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導,「每到夜裡,馬路都被攤販佔據,垃圾滿地,濃煙嗆人,噪聲不斷,真的受不了。」說起兩年前的「彭浦夜市」,家住臨汾路670弄的陳阿姨就氣不打一處來。這個食客們眼中的「天堂」,留給附近居民的卻是不盡的煩惱。幾年來居民屢次投訴,相關部門進行了整治,始終未能根治。本報在夏令熱線期間也多次收到市民投訴,反映環境髒亂差、佔道公交車無法通行等,並對此進行了追蹤報導。
2013年11月底,政府部門下定決心取締夜市。如今,整潔的市容市貌,有序的交通環境,讓不少居民戲稱「終於能邀請親戚上門了。」
「走樣」夜市實在擾民
據了解,2004年彭浦夜市從原先的零散小商品攤頭向規模化發展,2010年,隨著「聞喜路燒烤」名聲四起,臨汾路逐漸發展成為地攤聚集區。2011年以後,隨著名氣越來越響,商販、食客趨之若鶩,夜市呈爆炸式擴張,並從原來以小百貨居多,發展成以燒烤、油炸、水果榨汁等各色小吃為主。垃圾激增,交通被堵,環境惡化,生活在附近的居民怨聲載道。
在臨汾路670弄住了近20年的陳阿姨告訴記者,「一到晚上,濃煙嗆人,夏天也不敢開窗,持續到凌晨兩三點的噪聲讓人每天睡不著。」陳阿姨說,儘管一大早環衛工清理了夜市留下的垃圾,但油膩膩的路面,很容易讓人滑倒。住在平順路附近的張小姐,也從原先的喜歡到無法忍受。「剛搬到這裡,覺得附近有夜市挺方便;晚上餓了,隨時能買到夜宵。後來發現不僅髒亂差道路也堵。」
治理之路幾經周折
其實,對夜市的整治一直沒有停過,但似乎未找到一個好辦法。
「出於便民等諸多因素考慮,最初並未下決心取締,總想找到更好的疏導辦法。」彭浦新村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章鈞坦言。2011年8月,閘北各管理部門曾聯合對夜市亂設攤的現象整治疏導,每天22:00至次日凌晨2:00,在臨汾路北側(共和新路至嶺南路段)建立「臨汾路夜市疏導控制點」。
疏導管理一度收到不錯的效果。「起初以小百貨為主,對環境影響比較小,後來夜排檔、燒烤攤等食品流動攤販佔道經營,汙染就多了,秩序也亂了。」章鈞說。
2013年11月22日,途經彭浦夜市的8條公交線路,因攤位佔道夜間被迫改線的窘境,讓管理部門徹底下決心取締彭浦夜市。經過情況排摸後,11月25日起,集閘北全區之力的整治取締行動拉開帷幕,15天後,夜市基本消失,道路恢復了秩序和面貌。
持之以恆是關鍵
「這樣的狀況能維持多久?」看著整治後的良好環境,不少居民仍有些擔憂。1個月,2個月,取締工作至今已近兩年,居民擔心的問題沒有出現,彭浦夜市徹底消失。
為防止流動攤販回潮,彭浦新村街道在相關部門協助下,在臨汾路段和聞喜路段雙向安裝了機非隔離欄。同時,沿街小區出入口兩側、公交站點、十字路口轉彎處以及人行斑馬線等地,安裝了紅白固定防護樁,有效阻斷了無證攤販亂佔道經營。城管彭浦中隊則每天調派專人對聞喜路、臨汾路的指定路段長期固守,對佔道設攤,發現一個清理一個。
街道網格化社區管理分中心工作人員24小時監控臨汾路和聞喜路段的畫面,街面上的網格監督員則通過手持通訊設備進行拍照、錄音,發現攤販及時上報,確保執法人員對違法行為進行精確打擊。
家園美了,自然會珍惜
近兩年的堅守解開了夜市擾民困局,換來了百姓安居樂業。
據統計,彭浦新村街道夜市擾民的信訪量,整治前一個月為14件,整治後至今幾乎每月為零;整治前一個月,彭浦派出所關於夜市擾民的接警量為18起,整治後至今同樣為零。
整治已見成效,彭浦新村街道趁勝追擊,全力推動「美麗家園」建設,拆除違章建築、改造明溝、整理非機動車棚電線、粉刷牆面,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品質。「家園美了,居民自然會珍惜環境,這也將從根本上推動各類城市管理頑症的整治。」街道主要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