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記者 董達 喬婭 吳苗苗
2020年12月30日晚上10點,老徐和往常一樣,抓起床上的棉襖,戴上耳包奔著雞舍走去。
「這兩天降溫厲害,這批雞17號來的,還小呢,可不能凍著了。」這時,室外氣溫已是零下20多攝氏度,老徐一邊說,一邊給爐子加溫。
老徐名叫徐吉祥,今年48歲,是河北省淶源縣留家莊村的脫貧戶,現在管著一間能養3萬隻雞的雞舍。
徐吉祥正在雞舍餵雞。長城網記者 董達 攝
「現在這裡養著27500隻雛雞。這些雞對我來說可是『致富雞』,把這些雞養好養大是我最大的心願。」徐吉祥笑著說,「別看有這麼多雞,但是活兒並不多,投料、餵水、清糞都是自動的,我只需按按開關就可以了。」
徐吉祥曾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一共4口人,兩個孩子都在上學。自己患有疾病,不能幹重活,只能和妻子靠打零工勉強維繫生活。
留家莊村曾是淶源縣23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讓這裡的貧困群眾早日增收脫貧,成為當地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
27500隻雛雞在徐吉祥夫妻二人的精心照料下茁壯成長。長城網記者 董達 攝
「無論是脫貧摘帽,還是鄉村振興,都得靠產業。」說到村裡的產業,留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馬紅計打開了話匣子,「肉雞養殖這個項目挺好,不僅使我們村享受扶貧政策的群眾有分紅收益,還帶動了村裡的閒置勞動力就業。」
養肉雞,看著簡單,實則不易。建雞舍,貧困戶們沒有錢,怎麼辦?對此,淶源縣探索創新出一條扶貧新路子——「龍頭企業+基地+村兩委+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
徐吉祥管理的雞舍智能化裝備齊全,他正在操作間操作設備。長城網記者 董達 攝
「簡單地說,就是整合專項幫扶資金在村裡建設養殖場,村裡委託合作社進行生產,貧困戶成為合作社社員,收益歸社員享有,『玖興』負責供與銷。」淶源縣扶貧辦主任孫軼介紹。
孫軼所說的「玖興」指的是玖興農牧(淶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玖興淶源公司」),這是淶源縣政府引進的一個產業扶貧項目,通過肉雞養殖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
留家莊村的3個肉雞養殖場是2019年10月建起來的,眼瞅著現代化的雞舍建起來了,但貧困戶們不會養雞,咋辦?
雞舍內通過現代化養殖設備,大大降低養殖者的勞動強度。長城網記者 董達 攝
對此,玖興農牧集團總經理孫清輝給出了答案——公司採用「五統一、三固定」的肉雞委託飼養模式,就是統一供應雛雞、統一供應獸藥、統一供應飼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回收結算,通過固定雛雞價格、固定飼料價格、固定回收價格,幫助養殖場化解市場風險,保證養殖場有所收益。
「不用擔心不會養,玖興淶源公司統一供應雛雞、獸藥、飼料和技術服務,而且會派專門的技術員手把手教咱。」徐吉祥說。
看到村裡建起來的養雞場,徐吉祥特別高興,2020年1月主動報名成了一名飼養員。20多天後,他愛人也成了雞場飼養員。「現在我倆都在雞場打工,一個月工資加起來有6000多元,日子越來越好了!」
在玖興淶源公司肉雞屠宰車間,記者見到了淶源縣東團堡鄉袁家村脫貧戶李園園。「真沒想到能在『家門口』就業,現在是掙錢顧家兩不誤。」李園園說。
李園園(左一)正在玖興公司肉雞屠宰車間工作。長城網記者 董達 攝
和徐吉祥一樣,李園園也是肉雞養殖產業帶動的脫貧戶,不同的是,他已經從農民變成了工人。「我現在是肉雞屠宰流水線上的工人,一個月工資到手4000多元。公司還給我交著五險一金,而且提供免費食宿。」李園園說。
玖興肉雞養殖項目提供3000餘個就業崗位,直接帶動3000餘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年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通過雞飼料原料種植,間接帶動上萬人增收致富。
玖興肉雞養殖項目直接帶動3000餘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年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長城網記者 董達 攝
「玖興肉雞項目是一個全產業鏈條的項目,這樣就能把不同文化程度和掌握不同技能的人全都吸引到企業,通過這個項目的發展,淶源已經形成縣有龍頭、鄉有基地、村有企業的發展格局,實現了城鄉綜合發展。」孫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