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在凌雲峰經歷了身懷有孕、愛人失蹤、親人病重後,下定決心要回宮,只有成功復寵,所面臨的難題才能解決。
多虧了槿汐和蘇培盛的幫助,又利用腹中允禮的孩子欺騙皇上,終於鸞鳳歸巢了。
甄嬛以熹妃的身份回到了宮中,但是隨著龍鳳胎的出生,流言蜚語也越來越多,後來又出了果郡王掉出小像之事,這讓生性多疑的皇上開始起了疑心。
隨著準葛爾太子摩格的到來,讓皇上意外得到了一個消息:甄嬛有可能和果郡王有姦情。
皇上略施小計,果郡王便露出了破綻,最後皇上讓甄嬛以宴請為藉口 毒死了果郡王。
這下,皇帝終於安心了。
可觀眾卻有疑惑了:既然皇上知道甄嬛和允禮有私情,為什麼只殺死親兄弟允禮,卻放過了甄嬛呢?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其一,因為皇上對甄嬛動了真情,捨不得殺她。
儘管皇上自己一直都說寵愛甄嬛是因她長的酷似純元皇后,可這分明有點自欺欺人的味道。
①甄嬛出宮後,病中的皇帝上在夢裡曾經叫著甄嬛的名字。
②皇上經過碎玉軒時,還特意進去看看,嘴裡還碎碎念:「她連最喜歡的玉鞋都沒有帶。」
可見皇上也是口是心非,心中有甄嬛卻還死不承認。
③甄嬛想要回宮,皇上那麼精明會不明白嗎?可還是屁顛顛兒地趕去了凌雲峰,當即寵幸了她,然後又將甄嬛接回了宮中。
所以,皇上有可能是因為自己動了真情,所以才會對甄嬛手下留情。
第二,沒有直接證據說明甄嬛和果郡王是兩情相悅。
①摩格作為直接人證,可他卻反水了,矢口否定兩人有私情。
②與當事人甄嬛對質,大呼冤枉,什麼都不知道;
③從果郡王的家書中也只看出果郡王對甄嬛一往情深,甄嬛毫無半點回應。
所有的證據都是表明是果郡王有覬覦皇嫂之心,甄嬛沒有任何出軌背叛之心。
其三、蘇培盛的幾句話起了勸導作用。
由於證據不足,在如何處置甄嬛和果郡王上,皇上有點犯難。
皇上徵求了蘇培盛的意見。
蘇培盛自從與槿汐對食後,自然就成了甄嬛的人。他不動聲色,卻言之有理的幾句話,還真的幫甄嬛解了圍。
「皇上,恕奴才說句不該說的話,這件事不幹熹貴妃事啊」。
是果郡王的錯,他覬覦皇妃大逆不道。但是這件事情也不能正面去降罪果郡王,還要嘉獎果郡王,以體現皇上的大度。
皇上,果郡王他不敢悖逆皇上的。不如把果郡王支到邊疆去,省的皇上見到了生氣。
蘇培盛是個老江湖,最能揣摩皇上的心,簡簡單單幾句話,點醒了皇上,救了甄嬛;同時也讓果郡王多活了幾年。
其四、朧月的幾句話勾起了皇上的父心。
朧月自小在皇宮長大,聰明早慧,也算是個小人精。
她好多天沒見額娘,便猜出一定是出了大事。小朧月不會出主意,但會打「感情牌」。
朧月表現出一副憂傷的神情,告訴皇上:弘曕、靈犀許久不見額娘,想的辛苦!
然後又說自己讀《孟子》的心得體會,特意提到了「君子有三樂」,說自己願意做君子,孝順好皇阿瑪和額娘。
皇上也是個父親,朧月說的這番話讓皇帝很是動容,一下想到了雙生子。為了孩子有生母,他不忍心下手賜死甄嬛。
其五、因為要維護男人的尊嚴。
皇上要是明目張胆地將果郡王和甄嬛都給殺了,那就等於向天下人宣布,自己的愛妃給自己戴了綠帽子。那皇上還有何威信可言?普通男人都很難接受的事情,更何況還是九五之尊的皇上呢。
用瑛貴人的事情就能加以說明。明明是三阿哥的錯誤,可皇上為了保住皇家顏面,還是選擇將瑛貴人賜死。
可見皇帝是個十分要面子的人。
其六,因為皇位的安全係數。
在甄嬛去殺允禮之前,皇帝曾經和甄嬛進行了一次談話,皇上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果郡王威脅到了自己的帝位。
據皇帝自己說,果郡王的射獵都是先帝親手教的,這說明在先帝的心裡,果郡王繼承大統的可能還是有的,而且先皇也很喜歡果郡王這個兒子。
在雍正繼位以後,按照果郡王之前的策略,要是他能夠一輩子都遊山玩水,喜好詩書,大概皇上也不會對他起了疑心。
可是果郡王竟然會為國出徵,並且幹的挺出色,這說明果郡王是有這個能力的!
最後一點最重要,不要給別人留下口實,那就讓甄嬛去當替罪羊。
皇上肯定也想到了,要是殺了允禮,朝堂上有人質疑怎麼辦?
這就有必要把甄嬛留下了,一旦朝堂上有人要問責此事,那甄嬛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比起讓他們雙雙赴死,讓甄嬛親手殺了果郡王才是最痛苦的最折磨人的方式。
這就是皇上為什麼殺了果郡王卻放過甄嬛的原因!
有不忍,更有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