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在不少日本市民眼中
2.0L排量以上的本田雅閣、豐田佳美
都是有錢人開的
聽說,日本小排量「輕自動汽車」
長得都很像迪斯尼樂園的卡丁車
聽說,這樣的「卡丁車」
佔日本整個汽車保有量的五分之一
聽說,日本不堵車
聽說,日本MPV很多
聽說,日本吃瓜要蘸鹽巴
聽說……
為了不只是聽說
我們團隊一行
飄洋過海到日本
為你實地探秘,「島國」街頭汽車文化
首
先
,
來
波
美
圖
養
養
眼
... ...
(富士山下打個卡)
(純實拍,無PS、無美顏哦)
別誤會哈!我們不只是衝著美景去的
作為汽車圈資深「老司機」
我們更為關注「島國」的汽車文化
以及他們的用車、開車習慣
「眼見為實」
給你一個有別於旅遊雜誌的真實日本
前
方
高
能
... ...
在來日本之前
日本的汽車文化主要停留在瘋狂的改裝
以及「秋名山車神」這個層面
而,普通百姓的用車、開車習慣
日本的交通狀況等是了解不多的
現實真如《頭文字D》那樣嗎?
我們下面就從幾個方面為你一一揭秘
- 國民用車偏好 -
作為一個汽車工業強國,日本有著高度成熟的各類車型,再加上日本人一直以來的自信,所以日本孕育著豐田、本田、NISSAN、SUBARU、MITSUBISHI、五十鈴SUZUKI、大發等乘用車品牌。
豐田、本田、NISSAN等品牌價值不言而喻,同樣在中國市場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但很多車看起來和國內有些不一樣。
在中國道路上,見慣了SUV和轎車,就以為世界上的MPV都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境遇,但來到日本,大街上跑的,停車場停的,還是有很多MPV。
這與日本的地形,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水平有著不可或缺的關係。MPV經濟適用,全家出行必備,此外,在日本購買MPV還會有補貼。
日本跑的車型以兩廂小車和MPV最受歡迎。日本國內市場的銷量排名前十的車型都是本土品牌。
因為養一臺大排量的車,付出的成本比較高,除了MPV,日本市民對萌噠噠的K-car情有獨鍾,它們身材嬌小,設計多樣,富有個性,關鍵是排量小、經濟環保。
(K-car小到可以開進房間)
在日本買車需要有車位證明,但是買K-car就不需要。在日本郊區車位月租600起,在市區車位月租要2000起。另外,K-CAR的保險、年檢、各項稅費等都比普通汽車要便宜很多。算上租車位的錢,養一臺K-CAR比養一臺同價位普通車省了有一半的費用。
(日本家庭選擇在小院子裡設置雙層停車位)
K-CAR在日本基本就是充當城市代步車,極少跑高速。在日本,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把K-CAR當成是家裡第二臺車,第一臺通常會是MPV、SUV或者轎車。當他們需要跑長途高速的時候,就開第一臺車。
可能很多人對日本的印象都是東京那種超級大都市,城市規模、道路條件都跟上海相當。不過東京這種大城市在日本還是屬於少數,日本更多的還是很狹窄的道路,以雙車道為主,很少有很寬的路,在這些路上,K-CAR的小巧靈活馬上就體現了出來。
說到省油、節能,除了K-car之外,近年來油電混合動力的車型也非常受歡迎。
AQUA和Prius(普銳斯)是馬路上,能見到的最多的混合動力車型。有人會問,AQUA是什麼鬼?實際上它是普銳斯的入門級轎車,在國外市場它叫做Prius C。
不過,據說AQUA、普銳斯等隨處可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些熱賣車型,包括卡羅拉都能在豐田的各個銷售渠道買到。
如:豐田在日本國內有多個獨立的銷售渠道:1、皇冠等商務中大型轎車的渠道;2、Auris等中小型家用車的渠道;3、豐田86等跑車的渠道;而熱銷車型(卡羅拉、普銳斯等)則是每個渠道都能買到。
- 國民交通意識 -
在日本幾乎每家都有車,不過這裡並沒有限號的政策。至於他們的早高峰為什麼不堵車?一方面日本的交規比較嚴格、司機駕駛素質比較高、不道德的行車習慣會招致社會各方的譴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的軌道交通非常發達,很多日本人上班喜歡坐電車。
像在東京這樣的大城市上下班有時還是會堵,但他們開車相對有序,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日本的這幾天,真的是一次汽車鳴笛聲都沒聽過!乘坐的大巴也沒按過喇叭,這也從側面證明日本人還是非常遵守交通規則。
(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汽車和行人)
行人及周圍車輛需什麼時候該通行,都形成了良好的規範。不過,據了解行人如果不按交通燈指示亂穿馬路發生事故,是不用駕駛人負責的!這也許是比較守規矩的原因之一吧。
還有一個有趣現象,日本黨派眾多,但不論什麼黨都需要群眾的支持,所以這些政客就會直接上街拉票。
如圖所示,他們會站到車頂,在烈日下進行演講,即便壓根沒人去聽。不過車輛佔道是需要事前向相關部門申請的。
- 實用才是王道 -
日本是一個節約型社會,汽車大多是低配型,滿足日常出行即可,很少有車主選擇加裝其他配置,沒有豪華的真皮座椅、沒有敞亮的汽車天窗,安全實用才是王道。
(滿滿的停車場,沒有見到一個帶天窗的車)
(實用主義,MPV、K-Car才是日常出行主要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街頭幾乎是看不到歐美車的存在,如果說奔馳、寶馬還能偶爾見到,那奧迪在日本就真的是非常稀有了,這點和中國有著很大的不同。
- 出行停車問題 -
都說「島國」地少人多、車更多,那停車豈不是個大難題?不過,親眼所見來看,像名古屋這樣的中等城市,停車位還是非常充裕的。
在日本的停車場,你會發現停車位是雙線設置,這是為車門打開留出了足夠的空間,細節工作很到位。
(停車線細節考慮到位)
(專門方便殘疾人上下車的超寬車位)
即便是大城市,如東京,政府的規劃比較合理,停車也沒有想像中難,亂停亂放的現象幾乎沒有。
不過停車費比較昂貴,一小時換算過來大概50-60元人民幣,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買車一般都買性價比更高的本土車型的原因吧。
另外,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日本人停車總喜歡把車頭扎進去,這與車位設計比較寬也有關係,否則車要挪出來時就比較費勁嘍!
- 計程車出行 -
說完私家車再看看計程車,日本的計程車多為老式皇冠汽車,靠前的反光鏡能夠增添汽車的安全性出行。
皇冠已經融入了日本文化裡,成為了一種符號,因為是日本歷經20年製造出的屬於自己的原創國產車,它更像是一種文化自尊。大概選擇皇冠作為計程車,不是懷舊,更多的是對自主產業的尊重。
- 豐田汽車博物館 -
看完街道轉戰豐田汽車博物館,近距離感受豐田的魅力。館內展車非常炫酷,站著旁邊瞬間就燃起來體驗一把的衝動。
作為綜合性汽車展館,這裡陳列了豐田汽車幾乎所有的系列展車,不僅能看到豐田最新款的轎車、時尚的概念車,還能看到許多古老的名車。
館內設置VR體驗內容,讓參與者在體驗中感受到未來汽車發展的概念與狀況:未來的汽車將成為人們的朋友,會感知駕駛者的喜好,從而規劃路線、目的地,推薦音樂、餐廳等,並能自動駕駛,直達目的地。
最黑科技的就是下面這臺水素車,別名氫燃料汽車/氫動力汽車,水素一詞在日本就是氫的意思。這種車的原理是在車內部裝置了一塊電池,它可以對水分子進行電解,決裂出氫氣和氧氣,汽車依附氫氣和氧氣在內燃機中充分熄滅後開釋出的能量進行行駛。
而豐田公司最終目標,是要在2050年,挑戰「新車CO2零排放」目標,為防止地球溫暖化做出貢獻。
最後說說日本的城市清潔。在日本任何一輛車都是乾乾淨淨的,連工程車也如此。馬路永遠是整潔的,旅遊大巴的司機只要客人下車,就不停地擦窗。
綜合看來,汽車在日本人眼裡,只是一個普通的交通工具,跟電冰箱洗衣機一樣,屬於 「家電」產品,而非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徵。並不會有人在買車問題上相互攀比,這是一個沉穩而理性的國家。
美國人鍾情大塊頭皮卡
歐洲人熱愛旅行車
中國人更痴迷SUV
日本人喜歡K-Car
不同國家因為地域特點和用車條件形成不同的汽車文化,這並無優劣好壞之分。但卻能真切地感受到,一個只存在於本國的汽車門類卻能讓我們這些外來者對它刮目相看,在其貌不揚的方正盒子外表下,K-Car展現極致功能主義哲學的背後更折射現出這個國家認真務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