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共鑑:各個朝代佛像不同的特點

2020-12-18 聯合共鑑

佛像是造像數量最多的一類。包括、強巴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等等。廣義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薩等佛教所有造像。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莊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

蒙古17-18世紀 銅鎏金無量壽佛35.3cm成交價 RMB 8,280,000

中國歷史悠久,各個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藝術也隨之千姿百態。以下是中國各個時期的佛像特徵:

十六國(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

這一時期遺留至今的多為金銅佛像,且大多是青銅佛像。

北魏;這一時期造像的髮型、眼睛與十六國佛造像相同,變化在於面相方圓,略瘦,額頭較寬;衣著多為身著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對稱分布,衣紋深刻,線條隆起。尤其是其背光不再是同心圓,而是多呈蓮瓣形;頭光多為圓形,外面有一圈蓮花瓣。

北魏景明三年 鎏金銅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 1,750,000 港幣

北魏皇興四年 鎏金銅蓮華手菩薩立像 27.7 公分;成交價 11,480,000 港幣

銘文:皇興四年七月九,王鍾天妻為上父母造觀世音像一軀,願今上父母常與觀世音菩薩共生一處。

北魏神龜二年 鎏金銅觀世音菩薩立像成交價3,080,000

北齊;這一時期的佛造像越來越「胖」了,五官線條日漸柔和,頭部肉髻出現了淺雕式的螺型發紋。雖然臉部越來越胖,但是佛像身材還是非常修長的,肩寬腰細,但絕不是現代人喜歡的「倒三角」體型,而是整體看起來呈圓筒型,因為造像上身敷搭雙間式外衣,下身著裙,衣服輕薄貼肉,衣紋線條簡潔。從側面看,造像的腹部略向前凸起。

北齊 貼金石灰巖佛立像 70.5 cm成交價RMB9,772,071

北齊 鎏金銅觀世音菩薩立像20.8 公分成交價5,120,000 港幣

隋;到了隋代,佛造像已經相當「胖」了:面相豐滿圓潤,眉毛纖細,鼻梁挺直,唇線分明,神情平和。 這一時期佛造像的一個鮮明特點是:身材粗壯,頭部較大,下身較短,比例略顯失調;姿勢較為僵硬,造型稍顯呆板,與後代的造像相比,缺少飄逸的動態美。 此時的佛造像頭頂肉髻已經全是螺紋發,菩薩多戴花冠。

隋 鎏金銅菩薩立像高 35.1cm成交價 HKD 9,700,000

隋唐 鎏金銅佛坐像高10.5 cm成交價 HKD 1,062,500

隋 阿彌陀佛三尊銅像 尺寸:高37.6cm,座縱23.8cm,座橫32.8cm 質地:銅

唐代;這是佛造像水平最完美的時期,洛陽人對此應該印象深刻,因為盧舍那大佛就是其最傑出的代表作。 此時的佛造像,面相豐滿,髮型除了螺紋式,又發展出水波式,大耳下垂,神情莊重而又不失慈祥。 造像的身材比例勻稱,結構合理,體態豐腴飽滿,袒露的胸肌有起伏變化,寫實性較強,而且體態自然舒展,具有很強的動感。 佛像的衣飾也越來越多樣化,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帶式,更多的是方領下垂式,衣料質感柔和輕薄,衣紋流暢,下身衣褶懸搭於座前,就像臺布一樣。 佛像的臺座多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圓形或花口形底邊。 這一時期的佛造像如果鎏金,則鎏金泛紅,這也是當時特有的。

唐 銅鎏金釋迦摩尼 尺寸 10 cm成交價 HKD 1,416,000

唐 鎏金銅楊柳觀音立像25.5 cm成交價HKD 2,220,000

唐 鎏金銅佛陀坐像高14.6 cm成交價 HKD 2,375,000

宋代;因為理學的興起,人們印象中宋代是一個古板的朝代,實際上,宋代是富於個性的時代,這在造像上反映明顯。 宋代佛造像面龐豐潤,容貌端莊秀美,神情慈愛詳和,但頭頂肉髻趨於平緩,螺發與肉髻之間的髻珠更加明顯。 其人物形體刻畫完美,姿態隨意活潑。遼金 此時,北方遼金的佛造像與宋有所不同,表現為:兩肩寬厚,體態豐滿厚實,上身偏長,下身略短。 菩薩像多頭戴高冠或三葉形寶冠,兩眼似閉未閉,鼻挺唇薄;上身袒露,項掛瓔珞,帔帛繞肘;下身著裙,線條流暢,衣飾飄灑自然。 北方佛造像蓮座盛行束腰大仰蓮(蓮口向上),蓮瓣肥碩,尖端略向外翹起,下層多為三層臺階狀或是俯蓮(蓮口向下);這時的佛像臺座則開始流行方形。 金代佛像身軀更壯,肩寬胸闊,施彩敷色講究華麗繁縟。

宋元 鎏金銅羅漢坐像86.4 cm 成交價HKD 34,140,00

宋 木雕菩薩坐像56.5 公分 6,680,000 港幣

宋鎏金銅普賢菩薩騎象像16.9公分2,480,000港幣

元;元代地域遼闊,佛像深受印度及藏傳佛教的影響:菩薩袒露上身,胸佩瓔珞,瓔珞的顆粒較大;下身著裙,紋絡簡潔。 佛像面部為倒置的梯形,五官緊湊;菩薩蜂腰長身,姿態嫵媚,高乳豐臀,具有印度巴拉王朝造像風格。

元 天曆二年(1329年)或更早 漆金銅橛金剛坐像25.5 cm成交價HKD 3,660,000

元 銅胎金漆水月觀音坐像高42 cm成交價 HKD 1,625,000

明代;這一時期佛像又回到傳統審美中:面相豐潤,細眉長目,高鼻,薄唇,額頭較寬,大耳下垂,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 佛造像的身材比較勻稱協調,衣著輕薄貼身,線條流動柔和,衣褶轉折自若。 其最大的特徵是:寶冠葉片呈鏤空狀,正中葉片呈彎月形;臺座為束腰仰俯蓮座,蓮瓣寬肥;衣服邊緣刻細碎的花紋;腿部裝飾略呈橢圓形群褶;金水成色足,黃中泛紅……這些都是明代佛造像獨有的特徵。

明 宣德 金剛薩埵坐像成交價RMB 9,890,000

明宣德 御製鎏金銅四臂文殊菩薩坐像 「大明宣德年施」楷書刻款25.5 cm成交價HKD 9,660,000

明永樂 銅鎏金四臂觀音高 21.5 cm.成交價RMB 10,925,000

明十五世紀 銅鎏金喜金剛立像23 公分;成交價 185,000 英鎊

清;清代的佛造像,工藝已經登峰造極,五官、身材比例、衣著、衣紋、飾品,就講究一個「精緻」。 其特點在於:佛造像多穿漢服;蓮座底沿明顯外撇,蓮瓣規整、扁平,一般只圍大半,其冠葉呈平板狀,不鏤空。

清康熙辛未年(1691) 鎏金銅鑲嵌十一面二十四臂觀音立像49.3 cm成交價HKD 3,220,000

清康熙 鎏金銅無量壽佛坐像高24 cm成交價 HKD 4,900,000

清康熙 銅鎏金紅度母成交價RMB 1,495,000

清雍正 綠度母 高98cm 成 交 價:RMB 37,950,000 重125.9千克 蒙古 銅鎏金

清康熙 1714年 銅銘文普賢及文殊像 一組兩件18 cm成交價歐元319,500

佛像是造像數量最多的一類。包括、強巴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等等。廣義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薩等佛教所有造像。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莊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

西藏 十五世紀 鎏金銅釋迦摩尼佛坐像46,5 cm成交價RMB7,669,566

15-16世紀 西藏 銅鎏金十一首觀音像高31.75cm成交價RMB2,329,268.7

16世紀 西藏 青銅鍍金葉衣佛母像成交價RMB2,657,142.3

與此同時,佛教在中華大地兩千年的傳播,也深深烙上了中華民族的印記,出現了法相宗、天台宗、淨土宗、律宗、密宗、禪宗、三論宗等幾大宗派,佛像造型及所持器物的形象和意義等也越來越中國化。

尼泊爾 十三 十四世紀 鎏金銅蓮花手觀音立像18,8 cm成交價RMB2,913,246

西藏1314世紀 黃銅嵌銀嵌紅銅釋迦牟尼成交價RMB 3,450,000

十八世紀 藏傳銅鎏金第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坐像 成交價1,510,000 美元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古玩資訊請點擊關注「聯合共鑑」與您一起分享藝術,小編也會及時更新哦。

相關焦點

  • 聯合共鑑:各個朝代佛像不同的特點
    蒙古17-18世紀 銅鎏金無量壽佛35.3cm成交價 RMB 8,280,000中國歷史悠久,各個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藝術也隨之千姿百態。以下是中國各個時期的佛像特徵:十六國(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這一時期遺留至今的多為金銅佛像,且大多是青銅佛像。
  • 廣州聯合共鑑:清代乾隆瓷器
    清代各朝的瓷器,內容豐富,既有共同風格,又各具不同的特點。清代瓷器的造型在順治、康熙時期,古拙、豐滿、渾厚,雍正時期秀巧雋永,乾隆時則顯規,嘉慶、道光以後則稚拙笨重。乾隆官窯青花瓷既與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別,又與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紋飾繁密、染畫工整、造型新奇取勝。民窯青花種類豐富,色彩亮麗,畫面多樣,造型新奇。除傳統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還是派生出許多新品種,把原有的傳統工藝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 7個朝代,7首詩,窺探不同朝代的詩歌特點
    詩詞是我國文化歷史上最燦爛寶貴的珍寶,而且因為朝代的遷移,有著眾多特點及風格,來看看幾個影響比較大的朝代留下的詩歌,了解一下那會的詩歌風格吧。漢孔雀東南飛·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宋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從中國本土的樣式,探索卷草紋在在各個朝代的構成形式與特點
    而關於卷草紋的起源,學術界也存在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以由忍冬紋發展而來這一說法流傳最廣。但且不論卷草紋的源頭為何,各地的卷草紋樣因為文化環境的不同,漸漸也會發展出影射了當時的文化環境的獨特的紋樣風格。
  • 不同朝代的鈞瓷,分別有哪些特點?
    每個朝代因為時代特點不同、文化氛圍不同,表現在鈞瓷這一具體的藝術品上,當然也有不同的特徵。咱只從造型方面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唐鈞以實用性器具為多,總的特徵是豐滿高大、莊重雄偉,花釉點綴飄灑,盡顯大唐大氣、張揚、絢麗之風。宋代的管造型嚴謹。
  • 漢服各個朝代的繡花特點你知道嗎?
    今天就看看各朝各代的刺繡特點吧! 以下配圖僅做部分紋樣、工藝參考,切勿與歷史文獻較真 【漢】 漢繡圖案主題,多為波狀之雲紋,翱翔之鳳鳥、奔馳之神獸,以及漢鏡紋飾中常見之帶狀花紋、幾何圖案等。
  • 香爐的發展歷史 | 各個朝代的香爐都有哪些特點
    今天,我們從漢晉唐宋元明清七個朝代來聊聊香爐在這些朝代中的特點。唐代金屬香爐——造型豐富,雍容華貴唐代的香爐較之宋代已有很大不同,博山爐爐蓋的博山造型多變成了穹窿式圓頂,呈雍容華貴之態。爐蓋多透雕各種花草紋飾圖案,蓋頂立瑞獸等裝飾。博山爐底的圓盤變成了多足或三足,只有少數保留了底部的承盤。
  • 盤點古代各個朝代女子的服飾變遷,沒有最美只有更美!
    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盤點古代各個朝代女子的服飾變遷,沒有最美只有更美!先秦時期我國古代服制的建立。根據有關數據記載,在先秦時期就相繼建立了服制,並對以後各個歷史朝代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在先秦時期,華夏族服飾的特點是上衣下裳,寬衣博帶,《說文解字》說:「上日衣,下日裳。」下身穿的裳實際是裙,而不是褲。周天子賞賜給屬下「赤帶」是一塊紅色的布,在腰間垂於腹前。
  • 什麼是五德始終說,歷史上各個朝代是如何對應的?
    今天筆者為您盤點歷史上各個朝代對應的五德。一、火德代表:炎帝,夏,楚,明。炎帝為中華民族祖先之一,夏為第一個君主世襲制國家。火五行所代表的含義包括:禮,文字,輿論,言語,狐疑,缺少包容性。同時火五行對應著法家,同具有無情的特點。從明朝與當朝可以看出,法家思想佔有相當高的地位。火所生之五行土所對應的墨家思想兼愛、非攻也得到了相當高的體現,明朝在有鄭和下西洋的條件下卻不知道去搶奪資源,當今一直注重睦鄰友好關係,從未主動攻打別國都是最好的體現。
  • 木雕佛像是在什麼朝代興起的?
    經過一代代匠人的傳承和創新,漸漸的形成了各式各樣木雕流派,它們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卻無一例外的,滿足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美的訴求。木雕在中國非常發達,這與木料在中國建築以及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有密切關係。而且木造像的雕刻手法以及對線條細節的表達可以不受鑄造工藝的限制,顯得格外靈動流暢,不乏精品力作。然而木造像雕刻過程的不可逆性,對工匠的技藝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 洛陽「靈山寺」——感受不同朝代的遺風遺韻
    洛陽「靈山寺」——感受不同朝代的遺風遺韻洛陽在我的印象之中一直都是一份凝聚著多種魅力的城市。作為歷史的古城在這裡歷史文化額魅力緊緊的渲染在其間,與此相配合的是在於這裡牡丹的盡情盛開綻放將花香、花景、花韻共同詮釋而出,在這樣美景的呈現而出大自然亦是在這裡增添了一筆十足的魅力喀斯特地貌的成就之下使得洛陽亦是擁有著極美的溶洞景觀,除此之外還有著許許多多的魅力呈現,帶著我內心深處對於洛陽的初步了解——歷史文化魅力的嚮往,我選擇走進洛陽不同朝代風韻塑造之下的寺廟——靈山寺。
  • 各個朝代鈞窯的模樣
    前三篇文章告訴大家河南省禹州市盛產鈞瓷有幾千年的歷史,始於唐朝,盛於宋朝,中間因為社會動蕩,短的很長一段時間,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有讓鈞瓷藝術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朋友們肯定對燒制鈞瓷的窯特別的好奇,會想像它到底長什麼模樣,今天小白帶著大家來欣賞一下各個朝代鈞窯的模樣
  • 木雕佛像是在什麼朝代興起的?
    從漢代開始,木雕佛像文化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因保存不易和歷史上戰亂頻仍、社會動蕩,傳世木造像精品十分稀少,彌足珍貴。木雕佛像的價值,主要根據佛像木質,佛像的年代,更重要的是木雕工藝的水準高低。其他,還有佛像體量大小、完殘程度和存世量多寡因素等。
  • 中國各朝代的官方語言是什麼? 來看看中國各個朝代的官話
    中國各朝代的官方語言是什麼? 來看看中國各個朝代的官話時間:2017-02-05 15:2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各朝代的官方語言是什麼? 來看看中國各個朝代的官話 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官話有一定繼承性,但因政權變遷、定都不同等因素,官話也在不斷變化。
  • 尼泊爾佛像需要具備哪些特點,才可以稱為收藏級佛像?
    隨著收藏熱潮的掀起,尼泊爾佛像也成為有信仰的師兄所收藏的重要藝術品。為了更好的區分,大聖.佛像將尼泊爾佛像按照不同的匠人、工藝以及材質,結合佛像自身的價值將佛像大致分為收藏級佛像和供奉級佛像。收藏級佛像所具有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供奉級佛像則更傾向於家庭供奉。
  • 漢服各個朝代的繡花特點你知道嗎?
    今天就看看各朝各代的刺繡特點吧!以下配圖僅做部分紋樣、工藝參考,切勿與歷史文獻較真【漢】漢繡圖案主題,多為波狀之雲紋,翱翔之鳳鳥、奔馳之神獸,以及漢鏡紋飾中常見之帶狀花紋、幾何圖案等。【唐】唐代繪畫除了佛像人物
  • 各個朝代不同的女子服飾,帶你領略古典之美
    我們國家上下五千年,歷經了很多朝代。每一個朝代因為歷史背景以及自然氣候的不同,衣服的形制也有很大差異。今天我們就一起看一下不同朝代的女子服飾都是什麼樣的這種衣服最大的特點就是款式比較端莊穩重,穿在身上能夠給人一種非常大氣的感覺。只不過相對於其他形制的漢服來說,沒有那麼方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是那麼常見。
  • 各個朝代開國太子的命運總是不盡人意
    各個朝代開國太子的命運總是不盡人意在中國古代的各個朝代當中,每一個開國的皇帝都有著極強的人格魅力,他們能夠哦讓國家緩緩走向復甦,然而這些開國皇帝太子的命運,卻都是不盡人意,如同詛咒一般。首先是秦朝,秦始皇雖然沒有設立太子,但是扶蘇作為他的長子,秦始皇對他是極其寵愛的,而且在各個方面也是將扶蘇作為大秦帝國的繼承人去培養的,後來扶蘇因為惹得秦始皇不太開心,便被派到了蒙恬的軍中,而這其實也是一種培養,好讓扶蘇能夠了解軍中事物。
  • 盤點古代各個朝代女子的服飾變遷,沒有最美只有更美!
    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盤點古代各個朝代女子的服飾變遷,沒有最美只有更美!先秦時期我國古代服制的建立。根據有關數據記載,在先秦時期就相繼建立了服制,並對以後各個歷史朝代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在先秦時期,華夏族服飾的特點是上衣下裳,寬衣博帶,《說文解字》說:「上日衣,下日裳。」下身穿的裳實際是裙,而不是褲。周天子賞賜給屬下「赤帶」是一塊紅色的布,在腰間垂於腹前。
  • 各個朝代的士兵都是怎麼來的,追溯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兵役制度
    世界上只要還有人就會有戰爭,有戰爭就得有士兵,那麼我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士兵都是怎麼來的呢,讓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兵役制度。 奴隸社會 夏、商、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