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十幾歲出去打工,勤勞能幹不怕吃苦,為何幾十年富不起來

2020-12-12 話聊三農事

農村、農民、農業,更多三農資訊盡在「話聊三農事」

今天的話題是:農村人基本從20歲左右就開始外出打工了,有時候到了60歲甚至還在打工,工作了幾十年為什麼就是富不起來呢?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對於80後而言,小時候的生活相對來說比較艱苦,基本上從小在農村長大,小學和初中也都在村子裡上的,直到高中才到縣城裡去,到了90後這一代生活也相對較好了,很多農村人也攜家帶口進城生活。但是對農村的印象是好沒有減弱,小時候家裡的老人常教育我們,要腳踏實地,本本分分做人,在外要吃苦耐勞,這樣才能過得更好。

到了七八十年代,城市迎來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而也出現了很多的工作崗位,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了,種地的收入微乎其微,也滿足不了現如今的社會了,於是很多人放棄了耕種,都進城打工去了。

60後可以算是最早外出打工的那一批人了,他們在外工作了一輩子,現如今也都快60歲了,按道理來說應該退休準備養老了,可對農民工來說,可就沒有那麼簡單了,他們一旦回到農村,也就意味著沒有了收入,而且年輕的時候太拼了,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超過了國家規定的8個小時,長期超負荷的工作,這也導致他們的身體多多少少都出現了一些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尤為明顯,我們都知道農民非常勤勞,只要有錢賺,什麼髒活累活都願意幹,那為什麼工作了幾十年,還是富不起來呢?還是跟外出打工前一樣的狀態,整天缺錢用。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勤勞工作雖然能賺錢,但也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

老話常說致富要靠雙手,但隨著社會的改變,雙手所創造出來的價值越來越淡化了,現在社會更多的是靠腦子吃飯,所以這種說法對於現如今的社會也不太準確,也在無數的農民工身上得到了驗證,他們是沒有偷懶,每天都勤勞幹活,一年365天,可能只休息那麼幾天,但似乎他們遇上了瓶頸,工資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再也漲不上去了,而生活的成本也在不斷的增加,工資卻十年如一日,再加上工資並不能準時拿到,再碰上今年這種情況,很多人連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都成問題。

很農村很多在城裡生活的人,都會硬著頭皮在城裡買房,而其中的首付大部分都是借的,再加上工作的不穩定,經常會出現斷供的情況,即使沒出現這種情況,也在苦苦的支撐,嚴重降低了原有的生活質量,每天生活都得精打細算,我打工也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如果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就需要動動自己的腦子了,在工作的過程中多學多看,這樣有好運氣降臨到你頭上的時候,你也能夠把握得住。

收入不穩定,大部分的錢都花在了父母和子女身上

我們都知道農村人和城市人是不一樣的,城市人就算沒有工作,至少也有一套房子住,最基本的生活也能夠維持得下去,孩子讀書就更不用操心了,都有劃片的學區可以直接上。而反觀農村人就不一樣了,想要讀書,就必須要擁有一個戶口,因此,很多人也硬著頭皮進城買房,基本都是借的錢,原本就不怎麼樣的生活變得雪上加霜,現在在城市裡面了不起,一個月賺個一兩萬的工資,但是除去車貸和房貸,以及子女的教育費用,在扣除掉農村父母的生活費,可以說所剩無幾,還要祈禱不生病之類的,否則生活就會越來越難,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也知道為什麼工作了幾十年,還是富不起來的原因吧,一輩子的積蓄都花在了一套房子上。

農民勤勞是沒有錯,正因為他們的勤勞,他們也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但這跟有錢人的生活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打工者的工資不動不會有很大,都會有一定的上限,由於生活壓力比較大,就算有好的機會擺在眼前,也不敢輕易去嘗試,所以一直維持著現有的狀態,還完車貸房貸之後,還要提供農村父母的贍養費,子女的教育費用,再加上平常的生活費,因此,很多農村人也基本每個月處於透支的狀態,長久下去會拖垮整個家庭,所以農村人在考慮進城買房的時候要結合自身的實力,不要硬著頭皮去買,生活是自己的,過得開心就好,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農民如此勤勞,從二十歲打工到六十歲,幹了幾十年,為啥不能富?
    到了七八十年代,農業實現了初步現代化,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離開了土地,走入到了城市,當起了農民工,開啟了在城市的打工之路。再到現在,打工幾乎是農民的最佳選擇了,農村的不少80後和90後走起了和老輩人一樣的路,從十幾歲就離家開始打工了。
  • 去日本打工不怕吃苦不怕累就能賺到錢嗎?
    在接觸的不少諮詢者當中,有很多都是這樣說:不怕吃苦,累點無所謂,只要能賺到錢,工資高點就行。而且說這類話的朋友不是負債了就是三十多歲了,想必其中的原因大家也明白。每每遇到這樣的,河南豫和赴日勞務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比較好,這就跟問世界上哪個工作最賺錢一樣。
  • 農村為什麼年近六十歲了還在打工賺錢
    年近60歲的農村人還在打工賺錢,這個主要有兩種原因。一個是農村老人閒不住,只要身體允許一般都不選擇長期休息。另一個是生活壓力問題,生活壓力大不幹不行。農村人文化水平不高,一輩子從事的基本上都是體力活,體力活確實累,工作之餘一般都不會再有其它娛樂活動,這樣到老時就沒有適合的娛樂活動,文化水平不高,寫寫看看更是沒有興趣,這就造成了能幹活就幹活,用幹活來打發時間。就是平時學會了下棋打撲克,60歲眼睛已經花了,不戴眼鏡玩著不方便,戴眼鏡又不習慣。
  • 農村老人六十多歲還在打工,為何不像城裡老人享清福?原因心酸
    農村老人六十多歲還在打工,為何不像城裡老人享清福?原因心酸在大家看來如果人到了六十歲已經是人到花甲,在城裡面如果老人已經六十歲以上一般都到了退休的年紀,他們日常的生活很舒適,有閒暇的時間就到廣場上逛一逛,鍛鍊一下身體,每個月雖然退休金並不多,但是人老了以後也沒有什麼花銷,維持兩個人生活也是足夠的。
  • 農村人到了50歲不能打工了,在家幹點什麼最好呢?你知道嗎?
    農村人到了50歲不能打工了,在家幹點什麼最好呢?你知道嗎?誰說農村人到了50歲就不能打工了,60歲在工地幹活的還比比皆是呢,70歲還可以去看大門呢,如今的人50歲不能說是青壯年,也算是人到中年,體力什麼的都還不錯,有很多可以幹的工作。
  • 農村青年不想出去打工,幾萬塊錢做什麼生意最賺錢?
    現在很多農村人都在外面打工,小兩口出去一年,少說手裡也能攢下幾萬塊錢。今年受疫情影響,好多人不準備出去打工了。那留在農村老家發展,做些什麼好呢?其實可以選擇的行業很多。其實幾萬塊錢在農村是能做好多事情的!
  • 人活一世,不怕「吃苦」,你就贏了
    不怕「吃苦」的人,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活得更溫暖、向陽。」的人,贏得了成功 「傻根」王寶強,一個農村娃,啥也沒有,連書都念不起,很小的時候,崇拜李連杰,立志當一個武打明星,他選擇了一條極其難走的路,但是他從未放棄過。
  • 十幾歲的農村孩子出門打工,都做了哪些工作?
    很多十幾歲的農村孩子,由於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缺少看管,不喜歡讀書,小小年紀便出來打工。甚至有些父母覺得出來跟著他們一起打工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減少了他們的負擔,早點賺錢早點成家,存錢買房結婚生子,一輩子也照樣過。
  • 明年最快富起來的四種農村人,第一種竟然人人可以做到!
    2017年即將結束,2018年的腳步已經來了。明年,哪些農村人最容易富起來呢?筆者認為有四種人,分別是勤勞的人、有頭腦的人、有技術的農民、有管理經驗的人最容易。看看為什麼?  1、勤勞的人  農村有句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以及勤能補拙。說的就是勤勞的人,即使自身條件差些,也會有出息。這句話放到農村社會,非常適用。農村有的人好吃懶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又怎麼會有好的收成呢。
  • 農村「留不住」年輕人?他們為何寧願背井離鄉,成「打工仔」?
    當你來到農村,會發現,留守者大多是老人和兒童,而年輕人卻很少見。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鄉打工,前往繁華的大都市,而不是留在老家發展,因此,「離農化」現象在農村比較普遍。有的農村大學畢業生、年輕農民工即使在城裡找不到工作,也不願意回到農村,選擇蝸居城市。很多年輕人寧願背井離鄉,在外漂泊,成「打工仔」,吃苦受累,還是覺得大城市好,那麼為何農村「留不住」年輕人?原因一,年輕人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我們的父輩,很多都是農民出身,他們習慣了在農村的生活,也願意從事農業生產。
  • 「我的扶貧故事」張常勝:勞務經紀人 帶富一群人
    作為山裡的孩子,我勤勞吃苦、嚴守規矩、服從管理的工作幹勁,每到一處都得到所在公司老闆和客戶的賞識。經過幾年的埋頭苦幹,我不僅積累了資金幫助家裡脫了貧,還積攢了人脈。更為重要的是,我打工脫貧的經歷讓更多同鄉人相信外出勞動能致富。2015年起,我開始給村民們介紹工作。
  • 農村小夥有27萬粉絲,就拍自己的日常生活,每月都比打工強
    導語:農村小夥有27萬粉絲,就拍自己的日常生活,每月都比打工強。 當下的農村青年人,大部分都選擇外出打工了,這也是因為在農村他們找不到比打工更好的收入。由於單純的農業生產收入不高,也因此讓農村青年人對農業沒有了興趣,外出打工就是農村大部分青年人選擇的方向。
  • 四十多歲,不想打工,回農村做什麼生意比較賺錢?看完了解了嗎
    所以來說,人一旦到了四十歲以後,如果沒有一定的事業基礎,確實是很尷尬的。畢竟四十來歲年齡擺在這裡,做事沒有三十歲的勇氣,處事沒有五十歲的坦然,而更多的則是年齡大的無奈!可是在農村裡,很多農民都是在年輕的時候外出賺錢,他們或進入工廠或進入工地,以靠體力打工來養家餬口。但是當自己到四十多歲的時候卻突然發現,很多工廠已經不要四十歲以上的人了。
  • 農民六十歲以上別再出去打工了。不打工靠什麼生活?
    【現實問題】農民六十歲以上還該不該再去工地打工?如果不出去打工靠什麼生活?【農民工六十歲以上別再去工地打工】首先法律並沒有規定,超過60歲的農民工不能出去打工。勞動法規定,招用童工是違法行為。招用60歲以上有勞動能力的老年農民工並不違法。其次,60歲以上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不能籤訂勞動合同。
  • 為啥60歲農民不在家養老,卻搶著要出去打工?老農的話無奈又心酸
    說起農村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了,它雖然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喧囂,但卻有著一份獨特的寧靜和質樸,生活在這裡的農民也都很熱情,每次碰到別人家有事,村裡的人都會前去幫忙,特別是以前幹農活的時候,因為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大型機器,所以大家都是聚在一起,幹完這家的再去幹那家的,最後農活也幹完了,鄰裡之間的關係也更加緊密了
  • 2020年,那些六七十歲的老人還有必要出去打工嗎?
    在當今的社會,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高,活的時間是越來越久,人們的退休年齡也是越來越大,而在農村中,六七十歲的農民還有必要出去打工嗎?有人看法不一。有人覺得有必要出去打工,六七十歲還是一個可以在外工作的年齡,自己出門在外打工,既能不拖累家裡的子女年輕人,還能自己掙錢養活自己,還有可能幫襯一下子女。
  • 農村老人年滿60歲後,為何還要四處打工?3個過來人道出了心酸
    身體吃不吃得消?他說,我現在每天種種菜,養養雞,喂喂魚,日子過得很舒心。不怕你們笑話,我就是個勞累命,寧願辛苦點,也不願太閒,我一閒下來,就會犯困、打瞌睡,全身都不舒服。但只要有事給我做,我立馬就精神了,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也不打哈欠了……說完,王大叔哈哈大笑起來。
  • 那些16歲出去打工的人現在過得怎樣?
    大概歲數小幹服務員,年齡大服務員幹不了去商超幹收銀或者賣貨,歲數再大去後廚乾乾零活或者保潔,反正我覺得我這輩子大概就這樣……只要勤快不怕累不怕髒,總餓不死的。……掙大錢……反正我是不想了,都說低學歷還沒手藝了,不奢求過上什麼樣的生活。靠我自己不啃老,解決衣食住行還是沒問題的,我這輩子能一直溫飽以上,就滿足了。
  • 在農村,有人不出去打工,就靠收「廢木頭」養家,利潤空間大嗎?
    「芳華一逝終不赴,塵緣舊夢羽無歸」,這應該是很多農民離家幾年,十幾年之後,再次踏上農村的土地後不禁從內心發出的真實感慨。雖然過去農民生活中很多熟悉的東西很少會再被用到,但並不是說這些東西已經失去了價值,就比方說農村收「廢木頭」就是個新興的工作。當然,這裡說的「廢木頭」倒不是隨便從裡邊撿來就可以的木頭,而是一些農民生活中用不到的木製物件,比方說木桌子,木凳子,木板凳,舊房木,舊棺材木之類的。在農村,有人不出去打工,就靠收「廢木頭」養家,收來到底有什麼用途?利潤空間大嗎?
  • 憑一雙勤勞的手,種百畝菜,養百隻雞,供倆孩子上大學……播州這位...
    2004年,40歲的胡良群和丈夫趙溫亮為了家庭、生活,為了孩子的學費,離家外出到浙江打工,兩人工資加起來7000多元,那些年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   然而,幸福生活卻在2013年10月30日晚上被無情地打破了——丈夫趙溫亮突發中風導致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