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用矛盾的方法看問題】
大家好,今兒呢我們就來侃一侃海底撈!
各位,最近商界出了一個新聞,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以138億美元,約合986億人民幣的身價,成為新加坡首富,很多人就想不明白。
為什麼海底撈能這麼牛呢?一家傳統的餐飲連鎖,為什麼能做到千億市值呢?有人說,海底撈成功,是因為服務好,還有人說海底撈能成功,是因為標準化。
其實,這些都只是表面,就像漂浮在海裡的冰山,能看見的永遠只是上面的一小部分,下面還有很大的一塊兒,我們看不見,而看不見的部分才是關鍵!
不然你想想看,光靠服務好和標準化,怎麼能夠撐得起海底撈的千億市值呢?對不對?那我們看不見的這部分是什麼?想不想知道?
說到海底撈,先來講兩個段子,有一次去海底撈吃飯,看到馬路對面有一群人在打架,我就站在門口看了一會兒,這時候服務員給我拿過來一個凳子,還送過來點心。
然後對我說,先生,我們已經派人去打聽了,你坐在這兒先等一會兒,他們打架的原因,你過一會兒就可以知道了。
還有一次,我在找另一家飯店,路過海底撈,海底撈服務員就問我,需要用餐嗎,先生?我說謝謝不用了,我正在找別的飯店,結果海底撈服務員,很熱情的就把我帶到了別的飯店。
這服務,簡直太到位了!網上關於海底撈變態服務的段子還有很多,很多人也都把海底撈的成功歸功於它的服務,那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在不依賴廚師也能做出好味道,並且,特別容易標準化的火鍋行業裡面,極致化服務和體驗,只是差異化的一種,要對抗比海底撈上市,還要早四年的呷哺呷哺。
以及巴奴,大龍燚這些火鍋新品牌,緊靠服務是遠遠不夠的。藏在海平面下方的,其實是一套超級的供應鏈系統,連張勇自己都說,其實我們最強的地方是供應鏈。
海底撈擁有餐飲行業上遊,幾乎所有的鏈條,供應鏈這塊兒已經被張勇給做透了,比如海底撈提供火鍋底料和蘸料的頤海國際,就是海底撈旗下的控股公司。
他比海底撈上市還要早兩年,頤海國際除了給海底撈供貨以外,他的火鍋底料還進入到全國各大商場,小區門店,以及線上渠道,同時還銷往北美和歐洲。
還要給海底撈門店提供菜品採購、倉儲、物流等全託管服務的蜀海供應鏈,也是海底撈旗下的控股公司,蜀海供應鏈除了給海底撈服務以外,他的客戶還包括7-11、九毛九、金鼎軒等數百家連鎖餐飲企業。
還有給海底撈提供餐廳設計和施工管理的蜀韻東方,原來就是海底撈工程部,給海底撈提供業務培訓,管理諮詢,財稅架構規劃的海盛通,原來就是海底撈的財務部。
給海底撈提供員工招聘,員工培訓的微海諮詢,原來就是海底撈的人事部,以及專門給餐飲行業定製雲平臺的紅火臺網絡科技,也是海底撈和用友軟體合資成立的。
所以你看,這麼多的公司都是從海底撈拆分出來以後,給海底撈提供支持與服務的,這是一套多麼強大的供應鏈系統,正是因為有這套系統做支撐,海底撈才會有今天的千億市值。
所以,強大的供應鏈才是海底撈的關鍵!現在知道海底撈成功的真正原因了吧。以上內容是海底撈的供應鏈,其實也是商業模式創新的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叫超級分拆。
這個思維,可就太厲害了!持續關注我們,將會在後面內容中,給各位分享如何通過超級分拆,讓你的公司更賺錢,讓你的企業更值錢!
各位朋友,看到這裡就快接近尾聲了,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大家把你的觀點在下方和我留言分享!
好了,今天的內容到這裡就全部結束了,我們下次再見。更多精彩內容盡請期待,讀懂管理36計,我們風雨同舟,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