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一樣,央視版《西遊記》在今年暑假又熱播了。電視劇中,馬德華先生演技精湛,演活了豬八戒這個角色,塑造了一個白胖的經典豬八戒形象。
而在《西遊記》原著中,豬八戒卻是沒有一點人形、又黑又醜的大耳朵黑豬!而他的原型,卻是頭淮豬,而不是野豬!
豬八戒的真實形象!
觀音與木叉初見八戒:「...耳如蒲扇顯金睛。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
高太公描述:「初來時,是一條黑胖漢,後來就變做一個長嘴大耳朵的呆子,腦後又有一溜鬃毛,身體粗糙怕人,頭臉就象個豬的模樣。」孫悟空初見八戒:「生得醜陋、黑臉短毛、長喙大耳。」
銀角大王說:「這長嘴大耳的是豬八戒。」
孫悟空在天空看到的八戒:「倒象八九月經霜落了子兒的一個大黑蓮蓬。」
可見,八戒的形象:黑、身體粗糙、胖、耳朵大、嘴長、有獠牙。
90年代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西遊記》插圖
楊永青手繪
太白金星變成的老頭:「為先的那和尚(孫悟空)醜便醜,還有三分人相;這個和尚,...一分人氣兒也沒有了!」
隱霧山小妖:「那裡成個人相!長嘴大耳朵,背後又有鬃...」豹子精見到的八戒:「果生醜惡、獠牙、兩耳扇風...」
因此,八戒是沒有一點人形的大耳朵黑豬!
90年代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西遊記》插圖
楊永青手繪
八戒卻非常樂觀自信:「醜便醜,耐看,再停一時就俊了。」「不瞞師父說,老豬自從跟了你,這些時俊了許多哩。」
在1960年的紹劇電影《三打白骨精》中,豬八戒的形象是黑色的,有意思的是,這部劇孫悟空是六小齡童的父親六齡童演的,而豬八戒的扮演者是六小齡童的親叔叔七齡童。
1960年紹劇電影《三打白骨精》
那麼,豬八戒黑豬的形象來源於哪呢?
首先,豬八戒不是野豬!
在原著第8回,觀音問八戒:「你是那裡成精的野豕(shǐ),何方作怪的老彘(zhì),敢在此間擋我?」八戒回答:「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野豕就是野豬,八戒在觀音面前沒必要撒謊,可見他不是野豬!
張紀中版《西遊記》劇照
有人認為,家豬有獠牙麼?不是野豬才有獠牙嗎?這裡說明下,一般我們所養的家豬都是被閹割過的,肯定沒獠牙啊;而種豬經過長時間的餵養,有的會長獠牙。因為大家不接觸豬,相關知識不了解,所以普遍認為家豬沒有獠牙。況且家豬性格溫和,野豬性格狂野,八戒顯然是性格溫和的家豬形象。
其次,豬八戒的原型是淮豬!
與《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同時代的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豬天下畜之,而各有不同。生青兗徐淮者耳大,生燕冀者皮濃,生梁雍者足短,生遼東者頭白,生豫州者短,生江南者耳小(謂之江豬),生嶺南者白而極肥。」
從李時珍的描述可看出,耳朵大的豬是青、兗、徐、淮豬!而豬八戒的特徵之一就是耳朵大。淮豬是原產淮北平原的古老地方品種,有著兩千多年養殖歷史,與野豬近族,皮厚毛黑,近似野豬。
吳承恩是明朝淮安府山陽縣人(今淮安區),明朝時淮安府管轄範圍非常大。據建國初期調查,淮豬主要分布在江蘇北部徐州、淮安、東海、宿遷、鹽城東部沿海及魯南地區,基本都在明朝的淮安府範圍。
可以推出,吳承恩以他所常見的淮豬為原型創造出了豬八戒的形象!所以,豬八戒是頭長著獠牙的公淮豬!
明朝淮安府區域圖
現在很多網文認為白豬是建國後從國外引進的,就認定古代沒有白豬、豬八戒只能是黑豬,這是不準確的。從《本草綱目》可看出,在明朝嶺南(今兩廣地區)盛產非常胖的白豬。
另外,在現代,以淮豬為母本培育出的淮安黑豬,在2010年成功申報了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也是江蘇省第二個取得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畜禽產品。豬八戒的族群,後繼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