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是造像數量最多的一類。包括、強巴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等等。廣義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薩等佛教所有造像。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莊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
蒙古17-18世紀 銅鎏金無量壽佛35.3cm成交價 RMB 8,280,000
中國歷史悠久,各個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藝術也隨之千姿百態。以下是中國各個時期的佛像特徵:
十六國(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
這一時期遺留至今的多為金銅佛像,且大多是青銅佛像。
北魏;這一時期造像的髮型、眼睛與十六國佛造像相同,變化在於面相方圓,略瘦,額頭較寬;衣著多為身著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對稱分布,衣紋深刻,線條隆起。尤其是其背光不再是同心圓,而是多呈蓮瓣形;頭光多為圓形,外面有一圈蓮花瓣。
北魏景明三年 鎏金銅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 1,750,000 港幣
北魏皇興四年 鎏金銅蓮華手菩薩立像 27.7 公分;成交價 11,480,000 港幣
銘文:皇興四年七月九,王鍾天妻為上父母造觀世音像一軀,願今上父母常與觀世音菩薩共生一處。
北魏神龜二年 鎏金銅觀世音菩薩立像成交價3,080,000
北齊;這一時期的佛造像越來越「胖」了,五官線條日漸柔和,頭部肉髻出現了淺雕式的螺型發紋。雖然臉部越來越胖,但是佛像身材還是非常修長的,肩寬腰細,但絕不是現代人喜歡的「倒三角」體型,而是整體看起來呈圓筒型,因為造像上身敷搭雙間式外衣,下身著裙,衣服輕薄貼肉,衣紋線條簡潔。從側面看,造像的腹部略向前凸起。
北齊 貼金石灰巖佛立像 70.5 cm成交價RMB9,772,071
北齊 鎏金銅觀世音菩薩立像20.8 公分成交價5,120,000 港幣
隋;到了隋代,佛造像已經相當「胖」了:面相豐滿圓潤,眉毛纖細,鼻梁挺直,唇線分明,神情平和。 這一時期佛造像的一個鮮明特點是:身材粗壯,頭部較大,下身較短,比例略顯失調;姿勢較為僵硬,造型稍顯呆板,與後代的造像相比,缺少飄逸的動態美。 此時的佛造像頭頂肉髻已經全是螺紋發,菩薩多戴花冠。
隋 鎏金銅菩薩立像高 35.1cm成交價 HKD 9,700,000
隋唐 鎏金銅佛坐像高10.5 cm成交價 HKD 1,062,500
隋 阿彌陀佛三尊銅像 尺寸:高37.6cm,座縱23.8cm,座橫32.8cm 質地:銅
唐代;這是佛造像水平最完美的時期,洛陽人對此應該印象深刻,因為盧舍那大佛就是其最傑出的代表作。 此時的佛造像,面相豐滿,髮型除了螺紋式,又發展出水波式,大耳下垂,神情莊重而又不失慈祥。 造像的身材比例勻稱,結構合理,體態豐腴飽滿,袒露的胸肌有起伏變化,寫實性較強,而且體態自然舒展,具有很強的動感。 佛像的衣飾也越來越多樣化,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帶式,更多的是方領下垂式,衣料質感柔和輕薄,衣紋流暢,下身衣褶懸搭於座前,就像臺布一樣。 佛像的臺座多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圓形或花口形底邊。 這一時期的佛造像如果鎏金,則鎏金泛紅,這也是當時特有的。
唐 銅鎏金釋迦摩尼 尺寸 10 cm成交價 HKD 1,416,000
唐 鎏金銅楊柳觀音立像25.5 cm成交價HKD 2,220,000
唐 鎏金銅佛陀坐像高14.6 cm成交價 HKD 2,375,000
宋代;因為理學的興起,人們印象中宋代是一個古板的朝代,實際上,宋代是富於個性的時代,這在造像上反映明顯。 宋代佛造像面龐豐潤,容貌端莊秀美,神情慈愛詳和,但頭頂肉髻趨於平緩,螺發與肉髻之間的髻珠更加明顯。 其人物形體刻畫完美,姿態隨意活潑。遼金 此時,北方遼金的佛造像與宋有所不同,表現為:兩肩寬厚,體態豐滿厚實,上身偏長,下身略短。 菩薩像多頭戴高冠或三葉形寶冠,兩眼似閉未閉,鼻挺唇薄;上身袒露,項掛瓔珞,帔帛繞肘;下身著裙,線條流暢,衣飾飄灑自然。 北方佛造像蓮座盛行束腰大仰蓮(蓮口向上),蓮瓣肥碩,尖端略向外翹起,下層多為三層臺階狀或是俯蓮(蓮口向下);這時的佛像臺座則開始流行方形。 金代佛像身軀更壯,肩寬胸闊,施彩敷色講究華麗繁縟。
宋元 鎏金銅羅漢坐像86.4 cm 成交價HKD 34,140,00
宋 木雕菩薩坐像56.5 公分 6,680,000 港幣
宋鎏金銅普賢菩薩騎象像16.9公分2,480,000港幣
元;元代地域遼闊,佛像深受印度及藏傳佛教的影響:菩薩袒露上身,胸佩瓔珞,瓔珞的顆粒較大;下身著裙,紋絡簡潔。 佛像面部為倒置的梯形,五官緊湊;菩薩蜂腰長身,姿態嫵媚,高乳豐臀,具有印度巴拉王朝造像風格。
元 天曆二年(1329年)或更早 漆金銅橛金剛坐像25.5 cm成交價HKD 3,660,000
元 銅胎金漆水月觀音坐像高42 cm成交價 HKD 1,625,000
明代;這一時期佛像又回到傳統審美中:面相豐潤,細眉長目,高鼻,薄唇,額頭較寬,大耳下垂,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 佛造像的身材比較勻稱協調,衣著輕薄貼身,線條流動柔和,衣褶轉折自若。 其最大的特徵是:寶冠葉片呈鏤空狀,正中葉片呈彎月形;臺座為束腰仰俯蓮座,蓮瓣寬肥;衣服邊緣刻細碎的花紋;腿部裝飾略呈橢圓形群褶;金水成色足,黃中泛紅……這些都是明代佛造像獨有的特徵。
明 宣德 金剛薩埵坐像成交價RMB 9,890,000
明宣德 御製鎏金銅四臂文殊菩薩坐像 「大明宣德年施」楷書刻款25.5 cm成交價HKD 9,660,000
明永樂 銅鎏金四臂觀音高 21.5 cm.成交價RMB 10,925,000
明十五世紀 銅鎏金喜金剛立像23 公分;成交價 185,000 英鎊
清;清代的佛造像,工藝已經登峰造極,五官、身材比例、衣著、衣紋、飾品,就講究一個「精緻」。 其特點在於:佛造像多穿漢服;蓮座底沿明顯外撇,蓮瓣規整、扁平,一般只圍大半,其冠葉呈平板狀,不鏤空。
清康熙辛未年(1691) 鎏金銅鑲嵌十一面二十四臂觀音立像49.3 cm成交價HKD 3,220,000
清康熙 鎏金銅無量壽佛坐像高24 cm成交價 HKD 4,900,000
清康熙 銅鎏金紅度母成交價RMB 1,495,000
清雍正 綠度母 高98cm 成 交 價:RMB 37,950,000 重125.9千克 蒙古 銅鎏金
清康熙 1714年 銅銘文普賢及文殊像 一組兩件18 cm成交價歐元319,500
佛像是造像數量最多的一類。包括、強巴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等等。廣義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薩等佛教所有造像。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莊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
西藏 十五世紀 鎏金銅釋迦摩尼佛坐像46,5 cm成交價RMB7,669,566
15-16世紀 西藏 銅鎏金十一首觀音像高31.75cm成交價RMB2,329,268.7
16世紀 西藏 青銅鍍金葉衣佛母像成交價RMB2,657,142.3
與此同時,佛教在中華大地兩千年的傳播,也深深烙上了中華民族的印記,出現了法相宗、天台宗、淨土宗、律宗、密宗、禪宗、三論宗等幾大宗派,佛像造型及所持器物的形象和意義等也越來越中國化。
尼泊爾 十三 十四世紀 鎏金銅蓮花手觀音立像18,8 cm成交價RMB2,913,246
西藏1314世紀 黃銅嵌銀嵌紅銅釋迦牟尼成交價RMB 3,450,000
十八世紀 藏傳銅鎏金第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坐像 成交價1,510,000 美元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古玩資訊請點擊關注「聯合共鑑」與您一起分享藝術,小編也會及時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