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上的立體農田:「海水稻」漸成產業鏈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鹽鹼地上的立體農田:「海水稻」漸成產業鏈

作者: 何樂舒

[ 海水稻種植在這幾年已陸續在沿海城市以及內陸鹽鹼地推廣鋪開,包括江蘇、浙江、廣西、內蒙古、新疆等地。不過,要大面積在全國推廣,也面臨著一些阻礙。 ]

9月初的江門市臺山海宴鎮華僑農場裡,沿著鄉間小路一直走,目之所及,一大片掛著沉甸甸稻穗的海水稻在遠處與清澈的藍天相接。正值收穫時節,遠處還有兩臺收割機在忙碌工作。

「這裡的稻田都養著蝦和蟹,主要吃害蟲和秸稈底下的微生物,因此都特別鮮甜肥美,口感是不一樣的。」海水稻研究院的工作人員一邊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海水稻的情況,一邊把稻田邊已經放置了一個小時的蝦籠收起來,活蹦亂跳的對蝦裝了滿滿一桶,其中還夾著幾隻臺山青蟹。

誰也想不到,這裡原來是一大片鹽鹼地。

2019年,廣東省臺山市海宴鎮與陳日勝教授在海宴華僑農場建立了海水稻研究院,利用750畝由鹽鹼地墾造出來的水田試種海水稻,主要開展海水稻的選育、試驗與示範等工作,晚造(即晚季作物)畝產超過450公斤。

今年早造,海水稻研究院已經實現海僑片區核心區種植海水稻面積約3000畝,試驗種植區種植海水稻面積約2000畝。經專家測產,該稻田總產量超1600噸,成品大米預計10月份上市銷售。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洪澇災害等因素影響,糧食安全問題熱受到關注。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強調,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

海水稻的種植及推廣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什麼是海水稻?為什麼該水稻具有耐鹽鹼的特性?其在全國大範圍推廣的可行性如何?作為最早發現「海水稻」植株並投入長期研究的專家,廣東海洋大學教授、江門臺山海宴鎮「海水稻」項目負責人陳日勝對此一一進行了解答。

有望解決土地鹽鹼化

海水稻是不是生長在海水裡的水稻?並非如此,海水稻的學名為耐鹽鹼水稻,是能在海邊灘涂地和鹽鹼地生長的水稻品種。陳日勝表示,含鹽量為0.5%至0.6%的土地是最適宜種海水稻的。

海水稻為什麼能耐鹽鹼?陳日勝解釋稱,耐鹽鹼的基礎來自「海稻86」。1986年,陳日勝與羅文烈教授考察湛江紅樹林,偶然發現了一株看似蘆葦但結著穗的水稻,便收下其種子進行選育。1999年形成花期一致的「海稻86」常規稻種。2000年,陳日勝及其團隊開始利用「海稻86」做親本進行雜交水稻育種,將最初的海水稻種子延續至今。

「根據我們的生物學分析,這是一種早期進化稻種,有12000年左右的歷史,但進化至今,基因基本沒有發生改變。其中的原因我們也在追查,有可能是因為這種水稻獨立長在南方海邊,沒有受到過其他水稻或者其他作物的花粉影響。」陳日勝說。

在海宴鎮的海水稻種植基地裡,除了海水稻,還種植著原有的香蕉樹和甘蔗。研究院團隊的工作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香蕉園和甘蔗園下半年也會拿來種植海水稻。在南方,比較耐鹽鹼的作物便是香蕉和甘蔗,但陳日勝表示,這裡種植的香蕉和甘蔗產量都不理想,因為高鹽分壓抑了植物生長。

在我國,土地鹽鹼化的現象正在變得越來越嚴重。「從前圍海造田,現在那些土地很多已經返鹽鹼,海水的鹽分從地下滲透進來。加上工業用水佔用了一部分原有的農業用水,造成農業淡水資源缺乏,沿海地區的耕地就變得沒有水進行衝洗,從而逐步鹽鹼化。」陳日勝表示,以前淮海地區圍海墾造水田2.1億畝,至今已經有5000萬畝鹽鹼化,佔了四分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測算,我國約有15億畝荒蕪鹽鹼地,利用好1億畝種植「海水稻」,即便畝產只有300公斤,也能產出300億公斤糧食,解決8000萬人的吃飯問題。

從近幾年的試驗情況來看,種植海水稻還有改良耕地和生態的效果。

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茅嶺鎮崬軍村是種植海水稻的村子之一。2019年的畝產是600斤,今年早稻的畝產為900斤。該村黨支部書記陳偉臣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畝產更高,是因為種植海水稻后土壤得到改良。

值得一提的是,海宴鎮的試驗種植區從今年年初開啟了「稻蝦蟹共生」立體生態混養模式,7月份海水稻蝦蟹實現上市銷售。

「這種模式在我國歷史悠久,能夠形成生態的良性循環。一方面,海水稻可以吸附並分解稻田的有害藻類,平衡水質環境,減少蝦蟹疾病發生;另一方,蝦蟹能清除田中的雜草、吃掉害蟲,其排洩物可以肥田、促進水稻生長,實現土壤改良。」陳日勝說。

正是這樣的混養模式,讓種植人員省心不少。第一財經記者在種植基地只看到了兩臺收割機以及捉蝦蟹的村民。上述研究院工作人員表示,由於水稻不打藥不施肥,需要的人力不多,上半年有些稻田還是用飛機播種的。

據了解,下半年,海宴鎮計劃將核心區海水稻種植面積擴至6000畝。

大面積推廣仍面臨阻礙

是否所有鹽鹼地都適合種海水稻?土地是否要先經過改良?成本是多少?

對此陳日勝表示,種植海水稻對土壤的要求比較簡單,只是看土質的肥力問題,比如土地是不是沙地、是否含有有機質等。研究團隊採樣分析後,可以指導當地的老百姓作相應的肥料改良,另外還有物理改造的部分,比如水利設施怎麼做等。如果土地鹽分太高,可能還需要洗地。但目前來看,鹽分一般不會過高。

至於土地改良的成本,陳日勝則表示,每個省都有具體的標準,也有相應的施工隊去做改良工作。同時,他也指出,如果改良做得還不夠到位,改良後的土地依舊沒法種海水稻。「土地的改良,每一個環節都很關鍵,比如排水的水利工程要做好,附近有怎樣的水資源,這些都需要搞清楚。」

海水稻種植在這幾年已陸續在沿海城市以及內陸鹽鹼地推廣鋪開,包括江蘇、浙江、廣西、內蒙古、新疆等地。不過,要大面積在全國推廣,也面臨著一些阻礙。

首先,市場能不能開發起來?「與北方不同,江蘇以南一般都沒有直接賣給糧倉,而是要自己開發市場。種多少畝地,要看市場能銷售出去多少。」陳日勝透露,目前來看銷售情況良好,尤其是浙江和江蘇。一方面,消費者越來越看重糧食安全,而海水稻不施肥不打藥;另一方面,市場靠近上海,需求較大。

其次,從生產端來看,是否有大倉庫儲存糧食?糧食儲藏不好會發黴變質,造成浪費。陳日勝表示,如果要在廣東臺山推廣,首先要建一個10萬噸的糧倉,需要投資一個多億,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事。

另外,種植面積也會影響推廣的效果。陳日勝說:「其實我們很早就推廣了,但主要是在北方推廣得比較快,南方還是比較少老百姓知道。南方多是散戶,種植面積小,很多農民都是自己一畝三分地去種植。」以臺山為例,當地種植戶多是散戶,種植出來的水稻一般先供家裡食用,剩餘再拿去市場上賣。另外,當地有不少土地都租給了廣西或者雲南的個體戶。

「每周都有村民來我這裡拿種子。當他們發現這樣的鹽鹼地也能種出水稻,都陸續找到我拿種子。去年有40萬斤種子,都賣出去了,當地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陳日勝表示,南方「小有小種」,雖然缺少成片的大面積耕地,但仍有推廣的可行性。他還建議要完善相關政策補貼。

前述防城港市崬軍村便是南方「小有小種」的典型例子。

「我從新聞上了解到海水稻,我們的農田受海水倒灌影響,鹽鹼地普通農作物不適合生長。」陳偉臣介紹說,崬軍村從2019年開始種植海水稻,向陳日勝拿了300斤種子,當年種了50畝。今年擴大規模,種植150畝。

在種植之前,陳日勝就曾到崬軍村指導村民種植海水稻。陳偉臣介紹,村子的土地基本沒有做過改良,滅荒後直接種植,種植效果良好。目前在廣西只有防城港種植。

今年,崬軍村種植的海水稻畝產達到900斤,現在剛種下的水稻已被預訂完,也是廣西扶貧產品。陳偉臣表示,這屬於高產了,他們這裡的普通水稻一般只有畝產600斤左右。

「村裡種海水稻後,集體經濟收入提高。沒種植海水稻前,村民合作社是沒有正常運轉的,每年收入只有出租水庫收入1.3萬元。2019年種植後,逐步提升到16萬元,可以帶動更多的村民和貧困戶脫貧致富。」據陳偉臣介紹,該村有一百多戶村民參與種植,其中貧困戶有16戶。

目前,海水稻正在茅嶺鎮大規模推廣種植,計劃以崬軍村為中心輻射周邊村,形成海水稻產業鏈。

緩緩駛過一片片稻田,有一片稻田種植著稀疏的水稻,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說,那是試驗田,如果某個品種試驗成功了,就會考慮大片種植。據了解,今年早造種植的海水稻品種就有70多個。

相關焦點

  • 我國今年首次大範圍試種海水稻 數億畝鹽鹼地有望改良
    記者從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海南南繁基地從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選出176份優良品種,將在今年首次全國大範圍試種。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這176份我們會重點在全國主要鹽鹼地進行重點的、深入的(做)一些測試,爭取今年能夠拿出不低於一個可以在全國大範圍推廣,經過國家審定的一個品種。
  • 中國高產海水稻試種成功 數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糧倉
    我國高產「海水稻」試種成功最高畝產達620.95公斤 數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米糧倉金秋九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鹹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壓彎枝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最高畝產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 鹽鹼地上種水稻?海水稻首次紮根青藏高原,讓高原鹽鹼地變糧倉!
    鹽鹼地的利用一直是農業的大難題,畢竟植物難以生長,浪費又可惜。對於我國,有100萬平方公裡的鹽鹼地,要是按面積算,這幾乎相當於是一個衣索比亞的大小。不過,經過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現在在鹽鹼地上也能種水稻了。
  • 袁隆平團隊海水稻再獲豐收,為什麼要花大精力在鹽鹼地種水稻?
    近日,袁隆平團隊在新疆嶽普湖縣重度鹽鹼地試種的海水稻再獲豐收,畝產達548.53公斤。消息一出,立馬吸引了網友們的關注。花費大量研發成本在鹽鹼地種植海水稻,有何意義?一起來看看吧!嶽普湖縣試種海水稻再獲豐收還記得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試種的300畝海水稻嗎?如今已經長成啦!
  • 戈壁鹽鹼地成功試種海水稻
    戈壁鹽鹼地成功試種海水稻 每日甘肅網肅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王永霞)近日,在酒泉市肅州區銀達鎮鹽鹼地上試種的200畝海水稻經過100多天的精心培育,迎來了收穫期。
  •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2020年耐鹽鹼水稻面積預計達百萬畝
    胡耀傑 攝袁隆平海水稻團隊:2020年在中國示範種植耐鹽鹼水稻面積預計達百萬畝中新網青島3月5日電 (記者 楊兵 胡耀傑)在5日舉行的青島市城陽區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開工儀式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海水稻研發團隊表示,今年在中國示範種植耐鹽鹼水稻的面積預計可達百萬畝。
  • 鹽鹼地上生長的新希望,農業科技浮現「大安模式」
    近年來,我國從兩個維度實現糧食的增產增收,一方面聚焦存量農田,增加單位農田的經濟價值產出;另一方面則更具難度,如何在保證城鎮化進程不變的情況下,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這就要求我們向未開墾的「處女地」進發……位於吉林省大安市的中科佰澳格霖農業基地,正是在鹽鹼地上展開了水稻種植實踐。
  • ...農光互補光伏發電基地喜迎豐收 鹽鹼地不僅能發電還成了千畝良田
    蔡寬元 攝4500畝灘涂鹽鹼地成灘涂農光互補光伏發電基地。 胡志欽 攝  溫州網訊 昨天上午,樂清城東街道正泰農光互補150兆瓦光伏發電基地上,收割機正對基地裡300畝早稻進行收割。看著金黃的稻穗豐收的景象,親手種下水稻的汪學堯激動不已——3年來的風吹日曬終於換來了成果,而付出的代價是他從一個白面書生曬成了黝黑的莊稼漢。
  • 青島試種海水稻成功 屬於中度鹽鹼地
    青島試種海水稻成功 屬於中度鹽鹼地時間:2018-10-11 21:09   來源: 新華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青島試種海水稻成功屬於中度鹽鹼地 新華網青島10月10日消息,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10日開始收割在青島市城陽區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試種的海水稻,專家組現場對編號為1803的水稻材料進行測產
  • 從淡水田到鹽鹼地,從北到南 「海水稻」走出了一條個性十足的道路
    海水稻的「中國故事」1月15日上午,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海南三亞舉行的第五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上宣布,今年將正式啟動「海水稻」的產業化推廣和商業化運營。消息一出,引發全國上下的關注。經過多年研究,「海水稻」開花結實,未來有望走上千家萬戶的飯桌。
  • 關於海水稻的幾個問題,看這就夠了!
    海水稻的優點介紹海水稻的起源地在我國遂溪縣城月鎮燕巢村海邊,海水稻又可以簡稱為海稻,之所以這麼稱呼它,是因為它是一種形象化稱呼,因為海水稻是生長在海邊灘涂等地區的鹽鹼地的特殊水稻。所以海水稻並不是真的生長在海水裡,而是不懼怕海水短期內的浸泡。
  • 「稻田認養」模式讓渤海灣鹽鹼地變「智慧農田」
    呂家人現在「認養」的稻田,就位於海邊的鹽鹼地。  近些年,農業科技的進步,讓過去貧瘠的鹽鹼地,經過改良和開發,逐漸成為可利用的資源。包括樂亭在內的河北鹽鹼地帶,正逐漸成為一片熱土,大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農家樂」「漁家樂」「民宿」等旅遊設施迅速興起,而享有旅遊資源的樂亭鹽鹼帶,現在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 2020年海水稻「十百千」工程啟動,全國各地聯合插秧,推廣面積達十...
    而在田間的智能傳感器則是幕後英雄,現代農業生產首先要掌握實時環境狀況和作物長勢,而布置在土壤、水源中的理化傳感器,智能氣象站,以及高杆上的智能圖像採集設備則是鹽鹼地稻作改良的神經系統,這些都是基於華為九天智慧農業全球聯合創新中心的「九天芯」研發的,而智慧農業的大腦就是「后土雲」,它更是深藏在機房中,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形成最優作業工藝, 指揮調度生產作業。
  • 【專訪】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人才楊記磙:「海水稻,深圳造...
    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人才、「鹼稻中心」副主任、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楊記磙教授、祥祺集團董事局主席陳紅天博士等多位科學家與企業家攜手共同啟動「海水稻生態糧倉共建行動」,宣布將聯合各界精英,實施「億千百萬」計劃——力爭在十年內,修復改造1億畝鹽鹼和灘涂地,建設10個萬畝國家級海水稻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國家新增耕地1000萬畝,帶動100萬農戶脫貧和就業,每年為國家增收500億斤優質海水稻米
  • 鹽鹼地變身蓮藕種植基地 慈谿新慈湖畔開建荷文化園
    藕芽朝上、藕頭向外,按照一定的間隔種植……近日,在慈谿市現代農業開發區耘湖東路南側,浙江恆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員工們在水田裡種藕。「我們將在這裡建一個蓮藕種植基地,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總面積約3500畝。4個多月後,這片蓮藕可迎來豐收季。」項目總負責人顧斌斌說。  慈谿市現代農業開發區是我市「網紅」旅遊打卡地之一。
  • 岱山火箭鹽場土壤改良第三載 1700畝鹽鹼地水稻喜迎豐收
    今年是岱山火箭鹽場區域士壤改良的第三年,也是該區域水稻種植的第三年
  • 袁隆平:「海水稻」若成功可多養活1億人口,「海水稻」再獲高產
    據央視財經報導,10月14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傳出好消息,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了測產,袁隆平「超優千號」耐鹽水稻平均畝產量達到了802.9公斤創下了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 竟在海邊鹽鹼地上,種了它!
    很多人為此歡呼~其實,在此之前,中國的很多沿海地區早已開始研究並試種海水稻,其中廣東海洋大學在1996年就開始此項研究。今年好物鋪子與廣東海洋大學合作,為大家帶來今年新一批的海紅香米。不少粉絲擔心大米的上色問題,小編特地浸泡後是海紅米本身顏色,大家可放心食用。*海紅米吸水,蒸煮時所加水量要比尋常米飯多不出10分鐘整個廚房都是濃鬱的芋頭香味,口感更是香甜,軟糯,滑嫩,遠不同市面上的紅糙米!
  • 袁隆平稱全國海水稻將擴大至10萬畝,鹽鹼地改造100萬畝
    2020年海水稻全國聯合插秧活動於當日在山東青島、濰坊,青海格爾木,浙江溫州四地同時啟動。袁隆平通過視頻致辭表示,今年全國海水稻的推廣面積將擴大至10萬畝,團隊同時開展鹽鹼地改造100萬畝,力爭在全國布局1000萬畝的鹽鹼地改造項目,為帶動全國改造1億畝打下堅實基礎。
  •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擬用8-10年實現「億畝荒灘變良田」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擬用8-10年實現「億畝荒灘變良田」 2021-01-15 15: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