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內地古董藏家每人花數萬元鑑寶 疑陷騙局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上百內地古董藏家每人花數萬元鑑寶卻疑陷騙局

  歷藏公司已因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調查

  連日來,位於先烈中路的廣州市古今通寶展覽有限公司一直關著門。一張公安部門的告示貼在玻璃門上:「廣州歷藏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屬機構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廣州市公安局越秀區分局立案偵查」,在這張告示的旁邊,還貼有「還我血汗錢」標語。

  作為廣州歷藏公司的子公司,古今通寶曾是廣東眾多藏友最常光顧的地方,集中展覽廣東民間的收藏品,被視為藝術品資本神話的誕生地。但記者了解到,近日古今通寶涉入一場發生在澳門的疑似假拍賣事件,受到了澳門司警局的調查。由此,圍繞著藝術收藏品,涉及校車和商場等眾多圈錢項目的謎案開始逐漸浮出水面。

  3月3日,廣州市古今通寶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古今通寶)大門緊閉,門口站著一群從各地趕來的藏友。他們心急如焚地想找到古今通寶的負責人,但發現連門都進不去。

  抬高估價

  6件藏品值6000萬港元?

  據悉,古今通寶的母公司廣州市歷藏文化交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涵蓋文化藝術品交易、商業地產開發及民生用品零售的股份集團公司。而歷藏股份旗下擁有直屬業務子公司10個,子公司古今通寶則被稱為中國最大的藝術品展覽交易平臺。

  站在人群中,穿著紅色外套的老周大聲地講著話,他家住上海,坐了一晚上的火車趕來與廣東的藏友會合。自稱懂得一些法律知識的他召集大家在一張白紙上簽名,號召大家採取法律手段維權:「誰叫你騙我,有你好果子吃!」

  不到一會兒,老周就徵集到10多人的籤名,他們大多是廣東各地的藏友。一場發生在澳門的疑似假拍賣事件和至今未歸還的藏品,引起了他們的共憤。

  林先生也站在人群當中,這是他第二次專程從陽江趕到廣州。幾個月前,他無意中從一間酒店的廣告中得知,古今通寶要在陽江舉辦一場鑑寶活動。林先生平時愛好收藏,作為陽江收藏協會的會員,他慕名前去,還特意帶上了自己最心儀的幾件藏品。經過現場專家的鑑定和估價,結果讓他十分興奮——6件藏品估價高達6000多萬港元。如果能成功拍賣出去,收益十分巨大。

  林先生說,按照行規,如果要參加拍賣會,須交圖錄費,一般是評估價的1%。圖錄費主要用於照相、印刷圖錄,對拍品進行宣傳。但古今通寶是收打包價,每件1.5萬元。林先生最後談到了每件9000元成交。交完錢後,他將這6件他最看重的藏品交給了古今通寶,用於參加澳門中信2014迎春藝術品拍賣會。

  慣用手法

  想拍賣先交萬元辦證書

  師女士是來自珠海的一位藏友,她也遇到了麻煩。去年11月份,古今通寶在珠海一間民間博物館裡舉辦鑑寶活動,吸引了師女士前往。林先生稱,當時古今通寶邀請的鑑定師有蔣文光、王桂枝、餘耀光,「藏家都知道這些人,相當有名。」看著七八十歲的專家,跪在地上拿著放大鏡一點點地看,讓師女士有些感動,更讓她相信此次鑑寶活動的專業水準。

  師女士手上有兩件心愛的藏品,自稱一件是元代的青花瓷,另一件是唐鈞瓷的小罐。這都是她在民間搜來的,有這樣的活動,她想著把寶貝拿去給專家們看一看。

  鑑寶收費標準是200元一件。如果看好了,要辦鑑定證書,3000元一份。她當天就交了錢,一個月後才拿到證書。聽說證書要拿到香港籤名蓋章。

  師女士說,活動舉辦地點所在的博物館館長也花了幾萬元出證書。後來她發現,在香港花很少錢就可以註冊一個公司,因此證書的權威性成疑。

  在古今通寶的業務員一再鼓動下,師女士想著將手中的寶貝轉手獲利。為此,她專門與古今通寶商議如何轉手的事宜。唐鈞瓷的小罐被估價500萬元。這麼高的定價,讓師女士有些不敢相信。

  「我認為他們的定價太高,想都不敢想,定50萬元我都偷著笑。我說不行,別定那麼高,怕賣不出去。沒想到,古今通寶工作人員說不定這麼高,人家反而不相信是唐代的。因為我沒經歷過,想了一下那也對啊。」

  此後師女士又問,「這麼高的價有沒有成交過?」 一位女性業務員回答,「有啊。去年就成交了一個,價格是800萬元。所以500萬元不高。」師女士回憶說。

  隨後師女士交了6萬元圖錄費,作為參加澳門春拍的一次性費用。

  事後,師女士才發現,這是古今通寶慣用的謀利手法:首先,組織一批國內知名的專家去各地舉辦鑑寶活動,通過活動接觸到各地的藏友,鑑定一次收費200元,如果要辦鑑定證書一份收費3000元。如果要想藏品拍賣出去,須另交數萬元不等的圖錄費。要參加拍賣會,則一定要出了鑑證書後,因此大部分有意參加拍賣會的藏友,在沒有拍賣前,都已經花費了數萬元。

  詭異拍賣會

  買家多是20出頭女孩

  今年1月份,林先生接到通知,讓他1月11日到澳門去參加拍賣會,拍賣會由澳門中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舉辦;師女士也接到了同樣的通知。而在澳門,交通和住宿費用都是自理。

  師女士有些激動,這是她第一次到澳門參加有自己藏品的拍賣會。她早早到了漁人碼頭會展中心。看到不少人都站在門口,師女士主動上前打招呼,結果發現全部都是來自內地的賣家,「廣州、上海、重慶、福建來的都有。」

  拍賣會開始前,澳門中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強致辭。看到現場有幾百人,從江門趕到澳門的林先生不免有些激動,他憧憬著自己的藏品能拍賣成功。上午主要是拍賣字畫,下午拍賣瓷器為主。林先生的藏品全部在下午進行拍賣。但他沒想到,到了下午他的6件藏品拍賣時,沒有一人舉牌。

  與林先生一樣,不少從全國各地被通知前去參加拍賣會的藏友都遇到了相同的情況。引發現場藏友們懷疑的還有舉牌者的年齡,「有些女孩子只有20歲出頭的樣子,一看都不像藏家」。

  師女士在現場仔細地觀察,她看到這些舉牌的年輕女孩神色都很詭秘,有時兩個競價的舉牌者還會相互使眼色,「我感到奇怪,她們兩個這麼熟,怎麼還互相競爭,把價格抬得那麼高?還有一點,舉牌的人舉牌後,馬上低下頭,好像不敢面對大家。」

  廣州的藏友謝阿姨十分細心地做著記錄,她發現,「115」號舉牌者一共成功舉牌23次,不少藏品標價都是幾千萬。「總共成交了兩億七千萬,李嘉誠也不可能這麼拍吧。」

  還有一個細節更加劇了藏友們的懷疑,師女士稱,中午在一間餐廳吃飯時,她發現舉牌的幾個女孩子與「115」號舉牌人在一起吃飯,桌子還放著一疊拍賣會用的紅色單子。有藏友忍不住上前質問,有女孩子架不住,承認自己是被「請」來的。

  詭辯還是實情?

  拍賣方與古今通寶無關?

  拍賣會疑點重重。在場的眾多藏友發現,他們的藏品無一拍賣成功,數萬元的前期投入沒有效果。師女士說,下午的拍賣會上,還有一件藏品定價只有5萬元。此前,她還專門看過這件藏品,很好,因為持有人急著用錢才以這麼低的價錢出手,但也沒有拍賣出去。「說白了,現場沒有真正的買家。」

  拍賣會結束後,有些激動的藏友攔住一些舉牌者,不讓她們離開。高強也被藏友們攔住。師女士回憶說,「高強答應重新再安排一次拍賣,不用大家給錢。但是我們沒有同意,萬一還是假的,怎麼辦?」

  師女士隨後報警。澳門警方迅速出動,控制了爭執的雙方。 在澳門拍賣會現場的藏友高小姐說,澳門警方將舉辦方、舉牌者以及古今通寶的一位副總帶去調查,還錄了口供。

  廣州的藏友小張說,報警也經過一番波折。剛開始以為報警就等於解決問題了,但來的警察是負責處理治安事件的,警方把人帶走,登記資料後,就放人了,「我們覺得不行,第二天到澳門日報社和澳門電臺反映情況,後來電臺的記者告訴我們要向司法警局報警,隨後司法警察才立案。」

  師女士稱,現在他們關心的是兩件事,一是藏品什麼時候能拿回來,另一個就是前期費用如何拿回來。他們曾想辦法約到了廣州古今通寶負責人阮總見面。雙方一度發生激烈爭執,後來,「阮答應3月2日還給我們藏品,但現在人都找不到了。」

  在調查過程中,本報記者曾多次聯繫古今通寶的多位負責人,但對方均不願透露相關情況。

  事後,高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應:「我可以說明一點,古今通寶與澳門中信國際拍賣公司沒有任何關係。我們相信最終會還我們一個公道,現在這樣的情況我們也很壓抑。現在這個事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澳門司警局葉警官表示,目前案件正在調查中,由於這涉及司法保密,暫不會透露相關情況。

  歷藏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年利26%半年後血本無歸

  除了古今通寶面臨問題之外,其母公司歷藏公司遇到了更大的麻煩,廣州警方已經就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事展開調查。

  3月3日,趕到歷藏公司門口還有不少拿不回錢的投資者。年過花甲的鐘伯將自己用來養老的60萬元全部投給了歷藏及其子公司的一些項目,如今面臨無錢養老。

  王娜(化名)則是一位年輕的受騙者。她告訴記者, 歷藏下屬的廣東童年校車服務有限公司推出了「童年校車」項目。由朋友介紹,她知道了這個項目正在對外集資。王娜說,童年校車項目的業務員告訴她,「鑑於大多校車由私車改裝拼湊,未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校車正規化迫在眉睫。作為廣東省內首家規範化校車公司,決定在五年內在全國投入大量符合國家標準的校車運營,保障學生安全。」

  王娜感覺對方非常會營銷,業務員還給她看了古今通寶創始人、歷藏公司首任總裁李建民接受央視採訪的視頻,還有參加APEC會議的照片。此外,她還去參觀了實物的校車。最後,她投了幾萬元,而她的一個朋友投入了102萬元。

  根據她與廣東童年校車服務有限公司籤訂的合同,年回報率高達26%。若102萬元投資兩年,每月的回報高達22100元。王娜說,剛開始的半年內,每個月都能如期收到錢,但隨後錢再未入帳。

  等到她找到歷藏公司時,發現已人去樓空。所以,眾多受騙的投資者報警,而廣州市越秀區警方隨即展開了調查。

  鍾伯說,除了童年校車項目外,歷藏公司還推出了惠民商場項目,也是對外吸收資金。近日記者到位于田心村的惠民商業廣場看到,商場正在重新裝修,一樓大廳裡,有的櫃檯上還擺有貨物,有的櫃檯已經空了,但絕大部分櫃檯前都沒有營業員,也沒看到一名顧客。

  看到記者前來採訪,商場負責裝修的負責人並不奇怪,他表示,前兩天公安部門來調查過。他已向公安部門說明了情況,並提供了相關證明材料。

  這位負責人稱,惠民商業廣場屬于田心村的物業,租給該公司經營10年。後來該公司又轉租給了歷藏旗下的廣州市惠民百貨有限公司經營(以下簡稱:惠民百貨)。到目前為止,惠民百貨仍然拖欠著半年的租金未付。

  這位負責人稱,去年12月1日,公司收回了商場的經營權,並規定以前與惠民百貨籤訂合同的租戶要重新與其籤訂合約。惠民百貨管理的惠民商業廣場項目實質上已經中止,鍾伯投的錢不可能再產生回報。

  據王娜了解,僅童年校車項目廣州就有幾百人受騙,金額過億元。全國其他一些城市也有類似的受騙者。受騙者已採取了法律行動,希望公安部門能大力查辦此案,緝拿涉案人員歸案,追討投資者的損失。

  目前廣州警方正在查辦此案,公安部門為此發出告示,受害人報案或是了解情況可到廣州市公安局越秀區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諮詢。

  歷藏總裁李建民其人

  用假手機應聘

  成功賣過青銅器仿製品

  如今,古今通寶創始人、歷藏公司首任總裁李建民的去向成謎。

  在眾人面前,李建民很少談到自己的身世,他只表示來自鐵路系統,曾經幹過黨務工作。

  李建民稱自己是一塊「掙錢的料」。他曾經當著眾人的面講了一個例子,有一次領導讓他組織素材辦一個反映鐵路系統憂患意識的展覽。他忙著照相、組稿,並主張讓前來參觀的單位買門票,被領導稱讚有經營頭腦。可是,李建民後來還經營過單位的酒樓,結果虧得「一塌糊塗」。

  1998年左右,已經是科級幹部的李建民停薪留職,到廣州闖蕩,十分艱辛。為了謀生,他賣過保健品,賣過公園門票,賣過羊肉串。他稱自己吃喝拉撒睡的東西都賣過,為了得到工作機會,在一次應聘時,他還特意在腰間插了一個假手機,結果應聘成功。

  為何會創辦古今通寶公司?記者了解到,李建民曾經代銷過國家博物館青銅器復仿製品,並創下了幾百萬元的業績。後來,他逐漸發現收藏品市場的巨大潛力,便開始想建一個收藏品展覽和交易的平臺。

  2005年11月4日,廣州市歷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成立。2006年4月2日,第一家古今通寶店在廣州市開業。李建民成為歷藏首任總裁。

  2008年12月20日,藏友「李堯」將一篇題為《古今通寶是狼,古今專家是狽》的帖子掛上了古今藝術網,引發眾多網友關注。

  2009年1月、4月,兩位藏家先後將古今通寶告上了法庭,這曾被稱為中國收藏界第一案。一位叫許洋的藏友稱,他的13件藏品被古今通寶安排的專家總估價700多萬元,他與古今通寶籤訂了拍賣託管合同。結果後來發現,這些藏品叫價30萬元依然無人問津。他認為被騙,要求撤銷協議,並退回費用。

  李建民的回應則是,賣之前委託做這個服務,總要交服務費的吧。「你到醫院看病,醫生說你沒病,沒病是吧,掛號費退給我。」

  在歷藏公司案發前,李建民自稱獲得了眾多「榮譽」,2009年1月被評選第三屆「和諧中國2008年度十大領軍人物」;連續三年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2011年度廣州市優秀企業家。他還擔任不少社會職務:中國惠民商學院校長,中國商務學院名譽副院長、教授,湖南商會副會長。(文、圖/本報記者 三壽 實習生蔡金霖、李季珂)

相關焦點

  • 小心,古董出手的七大騙局
    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卻怎麼也沒想到,這些古董會成為煩惱的根源,無數的藏友,都會接觸到各種古董騙局,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拍賣騙局 經常會看到新聞,某某古董又拍出了幾千萬上億的天價,財富彷佛唾手可得。羨慕不?換誰都會羨慕的。於是藏友們千方百計的想把自己的古董藏品送到拍賣公司,期盼著自己也能享受一下這種一夜暴富的感覺!
  • 一大幫古玩藏家被「鑑寶公司」坑了300多萬
    1984年出生的陸某原先是做銷售的,自稱在電視上看到「鑑寶」欄目,發現有大量民間古玩藏家,感覺古玩市場很大,便成立了品泰公司。起訴書指出,2015年4月,被告人陸某在杭州濱江區註冊成立品泰公司後,自任總經理,然後又聘請了2名總監、4名經理、9名業務員,還有一些人為公司網站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
  • 沒人懂古董卻做鑑寶生意 杭州一公司坑慘50餘藏家
    不少古董藏家被反覆騙取鑑定費、拍賣費、服務費等。全國共有50多餘古玩藏家被騙了300萬元。  昨天,杭州濱江區法院以詐騙罪對陸某等15名被告人提起公訴。諷刺的是,陸某自己也承認,從成立公司到案發,只成交了一件藏品。  因為有15個被告人,庭審持續了一整天,沒有當庭宣判。
  • 古玩古董交易騙局詳細起底
    古玩古董交易騙局詳細起底1、有了一個自己的圈子,古玩才有出手的機會,而且遠遠不是網上傳說中的那種天價。值錢的古董是有的,但在一個有身份有人脈的人手中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在民間藏友的手中,也就賣個情懷錢。不要以為是古董就能賣天價,這個誤區才是大多數人上當的原因。沒有收藏家是傻子,能撿漏還要花高價購買。
  • 八旬老漢巨資收購一屋假古董 專家上門「鑑寶」
    ,不顧家人反對,將絕大部分退休金用於購買「古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花去了1萬多元。昨天下午,本報記者隨同市文物鑑定專家王宏星先生,專程上門為湯老漢現場「鑑寶」。可經專家的「火眼金晴」辨別,老人所謂的「古董」,原來只是一些質量低劣的仿製工藝品。鑑定結果讓湯老漢終於醒悟。  老人酷愛「古董」  家人無奈報警  昨天上午,湯女士來到明樓派出所向民警求助,說她80歲的老父親沉溺於收藏「古董」。
  • 小夥網上花8000買古董,70歲老媽擔心被騙來鑑寶,專家:是個孝子
    小夥網上花8000買古董,70歲老媽擔心被騙來鑑寶,專家:是個孝子在父母面前,不管是多大的年齡,他們都依舊把你當成是小孩,可憐天下父母心,大多數的父母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們都過得一帆風順,遠離被騙的煩惱。
  • 藏家380萬買古董,是鑑寶專家偽造的假貨?當事人:有人嫉妒我
    毛曉滬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01年,當時有位藏家帶著一件現在有人想買,你看看能不能聯繫上那位藏家,做個中間人也能賺些佣金。」毛曉滬一聽是這麼個理,便聯繫上那位汝窯收藏家,然後和一位叫沈琪的女子現場驗貨交易。
  • 如何識別網上的古董騙局?教你五招,讓騙子無所遁形!
    小編作為一名藏友,在收藏界摸爬滾打很多年,什麼樣的騙局都碰到過。為了避免更多的藏友上當受騙,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經驗,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不貪,不急,讓騙子餓死,古玩市場才會慢慢變得乾淨起來!因為這些公司不可能靠一個業務員在網上拉業務的,況且他們自己家庫存的古董都得想法設法拍賣出去呢,怎麼可能還在民間找一些無法保證來源的古董。沒有「傳承有序」,民間的古董基本上是拍賣不出去的。所以,野雞拍賣公司盛行,都是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為了騙取前期費用的公司!
  • 一大幫古玩藏家被「鑑寶公司」坑了300多萬
    1984年出生的陸某原先是做銷售的,自稱在電視上看到「鑑寶」欄目,發現有大量民間古玩藏家,感覺古玩市場很大,便成立了品泰公司。起訴書指出,2015年4月,被告人陸某在杭州濱江區註冊成立品泰公司後,自任總經理,然後又聘請了2名總監、4名經理、9名業務員,還有一些人為公司網站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
  • 父親借給國外的藏友200萬,藏友給一古董抵債,估價令人感到意外
    父親借給國外的藏友200萬,藏友給一古董抵債,估價令人感到意外眾所周知,中國瓷器享譽海內外,目前國外都還有很多中國的古董瓷器,有的是在近代被國外搶去的;有的是作為貿易品賣出的;還有一些是國內的古董商倒騰出國外。
  • 浙江一公司沒人懂古董 卻做鑑寶生意騙50餘藏家
    不少古董藏家被反覆騙取鑑定費、拍賣費、服務費等。全國共有50多餘古玩藏家被騙了300萬元。昨天,杭州濱江區法院以詐騙罪對陸某等15名被告人提起公訴。諷刺的是,陸某自己也承認,從成立公司到案發,只成交了一件藏品。因為有15個被告人,庭審持續了一整天,沒有當庭宣判。
  • 藏友說:當看到知名專家和騙子坐在一起的時候,我絕望了!
    本文取材於一位藏友描述的真實經歷。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我姓陳,是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不怕大家笑話,之所以接觸到古玩收藏。還是因為在電視上看到的鑑寶節目。當看到那些知名的老專家,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侃侃而談,對一件古董的來歷和價值做出一些讓人驚嘆的評估。我就義無反顧的進入到收藏行業裡面!
  • 藏友經歷:專家收了我2萬元鑑定費,我的古董憑什麼是假的?
    無奈之下只能到處尋找可以賺錢的方式,也許是太過急躁的心態,才導致了後面被一波接一波的騙局弄到慘不忍睹的境地。我家裡有件碗,看著年份很久了,上面一股黴味。一過來就極盡吹捧之能事,把我的古董吹的天上地下少有,彷佛馬上就能一夜暴富。事後想起來我才明白,當一個人被貪慾衝昏頭腦的時候,衝動之下真是什麼蠢事都做得出來。後面他們介紹給我一個知名的專家,經常上電視的那種,只要是藏友都會臉熟。
  • 大媽頭戴「金」鳳冠去鑑寶,聲稱僅花幾萬元,專家:幾百都沒人要
    到了漢朝的時候,不論是皇后還是皇太后,以及太皇太后都開始用鳳凰的圖案作為頭部的裝飾 ,但當時也還不叫「鳳冠」, 直到東晉的時候才真正將金釵等裝飾組合起來形成了鳳冠,當然這只會用於帝王之家。
  • 他是有名富豪,花兩萬元偽造古董,被鑑定價值24億,騙貸6億元
    在混亂時期,只有金銀細軟最值錢,而古董會被棄之如敝履。隨著近幾年收藏古董越發火熱,不少鑑寶專家和鑑寶節目也是層出不窮。謝根榮出身湖州,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後來在中俄邊境做服裝貿易發跡,便用這筆錢開了家啤酒廠,財力達到千萬水平。
  • 他是有名富豪,花兩萬元偽造古董,被鑑定價值24億,騙貸6億元
    導語:古董,便是古代先人們所用的器物,不只是能從古董本身看到歷史,還可以看見它的時代背景,以及那個時代的人文社會。不過最被看重的,是古董本身的價值。所謂是盛世興收藏,亂世買黃金。在混亂時期,只有金銀細軟最值錢,而古董會被棄之如敝履。
  • 他花兩萬元偽造古董,卻被鑑定價值24億,向銀行騙貸6億元
    在混亂時期,只有金銀細軟最值錢,而古董會被棄之如敝履。隨著近幾年收藏古董越發火熱,不少鑑寶專家和鑑寶節目也是層出不窮。謝根榮出身湖州,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後來在中俄邊境做服裝貿易發跡,便用這筆錢開了家啤酒廠,財力達到千萬水平。
  • 大型鑑寶詐騙團被端 半年坑了350多名藏家560萬
    中國江蘇網7月2日訊 如今不少市民將古玩收藏作為一種投資方式,但是藏品鑑定、拍賣行業魚龍混雜,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騙局。近日,武進檢察院就辦理了一起涉及文玩鑑定、拍賣的詐騙案,詐騙團夥以文化傳媒公司為掩護,進行文物鑑定詐騙,以高價收購、保拍等理由吸引藏家上鉤。受害藏友350餘人,涉案560餘萬元,目前詐騙團夥35人因涉嫌詐騙已被檢方批准逮捕。
  • 小夥網上花8000買古董,70歲老媽擔心被騙來鑑寶,專家:是個孝子
    小夥網上花8000買古董,70歲老媽擔心被騙來鑑寶,專家:是個孝子在父母面前,不管是多大的年齡,他們都依舊把你當成是小孩,可憐天下父母心,大多數的父母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們都過得一帆風順,遠離被騙的煩惱。
  • 父親借給國外的藏友200萬,藏友給一古董抵債,估價令人感到意外
    父親借給國外的藏友200萬,藏友給一古董抵債,估價令人感到意外眾所周知,中國瓷器享譽海內外,目前國外都還有很多中國的古董瓷器,有的是在近代被國外搶去的;有的是作為貿易品賣出的;還有一些是國內的古董商倒騰出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