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大熊(浙江德清農場老闆)
老二還在他媽媽肚子裡時,我跟好友GG一起買了塊300畝的山林,當時他老婆肚子裡也懷著個老二。
籤下這塊地後的兩個月內,兩個老二相繼出生。
這塊地,就是我們送給孩子們的禮物。
我跟GG站在這一片荒山野嶺中暢想,暢想我們兩家的四個孩子,將會在這塊300畝的山林自由成長,快樂玩耍。
他們盡情奔跑,呼吸清新的空氣,喝甘甜的山泉,吃有機的蔬菜和雞鴨魚肉。
▲西瓜豐收了,特別甜,GG抱著西瓜開心
農場一點點建設。
大孩子們經常會指手畫腳:這裡修個湖,那裡放個鞦韆,養點馬養點羊駝……
最初我和孩子們一樣,每周來一次。
後來我變成了天天來,有時候也住在了這山裡。漸漸的,農場也成了一個我喜愛的孩子。
慢慢的,我和GG蛻變成了專業的地球修理師。
這其中有驚喜:到農場的動物都很快有新的生命誕生;有痛苦:花了將近100萬搭建的葡萄大棚,當著我的面幾秒內被大雪壓塌夷為平地;有氣憤:種了三年才等到結果的桃林,一夜間樹上的桃子人間蒸發……
來玩的朋友也越來越多,本來不對外開放的自留地,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了小有名氣的親子農場。
好吧,搞大就搞大吧,把它變成更多孩子的成長禮物。
我老家是浙江東陽,祖輩都是農民。7歲下地幹活,8歲會做飯。燜一鍋飯,加點鹹菜或者梅乾菜醬油湯,就是全家人的正餐了。父母在田裡幹活,我把飯菜送到田埂。
在東陽中學上高中的時候,GG是我的同桌。他也從小幹農活,他們家打草蓆的,長期的勞作讓他臂力超常,十幾歲就能做幾百個伏地挺身。
大學我去了瀋陽學工業自動化,GG去武漢學的矽酸鹽工程。
每年的暑假我們回家頂著烈日在田裡幹活。那時候都覺得,當農民真苦啊。
畢業後我幹過國企幹過民企幹過外企,2009年自己創業掘到第一桶金。而GG也已經是電商界的教父級人物了。
生活條件的改善也讓我們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食物品質的要求。2013年偶然談起了自己種塊地的時候,竟然又同時兩眼放光了,我倆有了再當回農民的衝動。
那時候我家老大4歲,他家老大3歲。
這種衝動是為了我們的孩子。
▲我們的孩子也可以當農夫了
我和GG常會回憶我們的兒時,田埂裡的生活雖然勞累,但也有勞作後的快樂。那時的空氣,那時的水,那時簡單的一餐飯,都好像格外有滋味,菜都帶著鮮甜。這些,都是城市裡的孩子所無法感知到、享受到的。
我們想送給孩子一片足夠純淨的土地。在那裡,我們一起種菜種糧食,吃到嘴裡的每一口東西都健康。我們和孩子一起盡情奔跑撒歡,他們不再是城市裡的困獸。
母親堅決反對:「好不容易不用種田了,你又來?我可不幫你!」但我還是決定去做。
安吉、富陽、臨安、諸暨……我們走遍了周邊的角角落落,直到來到德清莫幹山南麓一個叫山民村的地方。
這裡距離我杭州的家車程半小時,四面環山,邊上是萬畝竹海,而且是AAAA級旅遊景區,更難得的是又很封閉,難得的清靜,山好水好空氣好。
我們站在當時的荒山上暢想。這300畝的山林似乎就在跟我們的孩子招手。
2014年5月,通知我們籤約的時候,GG在卡薩布蘭卡,我在雲南獨克宗古城自駕遊,我把車丟在雲南,直接飛回來籤約。
兩個月後,我們兩家的老二就出生了。
我們沒請設計師,兩個人就站在山上,手一指:這裡建個豬圈吧,先養豬;那裡種水稻,再種點櫻桃,桃子好吃,也種點水蜜桃……
兩家的老大都幾歲了,沒有遊樂設施不行,還要給他們建片遊樂場。
一年多的時間,我們搞基礎建設,修路、挖湖、平整土地、搭這個種那個,多頭並進。
一開始,我倆是每周帶著孩子來一次,查看施工進度,讓孩子們跟著我們、工人們一起幹活。
農場的第一座房子,是為「二師兄」建的,隱藏在竹林深處。兒時我養過豬,現在我的孩子也養豬了。
▲我給「二師兄」造房子
大山裡都是茫茫的毛竹林,原材料就選了它。我們靠著柴刀、手工鋸和電鑽把小豬的竹屋給造好了。
小豬仔放進去,孩子們興奮地大喊:「小豬,小豬!」
到年底,我們請來朋友,一起殺年豬慶賀。喝山泉水、吃百草長大的小豬,滋味和我兒時的一模一樣。就是,真的好肥好香啊。
我大兒子說,爸爸,能再多養點小動物嗎,我喜歡小羊。
好的,我買了兩隻羊。沒過多久,它們居然又生了兩隻小羊,特別可愛,跟人很親。老二說想要狗,我們就養了卡斯羅,養了德牧。
▲孩子說想養狗,我們又養了狗
不知不覺的,養了梅花鹿、羊駝、馬……還有一隻小浣熊在來農場的路上。
▲想養羊駝,養
有了動物,農場就有了活力。
有次養了香豬,其中有隻懶洋洋不愛動,也不愛吃,以為生病了。一天它突然不見了,找到時發現在一個角落竟然悄悄生好了8隻小豬,孩子們在驚喜的同時,也潛移默化間接受了一次生命教育。
最早來農場的三匹馬,孩子們不止能餵養,還能騎了。我給三匹馬取名小特、小朗、小普。
遊樂設施從簡單點的鞦韆、吊床,再到建各種攀爬設施,我們的老大建好就能玩,老二稍微大點也能玩。再搞個叢林穿越,他們再大一些就能來挑戰。
我們種了很多的蔬菜水果,遵循自然的規律,不打農藥。孩子們跟我們一起接受這自然教育,當起小小農場主,種迷你胡蘿蔔、櫻桃蘿蔔,收割水稻。
▲帶孩子們秋收
四月櫻桃熟,五月楊梅紅,六月藍莓甜了,七月葡萄豐收。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啊,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色彩。幸運的是,如今這樣的美麗和神奇我們的孩子都能親眼見證。
也有大把辛酸。
我們投入了近百萬元,建了三四十畝大棚,種葡萄。
2018年冬天,山上下起了大雪。
此前有過雪壓垮大棚的經歷,那些天我就乾脆住在了山上,隨時應變。雪剛開始下的時候,我就和工人們開始鏟大棚上的積雪。雪到晚上也沒停,我們實在鏟不動了。
第二天大早我就醒了,帶著工人直奔大棚。大雪還在下,積雪像石頭一樣壓在棚面上,眼看就要撐不住了。我們瘋了一樣拼命鏟,後來拿刀子直接割大棚薄膜,想讓雪掉下來。
可是來不及,怎麼也來不及。
我下令撤退。我們十來個人剛退出去十幾秒鐘,眼前那一大片看不到邊的大棚就轟然倒下,裡面搭的葡萄架子全被壓平。
幾年的心血,化作烏有。
沒了。
我站在那邊說不出話來,一方面是慶幸撤出及時,大家沒有因此受傷,但另一方面,真的心痛。
那一年,葡萄沒有收成。自己家吃不成,也送不了朋友。
當農夫要承受的還不止這些。
我們養了幾百隻雞,野狗跑進來一晚上咬死幾十隻。
▲雞被野狗衝進來咬死好多隻,我們現在
我們種了很多水蜜桃,等了三年,終於,第一批桃子紅了。
高高興興正準備帶孩子們一起去摘桃,結果去的時候發現,所有成熟的桃子一夜間都不見了。有人說,晚上看到一輛大車開出桃林……
GG的兩個孩子一個叫小布,一個叫小熊。我們給農場起了個名字,叫布布熊。
我們的想法很簡單。這就是兩家孩子的成長禮物,我們自娛自樂,想吃什麼種什麼,想玩什麼儘可能就去玩什麼,竹筒飯、露營、篝火、殺年豬、烤全羊……
▲烤竹筒飯,特香
我們的孩子在這裡探索世界,都長得很結實。幾天不來,孩子們會想念農場的動物,期間也有動物離世,他們會特別悲傷。孩子們也會牽掛自己播下的種子,幾個孩子會比較誰種的長的好。
我們除了自己玩,也會帶朋友來玩。朋友很喜歡,又帶朋友的朋友來……我們的人 氣居然就旺了起來,甚至還有親子機構和企業找到我們,問能不能進來做活動,這裡很 適合親子遊或者團建。
這時候我和GG也發現,好像我們投入的有點太多了。原本只是想投個幾百萬自己體驗一下,結果一建設就停不下來,養了豬還想養雞,種了水稻還想種桃林,遊樂設施也越造越多……我們細算算,嚇了一大跳,竟然投入了兩千多萬了。
當農民的這幾年,我和GG在這片土地上投入了汗水、時間和金錢。這比我們之前做的任何一個生意都辛苦,也比我們任何一個生意都不賺錢。
但我們的家人卻不像一開始那樣反對了。我們一年四季的食物都安全可靠,我們的孩子茁壯成長,我們結識了好多朋友,收穫了好多快樂。我也從來沒有後悔過這個決定。
▲我們的成果
我跟GG越來越熱愛這片土地。我發現,這不僅是孩子們的成長禮物,也是我和GG送給自己的禮物。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我們精心布置的,是我們意志的體現。
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把這份禮物與更多孩子分享。
2017年,我們給農場建了公眾號,讓更多朋友知道我們在幹什麼。一開始是推親子採摘,摘櫻桃啊桑椹啊,吃竹筒飯。
到了夏天我們推露營。我自己的孩子就很喜歡露營,在農場聽著蟲鳴,仰望星空,追逐螢火蟲。現在,我們有能力讓更多孩子也體驗到這些了。
孩子們還可以來我這裡認領田地,當小小農場主,自己種菜、管理,體驗播種和豐收。稻穀熟了,一起來收割。番薯大了,一起來挖番薯。
▲全屬於我們的孩子
我幾乎從來不打廣告,靠著口碑傳播,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他們對這裡的喜愛超過了我的想像。他們讚不絕口,說這就是嚮往的生活啊。
有的是自己先帶孩子來玩,後來帶了全班同學來玩,後來班上同學的朋友也來了……有的孩子大早就來,天黑也不願回去,我就勸他下次可以來露營。
▲孩子們玩手搖船
如今,我跟GG放下了手中的其他生意,全職來打理這家親子農場,必須全身心投入進去,才可以把細節做得更好。
我們開始組建運營團隊,繼續進行農場建設,造更多好玩的設施,還設計了很多親子項目,比如創意木工課、恐龍考古、植物捶染、做石磨豆腐、、做弓箭、畫石頭……不止小孩覺得好玩,大人也會愛上這裡。
▲我和我的寵物
疫情期間我們沒法營業,乾脆靜下心來專心研發新菜式。我愛吃,孩子也愛吃,我們用泥巴和稻草搭了個土窯,一起烤雞;我們用新鮮的竹筒做竹筒宴;我們嘗試了烤全羊的新配料;我們嘗試了醃製新的醬菜。
▲烤全羊
前陣子,我們寬闊的草坪上還舉行了草坪婚禮,洋氣極了,新人非常滿意。
▲草坪婚禮
接下來,我們還要搞烤全羊大會,伴著篝火吃烤全羊,想想都很開心。
未來我們還要造民宿,建更大的餐廳。
我現在幾乎連周末都泡在農場,我的孩子光著腳丫在玩耍,我幹活,接待朋友。這樣的日子,雖然還沒賺到錢,但很充實,很健康,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