯人、阿拉伯人還是突厥人,都能夠在軍事上對西歐諸國保持相當大的軍事優勢,具體細節可以從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在進行對外擴張運動時取得的戰果體現出來。而突厥人的戰鬥能力,則可以從幾次十字軍東徵的結果中得知。

我們不妨大膽猜想一下,如果沒有拜佔庭帝國為西歐世界阻擋東方力量的衝擊,那麼西歐文明很有可能在波斯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鐵騎下走向毀滅。即便三者採取了較為溫和的方式來對待西歐文明,那西歐文明也大概率會被東方文明所同化,最終徹底消失在歷史舞臺之上。

阿拉伯帝國疆域圖

間接影響了東斯拉夫及其他文明的發展

當拜佔庭人已經在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等領域上取得突出成就之時,帝國周邊的東斯拉夫人卻還處於原始部落時期。在波斯人與拜佔庭人交戰之時,東斯拉夫人也曾經嘗試過入侵帝國腹地,但卻因軍事和科技水平的落後而失敗了。此後,東斯拉夫人通過和拜佔庭帝國緩和關係,從而獲得了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從而形成了自己的國家。

在進入公元10世紀後,東斯拉夫人皈依了拜佔庭帝國的國教東正教,從而進一步強化了與帝國之間的聯繫。在隨後的時間裡,東斯拉夫人不斷引進拜佔庭文化,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斯拉夫文化。

拜佔庭文化之所以能夠影響東斯拉夫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發展,其主要原因在於帝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再加上帝國國力雄厚,於是引來了周邊地區國家或政權的羨慕的目光。

不過東斯拉夫人並不是唯一一個受拜佔庭文化影響的民族,當阿拉伯人攻擊帝國受挫之後,便轉而開始學習拜佔庭文化,希望從中尋找到能夠推動阿拉伯帝國發展的積極因素。久而久之,伊斯蘭文化中也出現了許多拜佔庭文化的影子。

弗拉基米爾大公率先皈依了基督教

嚴格來說,上文所提及的三點只是拜佔庭帝國對歷史所產生的影響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帝國本身還曾經取得過相當之高的文化成就,比如頗具拜佔庭特色的鑲嵌畫等等。雖然許多特色的文化沒有被傳承下來,而是隨著帝國的覆滅而煙消雲散,但也不可否認其存在的意義。

同時,帝國雄厚的國力也為國內創造了一個相當穩定的大環境,使許多哲學思想也得以快速發展,這些思想體系也都對後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憑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拜佔庭文化又一次得到了發展。結合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及令周邊國家羨慕的文學成就,使拜佔庭文化具備了對外輸出的可能。通過這種文化輸出,即便拜佔庭帝國實體已經不復存在,但其影子卻仍然活躍在其他民族的文化體系當中。


相關焦點

  • 拜佔庭帝國的希臘化,標誌著羅馬帝國的徹底滅亡
    作為一名職業軍人,戴克里先有勇有謀,務實且果斷,作為一名篡權者,他不用尊重過去的舊制,所以,他做出了改變後來世界格局的決定:將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實施「四帝共治」。戴克里先沒有分裂羅馬,東西兩羅馬仍然是一個帝國,只是由兩位奧古斯都(主政者)與兩位凱撒(助手和繼承人)共治。
  • 帝國興亡——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飽受各路蠻族侵擾,為便於管轄而將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帝國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佔庭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經歷了包括匈奴和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覆侵襲之後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拜佔庭遂成為唯一的羅馬人帝國——實際上他們一直以純正羅馬血統自居。(1)羅馬分裂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
  • 同是源於羅馬帝國,拜佔庭皇室憑什麼玩出一個如此繁榮的大帝國?
    兩大危機對於當時羅馬帝國的統治形成了巨大的衝擊,政權更替及其頻繁,國內戰亂不斷,帝國的經濟始終都處於嚴重的崩潰狀態之中。除此之外,政治危機帶來的軍事強權政治更是對於帝國的發展影響深遠,此後帝國領導者的確立始終都要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宮廷近衛軍以及地方總督軍隊相繼成為了帝國統治者更替的主要推動者,這也充分顯示了當時帝國政壇的混亂局面。
  • 陳志強:關於拜佔庭帝國的一些基本概念
    德國奧格斯堡富格爾家族的秘書,著名學者赫羅尼姆斯·沃爾夫在整理、注釋拜佔庭歷史家的手稿時,發現中世紀的希臘文獻與古典時代的希臘文獻有重要區別,他認為從中世紀希臘文獻中可以得出許多有關拜佔庭帝國的歷史知識,呼籲學術界給以足夠的注意,並應充分認識拜佔庭歷史在歐洲歷史發展中的特殊地位。
  • 東羅馬帝國為啥又叫拜佔庭帝國,原來和德國有關係,理由很可笑!
    提到東羅馬帝國,人們就會想到這個國家還叫做拜佔庭帝國。那麼,東羅馬帝國為啥叫做拜佔庭帝國呢? 原來,這個國家的名字和德國有關係,理由非常可笑!羅馬帝國的地盤完全是靠著武力徵服起來的,民族眾多,管理起來難度很大。在公元395年1月17日,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逝世,臨終前,將帝國東西部分與兩個兒子繼承。 這就是西方與東方在繼承方面上的最大區別,後果也很嚴重。公元410年,日耳曼人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重創了西羅馬帝國。476年,西羅馬滅亡。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世界歷史幾大帝國,放到同一張世界地圖,會是怎樣?
    人類歷史幾千年,無數部落國家潮起潮落,其中幾個疆域超大的帝國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和融合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如羅馬帝國、蒙古帝國等。藉助於地圖,我們可以把不同時代、不同疆域的帝國放到同一張世界地圖,來體會超級帝國的影響範圍。蒙古帝國與大英帝國(來自reddit)。
  • 千年歷史的羅馬繼承者,君十一的戰死,拜佔庭帝國的覆滅
    文丨老金聊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拜佔庭帝國的1058年歷史不管是對於人還是對於國家來說,都是擁有極長歷史了。狄奧多西大帝,最後一位統治統一的羅馬帝國的皇帝。他在395年1月17日臨終前,將帝國東西部分與兩個兒子繼承。西羅馬帝國在分裂後,不久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而東羅馬帝國卻一直保持著極強的生命力。
  • 為什麼說拜佔庭帝國才是古羅馬的「正統繼承者」?
    拜佔庭帝國,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歷史上,都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同樣是古羅馬帝國的"兒子",西方立馬滅亡,拜佔庭卻延續了一千多年;它地跨亞歐非,長期擁有整個西方世界最大的城市,後來卻戛然而止,不留一絲延續和傳承。歐洲的文明源頭是古希臘文明,而帝國源頭,也就是世俗統治源頭是古羅馬。
  • 拜佔庭帝國的誕生:狄奧多西王朝
    東羅馬帝國,史稱拜佔庭帝國,中國古代文獻中對拜佔庭帝國則稱為拂菻。拜佔庭帝國存在的一千多年中,一直自稱為羅馬帝國,德國歷史學家沃爾夫為了區分各個時代中文獻中的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就從中引入了「拜佔庭帝國」這個叫法。。
  • 拜佔庭成了「敗仗庭」(上):為何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卻能...
    千年帝國!這是一些人賦予拜佔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的讚譽。在很多書中都會記載,這個秉承了羅馬帝國的政治傳統,以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的帝國,懷著恢復羅馬帝國全部領土,將整個地中海作為內海的夢想,於歐亞大陸縱橫捭闔千餘年。曾幾何時,能娶到出生於紫色寢宮的拜佔庭公主,是歐洲各國君主夢寐以求但卻幾乎不可能實現的榮耀。
  • 受羅馬文化影響,繼承中謀求發展,拜佔庭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正是因為古羅馬文化,或者說起文明體系有著全面的發展,才會使得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作為羅馬文明的直接繼承者拜佔庭帝國,卻始終難以在短時間內擺脫羅馬文化的印記,並在羅馬文化的深刻影響之下,邁入了千年拜佔庭的歷史長河當中。文明影響的深刻與否,筆者認為並不僅僅在於這種文明,是不是真的有著廣泛的影響範圍,當然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 拜佔庭帝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為何竟被徹底希臘化?
    作為羅馬的最後遺存,拜佔庭帝國頑強地在巴爾幹半島之上存在了上千年之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卻不再像當年的那個羅馬拉丁式的國度,反而越發像一個希臘式的國家。 拜佔庭,這個傳承著羅馬帝國衣缽的國度,為何會走向徹底的希臘化呢?
  • 2021世界史必背基礎知識:拜佔庭帝國和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世界史必背基礎知識:拜佔庭帝國和,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1、疆域:涵蓋希臘、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2、全盛:查士丁尼時期,編成《查士丁尼法典》   3、衰落:阿拉伯的進攻以及十字軍東徵   4、滅亡: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滅拜佔庭帝國。
  • 羅馬帝國是重視法律的帝國,法律經過歷代皇帝修改,逐漸完善
    在拜佔庭帝國,法律的作用遠大於元老院和吉莫。皇帝雖然是最高的立法者,但法律一直保持著高於皇權的地位。自羅馬時期到拜佔庭時期,是羅馬法繼承發展的重要時期,6世紀的著名皇帝查士丁尼是以最嚴格認真的立法者的地位被載入史冊的。
  • 拜佔庭帝國為何肅然挺立,國都君士坦丁堡怎樣走向輝煌?
    公元312年,古羅馬帝國突然爆發了繼位者戰爭,剛被擁立為新皇的中年將軍君士坦丁率領大軍前來攻打羅馬城,羅馬皇帝馬克森提烏斯集結主力在城外防守,雙方都投入了十萬之眾。以往,馬克森提烏斯都是憑堅城固守,採取拖垮敵軍的策略,但這次卻主動出城迎戰,並且背對臺伯河布陣。
  • 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起源,和漢朝還有關係
    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以羅馬帝國正統繼承人的身份自居,在歐洲大陸延續千年之久。無數的勇士不停地為這個龐大的帝國添磚加瓦,到公元七世紀左右,國力達到鼎盛,國土範圍從最初的巴爾幹半島、敘利亞、巴勒斯坦、外高加索一直延伸到北非、義大利等。
  • 從啟發基督教,鞏固拜佔庭帝國統治說起
    一、希臘的歷史定位和帝國時期的宗教繼承毫無疑問,古希臘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對拜佔庭帝國起著關鍵發展作用,如果沒有古希臘的文化,那麼拜佔庭帝國似乎也將無法保留此前羅馬的輝煌,更無法在日耳曼面前穩固自身。即便當時的希臘已經成為斯拉夫人的地盤兒,但是希臘人的精神為拜佔庭帝國所得,也是一種不幸中的萬幸。
  • 拜佔庭,作為羅馬帝國的榮光,為何還是難逃被亡國的悲劇?
    在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把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分別由兩個兒子繼承,至此羅馬帝國分裂,再也沒有統一過。其中,西羅馬帝國在分裂後不到100年的時間,被日耳曼人滅亡,羅馬的榮光被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所繼承,繼續存在了近1000年的時間,但終究還是在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滅,一個千年帝國是因什麼緣由而亡,小編接下來會給我出我個人的看法。相比於他的難兄難弟西羅馬帝國,拜佔庭的開局還是比較好的,至少沒被蠻族群毆,靠著不俗的貢金,取得了相對和平的環境。
  • 強盛一時的拜佔庭帝國,是如何被奧斯曼帝國代之而興的?
    330年,君士坦丁在拜佔庭舊址建立新都君士坦丁堡,此後羅馬帝國政治、經濟重心部分東移。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東羅馬帝國,又稱拜佔庭帝國(395一1453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仍舊存在,一度還相當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