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百色7月19日電 題:寮國留學生中國「取經」 盼中老鐵路早日通車
中新社記者 楊陳
暑假來臨,寮國留學生李陽和宮汐收拾好行李,匆匆趕往廣西百色高鐵站。「我們先坐1.5小時的動車到南寧,明早再轉機飛1.5小時,中午就可以到家了。」想到馬上就可以與家人團聚,二人頗為興奮。
大一的李陽和大二的宮汐都來自寮國萬象市,目前分別就讀於百色學院的旅遊管理和財務管理專業。來華之前,宮汐對中國的了解,僅限於「小時候看過一部泰語版的中國電視劇——西遊記」。
「隨著中老兩國合作的深入,到寮國經商、旅遊的中國人多了起來,會中文的人變得特別容易找工作,薪水也很高。」宮汐說,為方便中國遊客,寮國各大城市公交車站牌出現了中文標註。
宮汐說,親戚家的哥哥姐姐有不少被送到中國留學。2014年,宮汐也來到中國讀書。「2015年寒假,我跟同學一起從百色回寮國,先坐了3小時汽車到南寧,再坐11個小時的火車到越南河內,最後又坐了10個小時大巴才回到萬象。整整24小時的車程,實在是太久了。」宮汐說。
李陽比宮汐晚一年被家人送到中國留學,彼時百色至南寧的動車組已經開通,行車時長縮短至1.5小時,南寧至萬象直飛航班實現每周兩班常態化運營。因此,對於中國的印象,李陽最大的感受是「方便」,「中國的公路、鐵路交通都很發達,特別是高鐵動車,不僅快捷平穩,價格也比機票實惠很多。」
李陽說,來中國的兩年裡,每逢節假日他都會與朋友相約,乘動車到廣西區內的各城市旅遊,「我是學旅遊管理的,這樣既可以遊山玩水,也是為以後的工作積累經驗。」
在百色學院,像李陽和宮汐一樣從寮國遠道而來的留學生不在少數。百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周秀苗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2014年6月,該院與寮國政府籤署協議,計劃在2014至2020年間,培養1000名寮國留學生。「目前百色學院已招收寮國留學生55人,佔在校留學生的一半以上,主要就讀於國際貿易,旅遊管理,財務管理,漢語言文學等專業。」
周秀苗介紹,百色學院旨在打造應用型大學,即藉助中國—東協博覽會等社會實踐平臺,以及在泰國、越南建立的20多個教學實踐基地,讓學生「走出去」,拓寬國際視野,提高綜合應用能力。「目前寮國的經濟正處於高速增長階段,語言、商貿、物流方面的應用型人才匱乏,『千人培養計劃』恰好彌補了該國人才短缺問題。」
儘管留學生涯路途遙遠,但只要想到畢業後的就業前景,宮汐就覺得「不虛此行」,「寮國和中國的貿易頻繁,畢業後我既會中文,又會財務知識,在家鄉的銀行找一份好工作應該更加容易。」
李陽則計劃學成之後回到寮國從事導遊和中文翻譯工作,「萬象至昆明的中老鐵路去年已經全線開工,我畢業時鐵路也將貫通,屆時,我就可以乘坐高鐵從南寧到昆明,再從昆明經中老鐵路回萬象。相信中老鐵路通車後,將會有更多的中國遊客到寮國,我既可以為他們服務,也可以將更多的寮國遊客帶來中國。」李陽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