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縣李平文:種桃又養鵝 過上好生活

2020-12-17 瀟湘晨報

映象網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師紅軍 喬新強)「桃樹明年就能掛果見效益了,今年種了20多畝(包括桃樹下面套種的)『豫花5號』新品種花生,刨除成本,估計能掙15000元;養了700多隻鵝,估計能掙14000元吧,日子會越過越好的。」5月27日,在魯山縣張良鎮老莊村的一處山坡上,看著長勢良好、已有1米多高的桃樹、綠油油的花生苗,該村去年已脫貧戶李平文自豪地介紹道。

今年57歲的李平文是個踏實肯幹的農民,雖然住在土地貧瘠的淺山丘陵區,但兩口子吃苦耐勞,「土裡刨食」供兩個孩子上學,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但2016年時,妻子由於糖尿病嚴重發作,視力急劇下降,李平文湊錢把妻子送到鄭州一家醫院治療,除了國家報銷部分外,自己還花了18000多元,這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數字,家裡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頓之中,因此他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當時閨女已經出嫁了,也幫不上家裡啥忙;孩子還在讀大學,一年下來學費連生活費得2萬多。妻子出院休養後,我只好和她一起留在鄭州,我一方面打零工給孩子攢學費,一方面照顧妻子的日常生活,那段時間日子過得可苦了。」李平文回憶道。

2018年5月,李平文回到了老家。「當時孩子已經考上研究生,國家給些補助,基本上不花家裡啥錢了。想到房子已經破得不能住了,就準備翻蓋一下。」令李平文感動的是,國家根據相關的貧困戶危房改造政策,給他補助了20000元建房款。老李又籌措了一些資金,建起了3間磚混平房。「咱也沒有實力蓋四間,夠住就行。」李平文坦然地說道。

繼續和土地打交道後,李平文決心大幹一場,2019年初,他流轉了10多畝地,栽種下中華壽桃幼苗。當年養了1000多隻雞,掙了5000多元錢;種了14畝花生,賣了10000多元,一下子摘掉了窮帽子。李平文還介紹道:去年春天自己由於農活太多,累著住院了一周時間,雖然花費1000多元,但按國家對貧困戶的優惠政策報銷後,自己幾乎只花了30多塊錢,對此他很是感激。

「雖然孩子去年研究生畢業後在外省找到了工作,工資也不低,但作為一個農村人,你不能光指孩子生活。」說起如今依然種桃、養鵝、種花生,辛勤勞動賺錢時,這個淳樸的農村漢子說道。

【來源:河南聯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樹上有桃 桃下有鵝丨三門桃園養鵝奏響致富「向天歌」
    樹上有桃桃下有鵝自從在桃園養了鵝以後,廖書英夫婦兩就再也沒有對這片桃園施過肥料,鵝與桃園形成了一個自我供給的循環生態鏈。縣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所副所長陳華君介紹,灰天鵝的成長時間是90天左右,接下來的計劃是再養兩到三批鵝,第一批五月份、六月份的小鵝,在欄舍中養一個月左右,等到桃子採摘的時候就可以放出去了,而且灰天鵝比較聰明,在管理上也比較方便。桃園中的鵝不僅可以吃到黃桃的廢果,還可以吃到一些昆蟲,吃的東西比較雜還能增強鵝的體質,鵝不容易發病,桃園養鵝有著較好的生態效益。
  • 魯山縣脫貧戶李福順:養花又遛鳥 生活美滋滋
    7月31日,在魯山縣團城鄉花園溝村,50多歲的李福順一大早就起床了。他先是提著兩個裝有畫眉鳥的籠子在外邊轉了一大圈,然後才開始做早飯。 「養鳥得帶著它們出去溜達溜達,就像養狗一樣,不能光呆在家裡,也得讓它們在外邊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放鬆放鬆一下。」李福順解釋說。
  • 冬天養鵝有方法,這樣養鵝,鵝肥肉質好
    冬天養鵝有方法,這樣養鵝,鵝肥肉質好因為冬天比較寒冷,所以很多養殖場都會減少養鵝的數量,有些養殖場乾脆不養鵝,這是因為冬天比較寒冷,很多人對冬天養鵝的技術都不了解,所以導致養鵝的過程中很多鵝會被凍病甚至凍死,不過還是會有很多人去養鵝,因為冬天養鵝難度大
  • 脫貧後,他過上養花遛鳥的「小康」生活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紅汛通訊員師紅軍喬新強本報平頂山訊8月24日,在魯山縣團城鄉花園溝村,50多歲的李福順一大早就起床了。他先是提著兩個裝有畫眉鳥的籠子在外邊轉了一大圈,然後才開始做早飯。「以前李福順可沒這樣的好心情,日子過得很是作難,哪有心思養鳥啊。」該村黨支部書記周現發介紹道。原來,李福順年輕時患上了一種罕見的慢性病,幹不成重活,全家4口人土裡刨食,生活過得很拮据,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夏天是吃桃子季節,吃桃「養人」,這5種桃子都吃過的是「土豪」
    導讀:夏天是吃桃子季節,吃桃「養人」,這5種桃子都吃過的是「大神」桃子種植歷史悠久,是國內已知食用最早的水果。也是最早開始人工種植的水果之一。桃子甘甜多汁,一直以來都是長壽的象徵,壽星手裡總會捧個壽桃,老人做壽壽桃也是必不可少。
  • 孫永峰:養鵝的「指路人」
    在沒有吉林省「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之前,孫永峰就想從專業角度讓養鵝業發展得更好。有了「三區」項目支持以後,孫永峰感覺責任感更強,意義更加重大,為自己能夠選擇以這種方式服務於農業生產而高興。  大安市是吉林省邊遠貧困地區,該區域草場大,發展養鵝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  「在多年的一線工作和調研中,我發現大安農民對養鵝技術的渴望。
  • 養鵝16年的老張告訴你:種蛋是如何孵化成鵝苗的?
    很多網友對鵝蛋孵化的過程很感興趣,今天養鵝的老張就和大家分享下這個過程,也讓眾多網友們開開眼界。1.鵝蛋孵化是必須要挑好的,把雙黃蛋、沙皮蛋等畸形蛋挑選出來,剩下的種蛋才有可能孵化出鵝苗。2.挑選完種蛋後上孵化機,一個孵化機裡面大約能裝八千個種蛋。上孵化機後先對種蛋進行消毒。3.剛上孵化機時,孵化室的溫度為三十八度,溼度是百分之七十。隨著時間的增長,種蛋裡面的鵝苗會慢慢生長。4.一照時能看出鵝蛋裡面的兩個黑點,這是發育良好的,可以繼續孵化。
  • 沒鵝的季節好賣鵝(2007.12.13)
    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鵝業合作社社員 邵天祥:「這個鵝不像小鵝,不像種鵝,它養的時間長,比較兇。」  像這樣的抓鵝場面並不多見,平時都是每天凌晨就把幾十隻鵝直接從鵝舍裡抓走,只有飯店臨時急需才到野外現抓。因為養的時間長,分量重,每隻鵝的價格都不便宜。
  • 17年種草養鵝人聊了10多次啦,不是所有的草都適合養鵝,明白嗎?
    最近還有很多網友諮詢關於種草養鵝的事情,說真的這個話題,我感覺都回答爛了,至少在文章中都寫了好幾次啦,在悟空問答裡也回答了無數次啦,但出於對養殖戶,特別是新入行的養殖戶的正確判斷和提醒,還是將17年的種草養鵝的經歷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為自己養鵝種草做出有益的決定。
  • 農村老夫妻,種地養鵝蝸居田園,城裡人羨慕不來!
    農村的生活是很多城裡人都羨慕的生活,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還有農家美味。對於看慣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城裡人來說有著莫大的誘惑力,所以近些年來農村的各種農家樂也異常火熱。主要是農村的環境讓人非常放鬆,常年生活在農村的人也許意識不到。
  • 扶貧日記|「養鵝帝」的人生第二春
    扶貧工作隊隊長陳剛的一句話成了亞帝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也正是這次培訓,重新點燃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 陳隊長,我想養鵝!" 亞帝參加完培訓,回來激動地說。原來,那天的農業技術培訓講到了一些關於肉鵝養殖的知識和方法,而亞帝早在二十年前就幫助過村裡的楊叔養鵝,懂得當地 " 獅頭大鵝 " 的各種基本習性,他本人也對養鵝頗有心得,算的上是個 " 行家裡手 ",再加上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村裡和鎮裡都開了不少飯店,肉鵝作為當地的常規食用家禽,銷路也有保障。
  • 黃河灘區一農民養鵝年入300多萬元,變身遠近聞名的「鵝司令」
    從2013年起,我投資興建了一個全興養鵝場,經過幾年的發展,養鵝場由小變大。到目前,年收入達到300多萬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不能光顧著個人發家致富,還要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奔小康。如今,我的養鵝場帶動小寨村和附近村莊的60戶貧困戶脫了貧,有20戶貧困戶勞動力在我的養鵝場打工掙錢。我的家鄉地處黃河灘區,土地貧瘠,經常遭受黃河水患,鄉親們一直過著苦日子。
  • ​ 魯山縣陽光社區:第一書記給貧困戶帶來「溫暖陽光」
    「要不是你給我出主意在這裡養雞、鵝,我家今年可要作難了。」12月29日,在魯山縣馬樓鄉轉山村的一處山坡上,魯陽街道陽光社區脫貧戶李海,見到不顧天氣寒冷,專程從魯山縣城過來看望自己的社區第一書記蔣曉燕,心裡感到暖暖的。
  • 秦鴻誼:創出養鵝「循環經」
    秦鴻誼是臨泉縣韋寨鎮秦小寨人,1987年退伍,兩年後,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放棄了在商業部門的工作,回鄉養鵝。這一養,可養出了大名堂:他先後組建了臨泉縣大眾養殖公司,成立了臨泉縣無公害鵝協會。
  • 2019年農村養鵝真的賺錢嗎?養鵝前景到底怎麼樣呢?
    ,養鵝事業目前還處於新興產業,因為規模化養鵝也只是近代開始的,那麼2019年農村養鵝到底賺錢嗎?2、養鵝銷路好一般養鵝對於新手而言以為和合同鴨似的其實這種模式不會賺錢,養鵝銷路看的是國內市場,減少中間環節,因為很多農村基本沒有養鵝的競爭力小所以中間環節少利潤就多,有的人通過自產自銷,自己養鵝自己做出包裝,也有的通過現在的網絡宣傳,再有一邊養鵝一邊開飯店,一般不賺錢失敗的都是自己閉門造車不和外界聯繫,其實外界市場需要很大你不去宣傳別人怎麼可能找到你
  • 六旬老人果園養鵝 循環種養鵝肥果香
    「我家的柑橘園平均每畝能賣上1.5萬元,與我在果園放養大白鵝分不開,通過這種種養循環,實現了鵝肥果香,也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除草費用。」張道蓮介紹,2015年,一家人歷經一年柑橘種植後發現,為了讓自己種植的柑橘早日投產,一家人精管細作,柑橘樹雖然長勢喜人,但一段時間後柑橘園裡的雜草也跟著瘋長,如果不及時除草,雜草就要超過柑橘樹苗了。可每一次集中除草後,短短幾天又重新生長了出來。
  • 江蘇徐州:「桃樹下養鵝」混養模式 實現生態、經濟效益雙豐收
    2020以來,江蘇省新沂市農業農村局大力推廣「桃樹下養鵝」的混養模式,探索出一條「桃樹-草皮-果豐-鵝肥」的循環經濟模式,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走進江蘇省桃產業體系基地吳清保的桃園內,桃樹叢中上千隻大白鵝正悠閒地啄草覓食,場面十分壯觀。
  • 魯山縣倉頭鄉趙賢:擺個小吃攤 過上好日子
    9月26日中午時分,在魯山縣倉頭鄉倉頭中學附近的道路邊,來自該鄉魏莊村的貧困戶趙賢停好電動三輪車,隨即小喇叭裡「涼皮、涼粉、漿麵條」的叫賣聲就響了起來。 「我在這(倉頭中學)附近擺攤已經好幾年了,別看小本生意,也沒少賺錢養家餬口。」54歲的趙賢拉開了話匣子。
  • 在果園裡養鵝用來除草,有哪些利弊?
    本人農村人,從小就接觸鵝。九十年代之前,家中每年都要養上幾隻到幾十隻不等的鵝。當養到幾十隻鵝的時候,我放學之餘,或節假日,就要趕上鵝,到野外放鵝了。所以,我對鵝的生活習性是再了解不過了。不超過十分鐘,脖子上鼓起的食帶就看不到了,地上留下一灘屎,鵝又繼續起身吃草。題目問果園養鵝用來除草,有哪些利弊?根據我的經驗,這與鵝的數量要求十分關鍵,若是鵝的數量過多,不僅僅是弊的問題,恐怕這個果園就沒了。我說的可不是危言聳聽,鵝的破壞力相當恐怖,下面我來舉兩個例子給大家。
  • 【茂名美食】鵝鵝鵝,好一味燒鵝!
    吃燒鵝,廣東人可是有講究的:鵝不熱,不要;皮不脆,不試;肉不嫩,不吃;不入味,不嘗;沒鵝汁,不碰。據說,鵝是唐代最流行的食物,而這可要從唐代人所養的寵物說起。唐代人最喜歡的寵物之一就是鵝,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鵝。天天都能看見大鵝的駱賓王,七歲時作了《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