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一雙勤勞的手,種百畝菜,養百隻雞,供倆孩子上大學……播州這位...

2020-12-18 天眼新聞

幾年前因丈夫生病欠著村民十多萬,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在通過勤勞的雙手丟掉了貧困戶帽子,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她是孩子的「依靠」、丈夫的「雙肩」、外人眼中的「女強人」,更是一個挑起家庭大梁的「女漢子」——她就是播州區樂山鎮後箐村建檔立卡戶胡良群,一位自強不息的農村婦女。

2004年,40歲的胡良群和丈夫趙溫亮為了家庭、生活,為了孩子的學費,離家外出到浙江打工,兩人工資加起來7000多元,那些年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   然而,幸福生活卻在2013年10月30日晚上被無情地打破了——丈夫趙溫亮突發中風導致腦出血。

從浙江到遵義,50天花光積蓄還欠下10多萬的債。一起打工的老鄉、親戚朋友、左鄰右舍能借的被她全借了個遍,但丈夫的病卻不見起色。為了減少費用,胡良群把丈夫接回家照料,每天照顧丈夫餵藥餵飯,一步離不了。   每天看到丈夫躺在床上那無力的眼神,想到欠親戚、朋友和鄉親們的債,以及每天的醫療費用,讓胡良群感到日子過得天昏地暗。但她告訴自己不能倒下,要撐起這個家。

她說:「在那樣的日子裡,恨不得自己身上長出8隻手來,一邊照顧丈夫、孩子,一邊還得想辦法掙錢還債。」好在天隨人願,經過兩年的精心照顧和丈夫的努力鍛鍊終於站起來了,生活勉強可以自理。  胡良群每天都在煎熬中度過,頂著巨大的壓力,一邊照顧丈夫和孩子,一邊不斷的籌錢,青絲白了頭,皺紋布滿臉。但她說:「我不怕苦不怕累,只要丈夫能好,家庭能好,我什麼都願意去做。人窮志不短,人勤家不散」。  家裡現在就只有胡良群一個勞動力,丈夫生病已經讓這個家庭入不敷出,胡良群不僅要照顧丈夫和孩子的衣食住行,還要想盡辦法提高收入,生活的艱辛對她而言可想而知。於是她和女兒商量,我們種菜賣,欠下的債必須還,大學還必須上。   終於,在鎮村幹部和幫扶幹部的幫助下,給胡良群家帶來福利政策,請來農技人員教她整理土地、播種、後期管理等。胡良群由於第一次實地種菜,很多菜苗都沒有存活,但是她從未放棄,雖然自己沒有多少文化,但是自己勤奮,一定可以的,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

流轉土地30畝,種植季節蔬菜,短平快,賺錢來得快。辣椒,茄子,西紅柿,花菜,適合什麼種什麼。在她的申請下,村裡還送來了100隻綠殼蛋雞,4個月就能產蛋。還在村幹部的幫助下她申請了3萬元的「特惠貸」。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一切都是得心應手。   就這樣,在2015年,一個農村婦女,憑藉一雙手,種了30畝蔬菜,還養了100隻蛋雞,撐起了一個家。正如她說,窮啥不能窮志氣,只要人在,天就不會塌,只要人勤快,一切都會好起來。

當年,胡良群家的純收入實現了4.5萬元,就靠她的一雙手,這個家脫貧了。  2016年,村裡再幫助她家在信用社申請了10萬元信用貸款,還將村裡的16個大棚免費提供給她種菜。這年,她種了40多畝。2017年,繼續擴大面積種了100多畝。   在採訪的過程中問道:「種植這麼多蔬菜的時候你擔心銷售不出去嗎」?「最不擔心的就是這個,政府的扶持下蔬菜有專門的暢銷途徑,現在時間長了,我自己也有固定的銷售途徑。」

貸款還了,給丈夫治病的債還了,還花了20萬建了新房過上了敞亮的日子。   「規模達到了140畝,得靠鄉親們了,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數。」她說,當初沒有幹部的幫襯,她的菜種不成;如今,她要帶著村民們種菜,讓全村人的日子都好起來。

在她的帶動下,全村60多戶村民跟著她種菜,種了600多畝,其中一半是貧困戶。一邊種菜,賣菜,胡良群的思想也在不斷進步。為了更好的依託樂山鎮這個遵義市蔬菜保供基地的優勢,她成立了「遵義胡良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走「公司+合作社+種植戶」的發展模式,把村民們捆綁在一起,有錢大家一起賺。  今天的後箐村,每天幾萬斤蔬菜拉進城裡的超市、菜市和學校,旺季還銷到了貴陽、重慶。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胡良群也迎來了最欣慰的事——女兒在遵義醫科大學、兒子在貴州民族學院,都是最後一年,開始實習了。  「女本柔弱,自強則剛」,這句話用在胡良群的身上再恰當不過,這位勤勞樸實的農村婦女,用她柔弱肩膀扛起了家,憑著勤勞的雙手撐起了一片天。通訊員 丁思江 雷遜 張鑫鑫 王巖

編輯 蔣洪飛

編審 陳富強 唐正平

相關焦點

  • 侏儒姐弟賣藝供妹妹讀大學 每天只吃一頓飯(圖)
    因為父親近親結婚,造成姐弟倆侏儒,找不到工作,只好賣藝支持身體健康的妹妹讀書。他們說,生意好時可以賺到100塊錢,但是一天只吃一餐午飯,為的是多省點錢供妹妹讀完大學。姐姐被不少人追求,但是她堅持要等妹妹畢業再找對象。事發地點  第一次踏進大學校門,看到妹妹學習、生活都很好,胡香娥、胡湘成姐弟倆開心地笑了。
  • 全州縣兩河鎮:蔣海龍夫妻人窮志堅勤勞致富脫貧路上相伴相依
    「現在已經種了15畝香瓜、黃瓜、豆角、甜玉米,全部都覆蓋了地膜,香瓜種植在大棚裡,養了100多隻雞,還有20畝左右田地過段時間準備種植辣椒、番茄、紅薯」兩河鎮上劉貧困村的貧困戶蔣海龍向駐村工作隊員介紹2020年的產業發展計劃。
  • 陪孩子養只「獨角仙」!
    >金龜子科亞科兜蟲亞科屬叉犀金龜屬種雙叉犀金龜這個尺寸適合單只公蟲或者一公一母混養。兩隻雄性甲蟲不推薦混養,大部分都會打鬥致殘。容器一定要有蓋子,並有透氣孔。(3)鋪上樹皮。想不想養幾隻這麼有趣的昆蟲呢?👇【自然珍奇館】獨角仙有售,先到先得!
  • 海歸博士"祖代種雞場" 養"爺爺奶奶輩的雞"受歡迎
    看著不遠處的幾排平房,好奇心讓我們不甘放棄,便要求過去瞧瞧,「保證只在外面看,不進門」。樓博士依舊語調平緩,但態度堅決:「走過去也看不到什麼的,那些雞舍根本沒有窗戶,只有進風口,口上還裝了防鼠網,這都是為了防止各種細菌和病毒感染種雞。」  看來只有客隨主便了。一坐下,我們立即迫不及待地請教:「祖代種雞」是怎麼回事?
  • 村裡養牛的少了,以前養一頭牛很容易,一頭牛就能供個大學上!
    一頭牛就能供出一個大學上來!原先農村生活條件都不好,家家戶戶都有養牛的,有的家庭還養了兩頭牛,養牛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個用途就是農田裡耕田用,第二個不用說,大家也可以猜得到,把牛養大了賣了換錢。別看原先農村生活不好,每家每戶養的牛都非常健壯,原來農村稻田裡到處是餵牛的食物,都是一些營養價值高的青草,現在農村很少有看到雜草了,所以餵牛的越來越少。原先牛都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哪怕是自己先不吃飯也要先餵牛,經常看到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先出去給牛打一些青草,先讓牛吃上飯,自己在做飯吃,可見牛在農村地位有多高?
  • 媽媽獨自帶倆娃返程,在火車上睡著了,卻依然緊握孩子的手
    就有這樣一個二胎媽媽,她獨自帶著倆娃反程,風塵僕僕,疲憊不堪,以至於在火車上睡著了,而她的動作被抓拍下來,感動了無數網友。只見這位二胎媽媽懷裡抱著一個一歲左右的小寶寶,旁邊坐著年紀稍大一點的女兒,兩個孩子不哭不鬧,和媽媽一樣都睡著了。
  • 魯山縣李平文:種桃又養鵝 過上好生活
    映象網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師紅軍 喬新強)「桃樹明年就能掛果見效益了,今年種了20多畝(包括桃樹下面套種的)『豫花5號』新品種花生,刨除成本,估計能掙15000元;養了700多隻鵝,估計能掙14000元吧,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 這裡建豬圈那裡種水稻,浙江倆爸爸買下300畝山頭,為孩子造農場
    種菜建遊樂場,我的孩子也養起了豬我們沒請設計師,兩個人就站在山上,手一指:這裡建個豬圈吧,先養豬;那裡種水稻,再種點櫻桃,桃子好吃,也種點水蜜桃……兩家的老大都幾歲了,沒有遊樂設施不行,還要給他們建片遊樂場。
  • 5年前,雙胞胎弟弟放棄上大學,要打工供姐姐讀書,如今他們咋樣
    為了減少貧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學的情況,社會這個大家庭應該積極地伸出援助之手。五年前,有對雙胞胎姐弟就是因為貧窮所致,弟弟差點放棄上大學的機會來滿足姐姐實現願望。幸運的是,社會愛心人士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們這一家人住在四川的一個小鎮上,小鎮本身就不是一個很富足繁華的地方,而他們更是小鎮裡邊很窮的一戶人家。雖然,家庭不怎麼富裕,但在父母的共同努力和愛下,一家人還是過得很溫馨幸福。奈何雪上加霜的事情總是頻頻發生,這對雙胞胎還沒有長大成人他們的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父母撒手人寰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無人照顧,他們的爺爺奶奶便只好接替他們的父母繼續養育他們。
  • 每天看診50多個孩子,洗手超百次!他憑藉一雙「綠手」上熱搜
    其實不是因為哪個明星網紅 而是羅志華醫生的一雙「綠手」 身為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的一名兒科醫生,他每天要看診50個以上孩子,每看一個孩子都要洗兩次手,一天下來洗手超100次,久而久之已經成為了一雙「綠手」。
  • 臨時起意,費縣一父子倆上演真實版 「順手牽羊」
    父子倆順走了別人家的小羊羔,只是因為小羊羔活潑喜人。 1 羊羔被盜 民警多方努力終找回 2019年8月7日21時許,費縣公安局東蒙派出所接到轄區內一飯店老闆報警,稱店內一隻山羊被盜。
  • 全媒體新故事|靠勤勞雙手 生活更有滋味
    昔日的小村莊煥然一新,村民們靠勤勞的雙手,讓生活變得越來越有滋味。姜長文和妻子在自家院子裡養殖的「溜達雞」養雞鴨晾乾菜小院經濟紅紅火火「前院養了50多隻雞、80多隻鴨,每年增收6000元。」「去年養的4隻山羊,繁殖變成了8隻,羊羔下生就值500元。」正在自家院子一側翻耕土地的姜長文,掰著手指算起庭院經濟的「增收帳」:「抓住農村環境整治的契機,我在院子裡騰出空地,種了3000棵花苗,第一書記幫著賣,兩個月就有了2000多元的收益。到秋了,得好好養地,明年開春接著種。」整齊的院落,寬敞的住房,屋內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 母女倆在快餐店吃飯,路人拍下照片傳到網上,網友:把孩子養廢了
    前兩天有一位網友在快餐店吃飯的時候,拍下了一對母女倆在快餐店吃飯的照片,沒想到路人把這張照片上傳到網上之後一時引發了很多人的熱議。當時正好是中午,這位網友來到一家快餐店吃飯,點完餐之後他便坐在一旁靜靜地等待。而在他旁邊還有一對母女,倆人正在吃飯,原本是一幅很正常的畫面,但照片中母親的做法讓人覺得難以理解。
  • 第一屆播州文化旅遊座談會暨採風活動在播州舉行
    12月6日,由遵義市播州區人民政府主辦,《山花》雜誌社、遵義苟壩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承辦的第一屆播州文化旅遊座談會暨採風活動在播州區舉行,阿來、肖江虹、梅爾等多位全國名家齊聚播州,參觀新農村風貌和紅色旅遊景點,縱論播州文旅發展。
  • 男子自製沙發車,搭載「V11發動雞」,百公裡只需一袋雞食
    在以前路上並沒有汽車,交通也不像現在那樣發達,人們出行一般都是用驢用馬拉車,就連現在,在農村地區依舊會看到有一些人用牛或用驢來拉車,這樣的現象大家看了一定不會稀奇,但當你看到下面的這位小夥的車子,你可能就會感到稀奇了。
  • 靠養豬供三個女兒讀書,如何供出名牌大學博士、公務員,日語翻譯
    原來這位大叔父輩是地主,他在家中排行老小,上了高中因為成分不好沒機會上大學,因此一輩子務農。而他的幾個兄弟姐妹中除了他大哥在中學教書外,其他幾個都在城市生活。3、她們的父親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農民父親我問大叔:「三個女兒這麼爭氣,原因是什麼?」大叔說可能和家庭環境有關。
  • 「雙旦」節日將至,紫燕百味雞美味禮盒伴你回家
    聖誕節不放假,元旦假期僅有3天,天氣寒冷,這個"雙旦"不如宅在家裡,陪伴父母、伴侶和孩子,如果有美食相伴,就更是錦上添花。以香、鮮、嫩、爛著稱的紫燕百味雞,一定能輕易徵服家人的味蕾,為節日增添一份驚喜。皮光肉滑的外形,鮮美多汁的味道,還有浸入肉香的陳年老滷,在細膩的味道中,升華團聚的溫馨。
  • 分享| 春節出遊成風尚,自駕播州過大年!
    住在花茂村的生活是另一種舒適,隨處可見的陶瓷工藝品精緻如往,熱情好客的花茂人悠然自得,這個村落依舊平淡依舊令人嚮往。苟壩紅色文化景區苟壩會議會址陳列館苟壩會議是一段難忘的歷史,苟壩會議陳列館中的一份份歷史文件、一件件珍貴實物再現了那段血雨腥風、激情燃燒的歲月。
  • 淶源留家莊村徐吉祥的27500隻雞...
    「這兩天降溫厲害,這批雞17號來的,還小呢,可不能凍著了。」這時,室外氣溫已是零下20多攝氏度,老徐一邊說,一邊給爐子加溫。老徐名叫徐吉祥,今年48歲,是河北省淶源縣留家莊村的脫貧戶,現在管著一間能養3萬隻雞的雞舍。
  • 雲南滄源班洪鄉:阿佤人民吃上「旅遊飯」
    雲南滄源班洪鄉阿佤人民吃上「旅遊飯」。供圖  雨後的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鄉,青山如黛,雲霧綿綿,清新的空氣洗去遊人旅途的疲憊,絢麗多彩的佤族風情文化和「班洪抗英紀念碑」「班洪四大嫂」飯店,更是吸引著人們不禁去翻開歷史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