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而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地理範疇,國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語言、地理區別出來的領土。
國家是由國土、人民(民族)和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的。
國家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人民。
分析某地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外交等方面時,常須考慮地理緣由。
日本的地緣優勢與劣勢。
優勢:a,在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之前,日本作為一個群島國家,四面環海,海洋可以作為天然屏障,易守難攻;因此很少受到境外勢力的攻擊,二戰之前,日本只受到過元帝國對日本本土的攻擊,而且這次攻擊還被颱風瓦解。
b,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之後,海洋成為人類的天然高速公路;日本具備了海洋優勢,四面環海,海岸線曲折多良港,易進行貿易。日本正是在明治維新之後才崛起為東亞的重要國家。
人類從15世紀開始進入海洋時代,全球沿海聚集了60%的人口和80%的財富,而且這種趨勢還在加強。
(東亞夜晚燈光圖,發達地區皆在沿海地帶。)
劣勢:a,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和丘陵佔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
平原極少,東京、名古屋、大阪、京都等大城市基本都集中於狹窄的平原區域,在農耕時代生存困難,更談不上發展。
而且日本處在地震帶,常年遭受海嘯、地震、颱風、火山的侵襲,270座火山,有80座是活火山。
日本資源缺乏,在農耕時代,很難支撐起一個龐大的帝國,而且是一個群島國家,擴張的空間也不足;因此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在東亞是一個不重要的國家。
明治維新之後,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進步,減弱了日本的地緣劣勢而加強了日本的地緣優勢。
日本乘勢崛起,其中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上的海洋霸權為了制衡大陸國家,對日本進行了扶植。
比如:1,比如一戰前,當時的世界海洋霸主英國分別於1902年、1905年及1911年三次跟日本籤訂「英日同盟」對付俄羅斯帝國,「日俄戰爭」中日本能夠戰勝俄羅斯帝國,英國的扶植起了很大的作用。
2,二戰後「冷戰」開始,美國在東亞大力扶植日本,日本成為美國在東亞的戰略支柱。
b,日本作為一個群島國家,又缺乏戰略縱深,面對強於自己的海洋帝國很容易戰敗,四面皆海,面對敵國的強勢海軍四面皆無法防守。
二戰中,日本的海軍實力弱於美國,最後被美國在太平洋戰場擊敗,最後被迫投降。
地理條件的優劣跟科技水平有極大的關係。
英國和日本這種群島國家,曾在工業革命之後獲得了成為世界強國的絕好時機(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皆因沿海發展海軍因而強大成為世界性的帝國)
但世移時移,當下是海陸複合國家成為世界決定性力量的時代;中國,印度,美國,巴西,俄羅斯這些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海陸複合國家才是未來世界的決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