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安:農業科技助推鹽鹼灘變高產田

2020-12-17 新華社

新華社長春10月11日電(記者李雙溪)在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龍沼村,一邊是白花花的鹽鹼地,一邊是金黃色的稻田,農戶李國笑逐顏開。經過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組織的測產,今年他在鹽鹼地上種植的水稻,最高畝產659.7公斤,比其他鹽鹼地田高50%,相當於成熟水田的產量。

近年來,吉林西部通過土地整理和農業科技推廣,使昔日鹽鹼灘成為藏糧的寶地。李國介紹,今年3月,他承包了143公頃鹽鹼地種植水稻,其中有36公頃使用了新型土壤調理劑,長出的水稻比其他水稻植株高出一截,產量也更高。「這種調理劑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平衡土壤酸鹼度。」李國說。

據大安市自然資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李金有介紹,測產的地塊是大安市自然資源局2017年組織實施的大安市龍沼鎮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項目當年改良獲得成功,但在第二年發包後,種植戶沒有按要求進行田間管理,出現了返鹼現象,造成一些地塊減產甚至絕收。

鹽鹼地實現高產得益於農業科技的應用。2020年初,全國勞動模範宋福如帶領的科研團隊提出,利用有機矽調理劑進行鹽鹼地改良試驗。「我們提供了返鹼較嚴重的三個田塊,pH值平均在9以上,面積約500畝。」李金有說,試驗田實現了平均畝產650多公斤,pH值已經降至7.5左右。

大安市目前有13萬多公頃未利用地,其中絕大多數為鹽鹼地。近年來,大安市實施了國家重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總投資18億元,新增耕地70.27萬畝。通過土地整治,開發水稻種植面積1.4萬公頃,年產水稻5000萬公斤以上。

除了在工程項目上治理鹽鹼地,大安市還積極引進科研團隊。近年來,引進了10餘家擁有土壤改良技術的企業和科研院所,成功研發了以藥治鹼、以肥調鹼等多項專利和實用技術,促進了鹽鹼地的開發與利用。

現場參與測產的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副主任李榮表示,通過持續長期治理和改造,我國黃淮海、東北等地區的中、低鹽鹼度鹽鹼地被大面積改造為良田,有些已達到噸糧田水平。(完)

相關焦點

  • 鹽鹼地上生長的新希望,農業科技浮現「大安模式」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年,又是十四五規劃即將開啟的特殊年份,十四五即將開啟的「數字經濟」模式,在加大信息產業的迭代速度、佔據高精尖領域自主可控的同時,還強調用信息技術賦能傳統行業,農業關乎國計民生,是新技術賦能的重中之重。農業部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 吉林大安一糧庫競拍玉米有大量蟲眼 中儲糧回應:嚴處責任人
    原標題:吉林大安一糧庫競拍玉米有大量蟲眼 中儲糧回應中新網8月30日電 據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發布說明稱,8月28日下午,有關媒體以「吉林大安一糧庫競拍玉米有大量蟲眼」為題發布報導,反映吉林省大安糧食中心庫燒鍋鎮糧庫競拍玉米存在蟲眼。
  • 大安:找準現代農業發展切入點
    「十三五」期間,大安市全面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落實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部署,堅持「五線聯動」,致力打造吉林省設施農業和綠色農畜產品產銷中心。打造設施農業發展線,以種植業「四大生產區」和養殖業「五條經濟帶」為支撐,突出黃菇娘、西甜瓜、棚膜蔬菜和生豬、肉羊、白鵝、肉雞等特色種養業,大棚保有量達2.37萬棟,標準化棚膜園區、養殖小區分別發展到55個和88個,打造專業村屯20個。
  • 吉林銀行「吉e農」百億助推鄉村振興
    為深入貫徹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精神,認真落實吉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會議部署,吉林銀行在長春召開以「美麗鄉村吉銀相伴」為主題的「吉e農」百億助推吉林鄉村振興戰略發布會。
  • 中廣核集團吉林大安風電項目一期工程正式開工
    中廣核集團吉林大安風電項目一期工程正式開工  11月25日,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吉林大安風電項目一期工程開工儀式在吉林省大安市隆重舉行。大安風電場位於大安市郊,毗鄰科爾沁草原東陲,場址地勢平坦,海拔高度在130米至150米,四季受西伯利亞寒流等強勢氣流影響,是吉林省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大安風電場初步規劃建設規模為20萬千瓦,項目一期工程建設33臺單機容量為1500千瓦的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4.95萬千瓦,工程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33臺機組計劃於2007年全部投產發電。
  • 從新農科建設看農業科技現代化——對話吉林農業大學校長馮江
    其實,農業不只是養豬、種地其實,農民不只會埋頭苦幹、靠天吃飯國家剛需,新農科建設 " 新 " 在哪?提檔升級,現代農業如何加上科技的翅膀?AM738, 長春 fm91.6吉林新聞綜合廣播《好好學習》對話吉林農業大學校長馮江從新農科建設看農業科技現代化
  •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 2013-07-08 13:52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2018年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招生簡章
    該專業就業率近年保持在94%以上,用人單位主要集中在國家和省級的種業公司、有機農業種植公司、肥料公司和農藥公司等,此外,考取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同學也佔有一定比例。2018年考研成功率達80%以上,達本科生總數的30%,分別考取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瀋陽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
  • 未按規定進行股權質押管理 吉林大安農商行被罰20萬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13日電 13日,據中國銀保監會官網消息,因未按規定進行股權質押管理,吉林大安農商行被罰款20萬元。來源: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白城銀保監分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吉林大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存在未按規定進行股權質押管理的違法違規事實,依據《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第五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白城銀保監分局對該行罰款20萬元。
  • 稻香裡說豐年|吉林大安:採摘萬壽菊 鼓了錢袋子
    稻香裡說豐年 | 吉林大安:採摘萬壽菊 鼓了錢袋 03:29稻香裡說豐年 | 吉林大安:採摘萬壽菊 鼓了錢袋03:29來自新華社客戶端
  • 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對「大安糧庫競拍糧存在蟲眼」進行調查
    摘要:對於有媒體在8月28日發布題為「吉林大安一糧庫競拍玉米有大量蟲眼」的報導,中儲糧高度重視,當晚相關單位聯合趕赴現場進行調查,據了解,該庫在發現蟲糧情況後,未能及時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除治,要求其進行整改並對相關負責人作出嚴肅處理。
  • 吉林大安嫩江灣國家溼地公園亭臺樓閣楹聯應徵作品開始投票
    吉林大安嫩江灣是集溼地保護、遼金文化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現為國家 4A 級旅遊景區,正在申創國家 5A 級旅遊景區。為豐富景區文化內涵,展示大安的歷史底蘊,8 月 27 日面向全國發起了嫩江灣亭臺樓閣楹聯有獎徵集活動。
  • 新晃綠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付春波:助推新晃成為優質蔬菜...
    助推新晃成為優質蔬菜主產區和集散中心新晃綠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付春波新晃現代蔬菜文化產業園是新晃縣政府與壽光市綠巨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新型農業綜合項目,於今年4月開園,初步搭建起「做給農民看、講給農民聽、帶著農民幹
  • 鄉紳農業:吉林首家農業企業掛牌上股交
    2016年1月10日,吉林鄉紳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企業簡稱:鄉紳農業,股權代碼為:208945)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成功掛牌上股交。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領導、各推薦機構代表、吉林鄉紳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洪瑞先生等部分領導參加了掛牌儀式。
  • 吉林: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五級網絡服務農業
    加快基礎建設  「吉林省是國家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基地,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發展現代農業是重中之重。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構建創新型信息服務體系,是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吉林省信息產業廳廳長毛健博士如此評論農業信息化在吉林省的重要性。
  • 天津「三區」聯動助推東麗現代都市型農業
    天津「三區」聯動助推東麗現代都市型農業2012-10-11 08:5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津日報  農業園區建設日新月異&nbsp亮點紛呈  「三區」聯動驅動了農業園區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湧現出一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農業種植園區,現代種植業駛入快車道。高檔名貴花卉、綠色有機蔬菜及休閒觀光農業已呈現東麗大地,其中天津濱海國際花卉科技園區、華明宅基地復墾設施農業園區和天津濱海無瑕生態設施農業園區更是領頭羊。
  • 聚焦長春農博會:有機農業的「新生態」
    8月14日,第十九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如期開幕。 本屆農博會以「發展智慧農業、引領產業發展、增強交易功能、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旨在宣傳鄉村振興戰略,展示農業高新科技成果,搭建農業產品交易平臺,促進糧食安全生產,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 自貢大安:川西南超大型水上樂園開園在即 助推創成天府旅遊名縣
    該園區投入運營後將成為川西南地區獨具文化特色的高標準、超大型水上樂園項目,全力助推自貢市大安區創成天府旅遊名縣。海螺灣水世界據了解,林森·夢幻海螺灣水世界是由四川林森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於2019年8月成功併購原自貢夢幻海螺灣水上公園後,重新啟動的全面提升改造工程,是大安區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的重大文旅項目。
  • 高科技讓吉林農業更加智能化
    新華社長春4月11日電(記者金津秀、孟含琪)記者從吉林省的多個科研院所了解到,衛星、無人機、多光譜相機等越來越多的科技手段在田間地頭大展身手,過去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變得更加科學化、智能化。  過去勘察種植面積,需要人靠腳力一步步去丈量計算。如今,太空中的衛星只需「一眨眼」的功夫,就能輕鬆探測農田情況。
  • 吉林農業:動力足 效益高
    統計數字顯示出了傲人的成績:糧食總產達到372億公斤,連續5年超過350億公斤;農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種植面積增長27.9%,帶動農民增收23.6億元;改造農村廁所15.1萬戶,建成美麗鄉村116個……  2015年以來,「吉林省全面啟動實施並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總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農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效提升,農村綜合改革全面深化,農業品牌優勢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