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若望
每到聖誕節時,不少平時難以坐滿的教堂總是人山人海,這少不了為了感受聖誕氣氛而來的非信徒。當然還有一個群體不容忽視,那就是聖誕節基督徒。
這類信徒具體有多少,因為沒有調查研究暫時無法量化。但從筆者的接觸看,這種現象還是較為普遍的。
有些牧者說:「平時主日崇拜,教堂後排基本都空著。可到平安夜時不僅坐滿了,甚至連增加椅子都不夠,不少人擁擠在教堂的過道上。」
而一位天主教神父也坦言:「不少教友平時都很少望彌撒,但聖誕節基本都會來教堂」。
有位姐妹對我說,她現在基本都不去教會了,一年只在平安夜去一下。有位弟兄雖然受洗,可從不追求,但為了讓母親高興,就每年聖誕節陪著她到教會。
更讓我驚訝的是,有些社會上的朋友認識了很久,但有次竟在教堂聖誕慶典時遇到他們,原來他們都是基督徒,可平時卻看不出其信仰,直到平安夜才知道。
這些僅是我所接觸的聖誕基督徒的冰山一角,這類信徒在當前教會裡還是為數不少的。
當然這類信徒基本都存在一些共性。首先他們都是中青年,平常忙於各種工作,把信仰的事放在一邊,直到聖誕節才來一次教堂,算是履行了宗教義務。
其次當前娛樂文化泛濫,年輕人難免沉迷其中,他們在主日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參加社會上的各種社團,而不是來教會,但由於聖誕節在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讓他們選擇了來教堂。
最後這類多數來自基督徒的家庭,他們對於信仰只是一種身份認同,而缺乏真正的虔誠。出於家庭聚會的需求,他們往往也會跟著家人來教堂參加聖誕節活動。
聖誕基督徒中雖不乏為人善良、思想言行符合基督徒規範的人,但是從我接觸的群體看,生命質量普遍不行,他們身上多少都存在一些連非信徒都沒有的不良嗜好。
有次在一個球迷群認識了沉迷賭博的群友,他說經常跟一個「拜上帝」的人下注,但唯獨聖誕節前後這個人會消失,因為他去教堂了,並在三天內戒賭。也因為這點,他才知道賭友是有宗教信仰的。
我們要明白,基督徒要與蒙召的恩相稱,思想言行要遵行基督的教導,要盡力做到每日與主同行,而不是在禮拜天甚至聖誕節才知道自己是基督徒。
僅僅履行宗教儀式而缺乏敬虔的實質,是不應當的。
當然聖誕基督徒的出現,也與某些教會的牧養缺失有關。
有些信徒並不是天生就不追求,而是沒有得到教會應有的牧養與關懷。就像有位姐妹,由於工作較忙,加上教會長期不去探訪,一段時間後就與教會疏離了。而她也坦言,假如那時有人去關懷她,估計也不會淪為聖誕基督徒。
教會做好能夠組織一個事工小組,負責剛受洗信徒的牧養、關懷工作,可以定期組織培訓,向這些信徒宣講教理。
最重要的是,需要經常探訪這些信徒,解決信仰與生活上的困惑,並對有現實困難的人提供幫助。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感受到教會的溫暖,增強其歸屬感,更加明白真理,生命得到長進。
為防止失聯
關注基督時代備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