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聖城網訊(記者 楊柳)近日,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於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的實施意見》指出,濟寧將在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的基礎上,實施大力度增綠行動,到2025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5%。據悉,此次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建設期為10年,結合森林資源、溼地資源、人文歷史文化資源,到2025年底,濟寧中心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17平方米、47%;新建更新環城森林100萬畝,新建提升城市森林綠道1000公裡,濟寧中心城區新擴建城郊森林公園、植物園20處以上,各縣(市)新擴建城郊森林溼地公園、植物公園達到15處以上。
中心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17平方米
從2016年8月開始,我市將在濟寧中心城區和9個縣(市)城區大力開展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和道路、水系生態廊道建設,持續推進公園綠地提升、交通節點綠化、河道景觀改造、社區遊園和林蔭停車場建設,推動發展垂直綠化和立體綠化,實現森林進城。
城區綠化將突出以喬木為主,大力推廣名優鄉村樹種,鄉土樹種數量佔到綠化樹種數量的80%以上,喬木栽種面積達到綠地面積的60%以上。到2025年底,濟寧中心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17平方米、47%,縣(市)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16平方米、45%。
此外,在濟寧中心城區、縣(市)城區規劃區範圍及周邊,大力實施退企還綠、拆違建綠,利用閒置土地、荒地荒坡、汙染土地等開展植樹造林,建設城郊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和永久性公共綠地。依託城市近郊片林、苗木基地和河流、道路、村鎮綠化,連點成線、織線成網,建成環城森林防護帶和城市綠道,形成城市生態屏障,實現森林圍城。到2025年底,新建更新環城森林100萬畝,新建提升城市森林綠道1000公裡,濟寧中心城區城郊森林溼地公園、植物園達到20處以上,縣(市)城區城郊森林溼地公園、植物公園達到15處以上。
新增溼地保護與修復面積將達100萬畝
「以環南四湖大生態帶、主要河流水庫溼地生態環境為主體,重點開展自然溼地保護與修復,實施因採煤塌陷形成的新生溼地建設項目,加快人工溼地水質淨化工程建設,提高生態修復和水質淨化能力。」據市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我市將以京杭大運河、濟梁運河、泗河、洙趙新河等主要水系森林建設為重點,實施河流水系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工程,水岸綠化率達到80%以上。
同時,為加快山東南四湖升級自然保護區區域規劃調整和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步伐,全面落實核心區、緩衝區、試驗區管護措施,提升管理保護能力,我市將大力推進各級溼地公園創建和建設,積極做好國家重要溼地、國際重要溼地申報工作。到2025年底,全市將新增溼地保護與修復面積100萬畝,山東南四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溼地公園、國家和國際重要溼地達到12處。
豐富造林樹種
提升森林質量
「以森林撫育經營為重點,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發揮中央財政補貼森林撫育經營項目引導作用,分步驟實施林相改造,加大中幼林撫育、退化成熟林經營和過熟林改造力度,重點完成好國有林場、集體生態防護區森林撫育改造。」據市林業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我市將注重鄉土樹種發展,大力營造混交林,不斷豐富造林樹種,城市森林營造以鄉土樹種為主,慎重選擇外來樹種,推進全冠、疏冠造林,不搞過度的整齊劃一和過度修剪,提升城市森林樹種的豐富度和多樣性,城區單一樹種栽植數量不超過樹木總量的20%。
因地制宜使用苗圃培育的優質苗木,禁止從農村和山上移植古樹、搞大樹進城、大樹去頭。大力推廣楊柳樹種雄性系和少球少毛法桐新品種,減少生態汙染源。注重改善和保護城市森林土壤及溼地環境,儘量利用木質材料等有機覆蓋物保育土壤,減少水土流失和粉塵危害。同時,注重保護和選用留鳥、引鳥樹種植物以及其他有利於增加生物多樣性的鄉土植物,保護各種野生動植物,構建生態廊道,營造良好的野生動物繁殖、棲息的自然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