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上生長的新希望,農業科技浮現「大安模式」

2020-12-14 愛好者網站

秋風過處,五穀飄香。10月中旬,吉林省大安市秋意漸濃,金黃的稻田一眼望不到頭,數十臺收割機一字排開,又到一年一度的「開鐮」時節。

與其他秋收不同的是,大安市現代農業的蹤跡遍處可尋:5G無人駕駛收割機大放異彩,物聯網傳感器全面監控稻田狀況,AI 監測病蟲害、智能噴藥、智能供斷水、聯網無人機飛防等等新技術的應用,展示出一幅不一樣的秋收畫卷。

「我十分關心糧食生產和安全。」今年7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考察時指出,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創造更多經驗。

面對農業振興的時代邀約,吉林省大安市如何實踐?

粒粒盤中餐背後的農業信息化

我國是不折不扣的農業大國,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近20%人口,而要實現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過渡,信息化是有力抓手。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年,又是十四五規劃即將開啟的特殊年份,十四五即將開啟的「數字經濟」模式,在加大信息產業的迭代速度、佔據高精尖領域自主可控的同時,還強調用信息技術賦能傳統行業,農業關乎國計民生,是新技術賦能的重中之重。

農業部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鄉村振興離不開科技支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農業科技創新瞄準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效益優先,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進改革創新、科技創新和工作創新。

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戰略,根本目的就是要真正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近年來,我國從兩個維度實現糧食的增產增收,一方面聚焦存量農田,增加單位農田的經濟價值產出;另一方面則更具難度,如何在保證城鎮化進程不變的情況下,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這就要求我們向未開墾的「處女地」進發……

位於吉林省大安市的中科佰澳格霖農業基地,正是在鹽鹼地上展開了水稻種植實踐。

鹽鹼地改造的農業信息化邏輯

地處東北的吉林省是中國的農業大省和商品糧基地,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吉林省糧食種植面積達到8500萬畝,較往年增加30多萬畝,鹽鹼地改造是重要的新增耕地來源。

鹽鹼化耕地具有含鹽量高、土壤板結、通氣性不良、肥力水平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特點,不利於作物捉苗和正常生長,經濟效益差。吉林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佔全省八分之一,而大安市目前有13萬多公頃未利用地,其中絕大多數為鹽鹼地。

改造鹽鹼地,一方面要研究鹽鹼地土壤鹼化過程和機理,研發蘇打鹽鹼地生態恢復與重建的理論與技術;一方面要選育水稻抗逆品種,研發鹽鹼地以稻治鹼改土增糧技術。

中科佰澳格霖改造蘇打鹽鹼地一次性成功,水稻產量達到600-800斤/畝,最高達到1000斤/畝。其所實踐的蘇打鹽鹼地改良與種植技術流程共分六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稻育苗、水稻插秧、田間管理以及收割。

其中,土地平整是為了達到水耙地標準;土壤改良過程中加入有機肥和改良劑,三年內水稻產量達到穩產高產水平;水稻育苗採用膨化沙和秸稈基質,流水線統一育苗,育苗前要曬種和浸種,苗棚管理控制好溫度和水分;培育好的水稻苗在施肥、耙地之後插秧,施肥主要以有機肥為主,配合生物菌肥,耙地要求均勻深淺,薄水插秧;田間管理是為了保證水肥供應,減少病蟲害,主要操作是施肥、水層管理和病蟲草害防治;9月下旬開始排水,待到10月初至中旬即可收割。

吉林大安的農業科技實驗

農業信息化,在鹽鹼地改造的每一個流程都有用武之地,物聯網信息的收集、無人機監控監測、5G網絡的部署等一系列元素融入,你很難想像這是在田間地頭。

吉林省佰強科技是中科佰澳格霖旗下,以自主研發網際網路平臺運營、WEB 應用、各項軟體開發、大數據分析、移動網際網路通訊技術、雲計算、PCB 電路板研發、IoT 通訊技術研發等技術為核心的全資科技子公司。

圍繞農業新發展、信息化、智慧化農業新模式,佰強科技自主研發智慧農田管理系統,整合物聯網等大數據進行收集、分析、處理及可視化展示,與硬體研發灌溉設備,各項傳感設備等相結合,使農業向更科學方式轉型,幫助農業經營者最大化產值與利潤。

在大安市的中科佰澳格霖基地,已經落地的項目實踐包括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農業5G物聯網應用」、「5G+AI 技術」檢測病蟲害、「5G+4K」超高清視頻傳輸、「5G+智能農機」示範應用等。

雜家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現代農業不是過去的農業,現代農業是高科技的農業,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是機械化、電氣化、智能化的農業。青年農民是國家的希望,現代農業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識青年。

以「5G+智能農機」示範應用為例,管理者通過5G信號遠程下達指令後,無人駕駛收割機迅速進入稻田,在稻浪中自動規劃路線、自動轉彎、自如進退、精準作業,嫻熟高效地完成一塊塊稻田收割。

5G網絡大帶寬、低延時等優勢充分發揮,網絡時延可以控制在 20 毫秒以內,讓無人駕駛農機的穩定性、安全性大幅提升。中科佰澳格霖未來將實現農機全方位、高速度地探查周邊環境,將提升智能農機的安全性與可操作性,實現更精準的定位服務,逐步實現對全區所有納網農機的高效運行管理。

中科佰澳格林在田間地頭開展的科技實驗,充分說明了未來農業的無限可能。

大安模式是否適合全國農業的信息化推廣?

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極為重視農業發展,每年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及年末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均聚焦農業發展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聲聲在耳。

懷抱振興農業最樸素的理想,中科佰澳格霖董事長潘修強在鹽鹼地上開始了他的創業之旅,從無到有搭建團隊,從小到大擴展農業試驗地,昔日鹽鹼地已經被中科佰澳格霖改造成今日的萬畝良田,助力大安市農業實現增產增收,更重要的是,其也為全國其他地區的農業振興起到了示範作用。

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在實地探訪中科佰澳格霖農業基地時表示,用數據替代經驗,用設備替代人力,使農業變成高科技含量行業,昭示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市政府要認真總結企業的成功做法,堅持科技引領、資金保障,積極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注重引進工商資本下鄉,加強新農人團隊建設,努力創造更多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帶動更多農民致富。

農業亟待形成產業閉環,目前我國還缺少可規模複製的農業閉環商業模式,從種植到深加工,從冷藏到物流,從外包裝到形成主打品牌,從自產自銷到帶動一市一省農產品走向省外甚至全國,不同地區的農業都在實踐當中。

中科佰澳格霖正走在相似的路上,在大安市聚集專家和人才資源,建立技術和渠道網絡,拉長了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也可對外輸出全面、專業、高效的現代化農業服務,目標也是為了打造農業全產業鏈閉環,實現農業振興。

目前,中科佰澳格霖產出的水稻直接以批發形式出口國外或其他渠道,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大力推動水稻及衍生品的銷售,普及、孵化農產品品牌,推動從單向生產到產銷一體化閉環,中科佰澳格霖在銷售環節還有很大的增值空間。

類似直播電商的新方式或許是一個答案,習近平總書記也曾親自點讚電商直播對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性。

「歷覽各國產業發達這順序,皆以農為本。」

 

相關焦點

  • 科技,東營鹽鹼地上創奇蹟
    近日,從東營市鹽鹼地上傳來的消息,令人振奮不已。直接參與這項科研實驗的中國科學院傳統與發育生物研究所東營分子設計育種研究中心主任王建林博士開心不已,他感嘆:「科技,正在這裡的鹽鹼地上創造奇蹟!」 奇蹟的誕生,源於東營市近年來積極搭建平臺,創設環境,努力促使農業科技創新要素不斷在黃河三角洲這片土地上集聚。
  • 吉林大安:農業科技助推鹽鹼灘變高產田
    新華社長春10月11日電(記者李雙溪)在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龍沼村,一邊是白花花的鹽鹼地,一邊是金黃色的稻田,農戶李國笑逐顏開。經過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組織的測產,今年他在鹽鹼地上種植的水稻,最高畝產659.7公斤,比其他鹽鹼地田高50%,相當於成熟水田的產量。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青島農業大學:精耕鹽鹼地,服務黃河三角洲
    從12年前「人種天收無保障,要想致富難上難」的「不毛之地」到如今水草豐茂的智慧草牧場、瓜果飄香的技術示範園,從「窮窩窩」裡創造出的「毛坨模式」到面向國家重大戰略、校地共建「青島農業大學黃河三角洲鹽鹼地生態高效農業產業技術研究院」,青島農業大學瞄準地方發展重點難點,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和智力優勢,紮根泥土、勇於擔當,精準發力、敢想敢為,讓乾枯的鹽鹼地上開出脫貧致富的幸福之花
  • 新模式來推進鹽鹼地治理 重度鹽鹼地有望變身「米糧川」
    新模式來推進鹽鹼地治理 重度鹽鹼地有望變身「米糧川」 2020-10-12 09:13:56 來源:科技日報 重度鹽鹼地,也能創造豐收的奇蹟?
  • 大安:昔日不毛地 今朝稻花香
    大安:昔日不毛地 今朝稻花香 中國農業信息網2018-10-24 11:05:56 閱讀(1127)  可大安市偏偏就是個鹽鹼地大縣,鹽鹼地面積11.1萬公頃,佔未利用地面積的58.8%。鹽鹼地成為影響和制約當地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收增效的最大障礙。  幾十年來,當地的老百姓曾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仇不用報,勸他種水稻。」「鹼地白花花,一年種一茬,小苗沒多少,秋後不收啥。」就是對在鹽鹼地種糧的真實寫照。
  • 「稻田認養」模式讓渤海灣鹽鹼地變「智慧農田」
    呂家人現在「認養」的稻田,就位於海邊的鹽鹼地。  近些年,農業科技的進步,讓過去貧瘠的鹽鹼地,經過改良和開發,逐漸成為可利用的資源。包括樂亭在內的河北鹽鹼地帶,正逐漸成為一片熱土,大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農家樂」「漁家樂」「民宿」等旅遊設施迅速興起,而享有旅遊資源的樂亭鹽鹼帶,現在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 聚焦長春農博會:有機農業的「新生態」
    >>吉林農產品的「新風貌」 >>有機農業的「新生態」 展會上「大安有機大米」作為地理標誌產品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吉林省白城等地是鹽鹼地集中的區域,在白城大安市聯合鄉萬福村卻「藏」著6000畝弱鹼地的有機稻田。 「在萬福村的稻田裡,每年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一群群農民把有機肥料均勻撒向稻田裡,開始泡田耙地。
  • 萬連步代表:加快推廣生態種植模式 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萬連步表示,金正大取得的成果理應為整個行業服務,但實事求是地講,僅憑企業自身力量,很難推動減肥增效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他建議儘快出臺產業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從政策上大力支持特種氮肥、特種磷肥、特種複合肥、控釋肥等減肥增效新技術、新產品在傳統化肥企業的推廣應用,推動整個化肥行業轉型升級,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
  • 農業新奇蹟!種植海水蔬菜,讓五穀不生的鹽鹼地也能每畝收益上萬元 !一個大棚年收入近30萬!
    以前這種地靠雨水衝刷自然淡化三四年後,才能種些小麥、棉花等旱作物,資源閒置浪費,鹽鹼地就等於荒地。而在今天人增地減、環境惡化、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下,發展海水/鹽土農業,不得不說是一種睿智的選擇,也是科技進步的彰顯。經過專家們多年的不斷研究,海水農業強勢崛起,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都相當可觀。1.不需要大量淡水灌溉,又不佔用基本農田。
  • 莆田秀嶼:讓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科特派」賦能東莊農業現代化發展
    營邊生態休閒農業園內等待採摘的可不止葡萄,板慄南瓜、水果玉米、冰淇淋果等農作物也在開花結果,一片生機盎然。從過往只能種植花生、土豆的鹽鹼地,到如今瓜果飄香的現代農業示範田,農業園的華麗轉身,離不開科技特派員的鼎力相助。
  • 鹽鹼地上種櫻桃!她說:年輕人幹農業,這三點很重要
    在寧夏,火龍果、無花果、臺灣青棗等熱帶水果均已試種,而櫻桃,也有人種上了。夏娟今年剛滿30歲,已經是賀蘭縣大櫻桃協會秘書長。2014年底,出身農家,畢業於西安理工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專業的夏娟,從陝西西安辭去高薪工作,回到家鄉寧夏創業。櫻桃喜溫喜溼,冬季寒冷且常年乾旱少雨的西北地區並不適宜櫻桃樹生長。年輕的夏娟為什麼想起種櫻桃呢?
  • 鹽鹼地上種出大棚菜
    眼前的這6個現代化高溫蔬菜大棚看似普通,卻是陳官鎮歷史上首批的現代化高溫蔬菜大棚,開創了全鎮現代農業發展史的先河。多年來,受制於水源少、土壤鹽鹼的問題,陳官鎮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一直難以突破瓶頸,高溫蔬菜大棚更是百姓想也不敢想的事兒。難題要解,土地要變。陳官鎮踏上了與鹽鹼化「爭鬥」的道路。
  • 鹽鹼地裡「種」大棚 「不毛之地」變成現代農莊
    在不適合莊稼生長的鹽鹼地上種蔬菜具有先天劣勢,但來自山東農業大學和青島農業大學的兩位「教授科特派」卻施展絕技,實現了鹽鹼地上「種」大棚,種葡萄、產食用菌的「奇蹟」。從象牙塔到鹽鹼地,戰場的轉換考驗著大學教授們。
  • 戈壁鹽鹼地成功試種海水稻
    戈壁鹽鹼地成功試種海水稻 每日甘肅網肅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王永霞)近日,在酒泉市肅州區銀達鎮鹽鹼地上試種的200畝海水稻經過100多天的精心培育,迎來了收穫期。
  • 高巖:變廢為寶,我要讓鹽鹼地冒出一片新綠
    產物含有機物質200多種,富含促進植物生長的氮、磷、鉀及鈣、錳、鐵、鋅、硼、硫、鎂、鉬等微量元素,pH值為3.5-4.2,與秸稈和畜禽排洩物等自然腐化的產物腐植酸成分非常接近,可實現液化產物直接還田改良鹽鹼地土壤,促進作物生長。
  • 隆興昌鎮:鹽鹼地上建起萬畝產業園
    這段時間,五原縣隆興昌鎮2萬畝鹽鹼地改良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鮮食西紅柿現代產業園裡,數百位工人侍弄西紅柿,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來,隆興昌鎮利用五原縣成熟的土地改良技術和自身產業發展優勢,在荒灘鹽鹼地上建起了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園,附近的村民在園區當起了產業工人,進一步增加了收入。
  • 鹽鹼地上種水稻?海水稻首次紮根青藏高原,讓高原鹽鹼地變糧倉!
    鹽鹼地的利用一直是農業的大難題,畢竟植物難以生長,浪費又可惜。對於我國,有100萬平方公裡的鹽鹼地,要是按面積算,這幾乎相當於是一個衣索比亞的大小。不過,經過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現在在鹽鹼地上也能種水稻了。
  • 東營的鹽鹼地華麗變身大糧倉,德州、濱州也要治理
    由於他家的地靠近海邊,旱糧難以生長,他改種時,選了水稻。2013年,渤海糧倉項目在東營啟動,做過農技員的馬廣華嗅到了希望的味道,緊跟著報了名,在一邦水稻核心區內流轉了150畝土地。渤海糧倉項目分為核心區和示範區,分別用於技術創新和技術組裝。一邦水稻核心區雖然鹽鹼地面積大、鹽鹼程度高,但水源條件好,很適合種水稻。在馬廣華的田裡,分布著一道一道的溝渠。
  • PPP模式 讓484萬畝鹽鹼地變「金土地」-新華網
    這兩天,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隆興昌鎮榮義村裡,兩臺機械正在緊張作業,對一個區塊大約500畝左右的鹽鹼地進行鋪設暗管,並配備一定比例的沙土,一起深埋地下。「這是一種新的模式,在國家項目的基礎上,通過PPP的方式改造鹽鹼地,實現農民增產,農業增效的目標。」自治區農牧業廳土壤肥料和節水農業工作站站長鄭海春說。
  • 鹽鹼地崛起未來之城!現代農業開發區開啟產城融合新階段
    鹽鹼地崛起未來之城!> 高端的酒店服務和馬術中心一流的雙語學校和新農人大學……鹽鹼地將崛起一座璀璨奪目的未來之城昨天,慈谿正大農業矽谷(智創灣)首批產業項目籤約大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