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佔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而我國能超過300年的都不多?

2020-12-06 歷史遊俠阿春

東羅馬帝國又叫做拜佔庭帝國,首都是君士坦丁堡,成立於公元330年到公元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存在了1100多年,實行的是君主制國家,是西方世界一個歷史悠久的帝國。

拜佔庭帝國的稱呼其實並不是當時國民所認可的,是因為17世紀的史學家為了方便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出的一種稱呼,因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在拜佔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關於拜佔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的問題,一直飽受很多人的解讀,但是我看歷史材料,西方人解釋的少,但是我們東方人卻一直樂此不疲。在這裡我也寫出了關於自己的解讀。

1、拜佔庭帝國不是由一個王朝組成的,是由12王朝更迭組成

區別於我們國內的王朝,我們封建王朝大部分是由一個姓氏建立起的大統一王朝,比如朱氏的大明王朝、李氏的唐朝、趙氏的宋朝等等,他們存在的時間鮮少超過400年,夏商周和漢朝例外,而漢朝也是分為東西兩漢。

拜佔庭帝國前後經歷了12個王朝,93位皇帝,平均每個王朝都不超過100年。無論是羅馬共和國時期還是帝國時期,他們的正式名字都叫做:元老院和羅馬人民。

我們古代國家的天子即是天下的君主,後代也是掌管天下的繼承人,全國臣民必須統一臣服於天子及其皇室,所謂「天權神授」。所以一個大王朝的繼承人具備很強的限制性,除非有人推翻了王朝,不然我國古代的權力永遠掌握在一個家族手裡。

而拜佔庭的制度不一樣,簡單來說,他們的國家元首從理論上來說是國家的公職,新任皇帝的產生需要選舉,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由在位皇帝/皇后養老院與新羅馬市民提名,然後元老院選舉,首都市民選舉,軍隊支持等一系列的操作之後才能正式成為下一任的皇帝的合法繼承人。拜佔庭歷史上著名的君主,比如查士丁一世、利奧一世等都是通過選舉產生的。這些成為皇帝之前都要認同:「我是羅馬人,我是羅馬公民的皇帝」的觀念。

新任的君主皇帝也是想盡辦法讓職位進行世襲,這也造成了拜佔庭帝國會出現前後多達12個王朝,平均每個王朝都出現了幾任的皇帝。從歷史上來看,元老院和羅馬公民的權力其實是遠遠大於國家元首的,他們的權力對國家元首的產生起到了極大的限制作用。對他們來說,這些元首都是羅馬的皇帝,而不是我們國家的這種,這是唐朝的皇帝李世民、這是大明王朝的皇帝朱元璋。他們沒有XXX王朝的說法,統一都是羅馬帝國。

拜佔庭帝國信奉的是基督教,這個和通過「伊斯蘭教法治國」的奧斯曼帝國有點類似,在基督教的世界裡,不存在說比羅馬更具號召力和普世價值的世俗國號。

(在這裡,有一個問題我需要闡述下,有人說如果這樣子也能算作千年的話,那麼我們國家古代雖然經歷了多個王朝,是不是也可以說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實這樣的理解是不對的。在我國,古代任何一個大王朝而言,天下即是天子家的,有一話說的很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最大,是天下唯一話事的人。但是佔拜庭帝國不是,他們的元首更加像是國家公職,真正掌權的還是元老院和羅馬公民。)

2、經濟發達,文化昌盛

首都君士坦丁堡是一個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一個交通要道。他們雖然是以農業為基礎,但是商業和手工業在當時的歐洲來說也是非常的發達的,在中世紀早期的幾百年的時間,拜佔庭一直是歐洲最發達的國家。拜佔庭在黑海的貿易據點為國家提供了發達商業的土壤,多樣化的稅收和強勁的手工業為其帶來了豐厚的財富。

拜佔庭是以基督教為國家的國教,基督教在西方人民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存在,這讓拜佔庭在當時來說受到了很多教徒的追捧。寬鬆的環境也讓文學、音樂、科學等進一步發展。

3、拜佔庭具備完善法律制度

查士丁尼在世時,他看到了西羅馬帝國覆滅的經過,深深有感於法律法規在一個現代化國家中的重要意義,於是召集了身邊能幹的大臣,共完成四部法律彙編。即《查士丁尼法典》、《法學會纂》《法理概要》《新法典》、這四部法律被稱為《羅馬民法大全》。

這部法律在整個歐洲來說都極具意義,後面的很多歐洲國家的法律都是以羅馬民法作為藍本。

4、拜佔庭一直能君輩出、名將輩出的

我國古代的王朝中,當歷經了幾代之後也會出現國家衰退的情況,然後就會出現一些勵精圖治的皇帝和能臣武將,延續帝國的輝煌,比如明朝的朱佑樘、于謙、張居正等等。拜佔庭在前期因為財富、經濟等一直處於歐洲世界的前列,擁有良好的基礎。但是中後期隨著經濟的衰退等也一直被周邊國家虎視眈眈。在這個過程中,拜佔庭也出現了一些能幹的君主和將領,比如皇帝利奧三世、將領貝利撒留和納爾西斯等,他們在軍事上也是一直比較強大。前後首都被攻陷了兩次才滅國。他們的皇帝也是選舉產生,一般都是有能力況且符合民意民心的才有資格繼承,所以大部分都不會很弱。

在這一點上,我國古代的嫡長子繼承制度顯然是比較有落差的,有很多王朝,皇帝還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繼承的皇位,往往由權臣或者外戚掌管政權,這樣也很容易產生內亂和局勢的不穩。天子無法執政,也沒有得到過多的培養和過度,最後致使國家走向衰落的例子在我國古代很多。

5、天主教的幫助,強大的外援

拜佔庭帝國是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他們除了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以外,歐洲的天主教對他們也是相當有友好。我們都知道,歐洲國家是擁有很多教派的,教派之間的爭鬥跟國內權力的鬥爭其實都一樣,都很激烈。天主教對拜佔庭的支持不是單單只是嘴上說說,比如在阿拉伯帝國敢侵犯拜佔庭的時候,西歐的教皇就多次組織歷史上著名的十字軍東徵對抗伊斯蘭教。

前兩天出了一期關於探討奧斯曼帝國存在600多年並不是因為其殘酷的繼承制度造成的,在某平臺上引起了熱議,同時很多網友也讓我出一期關於佔拜庭帝國為什麼能存在上千年的原因,這一期是應網友的要求。佔拜庭能存在上千年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總歸逃不開上面的幾個,如果真的要一一細說怕是沒有個幾十萬字說不清楚,我這裡就把原因一一總結出來,希望大家喜歡。假如網友還有想知道的歷史問題,請將文字留在評論區,我來製作。歡迎大家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為何我國王朝不到300年,而西方帝國基本上千年
    我們知道,自秦始皇在前221年建立秦朝時,我國後續的王朝就沒有超過300年的,比如西漢211年(前202~9),東漢195年(25~220),唐朝289年(618~907),北宋167年(960~1127),南宋152年(1127~1279),元朝98年(1271~1368),明朝276年(1368~1644),清朝276
  • 拜佔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
    所以,在4世紀左右,羅馬帝國的一位皇帝,就把首都遷到了東邊的君士坦丁堡,形成了後來的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拜佔庭帝國。拜佔庭能支撐1000多年,和東正教會的強大密不可分。你可能聽說過「東正教」這個詞,知道它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其實,這個叫法是在拜佔庭教會和西方教會決裂之後才出現的。當時兩邊都強調自己是基督教的正統。
  • 千年帝國拜佔庭,東羅馬能成為千年帝國,為什麼西羅馬不能?
    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庭,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佔庭城。拜佔庭帝國通常被認為始自公元395年,滅亡於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公元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
  • 拜佔庭帝國為何突然衰落?一場瘟疫死了近600萬人,國力迅速衰落
    雖然人類文明發展了數千年了,但是在這數千年中,出現過的超級大帝國也就那麼些個,比如亞歷山大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華夏帝國等,在這麼多帝國中,存在時間最長的莫過於華夏帝國了,至少在外國人看來,帝國還是那個帝國,只是執政者換了而已。
  • 拜佔庭成了「敗仗庭」(上):為何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卻能...
    千年帝國!這是一些人賦予拜佔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的讚譽。在很多書中都會記載,這個秉承了羅馬帝國的政治傳統,以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的帝國,懷著恢復羅馬帝國全部領土,將整個地中海作為內海的夢想,於歐亞大陸縱橫捭闔千餘年。曾幾何時,能娶到出生於紫色寢宮的拜佔庭公主,是歐洲各國君主夢寐以求但卻幾乎不可能實現的榮耀。
  • 為何中國歷代王朝難破300年「魔咒」?日本王朝卻能延續上千年?
    但這2000多年裡的所有封建王朝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無論強弱,都沒有1個能超過300年的,裡面最長壽的數唐朝,剛好290年,雖然漢朝號稱400年,但中間被滅過一次國,也不能算完整的
  • 千年歷史的羅馬繼承者,君十一的戰死,拜佔庭帝國的覆滅
    文丨老金聊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拜佔庭帝國的1058年歷史不管是對於人還是對於國家來說,都是擁有極長歷史了。狄奧多西大帝,最後一位統治統一的羅馬帝國的皇帝。拜佔庭鼎盛時期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而中國正處於明代宗朱祁鈺時期,對於我們是一個相對平靜的一年。
  • 拜佔庭帝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為何竟被徹底希臘化?
    文/王凱迪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作為羅馬的最後遺存,拜佔庭帝國頑強地在巴爾幹半島之上存在了上千年之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卻不再像當年的那個羅馬拉丁式的國度,反而越發像一個希臘式的國家。
  • 一戰後,土耳其帝國解體,為什麼歐洲人沒能收回千年古都拜佔庭?
    不過在公元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了拜佔庭,這座擁有2000年的歷史的拜佔庭就此被伊斯蘭教統治。不管是從地理位置上還是從文化上來說,拜佔庭一直是歐洲人心中的傷痛。 俄羅斯帝國和土耳其帝國在近代歷史上就是一對世仇。1453年,土耳其滅亡了東羅馬帝國,拜佔庭變成了土耳其的首都,取名為伊斯坦堡。就在不久後,東歐草原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強大了起來。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了了東羅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公主,開始成為東正教的領導者。
  • 不雄才大略也能做明主,拜佔庭帝國黃金時期皇帝君士坦丁七世
    君士坦丁七世可以說是拜佔庭乃至整個歐洲歷史上,少有的「超長待機」的皇帝了,他在位長達47年。當然這其中有25年是和另外一位皇帝共治的,這一點不足為奇,畢竟從古羅馬延續到拜佔庭一直有這個傳統,那就是同一帝國二帝共治,一個正皇帝、一個副皇帝。
  • 古代史:君士坦丁堡戰役——拜佔庭帝國的結束
    土耳其在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戰役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從而結束了存在近千年的拜佔庭帝國,為伊斯蘭教在東歐的傳播開闢了道路。儘管這場戰役削弱了基督教在東歐地區的統治地位,但因此而產生的大量拜佔庭帝國難民卻有力地影響了義大利及周邊各國的文化、藝術和貿易,為後來的文藝復興運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拜佔庭帝國走向滅亡之前,君士坦丁堡城已經在世界上屹立了千年之久,並一直作為連接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的緩衝地帶。這裡三面環水,成就了天然屏障,只有唯一一條可以接近城區的陸地通道,中間也有一座三層城牆的工事作保障。
  • 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起源,和漢朝還有關係
    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以羅馬帝國正統繼承人的身份自居,在歐洲大陸延續千年之久。無數的勇士不停地為這個龐大的帝國添磚加瓦,到公元七世紀左右,國力達到鼎盛,國土範圍從最初的巴爾幹半島、敘利亞、巴勒斯坦、外高加索一直延伸到北非、義大利等。
  • 登上公元1453年的老城牆,見證拜佔庭帝國最著名的攻防戰
    所以,羅馬鬥獸場才能屹立千年不倒。東羅馬帝國時期的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伊斯坦堡,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決定了她易守難攻,君士坦丁堡才得以延續千年。她是唯一橫跨歐亞兩洲的城市,歷史上經歷了四大帝國(古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拉丁帝國,奧斯曼帝國)的更迭,建築上保留了古希臘、古羅馬、拜佔庭風格等歷史遺蹟,兩千年來一直佔據著世界歷史的重要地位。
  • 帝國興亡——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從這個時候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或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主宰文化是希臘文化。希臘語不但是日常用語,而且是教會、文學和商業的共同語言。對於當時的羅馬人來說,今天對「西部的拉丁帝國」和「東部的希臘帝國」的區分,以及今天所強調的東部的帝國並不是「真正」的羅馬帝國,並不重要。羅馬帝國是一個多語言的帝國,東羅馬並不例外。
  • 承上啟下,繼往開來:中世紀拜佔庭帝國醫學體系的傳承與發展
    在西方文明歷史上,延續千年的拜佔庭帝國是西方文明技術的藏寶庫。正是因為拜佔庭帝國千年的歷史延續,歐洲古典文化的諸多方面才得以傳承下來,這其中尤以醫學體系最為寶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大部分區域都被日耳曼蠻族所統治,歐洲的醫學發展在中世紀初期呈現出萬馬齊喑的局面,很多歐洲醫學典籍都在戰火之中瀕臨毀滅。此時,拜佔庭帝國的諸多醫學家們為了搶救這些歐洲古典醫學典籍,往往通過重金收買等方式,將古羅馬帝國遺存下來的醫學典籍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君士坦丁堡,從而造就了中世紀初期拜佔庭帝國醫學的繁榮。
  • 歐洲宦官發展歷程:強盛的拜佔庭帝國,為何變為「太監的天堂」?
    說起「宦官」一詞,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在中國歷史上,宦官作為影響中國政治局勢的重要政治勢力之一,從秦漢時期就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直到明朝滅亡之後,中國的宦官勢力才基本消退。而在歐洲歷史上,雖然宦官並沒有形成規模和體系,但是在某些時代之中,皇帝大權旁落而宦官叱吒風雲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比如說在拜佔庭帝國時期。
  • 中國與拜佔庭帝國關係研究的拓荒之作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拜佔庭研究取得了值得稱道的成績。但是,由於拜佔庭學引入我國的時間尚短,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學者不多,我國的拜佔庭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與興起於16世紀,已有400餘年發展史的歐美拜佔庭研究,仍不可同日而語。
  • 拜佔庭帝國為何肅然挺立,國都君士坦丁堡怎樣走向輝煌?
    公元312年,古羅馬帝國突然爆發了繼位者戰爭,剛被擁立為新皇的中年將軍君士坦丁率領大軍前來攻打羅馬城,羅馬皇帝馬克森提烏斯集結主力在城外防守,雙方都投入了十萬之眾。以往,馬克森提烏斯都是憑堅城固守,採取拖垮敵軍的策略,但這次卻主動出城迎戰,並且背對臺伯河布陣。
  • 拜佔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一城三名,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中心
    君士坦丁大帝,是軍人出身,其在公元306年在不列顛被部下擁立為羅馬皇帝。之後為了使帝國的東方不受哥特人和波斯人的威脅,君士坦丁決定在帝國的東部建造一座新都城,君士坦丁先後考察了特洛伊、耶路撒冷、帖撒羅尼迦等地,最終選擇了拜佔廷。
  • 一千年前的「美食王國」——拜佔庭,為何能形成獨特飲食文化?
    拜佔庭帝國,這個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曾經歷過12個王朝,期間跨越一千多年。漫長歲月中,它的文化不僅對今天東歐各國產生著深遠影響,對整個人類歷史發展而言,它也產生著及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拜佔庭千年進程中,其飲食文化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