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國拜佔庭,東羅馬能成為千年帝國,為什麼西羅馬不能?

2020-12-12 百家號

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庭,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佔庭城。拜佔庭帝國通常被認為始自公元395年,滅亡於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

公元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義大利和希臘各設立一個皇帝,輔佐他們的各設一個副皇帝。這個分裂一直維持到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4年重新將自己立為整個帝國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決定建立一個新的首都,他選擇了拜佔庭(今伊斯坦堡),君士坦丁稱之為新羅馬。但一般人稱之為君士坦丁堡,意為「君士坦丁之城」。這個新首都成為他的管理機構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基督教是拜佔庭帝國的一個特性,是它與相信多神教的羅馬帝國的分界線。

皇帝瓦倫斯死後,他的繼承人狄奧多西烏斯一世將整個帝國再次分開。公元395年,他將這兩部分分別交給他的兩個兒子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裡烏斯。阿爾卡狄烏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霍諾裡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首都是米蘭。從此時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或拜佔庭帝國。

東羅馬帝國的主宰文化是希臘文化。希臘語不但是日常用語,而且是教會、文學和商業的共同語言。在這個國家裡有希臘人、弗拉赫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埃及人、敘利亞人、依利裡亞人和斯拉夫人,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希臘文化從帝國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條克、以弗所、塞薩洛尼基和亞歷山大傳向全國。

東羅馬帝國基本上避免了西羅馬帝國在3、4世紀所遭遇的困難。5世紀東西羅馬帝國多次被徵服,東羅馬帝國頂多交納貢獻就可以免除遭難。狄奧多西斯二世加強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使得這座城市成為被「野蠻人」攻不破的城市。公元476年,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的利奧一世與哥特人談判,結束了哥特人對東部帝國的威脅,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徵服西部帝國。

6世紀時,東羅馬帝國的主要敵人是它的傳統的老敵人,即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東部帝國並沒有忘記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傑出的將軍貝利薩留的領導下東帝國甚至奪回了它部分在西部喪失的省份——義大利的大部地區、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編了古羅馬的法規,制定了《民法大全》。在查士丁尼的統治下,聖索非亞大教堂開始動工,這座教堂將成為拜佔庭宗教生活和東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給他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空空的國庫,而他的繼承人也無法對付在所有的邊境上突然出現的新敵人。倫巴底人佔領了義大利北部,斯拉夫人佔領了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波斯人入侵和佔領了東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後來重新奪回了這些東部省份,但當時剛剛在伊斯蘭教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現是赫拉克留無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佔領了幾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紀中,敘利亞、埃及徹底淪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赫拉克留將全國分為幾個軍區來對付外來的侵擾。除了首都以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斷縮小,君士坦丁堡卻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當時東羅馬的海軍勢力非常強大,而且他們擁有一種神秘的火器——希臘火。

在8世紀,利奧三世下令禁止聖像,這個命令受到了極大的反對,整個國家到處發生暴亂。在艾琳女皇的領導下,在公元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上決定聖像可以被尊養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還有與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結婚來實現統一東西帝國的計劃,但這些計劃未能成功。9世紀初,聖像破壞運動重現,公元843年再次被制止。

在馬其頓王朝皇帝的統治下,東羅馬帝國在9、10和11世紀初達到了頂峰。在這段被稱為「黃金時期」的幾個世紀裡,東羅馬帝國抵抗了羅馬教廷撤消佛迪奧斯為教主的要求,獲得亞得裡亞海的制海權,佔領了義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亞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爾二世打敗了保加利亞人,並於1018年徹底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同時東羅馬帝國還獲得了一個新的同盟者——在基輔的俄羅斯國,為拜佔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僱傭軍。

東羅馬帝國很快又陷入困境:諾曼人徵服了義大利,突厥進入了小亞細亞。突厥當時最大的敵人是埃及,而小亞細亞則是東羅馬帝國士兵的主要來源地。1071年,在曼齊刻爾特會戰中,羅梅納斯四世被突厥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戰敗,東羅馬帝國從此失去了小亞細亞省。1054年,東正教與天主教徹底決裂,雙方互相革除對方的教籍。

東羅馬帝國的最後幾個世紀以篡權者亞歷克修斯一世開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徵的起源。十字軍收復了尼西亞,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東羅馬帝國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

第四次十字軍東徵的目的是佔領埃及,但威尼斯人獲得了領導權。在他們的慫恿下十字軍於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們建立了一個短期的拉丁帝國,而東羅馬帝國的力量卻徹底被削弱了。

此時東羅馬帝國已經五裂為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和特拉比松同立三部分。前者由帕裡奧洛加斯王朝統治。1261年,他們收復君士坦丁堡,戰敗了伊庇魯斯,恢復了帝國。當鄂圖曼帝國建立後,除了一些港口城市以外,東羅馬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鄂圖曼帝國佔領了。一些西方的僱傭軍來到拜佔庭,但西方大多數人寧可拜佔庭滅亡。他們看著鄂圖曼帝國將剩餘的地域蠶食。

剛開始,鄂圖曼帝國認為攻擊君士坦丁堡代價太大,不值得冒險,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非常堅固,除十字軍外,上千年中沒有人能夠攻克它。但隨著炮的出現,這堵牆不能再保護這座城市了。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佔領了。到12世紀末,小亞西亞和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都已經緊緊地落入鄂圖曼帝國的控制之下了。

此時,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為東正教的保護人。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將成為俄羅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繼承人認為他們是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繼承人,是第三個羅馬帝國。一直到20世紀初它們的覆亡,鄂圖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認為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的合理繼承人。

14世紀時,土耳其人攻佔亞得利亞堡,然後繞過君士坦丁堡侵略歐洲。1396年,他們在尼古博魯斯打敗大批的十字軍,並安置了很多巴爾幹半島的居民。1453年5月,土耳其的蘇丹麥哈穆二世在重型大炮的幫助下,攻佔了防衛虛弱的君士坦丁堡,這個城市的陷落也標誌著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此文章為原創,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西羅馬被蠻族滅掉後,東羅馬為什麼難以收復故土?
    羅馬帝國,在中國史書中被稱為大秦,是與漢朝差不多同時代的大帝國。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蠻族所滅。在西羅馬滅亡後,東羅馬(即拜佔庭帝國)又延續了近一千年,才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掉。在這一千年間,拜佔庭帝國也曾經變得非常強大。那麼,為什麼拜佔庭不去收復原西羅馬的地盤呢?1.地形的限制。如圖,歐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形複雜,有大海阻隔,易攻難守。
  • 為何東羅馬長存上千年,西羅馬不到兩百年滅亡
    只分解之後,東羅馬與西羅馬呈現出的命運大不相同,東羅馬在亞洲片區長存了上千年,西羅馬不到一百年便滅亡了,為何兩者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東羅馬坎坷而燦爛的奮鬥東羅馬雖在亞洲片區有著上千年的統治,最開始它處於很惡劣的地理位置,四面受敵,周圍危機四伏,使得東羅馬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 拜佔庭帝國的希臘化,標誌著羅馬帝國的徹底滅亡
    戴克里先戴克里先的決定不僅使羅馬擺脫了危機,同時也提高了帝國的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從此歐洲被一分為二,東方與西方、東羅馬與西羅馬、希臘正教與羅馬天主教,一切分裂、矛盾與衝突都由此開始「四帝共治」的初衷是戴克里先希望帝位能夠遵循禪讓制,但「奧古斯都」的兒子們都不願自己成為權力的旁觀者,戴克里先去世後,四帝共治就被廢棄了,帝國陷入混亂,結束亂局的是君士坦丁大帝。
  • 為什麼說拜佔庭帝國才是古羅馬的「正統繼承者」?
    而拜佔庭則完全不同,就在短暫的西羅馬帝國覆滅後,東羅馬又延續了將近1500年,國祚如此綿長的大帝國,在世界歷史上也是屈指可數的。並不是說日耳曼人就專打西羅馬不打東羅馬,相反雖然被迫南下的日耳曼人與西羅馬帝國住的近些,但是東羅馬的巴爾幹半島同樣與他們交界,而且追趕日耳曼的匈人是從東邊來的,東羅馬還要承受西方所承受不到的匈人入侵。只不過最終人家自己頂住了。
  • 一戰後,土耳其帝國解體,為什麼歐洲人沒能收回千年古都拜佔庭?
    拜佔庭在古代屬於希臘的色雷斯地區,扼守著土耳其海峽,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必經之地。拜佔庭也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公元前658年開始建成,幾乎和羅馬城的同時出現;公元前公元330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遷都於此,改名君士坦丁堡,此後這裡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首都。
  • 拜佔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
    在公元元年前後,整個世界總共就沒有幾個超級大國,唯一可以稱得上帝國的,也就是東邊我們中國的漢帝國和在西邊的這個羅馬帝國。但到了公元4世紀左右,這個時候的羅馬帝國和當年最強盛的時候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無論是內政、外交還是經濟,都陷入了困境。更要命的是,這個時候,從北方新興起了一股強大力量,那就是日耳曼人。這日耳曼人是什麼人?他們是遊牧民族,主要居住在羅馬帝國的邊境一帶。
  • 難弟不難兄,羅馬帝國分裂,為何西羅馬滅亡,東羅馬依舊繁盛?
    作為分裂後的東部帝國,也就是後來常被稱為拜佔庭帝國的東羅馬帝國,卻一直持續到了公元1453年,差不多比西羅馬多存活了1000年。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同樣是統一的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東羅馬帝國卻比西羅馬帝國多存活了1000年?限於篇幅問題,本文不會去細談為何東羅馬持續1000年,而是聚焦在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上,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了西羅馬帝國比東羅馬提前滅亡那麼久?
  • 拜佔庭帝國最「和氣」的皇帝,查士丁尼王朝的開創者查士丁一世
    由於西方近現代對世界的影響力,西歐的歷史和名人更被世人所熟知,同樣由古羅馬帝國分裂出來的東羅馬區域,雖然一直存在一個延續千年的拜佔庭帝國,相比於被日耳曼各族分區佔領的西歐地區更加羅馬化,也更加正統。而更加強大也更加統一的拜佔庭帝國查士丁尼王朝,知名度反而弱了些。今天我們主要聊聊查士丁尼王朝的開創者——查士丁。在此之前的皇帝,名叫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是一個了不起的統治者,無論從政治改革、軍事擴張,還是經濟發展層面,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都為拜佔庭帝國打下了極好的基礎。
  • 歐洲史(16) - 拜佔庭帝國(下)
    2.2.2 拜佔庭-阿拉伯戰爭(629-1050年代)開始攻擊薩珊王朝的伊斯蘭帝國(正統哈裡發時代),在636年的卡迪西亞戰役將薩珊從美索不達米亞驅逐後,馬不停蹄地攻擊了東羅馬境內的敘利亞地區。636年,東羅馬在雅穆克戰役失利後重新失去了敘利亞、埃及等東方地區和北非。
  • 千年帝國存續支柱!羅馬軍團後繼,拜佔庭帝國步兵們的戰法
    但當西羅馬帝國已經淪為歷史中的煙塵時,日漸復興的東羅馬帝國,即後世的拜佔庭帝國,也將自己的軍隊予以革新,然而,人們往往會將目光集中在東羅馬帝國著名的鐵騎身上,而忽略了軍團真正的後繼者,即東羅馬帝國的步兵,可恰恰是他們,也用嶄新的戰術,彌補了丟失了的古羅馬軍團的意志,也成為了一支強大的部隊。
  • 拜佔庭帝國的全盛時代——巴西爾二世和馬其頓王朝
    拜佔庭帝國,與東羅馬帝國並不完全等同。東羅馬帝國的起始時間很明確,當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去世前將次子封於西羅馬、長子封於東羅馬之時,東羅馬帝國便誕生了。但拜佔庭帝國起於何時,在史學界其實是有分歧的。
  • 拜佔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而我國能超過300年的都不多?
    拜佔庭帝國的稱呼其實並不是當時國民所認可的,是因為17世紀的史學家為了方便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出的一種稱呼,因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在拜佔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關於拜佔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的問題,一直飽受很多人的解讀,但是我看歷史材料,西方人解釋的少,但是我們東方人卻一直樂此不疲。
  • 別把新羅馬、東羅馬、拜佔庭、君士坦丁堡這些稱呼給搞混了
    歐洲最早的文明發源地是古希臘文明,而緊隨其後的,便是分列古希臘所在的巴爾幹半島東西兩邊的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當古羅馬還沒有崛起的時候,從德黑蘭崛起的波斯帝國不斷向西擴張,終於在佔領小亞西亞之後,與古希臘諸城邦爆發了希波戰爭。
  • 狄奧多西一世為什麼要把帝國一分為二,主動分割羅馬帝國
    羅馬時期是西方歷史中極其重要的一段歷史,不僅僅在於它的跨度時間長,如果算上東羅馬,其跨度長達十五世紀,更重要的是其在近四個世紀的時間裡都是以一個統一的帝國形式而存在
  • 東羅馬帝國為啥又叫拜佔庭帝國,原來和德國有關係,理由很可笑!
    提到東羅馬帝國,人們就會想到這個國家還叫做拜佔庭帝國。那麼,東羅馬帝國為啥叫做拜佔庭帝國呢? 原來,這個國家的名字和德國有關係,理由非常可笑!羅馬帝國是在公元前27年建立的, 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 羅馬帝國極盛時,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 帝國興亡——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飽受各路蠻族侵擾,為便於管轄而將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帝國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佔庭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經歷了包括匈奴和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覆侵襲之後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拜佔庭遂成為唯一的羅馬人帝國——實際上他們一直以純正羅馬血統自居。(1)羅馬分裂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從舞娘到皇后,皇帝為她修改法律,拜佔庭帝國因她屹立千年!
    但女人出身不佳,卻能攀爬到高位的可說是鳳毛麟角,而今天要介紹的,是東羅馬著名的舞娘皇后,狄奧多拉。 一、舞娘的逆襲 狄奧多拉出生於君士坦丁堡的一個具有賽普勒斯血統的希臘家庭,這是處於拜佔庭社會最低的階層,她的父親是馬戲團的馴熊師,她的母親則是舞女兼女演員。
  • 千年歷史的羅馬繼承者,君十一的戰死,拜佔庭帝國的覆滅
    拜佔庭鼎盛時期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而中國正處於明代宗朱祁鈺時期,對於我們是一個相對平靜的一年。羅馬帝國正式分裂後,成為東羅馬帝國首都。到了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又將北非以西、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東南併入版圖。554年,擊敗法蘭克王國,拜佔廷帝國的國力達到頂峰。
  • 君士坦丁大帝,以帝王之軀重啟古羅馬,以匠人之心雕刻拜佔庭
    關於遷都的地點,君士坦丁大帝經過一番考慮後,選擇了"拜佔庭",他為什麼會選擇拜佔庭呢?拜佔庭在色雷斯人被圖拉真徵服以前,只是一個普通的城市,後來圖拉真對不斷入侵羅馬東部的色雷斯人進行了反擊,先後對色雷斯人進行了兩次徵討,因此得到了拜佔庭,後來它在羅馬人的經營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