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早報網-南國早報來賓訊 (記者黃必成 通訊員黃志能)10月20日上午,負責偵破首都無名女屍神秘紋身案的北京市朝陽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專門向廣西來賓市公安局興賓分局發來協查通報,請求興賓警方幫助破解女屍左前臂紋身上的三個怪字,由此查明死者的身份。本報記者帶著那三個字,走訪了來賓市興賓區多名專家,他們看了那三個字後,認為那三個字是當地農村流行的方塊壯文。
紋身圖案難倒辦案民警
北京警方專門給興賓警方發來協查通報,跟媒體此前的報導有關。
8月3日,在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北皋村附近的機場高速路綠化帶裡,發現一具無名女屍。警方在現場發現,死者上身穿有蘋果圖案的背心,下身穿藍色運動短褲,內穿淺色內褲,身高1.5米左右,年齡在17歲至30歲,長發,左前臂刺有三個文字。屍體已腐爛,身上有刀傷。警方推測死者死亡時間為今年7月初。
北京警方提取死者體內DNA,與北京市6月份以來走失女性的信息進行了比對,沒有發現符合的。警方只好把破解女屍身份寄托在屍體左前臂刺的那三個字上面,無奈幾個月下來,除了知道第一個字為漢字的「陸」以外,其餘兩字無法破譯。10月13日,北京警方對外公布女屍手臂上的紋身圖案,並懸賞萬元徵集線索。
疑與來賓方言有關
10月16日,《廣州日報》報導稱,一名老家在廣西來賓、現住廣州的讀者藍先生致電該報,說兩個怪字是他家鄉廣西來賓一帶的壯族方言,這兩個字經常出現在當地的山歌裡,用在名字中也很常見。藍表示,單從字面上看,後面那兩個字按照「shan」、「e」讀音,譯成漢語,如果是男名,可以是「陸山峨」,如果是女名,則可以是「陸珊娥」。藍說,他來賓老家姓陸的人特別多,由此推斷死者有可能就是廣西來賓人。
16日上午,看到《廣州日報》報導後,本報記者立即致電北京市朝陽公安分局刑偵支隊辦案民警。辦案民警說,他們也寄希望於媒體的報導,能使這個案子的偵破工作有所突破。北京警方後來接受了記者的建議,向來賓市公安局興賓分局發來了協查通報。
專家譯讀紋身怪字
10月20日上午,記者拿著紋身圖案上的那三個字開始走訪有關專家。現任興賓區政協文史委副主任的楊福桃,曾在興賓區文聯工作多年,前幾年,他為了編寫當地的壯族歌謠,多次到民間去搜集歌本翻譯成漢文,從而對當地的壯文頗為熟悉。他仔細看了那三個字後說,這三個字看起來就是壯文方塊字。壯文的文字原本是由拼音構成,但在民間為了方便閱讀和記錄,壯族人就自創了一些自己能看得懂的文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壯文方塊字,多出現在民間壯族歌謠的手抄本裡。女屍紋身上的第一個字,他也認為是漢字的「陸」字;第二個字,他認為讀音是「qi」的第三音調,翻譯成漢文是「豈」;第三個字,他認為讀音是「hang」第一音調,譯成漢文是「夯」。三個字拼讀起來就是「luqi hang」。楊還說,在興賓區(以前的來賓縣),姓陸的壯族人主要居住在石陵鎮陸平村一帶。
興賓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局的韋廣忠和覃富軍兩人,從事壯文語言研究多年,跟民間多有接觸。他們看了那三個紋身怪字後,也認為這是壯文方塊字。壯文方塊字除了出現在民間的歌集手抄本外,還常常在師公做道的文本中出現。他們把中間的字譯為「正」字,意思就是山的正面,並不是漢文的「山」字。因為漢文「山」字在壯文方塊字中的寫法是:上面為「山」,下面為「巴」。最後一個字,他們認為讀音是「e」,即「峨」字,漢文是夯實的意思。因此,這三個字漢文可譯為「陸正峨」。
興賓區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下一步將根據專家們提供的那三個紋身怪字譯名,在興賓當地失蹤人員中,查找是否有與該女屍有關的信息,以協助北京警方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