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老字號牌匾的書法魅力

2020-12-20 半月談網

春日的北京琉璃廠東街,中國書店旁的一株玉蘭開得茂盛。郭沫若題寫的「中國書店」四個鎏金大字,在古槐的掩映之下,越發顯得爽勁灑脫。沿街一路行走,經營翰墨文玩、字紙書畫的各家各鋪前,最醒目的莫過於門楣上的匾額,它們多出自名家之手,書體各樣,讓人賞心悅目。穿過這條老字號聚集的街道,一定要駐足,抬頭,定睛,凝視,因為這裡是一場真正的「名家書法展」。

 

    書法題匾有學問

 

  牌匾藝術熔書法、裝飾和建築藝術於一爐,呈現出豐富的形式。商業牌匾早期大多用於說明商號的經營性質,隨著商業在社會生活中地位的提高,文化意識日益增強,在文人的參與下,商號的名稱或取與行業有關的吉語,或者顯示店鋪性質等,取號文雅含蓄,常有典故出處。尤其是經營長久的老字號,牌匾多出自名人名家手筆,雖然各自風格神韻不同,但大都具有深厚的造詣,同時體現了中華老字號品牌和中華書法的雙重魅力。

 

  題匾的書法,一般稱為榜書。榜書書體大,鮮明醒目,字體又要便於識讀,故而常用楷書體,也有篆書、隸書、行書等。榜書字大,因而筆毫也要大,執筆和運管均與平常寫字不同,要腕肘運筆,下筆要有力。此外,字大以後,結構、運筆都起了變化,因此必須寫得結構緊密又有意趣,對書家的要求很高。

 

  北京琉璃廠東街的老字號,匯集了翁同龢、吳昌碩、陸潤庠、陳半丁、徐悲鴻、吳仲超、趙樸初、郭沫若、啟功等眾多名家題寫的牌匾,幾乎每一處門臉上方,都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汲古閣」是新中國首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吳仲超所書,行書秀麗而雋雅、圓潤而豐勁;「古藝齋」「萃文閣」為書法家楚圖南所書,其擅長楷隸書,書法結構自然,能於拙中見巧,不落俗套,兼有楷形隸勢之妙;「清秘閣」據說是集字匾,為清末書畫家吳昌碩書,吳擅長隸書,蒼勁古雅,此匾為行楷,結體奇險,筆畫老辣勁瘦,清健古雅。

 

  啟功題寫的「錦昌」「悅雅堂」,趙樸初題寫的「文盛齋」「敦華齋」,還有徐悲鴻所書的靜雅天然的「金濤齋」,李可染所書的瘦挺疏朗的「槐蔭山房」……牌匾如同老字號的眼睛,又像伸展的手臂,行人往來,品味著文化氣息,不自覺就被拉進了店鋪。

 

    金字招牌故事多

 

  「店家請名人題寫牌匾,其實是一種『借名』的關係。」常逛琉璃廠的書畫愛好者蔡森說,「店家多與書畫家或名人有朋友或連帶關係,名家書法提高了本店的名望,一定意義上也是品牌質量的佐證。」

 

  一張題匾裡,可能就蘊藏著一段文墨佳話。

 

  「茹古齋」和「寶古齋」兩家店面相距不遠,牌匾上落款都為翁同龢題寫。細心的人會提出疑問:寶古齋是1944年開業,而翁同龢早在1904年就去世了,作古之人怎麼能寫匾呢?原來,創始人邱震生在籌辦寶古齋的時候,社會上非常流行請名家名士寫匾,正巧琉璃廠街有一家叫「賞古齋」的古玩鋪歇業,其店名是光緒帝師、一代名臣翁同龢所題。邱震生既喜歡翁同龢的字,又想用自己「寶古齋」的名,怎麼辦呢?他請陶北溟將「賞」字上去兩點,中間略添改幾筆,於是「賞」字變成了「寶」字,和「古」「齋」兩字渾然天成,猶如翁氏一揮而就。而「茹古齋」創立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是翁同龢親筆題寫,想一睹原汁原味的翁氏書法,可以移步觀賞。

 

  「一藝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書。」「一得閣」店鋪的匾額,是創辦人謝崧岱親自書寫的。一得閣墨汁廠創辦於1865年,生產和經銷墨汁,一得閣是第一家。據說,當時教書先生和文人反對使用墨汁,認為用墨汁省略掉了研墨時靜心和構思的過程,對寫字和寫文章都不利。在民國以前,一得閣的墨汁主要用戶是店鋪裡的寫帳先生,只有在科舉考試時間緊張時,學子才會使用。進入民國後,新式學堂出現,一得閣墨汁才暢銷起來。一得閣產品有墨跡光亮、濃淡五色、書寫流利、濃度適中、適宜揭裱、耐水性強等優點,從社會名流到普通百姓,都用過一得閣的墨汁。謝崧岱不求人、不泥古,親寫牌匾;他的敢為人先、獨闢蹊徑的經營理念,也引領一得閣成為有口皆碑的百年老字號。

 

  一塊書法牌匾的背後,不僅是以文會友、墨連古今的逸聞趣事,更重要的是傳統文化在現代企業的延伸和彰顯。北京琉璃廠被稱為文化街,這兒不僅經營著文化產品,其自身也成為文化的一部分,而牌匾書法無疑是這文化盛宴裡一杯醇厚的佳釀。而今,大多數的牌匾都是機械製作的印刷體和美術字了,老字號牌匾上的手書墨跡,愈發令人流連回味。(記者 於園媛)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老字號」書法牌匾320幅,精彩絕倫!
    老字號門楣上那一方方各具風採、古色古香的精美牌匾,字體或端莊飽滿,或清秀俊雅,或古樸拙正,或灑脫飄逸,無不令人駐足欣賞。 它既是一幅美妙絕倫的書法作品,更是一個文化的標誌性符號。
  • 老字號牌匾與書法家
    在近千年的建都歷史發展中,商業、文化繁榮,出現了一大批以「誠信為本,質量上乘,服務優質,文明經營」的老字號商家店鋪。每當漫步徜徉於王府井、前門、西單、東四、琉璃廠、鼓樓等商業文化繁華之地,老字號門楣上那一方方各具風採、古色古香的精美牌匾,字體或端莊飽滿,或清秀俊雅,或古樸拙正,或灑脫飄逸,無不令人駐足欣賞。它既是一幅美妙絕倫的書法作品,更是一個展示老北京深厚商業文化的標誌性符號。
  • 島城老字號牌匾,繁榮與文化的交融
    ​作為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符號,牌匾文化由來已久。受中國儒學傳統薰陶的買賣商家,亦往往需籍「儒商」之名,彰顯自家企業文化之格局,以提升商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古往今來,名人名匾與名商家相互映襯,互依平臺,形成了一種獨具魅力的牌匾文化。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中華老字號牌匾,大都頗有來頭。
  • 平心而論:老字號牌匾有更深文化內涵
    北京的老字號多。這些歷經數百年歲月而依舊魅力不減的老字號,是人們心中公認的高質量品牌。全聚德、內聯陞、同仁堂、六必居、瑞蚨祥、東來順、吳裕泰、功德林……北京人提起它們,如數家珍。如今,它們已經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甚至,成為一種精神上的驕傲和依賴。同時,它們又成為當下新北京人講究生活品質、提升生活格調的必備。
  • 古今70塊牌匾書法彰顯了榜書的神採
    牌匾是中國獨有的一種商業語言、文化符號。是融漢語言、漢字書法、中國傳統建築、雕刻於一體,集思想性、藝術性於一身的綜合藝術作品,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之一。以前的老字號歷來與牌匾有著天然的不解之緣,匾額是商家的門臉兒,大多商號店鋪多請名人、書法家題寫牌匾,也不知道是老字號提升了牌匾書寫者的名氣
  • 第五批北京老字號名單出爐 三元被授予牌匾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見習記者王君日前,國營北京市牛奶站(三元)北京老字號授牌儀式在三元股份舉行。北京老字號協會為三元食品公司頒發牌匾及證書,三元由此成為北京老字號的一名新成員。從單一品種到種類繁多再到引入全球優質資源,每一次發展都離不開拼搏、創新、精益求精,這正是老字號精神的傳承。三元股份副董事長、總經理張學慶表示:「國營北京市牛奶站(三元)被認定為北京老字號,這是對三元堅守品質70年來取得的成績給予的肯定和鼓勵。三元作為中國乳業發展的見證者和實踐者,與新中國乳業一起親歷了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從國內走向國際的發展歷程。
  • 老字號牌匾門頭的設計歷程
    牌匾的歷史發展牌匾是伴隨著篆字的產生而產生的,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並經歷了由皇宮官府掌控逐步擴展到民間社會的發展演變過程。牌匾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道獨特風景,兩千多年來,從巍峨輝煌的皇宮建築和氣勢莊嚴的府第衙門,到遍布城鎮鄉村的寺廟觀宇和樓臺亭閣,再到宅院堂屋、書房齋號、店鋪商號等等,中華大地無處不見各式各樣的牌匾,即使到海外各地,凡是有華人棲息的地方也都可以看到
  • 老字號牌匾正念反念有講究:可看題匾人圖章(圖)
    地情展上有一面醒目的北京老字號牌匾牆,上面懸掛了15塊牌匾。其中,六必居、榮寶齋等6塊匾的題字順序是由右至左,盛錫福、吳裕泰茶莊等9塊牌匾的題字則從左至右。這些大名鼎鼎的「金字招牌」,在題字順序上鮮明分成「兩大陣營」,大傢伙兒一不小心就可能念「岔」了。  參展現場,北京女孩兒唐思萌差點兒叫出聲來,「你瞧,千芝堂的牌匾還是從左往右念,上邊的永安堂卻變成了由右往左念。」
  • 淮安河下古鎮的老字號,百年老店的嶄新牌匾,能不整齊劃一嗎
    位於淮安市淮安區西北角的河下古鎮,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古鎮文化基礎非常深厚, 河下古鎮誕生了巾幗英雄梁紅玉、大文學家吳承恩等歷史學家, 明清兩代這裡出現過67名入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被稱為「入士之鄉」,這幾年經過很多老城,商業化程度有高低,但河下老城給我的感覺是商業化的味道最淡,在全國各地的鋼筋混凝土森林裡,那位老太太家的感覺真的很好, 但是我對古鎮的這些牌匾有點意見
  • 牌匾書法 千變萬化一一侯鴻鈞老師牌匾書法作品欣賞
    幾千年來,它把中國古老文化流傳中的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築藝術融為一體,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練的詩文、精湛的書法、深遠的寓意,指點江山、評述人物,成為中華文化園地中的朵奇葩,成為民族文化的一種標誌。
  • 北京百年老字號牌匾背後故事多 為啥最常用這56個字?
    上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召開牌匾標識規範工作座談會,就《北京市牌匾標識設置指導意見——老字號篇》向市民代表徵求意見。「指導意見」對老字號企業牌匾標識的數量、位置、顏色、照明等做出規範,並將於本月向社會公布。
  • 北京出臺老字號保護新規 允許保留傳統牌匾
    北京出臺老字號保護新規允許保留傳統牌匾老字號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和國際交往的「金名片」。為擦亮這塊名片,市政府日前出臺《關於推動北京老字號傳承發展的意見》。此次《意見》的出臺就是為了推動北京老字號的持續健康發展。《意見》共分為固本強基、文化弘揚、品牌保護、創新發展、改革增效五大工程,涵蓋12項重點任務。保留符合要求的傳統牌匾經過歷史淘漉,老字號品牌本身就承載著百姓情感和時代印記,是一種無形資產。近幾年,隨著老字號商業價值的提升,屢屢出現「搭便車」等違法違規行為。
  • 書教•人物 || 李景臣:牌匾書法記趣
    這個符號就是牌匾上的字,或者直接就稱之為牌匾。古亦稱榜書和牌匾書法。牌匾書法,因其大多取橫勢且字跡大小一般在尺餘以上,俗稱榜書,古曰「署書」,又叫「擘窠大字」。它融入了中國的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築等藝術,集字、印、雕、色為一體,體現出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我國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瑰寶。榜書因其字跡較大,當以雄渾古厚大氣為上。
  • 老字號牌匾門頭的設計歷程
    牌匾的歷史發展牌匾是伴隨著篆字的產生而產生的,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並經歷了由皇宮官府掌控逐步擴展到民間社會的發展演變過程。牌匾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道獨特風景,兩千多年來,從巍峨輝煌的皇宮建築和氣勢莊嚴的府第衙門,到遍布城鎮鄉村的寺廟觀宇和樓臺亭閣,再到宅院堂屋、書房齋號、店鋪商號等等,中華大地無處不見各式各樣的牌匾,即使到海外各地,凡是有華人棲息的地方也都可以看到
  • 書法牌匾,古色古香
    牌匾又稱招牌、匾額......它熔書法、裝飾、建築、工藝於一體,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之一。字體或端莊飽滿,或清秀俊雅,或古樸拙正,或灑脫飄逸,無不令人駐足欣賞。它既是一幅美妙絕倫的書法作品,更是一個文化的標誌性符號。
  • 光明日報聚焦狗不理退市:折射出老字號轉型之困
    光明日報6月11日消息,隨著今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臨近,「非遺購物節」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一些老字號也紛紛觸電觸網觸屏,藉助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手段煥發新顏,展現傳統品牌的生機和魅力。然而,近期,162歲的狗不理退市全國新三板,反映出狗不理經營之難,也折射出老字號轉型之困。
  • 書法牌匾|養心類
    中國的書法,不光是起到了藝術追求、愉悅身心的目的,同時也是裝飾不可缺少的元素。牌匾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符號,讓我們一起感受其帶來的魅力。>賽大家集字書法字典現推出自選內容定製書法牌匾最經典的書法,定製您想要的內容高大上的裝裱配框,配上超實惠的價格
  • 老字號牌匾正念反念有講究:可看題匾人圖章(圖)
    地情展上有一面醒目的北京老字號牌匾牆,上面懸掛了15塊牌匾。其中,六必居、榮寶齋等6塊匾的題字順序是由右至左,盛錫福、吳裕泰茶莊等9塊牌匾的題字則從左至右。這些大名鼎鼎的「金字招牌」,在題字順序上鮮明分成「兩大陣營」,大傢伙兒一不小心就可能念「岔」了。  參展現場,北京女孩兒唐思萌差點兒叫出聲來,「你瞧,千芝堂的牌匾還是從左往右念,上邊的永安堂卻變成了由右往左念。」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誰的牌匾書法好?
    不說到臺北故宮都要看的三件鎮館之寶,單是那些歷代名家法書,都是在書法史上響噹噹的經典之作。 還記得前年在日本舉辦的顏真卿書法特展嗎,其中最重要的展品一大部分出自臺北故宮。
  • 淮安河下古鎮的老字號,百年老店的嶄新牌匾,能不整齊劃一嗎
    位於淮安市淮安區西北角的河下古鎮,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古鎮文化基礎非常深厚, 河下古鎮誕生了巾幗英雄梁紅玉、大文學家吳承恩等歷史學家, 明清兩代這裡出現過67名入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被稱為「入士之鄉」,這幾年經過很多老城,商業化程度有高低,但河下老城給我的感覺是商業化的味道最淡,在全國各地的鋼筋混凝土森林裡,那位老太太家的感覺真的很好, 但是我對古鎮的這些牌匾有點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