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01—2019FDA批准的抗癌激酶小分子

2020-12-14 健康一線視頻網

文 | 魚我所欲

激酶抑制劑分類

激酶(kinase)是一類重要的信號傳遞者,參與多種細胞活動,包括細胞增殖、存活、凋亡、代謝、轉錄、分化等。對磷酸化酶激酶特性的開創性研究始於1950年,迄今為止,在人體中已確認了518種激酶和900多個編碼具有激酶活性的蛋白質的基因。激酶藥理和病理學證據表明,激酶是治療多種疾病的理想藥物靶點,多年來,選擇性小分子激酶抑制劑作為一種重要的抗癌藥,在臨床用於治療常見的惡性腫瘤,如乳腺癌、肺癌等,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根據結合模式的不同,激酶抑制劑可分為不可逆及可逆兩大類。前者指化合物通過與Cys反應形成共價鍵結合在ATP結合位點上,從而阻斷ATP位點,該過程具有不可逆轉性。後者根據結合口袋區域及DFG基序構象的不同,可分為四種主要的不同亞型(圖1B)。類型Ⅰ為ATP競爭性抑制劑,與活性形式激酶DFG基序上的Asp殘基結合。類型Ⅱ抑制劑與非活性狀態的激酶結合,其上DFG基序上的Asp殘基朝向分子外側。而類型Ⅲ的抑制劑在ATP附近別構位點上結合,但同ATP結合口袋沒有相互作用。類型Ⅳ抑制劑在遠離ATP結合位點的別構作用區域結合。還有些激酶抑制劑,如雙底物類抑制劑,可以統一划分在類型Ⅴ裡面,作用模式與上述四類有所不同。

圖1. 激酶小分子結構和分類

2017—2019迎來爆發式發展

從2001年至2019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62款抗腫瘤小分子激酶抑制劑。

近19年內,抗癌激酶抑制劑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1年,該領域迎來第一款藥物—諾華的Imatinib獲得FDA批准,用於治療胃腸道間質瘤等疾病,拉開了抗癌激酶小分子的序幕。2001至2005年,該類藥物平均每年獲批1款,穩步發展。2007至2011年期間共批准9款,平均每年2款,速度有所增長。2012年該類藥物批准數量達到一個小高峰,而後逐漸下降至2014年的3款。2015年批准7款。2017至2019年,該類藥物迎來爆發式發展,共有25種新藥獲得審批。

圖2. 2001—2019年FDA批准的抗癌激酶小分子數量分布

分子量大多集中在400至600之間

圖3. 2001—2019年FDA批准的抗癌激酶小分子分子量分布

適應症分布:白血病批准藥物最多

白血病激酶小分子批准數量最多,18款,其中15款的批准時間集中在2012年至2018年間,該時間段是白血病藥物的爆發期。其中,血液腫瘤明星藥物Ibrutinib(伊布替尼)作為FDA批准的第一個BTK抑制劑,於2013年在美國上市後,一年內便成為銷售額增長最快的抗腫瘤藥物之一。該藥也是一種不可逆抑制劑,以共價鍵的形式結合BTK,這種罕見的結合方式,也成為藥物設計的典範。

肺癌作為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是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近20年FDA批准的治療肺癌的激酶小分子有14款,均是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佔所有肺癌的 85%—90%。第一款藥物是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於2003年在美國上市,2005年,吉非替尼進入中國市場,開啟了中國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治療的時代。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佔女性新發癌症總數的1/4。2016年全球乳腺癌藥品市場規模約達119.7億美元,2013年中國乳腺癌市場規模約為113億元,2017年中國乳腺癌市場約達182億元。

2001至2019年間FDA批准的乳腺癌激酶小分子有9款,第一款是諾華的拉帕替尼,於2007年在美國上市。赫賽汀和拉帕替尼都是分子靶向藥,赫賽汀僅針對HER2,拉帕替尼針對HER2和HER1,是一個多靶點的藥物,且拉帕替尼是口服小分子,可能更容易通過血腦的屏障,所以治療領域今後可能會更廣。

乳腺癌領域涉及的靶點有CDK4/6等,唯一靶向mTOR的乳腺癌激酶小分子是諾華生產的Everolimus(依維莫司),於2009年在美國上市。Alpelisib是第一款PI3K抑制劑,諾華開啟了乳腺癌新分子分型時代。

圖4.適應症對應的激酶小分子數量

企業分布:諾華佔據榜首,其次輝瑞

諾華獲得批准的藥物數量最多,為12款,佔所有藥物的19%。第一款抗癌激酶抑制劑伊馬替尼就是由諾華生產,上市時間是2001年;2007年諾華有兩款藥物上市,分別是治療乳腺癌的拉帕替尼和治療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的尼洛替尼;2017年諾華收穫3款抗癌激酶小分子,分別是尼拉帕利、Midostaurin和瑞博西尼。

輝瑞位居其次,有10款獲批藥物。其第一款激酶小分子是2006年批准的Sunitinib (舒尼替尼),用於治療胃腸道間質瘤等癌症;2007年批准的Temsirolimus(替西羅莫司)用於治療腎細胞癌;2018年,輝瑞拿下3款激酶小分子的戰績,分別是Glasdegib(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Talazoparib(乳腺癌)和Lorlatinib(非小細胞肺癌)。

阿斯利康有5款激酶小分子批准,最早是2003年批准的Gefitinib(吉非替尼),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而後2011年阿斯利康的第二款激酶小分子獲批,Vandetanib(凡德他尼) 用於治療甲狀腺髓樣癌;2015年批准兩款,分別是Olaparib(奧拉帕利)和Osimertinib(奧希替尼)。2017年批准的是Acalabrutinib,用於治療套細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圖5.部分製藥企業擁有的激酶小分子數量

靶點分布

圖6. 激酶小分子靶點,來自參考資料2

表1激酶小分子靶點及對應藥物

2001—2010:11款獲批

這十年內FDA共批准11款抗癌激酶小分子,具體信息見表2。

表2 2001—2010年間FDA批准的抗癌激酶小分子

2011—2015:24款獲批

這五年之內,FDA批准了24款抗癌激酶小分子抑制劑,其中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有8款,分別是克唑替尼、Alectinib(阿來替尼)、Ceritinib(色瑞替尼)、Dabrafenib(達拉非尼)、Afatinib (阿法替尼)、Osimertinib (奧希替尼)、Cobimetinib(可美替尼)和Trametinib(曲美替尼)。

肺癌是世界上導致患者死亡數目最高的癌症類型之一,而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佔肺癌患者總數的85%,因此,針對NSCLC的療法開發一直是癌症療法開發的熱點。

表3 2011—2015年間FDA批准的抗癌激酶小分子

2016—2017:11款獲批

此階段批准藥物的適應症最多的是白血病,其次是乳腺癌。

用於治療白血病的藥物有4款,分別是Enasidenib、Midostaurin、Acalabrutinib和Venetoclax(維奈妥拉)。

Venetoclax:全球第一個特異性靶向B細胞淋巴瘤-2蛋白(BCL2)的新型口服靶向藥,於2016年經FDA批准用於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和某些類型的小淋巴細胞淋巴瘤。該品種2019年全球銷售額接近8億美元。

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藥物有3款,分別是Neratinib (來那替尼)、Ribociclib (瑞博西尼)和Abemaciclib。

Neratinib:FDA批准的首個HER2陰性乳腺癌泛HER抑制劑。Neratinib是一種不可逆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通過阻斷泛HER家族(HER1,HER2和HER4)和下遊信號轉導來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該品種於2020年5月7日在中國上市,由北海康成負責該品種大中華區的開發和商業化獨佔許可協議。

表4 2016—2017年間FDA批准的抗癌激酶小分子

2018—2019:16款獲批

這兩年內批准了16款抗癌激酶小分子,具體信息見表5。

表5 2018—2019年間FDA批准的抗癌激酶小分子

小結

激酶信號調控人體的許多的生理過程,如炎症反應、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已獲批藥物超過90%以上集中在癌症治療領域。針對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劑類藥物應用領域亟待拓展。

絕大多數抑制劑為可逆性抑制劑,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小分子抑制劑的作用靶點分子不止一個,這就導致藥物脫靶現象以及副作用的產生。與之相隨,具有絕對選擇性的抑制劑分子極為稀少。具有新的作用機制及特異性的激酶抑制劑類藥物有待開發。

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小分子抑制劑無疑將繼續在腫瘤學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分子生物學、藥物學和計算化學的進步,難成藥靶點小分子新藥研發已經取得了進展。小分子免疫腫瘤抑制劑,例如HPK1拮抗劑、腺苷受體、toll樣受體和趨化因子受體,成為新藥研發熱點。

參考資料

Small Molecule Kinase Inhibitors as Anti-Cancer Therapeutics. 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2, 12, 399-411

Small molecules, big impact: 20 years of targeted therapy in oncology. Lancet 2020; 395: 1078–88

Kinase inhibitors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oncology: clinical implications.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2016,13,209–227

相關焦點

  • 近20年FDA批准了哪些小分子激酶抑制劑?
    ;本文旨在回顧FDA近20年批准的數十個抗腫瘤小分子激酶抑制劑,以進一步理解未來藥物的開發趨勢。FDA批准用於腫瘤治療的數十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2020年,《柳葉刀》發表文章,總結了數十種抗腫瘤小分子激酶抑制劑(見附表1),介紹了不同靶點-通路對應的上市藥物。
  • 激酶抑制劑的未來之路
    在過去的30年裡,人們將激酶作為藥物靶向目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統計至去年年底,已有38種激酶抑制劑藥物獲批上市。其中以受體酪氨酸激酶(RTK)抑制劑居多,自2001年FDA批准用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伊馬替尼上市,由於其良好的選擇性和相對較弱的副作用,開啟了激酶抑制劑的研究熱潮。
  • 【新藥】FDA批准第62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普雷西替尼上市
    2020年9月5日,FDA批准藍圖公司(Blueprint Medicines Corporation)開發的RET抑制劑普雷西替尼(Pralsetinib,BLU-667;商品名為Gavreto)上市,用於治療RET融合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 2020年抗癌新藥最全匯總,必須轉發+收藏!|FDA|抑制劑|轉移性|新藥|...
    批准適應症:用於既往經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時或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並且經檢測確認存在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批准適應症:用於此前接受過克唑替尼治療後進展的或者對克唑替尼不耐受的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療聯。
  • FDA共批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僅有13個在國內上市
    自從2001年諾華開發的第一個替尼類藥物伊馬替尼上市以來,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就一直成為研究熱點。本文一共統計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截至2016年7月,FDA一共批准了43個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其中有2個是不用於腫瘤治療的替尼類藥物,分別是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託法替尼和治療骨髓纖維化的魯索替尼。
  • 2019年度盤點:FDA批准的臨床試驗進展的新藥匯總
    截止12月27日,今年CDER共批准了49個新藥,其中包括診斷試劑、靶向藥物,新靶點的抗生素等。今年批准了世界首款治療急性偏頭痛的藥物Reyvow,第二款RNAi藥物Givlaari,新種類的抗生素Xenleta。中國公司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抗癌藥物Brukinsa也被批准上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新藥被批准上市了吧!
  • FDA2012年批准的11個新抗癌藥物
    11個新的抗癌藥物1、Axitinib ( Inlyta,輝瑞製藥)/ 中文通用名:阿西替尼用於治療對其他治療無效的晚期腎細胞癌患者。獲批時間:6月(美國)、12月批准(歐洲)4、Carfilzomib( Kyprolis,Onyx製藥)/ 中文通用名:卡非佐米用於治療經過包括硼替佐米(萬珂,千年製藥公司)和免疫調節劑在內的至少兩種治療方法,多發性骨髓瘤依然繼續進展的患者。
  • 2019FDA:批准42款新藥 9款生物類似藥 3款在路上
    ► 當前FDA批准42款新藥,刷新3年來低點截止到11月29日,2019年FDA共批准42款新藥, 2017年和2018年FDA分別批准了57款和62款新藥,2019年可以說是FDA批准新藥的"慘澹"一年。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是專門針對小分子激酶抑制劑產業的調研報告,通過對小分子激酶抑制劑產業的發展走勢進行深入分析闡述,為企業、投資者進行競爭分析、發展規劃、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和依據。
  • 小分子靶向藥群雄逐鹿 正大天晴、恆瑞「殺入」TOP10
    盤點:2019國內小分子靶向藥物市場隨著我國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精準醫療需求日新月異。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市場大趨勢影響下,諸多因素使得藥品市場的消費需求與日俱增,在靶向藥物市場推波助瀾下,推動著藥品市場的增長。
  • 交叉學科|小分子探針與藥物發現
    「小分子探針,一般是指小分子螢光探針。即:通過某種物質的物理或化學作用判別某種未知物,稱該物質為探針。螢光探針是建立在光譜化學和光學波導與測量技術基礎上,選擇性的將分析對象的化學信息連續轉變為分析儀器易測量的螢光信號的分子測量裝置。
  • 武田強效EGFR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mobocertinib獲...
    目前,針對這種特殊類型的NSCLC,還沒有批准的治療方案。mobocertinib是一種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旨在選擇性靶向EGFR和人EGFR 2(HER2)第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mobocertinib是一種強效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專為選擇性靶向EGFR和HER2第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而設計。在2019年,美國FDA授予了mobocertinib孤兒藥資格(ODD),用於治療HER2突變或EGFR突變(包括第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肺癌患者。
  • 剛剛||2019年美國FDA批准的38個小分子藥合成路線匯總
    2019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批准上市新藥48個,其中化學小分子38個、生物製品10個,這裡小編和大家分享38個化學小分子藥合成路線,以饗化學和藥化從業者,學生和愛好者。
  • 20大CFDA批准靶向抗腫瘤藥物及其市場淺析
    欣慰的是,隨著小分子激酶抑制劑、單克隆抗體等靶向抗癌藥物的推出,全球抗癌藥物市場快速擴張,癌症治療獲得重大突破。 2015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醫院肺癌小分子靶向藥物市場達65.09億,同比增長5.61%。 目前,我國CFDA批准用於治療肺癌的靶向藥物主要有5種,除Avastin以外,其餘5種皆為小分子激酶抑制劑。
  • 輝瑞腫瘤生物類似藥貝伐單抗ZIRABEV獲得美國FDA批准
    精準靶向VEGF,抑制血管生成的單抗新成員,可在多種腫瘤治療中發揮關鍵作用 紐約2019年7月2日 /美通社/ -- 輝瑞公司(NYSE:PFE)近日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安維汀(Avastin®,bevacizumab)生物類似藥貝伐單抗(ZIRABEVTM,bevacizumab-bvzr
  • 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增速超50%
    2019年5月20日,正大天晴藥業集團開發的抗腫瘤仿製藥物吉非替尼片獲得國家藥監局(NMPA)頒發的藥品註冊批文。使國內吉非替尼生產廠商形成了阿斯利康、齊魯製藥、正大天晴三足鼎立的格局。國內研發管線中的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開花結果,春華秋實。從而掀起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市場的持續洗牌。
  • 小分子靶向肺癌藥興起!國內44億美元市場將被誰瓜分
    (圖2 NSCLC相關基因標識物佔比及對應藥物)目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經歷了三代的發展。第一代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它們可逆地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結合,並與三磷酸腺苷(ATP)競爭性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激活。然而,隨著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出現,第一代TKI逐漸被取代。第二代TKI是對第一代的改進。
  • 2020年Trodelvy等9款抗癌新藥重磅上市!|基因突變|FDA|RET|抑制劑|...
    在人類與癌症的鬥爭中,藥物治療是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有效的抗癌藥物,可以幫助患者獲得治癒的機會和更長的生存時間。我們處在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快速發展的醫療科技給人類帶來了新的希望。目前全球各國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藥物大約有130~150種。用這些藥物配製成的各種抗癌藥物製劑大約有1300~1500種。
  • 本土新藥出海「零的突破」我國首個自主研發抗癌新藥獲FDA批准
    來源:經濟日報百濟神州公司11月15日宣布,其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項療法的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這標誌著,澤布替尼成為迄今為止第一款完全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在FDA獲準上市的抗癌新藥,實現中國原研新藥出海「零的突破」。
  • 2018年FDA批准的新藥 - FDA信息專區 - 生物谷
    每年,CDER都批准許多新藥和生物製品,其中一些產品是創新的新產品,以前從未在臨床實踐中使用,而一些產品是與先前批准的產品相同或相關,這些藥品將進入市場與已有的藥物競爭。今年FDA共批准55個新藥,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