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帳」「四季帳」的劃分標準是否已經過時

2020-12-21 戶外資料網

很長時間以來,「三季」「四季」一直是戶外

露營帳篷

分類的最重要,最常見的標準之一,但是在帳篷技術不斷變革的當下,這種劃分標準是否依然合適,我們不妨來做個探討!

之所以發起這個討論是因為在和各位裝備愛好者交流的過程中就帳篷的用途劃分遇到很多問題,很長時間以來戶外露營帳篷的分類最常見的是根據帳篷能夠滿足不同環境的使用將其劃分為「三季帳」「四季帳」。這種劃分標準已經使用了很久,但是現在,這種劃分標準是否依然實用呢?


我們不妨看看幾個我遇到的典型例子:


案例一:


朋友A:草哥,我在

深圳

,請推薦個四季帳篷,既能滿足周邊

徒步

,也要能滿足偶爾川西高原上的徒步使用。


我:根據你的使用要求來看,建議你選三季帳篷更為合適。


朋友A:那不行啊,要是去高原徒步的話,環境惡劣,應該用四季帳篷巴拉巴拉巴拉........


案例二:


朋友B:我在

遼寧

,想搞個徒步帳篷,

MSR

的FURY如何?


我:你一般都是在周邊徒步露營?冬天出行多嗎?


朋友B:對,冬季有時會出去,下大雪什麼的一般就不出去了。


我:那FURY就不太適合你了。


朋友B:為何呢?四季帳篷不是可以保暖嗎巴拉巴拉巴拉.......


案例三:


朋友C:草哥,我的飛溪杆斷了,幫我處理一下唄。


我:好的,沒問題,順便問一下這個杆是怎麼斷的呢?


朋友C:前些天去

博格達

環線的時候遇上強風了,沒抗住。


我:飛溪是三季帳篷,用於那樣的環境是超出了使用範圍啊。


朋友C:沒錯啊,現在是七月份啊,夏天呢巴拉巴拉巴拉......


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其中共同之處在於,不少朋友認為只有四季帳篷才可以滿足春夏秋冬四季使用,三季帳篷是沒法應對北方冬季或者是一些條件略艱苦的環境比如川西高原的。


我們來看看這種說法是否合理,回溯下十多年前的帳篷,那時候以及更早時期,三季帳篷和四季帳篷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就像有人曾經提到過的那樣,四季帳篷普遍採用全透氣布作為內帳,而三季帳篷很多是採用大面積紗網作為內帳,從外觀上也往往一眼就能看出兩者的區別。那時候除了三季四季的分類外,還有

高山

帳的劃分,高山帳則比四季帳篷更為強悍。


隨著科技的進步,帳篷的質量較之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三季帳篷和四季帳篷之間的功能重疊越來越多,四季帳篷和高山帳之間的的功能也有很多重疊,使用範圍的劃分已經越來越模糊。傳統意義上的「三季帳」是指主要在春夏秋三季使用的帳篷,「四季帳」顧名思義就是在春夏秋冬四季都能使用的帳篷。然而所謂的三季帳篷和四季帳篷就真的可以完全按照字面意思的環境來使用嗎?以我國內地為例,只要是質量比較靠譜的三季帳,都可以在從南到北大部分地區的四季使用,甚至是在一些環境較為惡劣的高原徒步線路當中也能看到三季帳篷的身影,這些三季帳篷已經遠遠超越了「三季」中春夏秋的使用範圍。而早年歸為高山帳的部分型號在國外也被劃分到了四季帳篷的範疇,不少一線品牌的四季帳篷和高山帳的劃分已經不是很明晰了。以

美國

著名戶外銷售網站

Backcountry

中四季帳篷的銷售連結為例(http://www.backcountry.com/4-season-tents),在四季帳篷這個分類中,我們能看到很多傳統意義上的高山帳,如BD的多款,MHW的多款。而以往的分類中的高山帳類別則不見蹤影。按照四季帳篷可以用於春夏秋冬四季的定義來看,如果我們把MSR的FURY、MHW的EV2、BA的FLY DIAMOND、BD的Eldorado等四季帳,用於炎熱的夏天,甚至是晚春初秋季節,估計對使用者來說都無異於是一場噩夢。


大家不妨想像下現在這個季節使用下列號稱四季可用的帳篷會是神馬感受:

既然三季帳不再局限於三季使用,四季帳春夏秋使用很尷尬,那以三季和四季作為帳篷的劃分標準又有什麼意義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季和四季帳篷使用範圍已經名不副實之外,在實踐活動中,戶外使用環境千差萬別,即便是夏季也有可能遇到很極端的天氣,比如鰲太、比如博格達環線,比如甚至是小五臺和武功山,而即便是冬季的高原,也有可能遇到長時間晴好天氣,在這種情況下用三季四季作為帳篷分類標準就更顯得落後。事實上在我每天接觸到的N多戶外愛好者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唯季節論,尤其是戶外新人,他們會嚴格按照季節去進行劃分,而不會去考慮環境的差異性,在這點上三季四季帳篷劃分法起到了很強的誤導作用。

既然以季節作為帳篷分類標準不合適,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標準來對帳篷分類呢?我自己想到一個標準:「輕戶外帳篷」「重戶外帳篷」,這裡的輕和重,無關帳篷本身的重量,而是指帳篷適合的環境和專業度,如果使用的戶外環境輕鬆簡單,哪怕是路線比較長比較虐,但是遇到惡劣天氣環境的機率較小,對戶外愛好者的專業程度要求低,都可以歸之為「輕」,相反,遇到惡劣氣候的機率很大,線路對戶外愛好者的專業程度要求很高,我們就歸之為「重」。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更為清晰的對帳篷的功能進行分類!

相關焦點

  • 裝備知識:戶外四季帳的正確使用方法
    什麼才是真正的四季帳?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關注四季帳,這裡我想談談自己對四季帳的理解。  很多朋友一看到四季帳,就推薦三季帳的帶雪裙的加強版,我認為不妥。  我們先來看一下三季帳和四季帳的使用環境有什麼不同:三季帳在春夏秋使用,四季帳在春夏秋冬使用。看起來好象是廢話,呵呵。  再看這兩個環境有什麼不同?答案是冬季比較冷,風大,可能下雪。  那麼三季帳和四季帳在功能上應該有什麼區別呢?  1、比較冷,就要有較好的保暖性能。
  • 四季帳的特點和選購[組圖]
    四季帳的特點  四季帳有各種不同的類型,但其中較好的帳篷應該有如下特點:  堅固的支架  能夠在冬季使用的帳篷和一些登山帳有許多相同之處,它們的基本要求是:至少有三根帳杆,通常更多。這就是為什麼它們比一般的三季帳要重些。
  • 人生第一帳到底怎麼選
    帳篷一般分為兩季帳(春、夏)、三季帳(春、夏、秋)和四季帳。露營者中最主流的就是三季帳,能夠滿足基本需求,搭配睡袋、睡墊,冬天也可以使用。NH挪客Mongar 2三季帳篷三季帳篷基本上都是雙壁設計,即可通風又可保溫防冷凝如果你有一點大膽的想法,想要嘗試登山或是去很寒冷的地方露營,那一定要選擇四季帳篷。相對三季帳來說,四季帳的帳杆支撐結構和粗細更能對抗冬季的極端天氣。為了保暖,犧牲了一些通風性,比較密閉。
  • 帳篷中的毒品--試用Hilleberg全季帳Nallo3GT[組圖]
    之前已經有幾頂帳篷,其中常用的是Mountain Hardwear的三季帳Waypoint2(1.6kg),和一款四季帳Holiday(3.2kg)。  Waypoint2用起來非常舒服,空間相當不錯,重量又非常輕,防水也經過考驗。  而Holiday則讓我不怎麼滿意,3.2kg有點重,抗風抗雪都平平,門廳也不寬敞。所以打算換掉它。
  • 標準解讀《氣候季節劃分》
    張明祿  來自北京市氣候中心的數據顯示,從5月16日起,北京的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滑動超過22℃,達到氣象學上入夏的標準,5月16日即為北京今年的入夏日。據記者了解,判斷是否入夏,要依據氣象行業標準《氣候季節劃分》。  季節是每年循環出現的地理景觀相差比較大的幾個時間段。我國多數地區一年分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個季節。據《氣候季節劃分》主要起草人之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陳峪介紹,對四季的劃分通常有天文、氣象、節氣、農曆、物候、候溫等多種方法。
  • 四季的劃分
    我國古代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作為四季的開始。  民間習慣上用農曆月份來劃分四季:正月到三月春季,四到六月是夏季,七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臘月是冬季。正月初一是春天的第一天,故又叫春節。
  • 驢友自製狼爪四季帳挑戰冬季露營花脖山[組圖]
    就想把三季帳篷改為四季的。不過卻遭遇LP的強烈批評。但我不是安分的主。你信不信我不管。反正我信。這不趁LP出隊的功夫我就把三季的改成四季的了。愛咋咋滴~~我就不信了誰還能把我腦袋摘下來當球踢。大不了為她做一個星期的早飯。  12月10日月全食據說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整個月全食的過程。於是一個瘋狂的計劃形成了。
  • 氣象上的四季是如何劃分的呢?
    我國傳統四季劃分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由於天文四季純脆是從天文因素考慮的,它忽略了大氣環流和下墊面性質等重要因素,故劃分的四季與實際的氣候季節變化不怎麼符合。因此,物候學家們根據氣溫、降水等與農作物生長有密切關係的氣象要素的分布狀況為依據來進行四季劃分。
  • 戶外帳篷什麼牌子好 露營帳篷的選購標準
    只有適合自己的帳篷,那才是最好的,在選擇時,主要有幾個參考條件:選購帳篷需依據自己的用途,如夏季、非雪期、雪期或四季使用;帳篷容納的人數;你希望擁有的空間;帳篷的重量;你能接受的價位等。製造商提供許多不同尺寸、重量與設計的組合,自己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 南寧的春天與夏天相愛了 專家教你如何劃分四季
    有網友說,如果以近期日平均氣溫算,似乎給人感受到初夏已經來到。還有網友說,南寧的天氣「說不清,道不明。」不要覺得奇怪,這就是南寧的春天。  「南寧進入春天了嗎?」衛先生是來南寧工作的外地人,對於南方城市的四季「不分明」感觸頗多。在南寧,大家對於春天的感覺也是很模糊,許多人認為接連幾天風和日麗,就是南寧的春天來了。那麼,對於春夏秋冬四季究竟該如何劃分呢?且聽聽氣象專家怎麼說。
  • 閒話春節春季以及四季劃分
    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春節、春季與四季劃分的知識和觀點。  春節源自我國民間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實際還在「數九寒天」裡,冷得厲害呢!
  • 那些「掃街」用的小型數位相機是否已經過時?
    之前我已經放了n張華為手機的樣張到博客上,而今天則放出另外的幾張照片。和上一組一樣,這些照片依然是幾乎全都只是原圖縮小(除了老鷹的那張提升了曝光)而沒有做後期處理。不過,由於許多手機樣張拍攝的場景與相機近似,因此更多(實際是主要內容)手機樣張必須等待這次相機節目播出後才能發表。
  • 瀾滄四季的劃分很有意思,不是按月份劃分四季,而按溫度劃分季節
    瀾滄四季的劃分很有意思,不是按月份劃分四季,而按溫度劃分季節穿著毛衣吃芒果,一日四季品奇俗在瀾滄,四季的劃分很有意思。它不似內地按月份劃分四季,而按溫度劃分季節。如按5天的平均氣溫來計算,低於10℃為冬季;10℃22℃為春秋季高於22℃為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