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水稻「十百千」工程啟動,全國各地聯合插秧,推廣面積達十...

2020-12-24 百家號

6月5日,2020年海水稻全國聯合插秧活動在各地陸續啟動,此次活動由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在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組織發起,與山東濰坊、青海格爾木、浙江溫州等四地同期啟動插秧儀式,連同近期陸續插秧的內蒙古杭錦旗、新疆阿克陶、新疆嶽普湖、陝西延安南泥灣、山東東營、黑龍江鐵力、大慶等地,覆蓋了我國主要鹽鹼地類型,拉開了2020年海水稻十萬畝示範種植與產業化推廣序幕。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拓荒人計劃」發起者袁隆平院士視頻致辭,袁隆平院士表示,「海水稻從青島起航,今年在青島、濰坊等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全國總計推廣海水稻10萬畝,開展鹽鹼地改造100萬畝,力爭在全國布局1000萬畝的鹽鹼地改造項目,為帶動全國改造一億畝打下堅實的基礎。」」2020年中華拓荒人海水稻插秧開始!「袁隆平院士話音一落,活動現場四地會場大屏實時顯示全國多地現場插秧的畫面,海水稻各地聯動插秧正式啟動。

智慧農業助力海水稻插上科技的翅膀

未來的農業將像工業一樣,利用信息技術對其進行定時、定量自動化、智能化管理,根據農產品的生長情況合理分配資源,實現農業精細化、高效化、綠色化發展。在青島城陽上馬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一臺插秧機特別引人注目,既沒有操作員,也沒有駕駛員,正獨自在水田中工作著,一株株的秧苗整齊的插進水田中。這也無人插秧機首次在海水稻插秧中實驗應用。無人插秧機熟練的進秧、插秧,到了田埂還可以自動轉彎、掉頭,秧苗間距整齊,深度均勻。「一臺無人機一天可以完成50畝的作業面積,不僅效率高,而且作業標準化、程序化,質量更穩定,將來結合著智慧農業后土雲平臺在大面積的鹽鹼地上應用,優勢會更加明顯。」負責上馬基地種植管理的王亞菲說。 無人插秧機賺足了眼球。而在田間的智能傳感器則是幕後英雄,現代農業生產首先要掌握實時環境狀況和作物長勢,而布置在土壤、水源中的理化傳感器,智能氣象站,以及高杆上的智能圖像採集設備則是鹽鹼地稻作改良的神經系統,這些都是基於華為九天智慧農業全球聯合創新中心的「九天芯」研發的,而智慧農業的大腦就是「后土雲」,它更是深藏在機房中,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形成最優作業工藝, 指揮調度生產作業。「后土雲可是在鹽鹼地稻作改良智慧農業項目獲得2018年巴塞隆納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創新獎」,和青島城陽獲評「高交會中國標杆智慧城區獎」C位出道的」負責智慧農業業務張志勇不無得意的介紹說。今年在城陽上馬基地將打造萬畝鹽鹼地稻作改良暨智慧農業示範基地,同時將持續通過農業智能晶片、雲平臺等軟硬體以及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示範應用,推進「鹽鹼地改良+智慧農業」模式打造,激發海水稻全產業示範。

海水稻三產融合發展模式落地濰坊

山東濰坊今年將著力打造5萬畝海水稻示範種植基地和海水稻大米及深加工產品的研發、生產、物流和品牌推廣產業基地,斥資50億元打造袁隆平海水稻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日前正式奠基開工。位於濰坊寒亭區的禹王溼地周邊,今年示範海水稻5萬畝,將結合40多個村的合村並居工程,建成海水稻特色產業小鎮,未來將推廣種植海水稻10萬畝以上。今年將成立以袁隆平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的稻米食味品質與深加工研究院,與華為合作建設全國海水稻種植與加工數字農品雲中心,打造海水稻產品行業領軍終端品牌「種福田」,構建海水稻產業生態圈,助力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通過產業興農、智慧興農構建新的經濟增長點。

海水稻種進了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青海省格爾木市,地處柴達木盆地西南部,連通甘肅、新疆、西藏多個省份,平均海拔2800多米,在這裡開展的是鹽鹼地改良及高寒耐鹽鹼水稻試種。從播種到插秧,已經過去了30多天,育秧大棚中嫩綠的秧苗,看起來和常規的水稻品種沒有太大的區別,水田、秧苗和遠處的山形成了高原上新的風景線,據該種植基地的負責人張國東介紹,今年是青島海水稻團隊第一次在高寒、高海拔地區做水稻種植實驗,通過對水稻耐鹽(鹼)試驗、耐寒試驗、耐旱試驗等方法,篩選和培育耐寒耐旱水稻品種,培育高原寒地「海水稻」,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促進青海農業現代化轉型,打造「鹽鹼地改良+海水稻種植+數位化農業」的新模式,為格爾木乃至青海地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提供優質稻種。

海水稻將帶動千萬畝大河套片區鹽鹼地改良

海水稻日前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開展了海水稻千畝示範片插秧,隨著180多個海水稻品種材料落地河套地區,標誌著我國河套地區上千萬畝的原生及次生鹽鹼化土地,開始利用我國獨有的海水稻稻作改良技術,啟動規模化可持續改造。2020年,由杭錦旗人民政府與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共同成立的海水稻鹽鹼地改良河套分中心和產業化平臺公司將規劃打造十萬畝海水稻全產業鏈運營項目。集海水稻品種、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復墾、規模化種植運營、智慧農業、海水稻及其深加工產品品牌建設為一體,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海水稻產業運營的標杆項目。未來將以此項目為依託,帶動鄂爾多斯、內蒙古自治區乃至整合黃河河套地區的鹽鹼地稻作改良項目,力爭在十年內帶動形成大河套地區千萬畝鹽鹼地海水稻產業集群在杭錦旗落地,成為袁隆平院士億畝荒灘變良田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為千百年來的河套富庶之地再添新的良田。

2018年,青島市城陽區攜手袁隆平院士團隊,在青島城陽萬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發起中華拓荒人計劃以來,將「開拓億畝荒灘,增加億畝良田,多養活一億人」作為拓荒人的夢想,提出了「拓荒人精神,薪火相傳」的口號。經過近年來的辛勤耕作和持續發展,海水稻產業內涵不斷演進,由最終的耐鹽鹼水稻種業發展到鹽鹼地稻作改良產業,進而整合了華為的全線ICT技術,形成了以「九天芯」、「后土雲」為代表的的智慧農業產業,目前海水稻產業繼續向消費者領域邁進,將打造海水稻大米和米酒、黃酒、米飲、米稀、日化用品等深加工產業生態,不斷提升海水稻附加值,把海水稻由品種提升為產業,由產業拓展為行業,實現產業閉環和自身可持續發展,海水稻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充分體現了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新時代拓荒人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奮鬥精神和創新精神,將大大提高鹽鹼地利用率和鹽鹼地糧食產量,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解決全球飢餓問題提供重要保障。

相關焦點

  • 袁隆平稱全國海水稻將擴大至10萬畝,鹽鹼地改造100萬畝
    2020年海水稻全國聯合插秧活動於當日在山東青島、濰坊,青海格爾木,浙江溫州四地同時啟動。袁隆平通過視頻致辭表示,今年全國海水稻的推廣面積將擴大至10萬畝,團隊同時開展鹽鹼地改造100萬畝,力爭在全國布局1000萬畝的鹽鹼地改造項目,為帶動全國改造1億畝打下堅實基礎。
  • 黑龍江墾區水稻插秧「高標準」啟動
    5月3日,農墾北大荒股份勤得利分公司水稻插秧全面啟動。這個分公司立足「農時就是效益」,在防疫期間僱工緊張的情況下,積極搶前抓早展開水稻插秧工作,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指導服務,確保水稻保質保量插在高產期。
  • 原創|一排排空姐甩開雪白修長的美腿下田插秧,其實讚美比批評好|明...
    文 | 殷國安 6月5日,青島航空的空姐空少身穿制服,下地插秧引發熱議,有網友質疑該行為是在作秀。6日,青島航空宣傳人員張先生稱,這是公益活動現場臨時設置的插秧體驗環節,大家穿水鞋在田邊體驗,目的是推廣海水稻,讓大家珍惜糧食。
  • 黑龍江:水稻插秧全面啟動 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約2.155億畝
    黑龍江春耕生產正在全面展開,全省每天有超過1000萬畝的播種面積。為幫助農民搶抓農時,高標準春耕,當地組織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引導、指導農業生產,確保農作物全部種在豐產期。在佳木斯富錦市宏勝鎮,宏勝村的種糧大戶劉長軍正帶領著村民在千畝水稻田中插秧,今年劉長軍購置了兩臺插秧機,通過政府農機補貼到手價不到14萬元。另外,劉長軍還添置了拉苗機、植保飛行器、大馬力拖拉機等農機設備。
  •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啟動「十百千」旅遊惠民工程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啟動「十百千」旅遊惠民工程時間: 2011-12-01責任編輯: 天使之翼旅遊_中國網 為進一步擴大黨組織覆蓋面,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戰鬥力,統籌城鄉旅遊發展,加快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呼倫貝爾市結合創先爭優活動的開展,啟動「十百千」旅遊惠民工程,
  • 海水稻科研推廣迎來關鍵之年
    來源:經濟日報日前,由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組織發起,山東青島、山東濰坊、青海格爾木、浙江溫州四地同時啟動海水稻全國聯合插秧活動,多處鹽鹼地開始孕育豐收的希望。活動期間,袁隆平院士通過視頻致辭表示,2020年中國海水稻的推廣面積將達到10萬畝。在本次的四地海水稻插秧活動中,最受關注的是青海格爾木市。地處柴達木盆地核心區的格爾木市擁有特殊的地理條件,可以試種海水稻。在海拔2800米的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經過多天插秧,海水稻的試種植面積達到28畝。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試種植。
  • 溫州等地試種海水稻 推廣後年增產糧食可養8千萬人
    劉佳音介紹說,目前,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已經聯合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與國內18家研究機構或企業聯合成立耐鹽鹼水稻區試聯合體,建立區試工作組,確定中早粳晚熟組、黃淮粳稻組和南方沿海秈稻組三大區試試驗組別,選育出更多優質品種
  •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2020年耐鹽鹼水稻面積預計達百萬畝
    胡耀傑 攝袁隆平海水稻團隊:2020年在中國示範種植耐鹽鹼水稻面積預計達百萬畝中新網青島3月5日電 (記者 楊兵 胡耀傑)在5日舉行的青島市城陽區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開工儀式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海水稻研發團隊表示,今年在中國示範種植耐鹽鹼水稻的面積預計可達百萬畝。
  • 山東省啟動實施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
    &nbsp&nbsp&nbsp&nbsp10月10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我省啟動實施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 經各市擇優推薦上報、省直聯合審查,鄒城市等10個縣(市、區)、平陰縣玫瑰鎮等100個鄉(鎮、街)、商河縣龍桑寺鎮劉集村等1000個村,開展示範創建工作。
  • 水稻「減肥」農民增收 吉林省推廣水稻耕作新技術
    鎮賚縣大屯鎮農民利用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耕作。 王巖 攝中新網吉林鎮賚6月5日電 (郭佳 潘晟昱)近幾日,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在吉林省鎮賚縣開展的「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試驗示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 無錫38萬畝小麥收割全面結束 水稻種植面積達58.3萬畝新增6000畝
    昨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上周隨著38萬畝小麥收割全面結束,水稻進入插秧期。無錫市水稻面積多年來縮減的態勢今年扭轉,預計較去年增加6000畝,達58.3萬畝。在錫山區東港鎮東南村,今年新增的400多畝水稻田約80%已種上水稻。
  • 2020年陝西省文化產業「十百千」工程認定名單公布,長安唐村文學...
    根據《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 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推薦陝西省文化產業「十百千」工程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和企業的通知》(陝宣字〔2020〕35號)安排,省委宣傳部與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開展了2020年陝西省文化產業「十百千」工程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和企業認定工作。
  • 首次種在2800米高原 今年全國海水稻面積達10萬畝
    「我國鹽鹼地的分布範圍非常廣,南至海南、北至黑龍江、東至黃河入海口,不同地區的鹽鹼地又具有不同的特徵,比如有以鹼為主的,有以鹽為主的,還有一些沙土土壤,所以我們從2018年在全國進行示範種植開始,就專門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且面積比較大的鹽鹼地類型進行測試,以此來豐富我們海水稻材料種類。」
  • 江蘇武進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水稻全程機械化耕作
    新華社南京6月23日電(記者 董峻)在全國小麥跨區機收大會戰進入尾聲之時,水稻機械化插秧也正在南方水田裡悄然推廣。這一巨大變革,將使農民徹底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曲背幾千年」的辛勞。    江蘇常州市武進區是這場變革的佼佼者。正值插秧季節,專業機手操作著一臺臺插秧機,取代了各家各戶的手工作業。
  • 【科普東港·走進萬家】區科協「科普志願服務『十百千』工程...
    【科普東港·走進萬家】區科協「科普志願服務『十百千』工程」進行中! 2020-05-02 0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島航空回應空乘穿制服下地插秧:為了推廣海水稻
    青島航空回應空乘穿制服下地插秧:為了推廣海水稻最近,網上流傳的一組「青島航空空姐空少插秧照」火了:整潔的制服、穿膠鞋踩進泥水田、每人捏著一株嫩秧苗微笑……這些在田間「上崗」的場面似乎不太受待見,不少網友還質疑這組「宣傳」是在炒作和作秀。青島航空宣傳人員對此回應表示,這並不是作秀,而是通過這種方式推廣2020年「中華拓荒人」栽秧節,目的是推廣海水稻,讓大家珍惜糧食。
  • 四川加快優質米產業發展 國標1級優質水稻品種已達3個
    四川加快優質米產業發展 國標1級優質水稻品種已達3個   28日,記者從四川省農業廳召開的第五屆「稻香杯」優質米評選結果發布暨優質大米品牌展示會獲悉,近年來,四川省優質稻生產與開發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目前,育成的國標1級優質水稻品種已經達到
  • 閩北:農田處處染新綠,水稻插秧正當時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眼下正值水稻插秧時節 閩北各地的稻田裡 稻農們有的施肥 有的平整土地 有的駕駛著插秧機插秧