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農業不只是養豬、種地
其實,農民不只會埋頭苦幹、靠天吃飯
國家剛需,新農科建設 " 新 " 在哪?
提檔升級,現代農業如何加上科技的翅膀?
展望未來,黑土地上需要怎樣的農民?
AM738, 長春 fm91.6
吉林新聞綜合廣播
《好好學習》
對話吉林農業大學校長
馮江
從新農科建設看農業科技現代化
本期嘉賓
馮江,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農業大學校長,東北師範大學仿吾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生態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新農科建設工作組成員,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動物學會理事長,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精彩對話
主持人:這個新農科建設,它新在哪?和以往的農業科學建設它有哪些的不同呢?
馮校長:先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就是我們未來的農業每一粒米、每一顆菌、每一棵人參,包括每一頭豬、每一頭牛,從生產源頭到千家萬戶,它的前世今生都可以運用信息化的手段來查找獲知。我們通過 5G 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為代表的一代的這種信息網絡的技術可以實時地監控農業產品的質量,那麼,新農科就是推動農業產業的創新和升級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新農科與傳統農林學科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注重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深入應用。我覺得未來我們農業的發展是需要科技的這種創新,科技的創新就會給農業的發展插上一雙翅膀,讓農業的發展能夠發展得更快,走得更遠。
主持人:農民真的以後會變成一種職業嗎 ?
馮校長:對,農民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個職業,而且是一個我們很多人嚮往的一個職業。
主持人:為什麼這麼說?
馮校長:農業是我們吉林省很重要的一個支柱了,而且在國家的戰略上我們吉林省也是國家重要的糧倉,所以農業的人才在吉林省是非常大有作為的,而且未來的農業它一定是一種現代化的農業,就是它不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說挽起褲腿來去刨地去,他一定是一種管理型的人才。它一定是一種大農業,是一種集約化的、現代化的,所以習總書記說,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所以說我們未來需要很多這種農場主、大的合作社的帶頭人,所以這些人就是我們未來培養的目標。
原創 · 吉林新聞綜合廣播
【來源:ZAKER吉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