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淶源的縣城不是很大,四面環山。夏天也不用開空調,號稱「涼城」,景點也不少。晚上下班驅車來到了淶源縣城的拒馬河源頭,位置在於G108國道的路北,路邊有一塊景觀大石頭刻有「拒馬源頭」四個紅色的字。
拒馬河《水經注》裡「巨馬河」出代郡廣昌縣淶山。淶源曾名為廣昌縣,隸屬於代郡。淶山分為七個山峰,又名為「七山」。
拒馬河古代稱為「淶水」,大約在漢代改稱「巨馬」,有水大流急如巨馬奔騰之意。以後漸漸寫作「拒馬」。
拒馬河發源於發源於河北淶源縣太行山東麓淶山,流經易縣紫荊關、淶水縣、北京十渡、到張坊分兩支北支流大石窩鎮、涿州百尺竿鎮至東茨村注入白溝河。南支拒馬河流經淶水,定興,匯入易水河,與白溝河匯合併入大清河,歸入海河,流至渤海。
公園水池裡的小島還有一個王二小的雕塑。據聽說王二小是淶源一個小山村的,抗日時把日本人引入我軍包圍圈,被日本人殺害了。立在公園很有教育意義,小小年紀就知道深明大義。
現在的拒馬源頭是個公園,水池都有木護欄圍著。水池也不算小,可以在裡面可以划船。公園裡綠樹成蔭,水池邊有一棵很粗的柳樹幾乎倒在地面,枝丫卻向上生長,此處真是絕佳的風景。
公園裡有橋有亭有水池,讓人一看仿佛在江南水鄉。儘管遊人不少,卻顯得很幽靜。
聽人說曾經的拒馬河源頭泉眼密布成群,泉區林地隨手一刨即可成泉,泉水頂著細沙翻湧,成為一大景象。很可惜現在是看不到了。
拒馬源公園最北面是寺廟泰山宮和興文塔。泰山宮始建唐代貞觀年間,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宮內有塔「興文塔」,距今有1200多年,建築風格五級八角,實心磚仿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