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光天地的江湖地位與影響力讓締造者臺灣百貨巨頭新光三越不甘心只在二線城市「奔跑」。在通州被定為環球影城的最終地點後,更多資本湧入這座新城。分手北京華聯後,握有「新光天地」商標所有權的新光三越終於等到了重回北京的機會。
牽手遠洋
與北京華聯「分手」三年後,新光三越即將捲土重來。這一次重返北京市場,新光三越仍然不是單兵作戰,而是選擇牽手遠洋地產在通州核心商務區落戶。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雙方還將沿用遠洋地產與太古地產的合作模式,新光三越負責商業項目的運營。此前,遠洋地產與太古地產合作的北京頤堤港購物中心、成都遠洋太古裡項目都已有了不小名氣。
去年7月31日、8月8日,新光三越與遠洋地產聯合拿下通州運河核心區的四宗地塊,總建築面積46.45萬平方米,包含地上面積34.45萬平方米和地下面積12萬平方米。該地塊成交總價為39.39億元,樓面地價1.14萬元/平方米,溢價率2.2%。項目規劃了國際購物中心、寫字樓、高端公寓、精品商街等業態。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商業部分方案仍在設計中,預計3個月後將有大致方向。不過,可以明確的是,該項目將與位於CBD區域的新光天地截然不同,不再做單體百貨業態。上述人士表示,根據通州地區與客群特質,該項目將是一個全新概念的產品,不會走大眾路線。北京商報記者昨日致電新光三越相關負責人了解情況,但截至發稿時一直未予以回復。
也許是上一次的合作「陰影」,對於此番捲土重來,新光三越一直很謹慎。其實,早在去年初新光天地將落戶通州的消息就不斷傳出,期間北京商報記者多次致電新光三越方面求證,但對方一直予以否認,並強調「新光三越在全國考察調研,但目前規劃的僅有成都、蘇州和重慶三項目」。
早有伏筆
2006年3月,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各持股50%合資成立了北京新光天地項目。在雙方共同運營期間,新光天地以超豪華的品牌組合,擊敗了此前蟬聯內地單體百貨銷售冠軍的杭州大廈。作為新光三越躋身內地市場的處女作,有消息稱,為了引入眾多搶眼的奢侈品大牌,這家百貨巨頭犧牲了部分臺灣項目的利益。
如今新光天地不僅是內地最賺錢的單體百貨,還成為國內奢侈品牌的地標。「新光天地」品牌名稱也因此被賦予了更高的商業價值。儘管目前,新光三越不再是大望路新光天地的主要運營者,但卻提早掌握了「新光天地」的商標使用權。
對於內地市場,新光三越一直很有野心,在脫離首個項目後,新光三越先後在蘇州、成都和重慶籌劃了三個新光天地項目。不過,在此前的三地項目圍擋中起初一直以「新光三越」做宣傳,後期改為「新光天地」。
據一位熟悉新光三越的知情人士表示,新光三越在通州的項目還未命名。不過,不排除會以「新光天地」作為項目名稱。或許是新光三越此番回歸刺激了北京華聯的「神經」,北京華聯方面在去年11月初將此前與新光三越合作的新光天地更名為「北京SKP」(新光天地Shin Kong Place的英文縮寫)。
儘管做出更名,但北京華聯並未完全抹去「新光天地」的品牌印記。
通州商業升級
北京華聯對「新光天地」名稱的戀戀不捨也從側面反映出此前新光三越對高端商業項目運營的專業度。新光三越的官方網站信息顯示,目前,新光三越在臺灣擁有13家新光三越百貨店。在相關投資事業中,新光天地名下共有北京、成都、蘇州三項目。
新光三越相關負責人曾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去年四季度,新光天地成都項目已進入試運營階段。今年一季度,新光天地蘇州項目即將投入市場。不過,上述兩個項目均不再是超高端定位,走上了更為親民的路線。
也許是已在北京市場有了新的目標,此前點擊新光天地北京項目選項頁面一直顯示的為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合作的項目,不過昨日北京商報記者點擊進入顯示的卻為「您輸入的網址無法訪問」。蘇州與成都項目則有詳細的介紹。在一位資深業內人士看來,雖然新光三越通州項目方案還在規劃中,但有了這支曾打造出「新光天地」的團隊做保障,通州項目不會出現太大意外。伴隨新光三越的加入,通州地區商業品質將會有所提升。
關注「北京新浪樂居」微信掌握最新樓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