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農業:動力足 效益高

2020-12-23 央廣網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光明日報記者 鮑盛華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趙潔

  「我現在一天到晚忙,再不像過去入冬了還能貓貓冬,但忙得有成效,收入上來了,生活豐富了。」這一年來,吉林省農安縣開安鎮農民韓連同又養牛又做雞蛋和鴨蛋生意,加上種植業,全年能收入十五六萬元。

  韓連同的變化是吉林省推動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增加農民獲得感的一個縮影。統計數字顯示出了傲人的成績:糧食總產達到372億公斤,連續5年超過350億公斤;農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種植面積增長27.9%,帶動農民增收23.6億元;改造農村廁所15.1萬戶,建成美麗鄉村116個……

  2015年以來,「吉林省全面啟動實施並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總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農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效提升,農村綜合改革全面深化,農業品牌優勢加速形成,全省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說。

  稻田養蟹150公頃,稻田養鴨50公頃,稻田養魚100公頃,總收入1650萬元,比普通種植多收入1050萬元,戶均增收8000多元。2017年,對於吉林省公主嶺市南崴子街道房身崗子村來說是值得銘記的一年。據南崴子遼河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奚德武介紹,能有這樣的收成,是因為從2016年開始,公主嶺市投資5000萬元,啟動建設了2700公頃水稻高標準農田項目,房身崗子村就在其中。

  從全省範圍看,房身崗子村只是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很小的一部分。如今,吉林省按照「向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集中」「向水田(旱改水)集中」「向集中連片耕地集中」等「五個集中」的辦法,整合項目資金,2016年和2017年兩年累計投資63.9億元,在14個地區率先安排建設27.6萬公頃高標準農田。

  正因如此,吉林省現代農業生產體系開始由分散走向集中,提高了機械化種植效率,同時科技支撐力量顯著增強。農機裝備建設繼續加強,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2億元以上,在10個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全程機械化示範區130個。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6%;基本實現化肥施用量零增長、農藥施用量負增長;測土施肥糧食主產區全覆蓋、手機信息化服務全覆蓋。

  在做好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建設的同時,吉林省全力謀劃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據介紹,吉林省農產品加工業正在持續向好,2017年,玉米加工業重點企業滿負荷生產,平均利潤增長近1倍;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實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敞開認定;休閒農業蓬勃發展,培育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11個、示範點15個、全國最美休閒鄉村20個、三星級以上示範企業35個。

  在吉林省洮南市福順鎮,有一個省內外馳名的通道式辣椒市場。如今,這裡已輻射形成了以福順鎮為軸心的東北三省一區最大的辣椒集散地,市場年交易總額1.5億元以上。

  在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的榜單上,吉林省榆樹市的田豐機械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赫然在列。他們探索實施了「五個統一」的發展路子,即「統一採購、統一播種、統一植保、統一收穫、統一銷售」。經過幾年的運行,大量農民把土地交給合作社,去從事多種經營。據統計,每戶每年增收超過3萬元。

  田豐機械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是吉林省促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的典型案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促進了吉林省土地託管、股份合作等經營模式的發展。2017年,全省土地流轉面積達158萬公頃,佔家庭承包面積的37.56%,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全省打造了吉林大米、吉林食用玉米、吉林雜糧雜豆三大「吉字號」區域公用品牌。啟動了吉林食用玉米品牌和「白城綠豆」「白城燕麥」兩個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雜糧雜豆品牌為使用企業授權30戶。

  《光明日報》( 2018年02月09日 01版)

相關焦點

  • 鄉紳農業:吉林首家農業企業掛牌上股交
    2016年1月10日,吉林鄉紳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企業簡稱:鄉紳農業,股權代碼為:208945)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成功掛牌上股交。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領導、各推薦機構代表、吉林鄉紳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洪瑞先生等部分領導參加了掛牌儀式。
  • 吉林: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五級網絡服務農業
    加快基礎建設  「吉林省是國家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基地,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發展現代農業是重中之重。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構建創新型信息服務體系,是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吉林省信息產業廳廳長毛健博士如此評論農業信息化在吉林省的重要性。
  • 農業農村發展動力強勁
    農業農村發展動力強勁 2020-11-30 19:37:35   來源:人民網
  • 吉林農業大學上了一流學科名單
    吉林農業大學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是一所美麗的花園式大學,11月5日國家教育部公布了一流學科的大學名單裡就有吉林農業大學。它是由國家農業農村部和吉林省政府共建的省屬重點大學,它的重點學科有獸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_農林經濟管理等。
  • 長春市九臺區合作社代耕代種成「保姆」,農民「坐享其成」效益高...
    長春市九臺區合作社代耕代種成「保姆」,農民「坐享其成」效益高——「鐵牛」唱響「春耕曲」 2020-05-16 0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業農村發展動力強勁
    農業農村發展動力強勁 2020-11-30 19:37:35   來源:人民網
  • 武清區河北屯鎮大力發展設施農業 提高農業效益
    武清區河北屯鎮大力發展設施農業 提高農業效益    內容提要:武清區河北屯鎮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有效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
  • 吉林:抓好新時代「三農」工作 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吉林:抓好新時代「三農」工作 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作者:林彥餘    編輯:郝楊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20-
  • 鄉村振興,吉林風景正好——代表委員熱議農業農村現代化
    全國兩會上,我省全國人大代表、住吉全國政協委員圍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統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紛紛建良言、獻實策,共同期待吉林天更藍、水更清,鄉村更美、農民更富。豐收增收,夯實基礎再發力農村穩方能天下安,農業興方能基礎牢,農民富方能國家盛。
  • 重慶劃定農業功能區域 重點發展特色效益農業
    重慶劃定農業功能區域 重點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19 14:58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3月19日電(記者李松)記者從重慶市政府獲悉,在保障口糧基本自給、主要農產品穩定供應的前提下,重慶結合本市不同區域資源稟賦,劃定農業功能區域,重點發展特色效益農業。
  • 吉林農業大學專業介紹
    學院設有實習工廠、駕駛員培訓學校、機動車維修中心和自動化、數控、CAD、動力、農業機械、太陽能與風能、生物質能、水力、建築結構和材料、電工電子、機械基礎、金屬材料與金相熱處理等教學和科研實驗室。到目前為止,本學院已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8000多人。
  • 綠色金融 | 綠色農業之生態養殖項目的環境效益
    基於生態養殖產業的綠色經濟及環境效益,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15年版)》將生態養殖產業列入綠色債券支持的項目類別(6.生態保護和適應氣候變化和3.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綠色債券發行指引》中亦明確支持生態農林業項目和包括農業循環經濟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在內的循環經濟發展項目(見表1)。
  • 2018年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招生簡章
    學院與吉林農業大學聯合培養專業碩士(單列計劃)已招收3屆,共5名碩士研究生。畢業生整體就業率高、地域分布廣,在國有企業、上市企業工作比例大,如:中儲糧集團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正大集團、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好利來食品有限公司、達利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盼盼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等。部分同學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如浙江大學、江南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瀋陽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吉林農業大學等。
  • 吉林:努力走出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發展道路
    白山、松原、白城、延邊、長白山開發區等地幹部群眾紛紛表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著力推進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努力走出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打牢「三農」基礎。
  • 農業銀行董事長蔣超良任吉林省委副書記
    蔣超良(資料圖)【吉林省委召開領導幹部會議】今天下午省委召開領導幹部會議,中組部副部長王秦豐出席會議並宣布中央決定:巴音朝魯同志任吉林省委書記;王儒林同志不再擔任吉林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另有任用;蔣超良同志任吉林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
  • 長春市雙陽區「長寬高」立體發展現代都市農業
    近年來,長春市雙陽區圍繞建設長春城市副中心戰略目標,積極搶抓鄉村振興有利契機,注重農業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以創建國家農業現代產業園區、省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建設全域農業嘉年華為戰略重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時施策,推動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努力打造全省現代農業示範區
  • 文化與農業爭豔效益和社會共享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繪成「大觀園」
    現代農業示範園立體種植和無土栽培技術展示區  編者按 蘭陵縣是農業大縣、農業強縣,「蒼山蔬菜」品牌享譽全國。  國家農業公園是蘭陵旅遊的標杆,是文旅農融合發展的最精緻縮影。作為全國首個國家農業公園,蘭陵國家農業公園要走的是一條別人從未走過的路。它要探索一條比農家樂、採摘園等更高級別的鄉村旅遊模式,它要試驗出農業旅遊的高端形態。
  • 「品牌農業」顏值越來越高
    農業農村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關於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品牌農業」顏值越來越高新華社記者 郭 程攝當前,我國農業正在從偏重規模和數量的「吃飯農業」,向更加倚重質量和效益的「品牌農業」邁進。但農業品牌多小散弱、「劣幣驅逐良幣」等問題普遍存在,如何轉化優勢、怎樣打造品牌?
  • 高科技讓吉林農業更加智能化
    新華社長春4月11日電(記者金津秀、孟含琪)記者從吉林省的多個科研院所了解到,衛星、無人機、多光譜相機等越來越多的科技手段在田間地頭大展身手,過去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變得更加科學化、智能化。  過去勘察種植面積,需要人靠腳力一步步去丈量計算。如今,太空中的衛星只需「一眨眼」的功夫,就能輕鬆探測農田情況。
  • 吉林農業大學專業介紹
    學院設有實習工廠、駕駛員培訓學校、機動車維修中心和自動化、數控、CAD、動力、農業機械、太陽能與風能、生物質能、水力、建築結構和材料、電工電子、機械基礎、金屬材料與金相熱處理等教學和科研實驗室。到目前為止,本學院已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8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