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起源,和漢朝還有關係

2020-12-19 子夕侃歷史

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以羅馬帝國正統繼承人的身份自居,在歐洲大陸延續千年之久。無數的勇士不停地為這個龐大的帝國添磚加瓦,到公元七世紀左右,國力達到鼎盛,國土範圍從最初的巴爾幹半島、敘利亞、巴勒斯坦、外高加索一直延伸到北非、義大利等。

面對著如此強盛的帝國,人們充滿著崇拜與自豪,無數的富商貴族夢寐著能娶到生於紫色宮寢的公主,那將是他們一生的榮耀。

延續千年的帝國,又是如何建立的呢?

這就要說到發生在東方大陸的一個重大事件--漢武帝大破匈奴,使得匈奴西遷。在西遷的路上,遇上了日耳曼民族,將日耳曼民族打的落荒而逃,使得日耳曼民族也西遷,匈奴人就跟著追了過去。

這時匈奴人又遇到了哥特人,哥特人當時是盤踞在古羅馬帝國邊境的毒瘤,他們趁著羅馬帝國衰落,在邊境大肆劫掠,使得古羅馬帝國苦不堪言,最終不得不向哥特人上交歲貢。

匈奴人一看哥特人挺狠,打他,哥特人又被打跑了。最終哥特人向羅馬帝國稱臣,全民加入羅馬帝國。但哥特人並不怎麼安分,加入羅馬帝國後,把羅馬帝國攪的天翻地覆。同時,衰敗的羅馬帝國還要面對來自其他國家的侵犯。

最終,在公元四世紀末,狄奧多西烏斯一世將帝國一分為二,從這時起,東部的羅馬帝國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

相關焦點

  • 帝國興亡——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飽受各路蠻族侵擾,為便於管轄而將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帝國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佔庭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經歷了包括匈奴和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覆侵襲之後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拜佔庭遂成為唯一的羅馬人帝國——實際上他們一直以純正羅馬血統自居。(1)羅馬分裂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
  • 東羅馬帝國為啥又叫拜佔庭帝國,原來和德國有關係,理由很可笑!
    提到東羅馬帝國,人們就會想到這個國家還叫做拜佔庭帝國。那麼,東羅馬帝國為啥叫做拜佔庭帝國呢? 原來,這個國家的名字和德國有關係,理由非常可笑!這座城市,如今是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堡,不過當時老百姓叫這座城市為君士坦丁堡,而東羅馬帝國則叫這裡為新羅馬城。那時,並沒有東羅馬帝國的稱號,國家統治者就叫這裡為羅馬帝國。就如今天的中國歷史,將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但是當時統治階級都會講國家叫做宋。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拜佔庭成了「敗仗庭」(上):為何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卻能...
    千年帝國!這是一些人賦予拜佔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的讚譽。在很多書中都會記載,這個秉承了羅馬帝國的政治傳統,以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的帝國,懷著恢復羅馬帝國全部領土,將整個地中海作為內海的夢想,於歐亞大陸縱橫捭闔千餘年。曾幾何時,能娶到出生於紫色寢宮的拜佔庭公主,是歐洲各國君主夢寐以求但卻幾乎不可能實現的榮耀。
  • 拜佔庭帝國的希臘化,標誌著羅馬帝國的徹底滅亡
    作為一名職業軍人,戴克里先有勇有謀,務實且果斷,作為一名篡權者,他不用尊重過去的舊制,所以,他做出了改變後來世界格局的決定:將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實施「四帝共治」。戴克里先沒有分裂羅馬,東西兩羅馬仍然是一個帝國,只是由兩位奧古斯都(主政者)與兩位凱撒(助手和繼承人)共治。
  • 拜佔庭帝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為何竟被徹底希臘化?
    作為羅馬的最後遺存,拜佔庭帝國頑強地在巴爾幹半島之上存在了上千年之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卻不再像當年的那個羅馬拉丁式的國度,反而越發像一個希臘式的國家。 拜佔庭,這個傳承著羅馬帝國衣缽的國度,為何會走向徹底的希臘化呢?
  • 俄羅斯帝國為什麼自稱第三羅馬?它與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俄羅斯帝國是歐洲傳統五大強國之一,它始建於1721年彼得一世稱帝,滅亡於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享國196年。俄羅斯帝國還有好幾個別名,其中俄羅斯人最引以為傲的別名當屬「第三羅馬」。當然,此處的羅馬並非指羅馬這個城市,而是當年的羅馬帝國。那麼問題來了,俄羅斯帝國為什麼自稱第三羅馬?它與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 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拜佔庭帝國,在世界史上享有怎樣的歷史地位?
    這個在世界舞臺上活躍了十多個世紀的帝國,對東西方文明都曾產生過重要影響。即便帝國曾經在公元395年時分裂成東西兩部,即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羅馬所產生的影響也不曾被削弱。那麼這個在世界歷史舞臺上一直活躍至公元15世紀的拜佔庭帝國,在歷史舞臺上具體有著怎樣的地位呢?
  • 拜佔庭及拜佔庭帝國稱呼的由來,為什麼要把東羅馬叫拜佔庭
    但是在東歐的巴爾幹與亞洲相接的地方,歷史上曾經有過東羅馬帝國,經常被人稱呼為拜佔庭帝國,而且這倆名詞經常交錯出現,搞得人摸不著頭腦。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拜佔庭三個字的來歷,以及為什麼要用這個名字來代指東羅馬帝國。
  • 同是源於羅馬帝國,拜佔庭皇室憑什麼玩出一個如此繁榮的大帝國?
    和破敗不堪的西羅馬帝國的現狀相比,遠在東方的東羅馬帝國此時卻煥發了強大的生命力。作為羅馬帝國政治、經濟以及思想文化的直接繼承者和唯一倖存者,東羅馬帝國在繼承與創新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最終走上了強大的帝國之路,甚至逐漸開始步入更加先進的封建社會。
  • 基本處於同時期的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為什麼沒有羅馬帝國出名?
    安息帝國位於中亞,是波斯帝國的繼承者帕提亞王國是被稱為安息帝國,也可以說是波斯第二帝國。位於今天波斯灣和伊朗高原一帶,與羅馬帝國隔幼發拉底河為界,首都泰西封位於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和羅馬帝國接壤並偶有交戰。安息帝國位於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便成為了商貿中心。
  • 千年帝國拜佔庭,東羅馬能成為千年帝國,為什麼西羅馬不能?
    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庭,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佔庭城。拜佔庭帝國通常被認為始自公元395年,滅亡於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公元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
  • 拜佔庭帝國的全盛時代——巴西爾二世和馬其頓王朝
    拜佔庭帝國,與東羅馬帝國並不完全等同。東羅馬帝國的起始時間很明確,當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去世前將次子封於西羅馬、長子封於東羅馬之時,東羅馬帝國便誕生了。但拜佔庭帝國起於何時,在史學界其實是有分歧的。
  • 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是什麼關係?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圖拉真在位時(公元98年-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當時的羅馬帝國,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
  • 陳志強:關於拜佔庭帝國的一些基本概念
    然而,在中古歐洲並不存在所謂「拜佔庭帝國」,也沒有任何民族自稱為「拜佔庭人」。當時,原羅馬帝國東部被稱為「東羅馬帝國"(the Eastern Roman Empire),其君主自稱為「羅馬皇帝",當地的居民則自稱 「羅馬人」,連他們的首都也冠以「新羅馬」或君士坦丁堡。那麼,我們使用的「拜佔庭帝國」、「拜佔庭國家」和「拜佔庭人」等名稱究竟從何而來?
  • 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為什麼穆斯林可以在短時間內徵服拜佔庭帝國?
    01、大徵服的內在動因整個穆斯林的大徵服起源於阿拉伯地區,大徵服最初的參與者大多數來自阿拉伯半島和北部的敘利亞沙漠。最初的穆斯林之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徵服如此多的土地,跟其自身的特點有著極強的關係。02、拜佔庭帝國的內因拜佔庭帝國之所以會在阿拉伯人的彎刀下很快地倒下,一方面是阿拉伯人的驍勇善戰和他們來去如風的機動性,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帝國內部的原因。
  • 聖索菲亞:教堂建於東羅馬帝國,當時拜佔庭帝國正處於鼎盛階段!
    2、別忘記要上到二樓參觀和拍攝(如果你是攝友),記得拍拍窗外的景色,教堂的屋頂近景,陽光下正是悅目。 3、由於個人的愛好,對光溜溜的石頭地面甚為喜歡,也是歲月的體驗。(照片後補) 該教堂建於東羅馬帝國,當時拜佔庭帝國正處於鼎盛階段,拜佔庭帝國衰落後,聖索非亞大教堂變成了供奉安拉的土耳其清真寺。現在為一個宗教博物館——阿亞索菲亞博物館。
  • 拜佔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
    我們還要回到當時的羅馬帝國說起。愛好歷史的朋友可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羅馬帝國在極盛的時候,確實是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都是出類拔萃的。在公元元年前後,整個世界總共就沒有幾個超級大國,唯一可以稱得上帝國的,也就是東邊我們中國的漢帝國和在西邊的這個羅馬帝國。
  • 拜佔庭帝國的誕生:狄奧多西王朝
    東羅馬帝國,史稱拜佔庭帝國,中國古代文獻中對拜佔庭帝國則稱為拂菻。拜佔庭帝國存在的一千多年中,一直自稱為羅馬帝國,德國歷史學家沃爾夫為了區分各個時代中文獻中的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就從中引入了「拜佔庭帝國」這個叫法。。
  • 帝國大戰略:腹背受敵的拜佔庭因何長壽?
    依據現代習慣,我們稱之為拜佔庭帝國,儘管這是古羅馬人對其統治者和臣民的稱呼,但早期居民幾乎不認同邊緣的「拜佔庭」,這是一個古老的希臘城市,直到公元330年,君士坦丁(Constantine)才把它變成了羅馬帝國的首都——更名為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新的東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